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丁宝桢作为贵州历史上一位封疆大吏,为当时清王朝挺膺负责,功绩赫赫,其曾经参与镇压捻军起义、躬身于洋务运动、修复都江堰、整改吏治等,官至山东巡抚、四川总督,封为太子少宝,实为与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齐名的中兴名臣.而大多数当代文人都是从丁宝桢生平事宜予以描述,平添了几分神秘色彩.本文本着实事求是的学术态度,从丁宝桢的领...  相似文献   

2.
杜敦科 《党课参考》2020,(3):110-115
丁宝桢是晚清有名的廉吏。他曾任江海关监督、山东巡抚、四川总督等职。光绪二年(1876年)初,其长子丁体常被吏部以知府衔发往山西候补,先后署太原知府、蒲州知府、大同知府、潞安知府、山西河东道等职。其间,丁宝桢与长子有频繁的书信往来。在家书中,首要内容是谈为官之道。他结合自己的从政经验,教导丁体常如何爱民养民、清正廉洁、勤于司政,使其成就一番功业。  相似文献   

3.
丁宝桢做山东巡抚时,大太监安德海以给太后置办龙衣为名,出京沿运河南下,丁命人将其捉拿押解到济南,亲自审讯。安德海破口大骂,口口声声说自己是奉太后之命南下,你们抓我是自寻死路。丁宝桢当即反驳:太监出宫违反祖制,我作为封疆大臣也没有接到朝廷的圣旨,你这一定是欺诈无疑。于是决定先斩后奏,连夜将安德海正法。消息传来,朝野上下一片欢腾,曾国藩由衷称赞:"稚璜(丁宝桢字),豪杰之士矣。"  相似文献   

4.
正张伯行(1651年—1725年),河南仪封(今河南兰考)人,曾任福建巡抚、江苏巡抚、礼部尚书。他为官二十余年,刚正清廉,从不收受礼物,极力反对"以馈赠之名行贿赂之实",被康熙皇帝誉为"天下第一清官"。康熙四十五年(1707年),张伯行被任命为江苏按察使。按照当时的官场潜规则,新任的官员要给巡抚、总督等上司送礼(白银四千两),可这数目等同  相似文献   

5.
李世杰(1716-1794),字汉三,贵州黔西人。乾隆九年人资为江苏常熟黄泗浦巡检,历任泰州知州、镇江知府、四川按察使、湖北布政使、湖南巡抚、广西巡抚、河南巡抚、两江总督、四川总督、兵部尚书等职。李世杰非科甲正途出身,却政绩卓然,官运亨通,在乾隆年间的封疆大吏中实属少见。《郎潜纪闻》曰:“黔西李汉三世杰,以巡检至兵部尚书。广顺刘松齐清,以拔贡至总兵。松桃杨诚村芳,以吏员取通侯。并天挺异才,兼资文武,皆不由科目进身,时称黔中三奇男”。  相似文献   

6.
走近丁宝桢     
袁华 《当代贵州》2000,(8):42-44
织金牛场镇,是织金洞至省城贵阳之间的一个寻常小镇。很少有人知道这里是丁宝桢的故里,很少有人把它同那位名震晚清朝野、被曾国藩赞叹为“豪杰士”的丁宝桢联系起来。牛场镇街头曾立有纪念丁宝桢的神道碑,高大壮观,气象威严,如今仅是遗址尚存。但历史的尘封,并没有失落人们对丁宝桢的纪念。山东为纪念他拍了7集电视剧,贵州文史馆为纪念他今年诞辰180周年,正筹备举办学术研讨活动。他的故里也在策划修建纪念馆,开发以他的封号命名的宫保鸡菜系。  相似文献   

7.
清朝曾经树立了团结共事的一对典型,湖广总督官文与湖北巡抚胡林翼,他俩在湖北当政,一唱一和,官总督“虚己推诚”,胡巡抚“建功立业”,放眼全国,搭配无两,所以清政府把他俩树为榜样,在官方编撰的《清史稿》里,隆誉为“世故两贤之”。  相似文献   

8.
左宗棠惩贪倡廉焦连三,李洲左宗棠,晚清有名的[中兴名臣],一生曾一任巡抚(浙江),三任总督(闽浙、陕甘、西江)后以协办大学士入值军机。左宗棠一生官位显赫,尤以惩贪倡廉著称。左宗棠对为官溥廉者不仅拔重用,还慷慨地以自己的薪俸贴补其生活。他的副手刘典,平...  相似文献   

9.
悬挂《禁止馈送檄》清代江苏巡抚张伯行一生清廉,他在居官期间,曾撰写《禁止馈送檄》一面,悬挂在衙门之外,曰:“一丝一粒,我之名节;一厘一毫,民之民膏。宽一分民受赐不止一分;取一文,我为人不值一文。”康熙巡视江南时,称赞张伯行是“天下第一清官”。于是这句话遂成了他的绰号。颁发《严禁馈送檄》与张伯行同僚的巡抚于成龙,一贯惩贪倡廉,康熙19年(1680年),他任直隶巡抚时,向下属颁发《严禁馈送檄》。云:“尔今尔后,凡遇重阳、冬至、元宵等节,并过路送礼各衙门,概行禁止。如有私相馈献,查出后并行参革,决不宽…  相似文献   

