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首先告诉你一件意想不到的事:在月之十八日午夜,我在外面开完会拖着疲乏的身体回来,掀帘走入大客厅,即觉清香扑鼻……再向里走,发现在花瓶里插着两束水仙花,……我赶快到房中看信,乃知是夏静(注:饶国模的女儿,当时在国家计委工作)赴渝省母,是日由渝飞返北京,她的母亲给我带来的生长在红岩土壤里的新鲜水仙花。我不仅由衷地喜悦,并感激红岩房东芳邻刘太太(注:即饶国模)的深厚友谊。我马上折回到客厅去,从瓶里拿出那两束水仙花,抚摩着她,欣赏着她;花从重庆红岩来,又把我的脑思带回到重庆红岩去。三年红岩,一切往事萦绕脑际,历历如在目前,我…  相似文献   

2.
一个是重庆唯一的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慨然赴死;一个乃红岩大有农场的主人,在抗战的困难时期为共产党、南方局提供了不可估量的帮助。饶国梁、饶国模兄妹,为了民族独立、民主共和赤诚奉献。邓颖超同志提到饶国模时曾说:“没有刘太太,哪来我们的红岩哟!”  相似文献   

3.
《湘潮》2021,(8)
正"红岩上红梅开,千里冰霜脚下踩,三九严寒何所惧,一片丹心向阳开……"一曲《红梅赞》,唱出了革命者矢志不渝、不畏生死的坚定信念。歌词中提及的红岩,位于重庆市嘉陵江畔,作为地域的红岩,是重庆红岩嘴13号(中共中央南方局暨八路军驻重庆办事处驻地)、曾家岩50号(周公馆)和虎头岩(新华日报总馆)"红色三岩"的总称,其代表性所在是重庆红岩村。在抗日战争时期和解放战争初期,曾是中共中央南方局领导机关所在地和重庆谈判期间中共代表团的驻地,  相似文献   

4.
2006年年来,一个“《红岩》档案解密展”在重庆开幕,展览上最引人注目的是首次全文公开的一份2万多字的秘密报告.它的作者就是《红岩》小说的作者之一罗广斌。重庆党组织收到这份报告的时间是1949年12月25日,那时距离罗广斌等34人从渣滓洞、白公馆监狱中死里逃生,不到一个月?这个《红岩》故事的“原型版本”,记录着重庆地下党遭受大破坏和狱中斗争的真实历史。  相似文献   

5.
洪彦 《世纪桥》2011,(16):33-33
1985年金秋10月,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亲切会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摆起了四十多年前红岩生活的龙门阵。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  相似文献   

6.
梁衡 《广东党史》2011,(12):50-50
1985年金秋10月,邓颖超重返山城重庆。在渝州宾馆,她亲切会见了抗日战争时期在红岩工作过的部分老同志。 南方局和办事处招待所所长杨继干来到邓颖超面前,摆起了四十多年前红岩生活的龙门阵。邓颖超握着杨继干的手说:“老杨,当年我们在红岩村生活可是够艰苦的。”杨继干说:“可不是吗?那时我们伙食费一个月三块法币,毛主席来重庆,...  相似文献   

7.
郭亮 《当代党员》2022,(17):43-43
重庆市第六次党代会强调,大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更好传承红岩精神,赓续红色血脉,提振迈进新征程、奋进新时代的精气神。以红岩精神为代表的重庆红色资源是中国共产党人和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是推动高校党建创新发展的有效载体。将红色资源融入高校党建工作,对于提升高校基层党组织的组织力、凝聚力和战斗力意义重大。深挖红色资源,为高校党建文化建设提供新素材。重庆是一座历史文化名城,更是一座拥有深厚革命文化传统的“红色之城”。  相似文献   

8.
正她的人生颇具传奇色彩,既是旧民主革命风潮中成长的知识女性,又是心怀实业救国理想的农场主。在抗战时期,因缘际会,她创办的"大有农场"成为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办事处驻地。是的,她是饶国模,曾被誉为"红岩房东"。大家或许不知道,饶国模还是一位诗人。1943年,她撰写完  相似文献   

9.
郭亮  潘洵 《党建》2023,(1):39-41
<正>重庆是一座“英雄之城”,具有深厚的红色基因和光荣的革命传统,孕育了宝贵的红岩精神。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红岩精神作出深刻论述,充分肯定了红岩精神在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中的地位,深化和拓展了对红岩精神生成环境、丰富内涵和时代价值的认识,为我们与时俱进传承弘扬红岩精神,谱写新时代新征程的新篇章,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  相似文献   

10.
丹心向党     
《红岩春秋》2023,(11):4-5
<正>全民族抗战时期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以重庆为中心的国民党统治区,众多共产党人和革命志士为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奋斗、牺牲。他们用生命诠释了红岩精神,铸就一座永不褪色的精神丰碑。红岩是重庆独有的红色资源。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用好重庆红色资源重要指示精神,中共重庆市委党史研究室课题组通过深入调研,其中梳理了285位红岩英烈基本史实情况,查明重庆现存红岩英烈革命遗址遗迹共72处,是风雨如磐岁月的宝贵见证。  相似文献   

11.
资讯     
重庆举行歌曲《领航》快闪活动2022年1月10日、11日,多场快闪活动亮相江北嘴、鸿恩寺公园、徐悲鸿美术馆小院、磁器口古镇、重庆·1949大剧院、红岩魂广场等重庆地标。市民们或引吭高歌,或演奏乐器,或身着舞裙翩翩起舞,用多种形式饱含深情地演绎歌曲《领航》。  相似文献   

12.
胡丽 《红岩春秋》2023,(1):60-65
<正>1949年11月30日,重庆解放,由此开启一个崭新的时代。此前,按照党中央及上级党组织“迎接解放,配合接管”的指示,川东地下党组织围绕重庆的解放及配合中国人民解放军接管城市展开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使重庆较为完整地回到了人民的手中。重庆红岩革命历史博物馆珍藏的文献《如何迎接解放》,由川东特委于1949年11月印发,是重庆解放前夕“地下化的最后一次指示文件”。这份文献无落款,没有直接标明写作者、写作时间,然而,翻开这份泛黄的油印册子,思绪顿时被带回到那个风云诡谲、斗争尖锐的时刻。  相似文献   

13.
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监狱是解放前国民党特务机关专门关押政治犯的地方。1949年10月1日,新中国成立的消息让关押在这里的近200名共产党员拥抱曙光、兴奋不已。然而,此时敌人却开始了最后的疯狂。面对敌人即将举起的屠刀,在狱中关押了近10年的中共川东特委青委宣传部长许晓轩(小说《红岩》中“许云峰”的原型之一)认为,  相似文献   

14.
正对饶国模的孙子刘天骢(二娃子)而言,有这样一幕,他永远无法忘怀——1957年初春的一天,敬爱的周总理在淡淡的晨雾中,突然回到了红岩村。在红岩村小道旁晨练的人们,一下子认出了总理。他们高兴地欢呼起来:"周总理来了!周总理来了!"听到欢呼声,饶国模赶紧拉着小孙子从屋里跑了出来。  相似文献   

15.
<正>前不久,笔者在红岩村参加一研讨会,闻悉在黎明前的黑暗中,渣滓洞、白公馆的牢友们得知新中国已经建立,无不渴盼尽快飞出囚笼,参与建国伟业,还誓言将来要建设一个人民的新重庆,不少同志畅想要在嘉陵江、长江上建设几座桥……可惜,这些同志大多惨遭杀害,饮恨而去。无独有偶,本期《红岩春秋》推出了特别策划"桥都重庆",择要介绍了横跨巴渝山水之间的大小桥梁,以及重庆桥梁的发展脉络,特别是结合重庆发展蓝图,重点介绍了当今重庆的主要桥梁,辅以个人、时代与桥梁的牵连,彰显出世界桥都的恢弘  相似文献   

16.
责任与荣光     
<正>重庆,一座英雄之城。在风雨如磐的革命斗争岁月中,培育和形成了光耀千秋的"红岩精神"。1989年5月,《红岩春秋》在此诞生。这是一本承载历史使命的党史刊物,以宣传中共党史、中国革命史为主线,以宣传中共中央南方局为重点,是全国范围内惟一一份集中学习研究宣传周恩来和红岩精神的中心刊物。30载风雨兼程,《红岩春秋》始终坚持"以史鉴今、资政育人"的办刊宗旨,不  相似文献   

17.
人民不会忘记在重庆解放前夕"11·27"大屠杀中遇难的红岩先烈们。1961年,长篇小说《红岩》面世后,在全国反响极大,一批版画家怀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心情进行插图创作,产生了一批精彩的《红岩》木刻插图,它们大多被收录进了林林总总的《红岩》日记本中。  相似文献   

18.
<正>1985年,邓颖超同志最后一次重返红岩,题写了"红岩精神,永放光芒"八个大字。在离开重庆时,她深情地说,红岩的事情就拜托大家了。随后,在邓颖超同志的关怀下,《红岩春秋》创刊,并成为学习研究宣传红岩精神中心刊物。时光弹指一挥间,红岩精神却历久弥新,始终激励我们砥励前行。  相似文献   

19.
《红岩春秋》2009,(1):67-69
中共重庆地方工作委员会旧址;中法学校旧址;“三·三一”惨案纪念地;佛图关杨闇公烈士殉难处;中共中央南方局和八路军重庆力、事处旧址(红岩村);《新华日报》营业部旧址;桂园(《双十协定》签订处);曾家岩50号周公馆。  相似文献   

20.
<正>指明方向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在地方考察时遍访革命故地、红色热土,反复叮嘱要用好红色资源、传承好红色基因,并在多种场合对重庆红岩英烈江竹筠、王朴、陈然、刘国鋕等的英雄事迹和崇高精神进行了高度褒扬。2019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指出,“重庆是一块英雄的土地,有着光荣的革命传统”。“重庆涌现了大批大义凛然、高风亮节的共产党人”,如“坚贞不屈、永不叛党的江竹筠、王朴、陈然等人”。要求“重庆要运用这些红色资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