10.
正赵必振出身名门旺族。赵必振的高祖赵慎畛为清朝封疆大吏,历任广东惠潮嘉道道台、广西按察使、广东布政使、广西巡抚,后官至闽浙、云贵总督。赵慎畛做官体恤民众,一身正气,深受百姓拥戴,并以清廉闻名于世。其书法、词学功底深厚,著有《从政录》8卷、《惜日笔记》20卷、《榆巢杂识》2卷等作品行世。赵必振的父亲赵燮和长期在广东、广西做官,1896年病死于广西怀集县候补知县任上。赵必振早年"随侍先大夫  相似文献   

11.
《先锋队》2014,(10):1-1
历史廉政文化对反腐倡廉具有重要作用。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研究我国反腐倡廉历史,了解我国古代廉政文化,考察我国历史上反腐倡廉的成败得失,可以给人以深刻启迪,有利于我们运用历史智慧推进反腐倡廉建设。"我这次来专程去了吕梁方山县北武当镇来堡村,这里是清代"天下廉吏第一"于成龙的故乡。于成龙历任知县、知州、同知、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直隶巡抚、两江总督加兵部尚书、大学士。  相似文献   

12.
袁世凯任山东巡抚之际,正是德国殖民者在山东大肆扩张之时。为限制德国的殖民侵略,袁世凯在不突破条约框架的前提下进行了一系列理性抗争,有效地缓解了彼此的冲突,较好地维护了民族利益。然而,由于中德条约本身就是不平等的,所以袁世凯在条约体系内的抗争必然带有很大的妥协性。  相似文献   

13.
2005年9月27日,著名电视新闻工作者米雪金恩接替前任伍冰枝,宣誓就任加拿大第二十七任总督,成为加拿大三军最高统帅。值得注意的是,今年49岁的米雪金恩不仅是加拿大历史上最年轻的总督,也是加国第一位黑人女总督。  相似文献   

14.
乾隆四十七年 (1782)七月八日,工部侍郎诺穆亲到刑部狱死牢宣读圣旨:“国泰与于易简加恩赐令自尽 !”至此,震惊朝野的山东巡抚国泰亏空巨额国帑案,总算有了结果。  首先举发国泰、于易简的不是别人,正是被誉为“鸣凤朝阳”的骨鲠御史钱沣 !  乾隆四十六年 (1781),钱沣考选为江南道监察御史。这年,正值甘肃冒赈折捐案发,主犯原甘肃布政使、现任浙江巡抚王望被杀,陕甘总督勒尔谨以下大小官员涉嫌该案坐死者共达 102人之多 !但惟独陕西巡抚毕沅逍遥法外。于是,刚任御史的钱沣立即上疏弹劾毕沅:“甘肃省冒赈折捐一案,固然由王…  相似文献   

15.
自古以来,清官受人敬仰,有关他们为官清廉而获得种种美名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读来颇受教益。半鸭知县清代于成龙任罗成知县时,廉洁自律,寸礼不纳,安于清贫生活。有一次儿子从山西老家来看望他,他只有一只咸鸭,于是就割了一半给儿子,作为儿子归路上的菜,因而百姓敬称他为“半鸭知县”。后来,他任两江总督,文史赴任途中只住旅店,不住公馆,在总督府,  相似文献   

16.
正据古人记载,明朝名臣于谦任山西巡抚期间,每次进京奏事,从不带任何礼品。同僚们劝他说:"你即使不带金银珠宝去攀求权贵,至少也该带一些土特产打点人情呀!"于谦听罢,举起两只袖口,风趣地说:"带有两袖的清风!"从此,人们就用"两袖清风"这个词来比喻为官清廉,直到今天。古往今来,惩治腐败、反对贪污、倡导廉洁是每个政权获得百姓  相似文献   

17.
顾一群 《世纪桥》2015,(4):60-61
明天启七年(1627),28岁的宜兴人卢象升,升任了大名府知府加山东按察使副使。按照官场惯例,他到山东以后,首先要拜谒巡抚,听取巡抚对职责、政务、民风等介绍和交代。不料山东巡抚李精白竟拉他去拜谒魏忠贤祠,他婉言推辞:"卑职只知为国效劳,此事非敢所吾知也。"卢象升明知在他于天启四年(1624)离开京师督饷清源仓的两三年中,阉党将正直忠贞的东林官员  相似文献   

18.
正广东海康(今属雷州市)人陈瑸,在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中进士,后来被安排到福建古田县做县令。他疏议废加耗、惩贪官、崇节俭、兴书院、饬武备,很快得以升官,后任福建巡抚、闽浙总督等。他在外面做"裸官"20多年,从未携带家属。儿子想去探望,苦于路途遥远缺少路费,最后也没去成。陈瑸没有请师爷,只有一两个仆从,以瓜果蔬菜为食,史称"官厨惟进瓜蔬"。他与海瑞、丘浚齐名,号称"岭南三大清官"之一,他清廉卓绝,康熙称赞他为"苦行老僧"。"苦行"二字,实在是对陈瑸人  相似文献   

19.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22):53-53
正贺长龄在清代道光年间出任贵州巡抚,历时九年,政绩卓异,备受推崇。最为突出者,一是督修地方志乘,一是琢育人才。贺长龄(1785-1848),字耦耕,号西涯,湖南善化人。嘉庆进士,历官学政、知府、道员、布政使、巡抚,直至总督,极富经济之才。他博览群书,工诗善文,精研理学,著述颇丰。  相似文献   

20.
北宋名臣范仲淹在杭州任知州,他为官清廉,唯贤是举,以改善民生为己任,在杭州的历史上留下很好的口碑。范仲淹的精神也是培育杭州新时期人文精神的宝贵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