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嵩口古镇是福州唯一的中国历史文化名镇,古镇的保护与旅游开发要确立山水古镇的旅游开发策略,打造山水古镇品牌;要严格依法保护古镇风貌;要共建共享,实行社区共建;要以耕读文化、商贸文化为主线,挖掘古镇文化内涵,开发旅游产品;要以旅游业为龙头培植新业态,联动发展,带动古镇复兴;要加大古镇旅游综合宣传和市场营销力度.  相似文献   

2.
正2019贵州旅游景点纷纷试水"夜游服务",挖掘"夜游经济",目前取得了不俗的成绩。在海龙屯仰望星空,在西江苗寨看灯火人家,在百里杜鹃夜赏花海……越来越多的旅游场景敞开了"夜游"的大门,在夜色的诱惑中,你是否愿意走进夜间旅游的良辰?2019年的元宵之夜,故宫打破了"下午5点以后不迎客"的禁忌,首次开放了夜场,引爆了公众对"夜游"的兴趣,一时间,"夜游经济"概念被推至台前。  相似文献   

3.
榕津古镇始建于宋绍兴元年,距今已有千年历史。罕见的古榕文化、浓厚的商业文化、虔诚的信仰文化、深厚的桂剧文化至今犹存。榕津古镇的整体格局得以保护,传统风貌才得以重现;古榕文化、桂剧文化、庙会文化、信仰文化等,都应归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对民居与建筑应给予修缮与谨慎复建,运用"修旧如旧"的手法作出接近原物的修缮与复建设计;发挥古镇旅游核心地带给当地居民收益,引用"田园综合体"等乡村新型产业带动古镇发展。  相似文献   

4.
<正>为了从根本上保证古镇"不变脸",郎岱镇一方面加大引导古镇居民转入城镇生活,另一方面,扶持古镇居民"转型"旅游服务业,让他们从"古镇保护"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在六枝特区郎岱镇,通往滇黔遗留的古驿道随处可见,站在古驿道上,可以看到今日的郎岱如一颗矗立在六盘水东大门的明珠,闪耀着璀璨的光芒。旧城"修旧如旧"历史韵味十足郎岱镇位于六枝特区西部,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既是省级历史  相似文献   

5.
<正>行径青溪桃花流水杳然去;坐观红树清风明月我归来。——陈毅在青堤撰写的对联从射洪县驱车22公里就到青堤乡,场镇上的青堤古镇是第二批中国传统文化村落之一。"青堤古镇位于涪江中游,涪江流经辖区约6.5公里,以前叫青堤古渡,处于南丝绸之路上。"青堤乡文化站主任税国安说。古镇沿江绵延数公里,有多条石板路与盐亭、南充、蓬溪等市县相通,而两岸之间依靠机械船摆渡。近200余株古  相似文献   

6.
声音     
什么样的古镇是大家喜欢的?天府古镇的一个显著特点是大多保持着本土的传统农耕生活习俗,古镇中乡土气息浓郁。这些活生生的生活场景使古镇旅游和活动更加丰富多彩。——著名乡土建筑研究专家、西南交通大学建筑学院教授季富政古镇给旅游者的想象与预期既是地理意义上的异地空间,又是时间意义上的时光交错,是一种兼具时  相似文献   

7.
姚远 《当代贵州》2015,(7):16-17
<正>年味最浓在乡村2015年2月8日,赤水大同古镇的老街上,"九大碗"摆上了长桌。炉灶火旺、古镇溢香,来自贵州、四川、重庆、湖南等地的3000余名游客参加"迎新春"活动,与古镇居民一起享用"千人团年饭"。与此同时,家住安顺电力城小区的吴应安老人,与老伴回到了老家杨武乡石头寨。他们将老屋打扫干净,在神龛前摆上供品,蒸上糕耙,洗净腊肉,等待在城里工作的儿女回来过一个热热闹闹的年。他们不远千里,冒着严寒踏上归家之路;他们不辞辛  相似文献   

8.
醒了,沉睡已久的巴蜀古镇。2008年,安仁、上里、平乐、李庄等上千个四川特色古镇都将统一在"天府古镇"的品牌下正式亮剑。天府古镇,清末4000多个,居全国第一,现存且有一定历史价值的,仍有1400多个,居全国第一!这些散落在全省各地的"珍珠",不仅具有极高的建筑艺术、  相似文献   

9.
<正>长辛店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镇,大大小小49个胡同是长辛店居民日常工作、生活的必经之路。2009年初,长辛店古镇改造工程拉开序幕,为做到"老镇改造,法治先行",建造"法治文化胡同"的想法在长辛店街道领导班子的讨论决策中应运而生。于是街道办事处投资10万元,在人口较为集中  相似文献   

10.
正双江古镇位于重庆市潼南区,因镇内有两条小溪,一条叫"猴溪",一条叫"浮溪",两溪环绕,故名"双江"。古镇建于清代初期,目前还保存有几条老街,全长约千米。老街宽窄不一,宽的如正街,可并行几驾马车;窄的如老猪街,只能容两三人并行。路面的青石板历经岁月,已显现出斑驳痕印。古镇的清代建筑遗存丰富,有规模宏大、保存完好的禹王  相似文献   

11.
当下,我们生活的城市被一片钢筋和混凝土所包围,青瓦片,竹篾墙,树木环抱,鸟语花香的古镇休闲生活,成为了我们的向往。在那里,我们可以放松心情,尽情享受浓郁的古镇风情,感受悠久的历史文化。阆中、昭化、平乐等古镇一直被大家津津乐道,除此之外还有一些古镇,它们静静地陪伴着时光,静静地散发着自己的独特魅力,静静地等待你们来找寻。  相似文献   

12.
正走马古镇位于重庆市九龙坡区西部,西邻璧山区,南毗江津区,昔日素有"一脚踏三县"之称;又因其建在一座形似走马的山岗上而得名,过去亦称"走马岗"。据史料记载,走马古镇在东汉时期就有人聚居,到了宋代,人口渐为稠密,而明清尤甚。古代自有重庆通往成都的驿道(又称官道)以来,走马古镇一直是白市驿与璧山来凤驿之间的必经之地。由于璧山来凤驿与古镇有几十里山路,山高林密,时有盗匪出没,凡是由重庆去成都方向的商贾行旅,到镇上后必在此  相似文献   

13.
正六枝特区岩脚古镇特色小城镇建设短短一年间实现了三级跳,从县级、市级前列跃升至省级前列。六盘水市六枝特区岩脚古镇,过去因古驿站、古驿道闻名,如今却因城镇面貌的改变、农民收入的增加、廻龙溪景区的深度打造等备受贵州省、六盘水市各级领导的广泛关注。岩脚的特色小城镇建设短短一年间实现了三级跳,从县级、市级前列跃升至省级前列。提起岩脚古镇的变化,生活在这里的王永祥老人说,现在的古镇变大  相似文献   

14.
正5月19日上午,包括贵阳青岩古镇在内的《中国古镇(二)》特种邮票首发式在花溪区青岩古镇南门举行。该套特种邮票一套6枚,分别为江苏姜堰溱潼镇、湖北红安七里坪镇、贵州贵阳青岩古镇、上海青浦朱家角镇、安徽肥西三河镇、广西昭平黄姚镇。全套邮票面值7.2元。邮票作为"国家名片",一直都备受关注。据了解,从1997年贵州侗族建筑群登上"国家名片"以来,到目前为止,贵州已经有6张"国家名片",青  相似文献   

15.
<正>高庙古镇位于峨眉山、瓦屋山、玉屏度假村的三岔路口,属洪雅县辖区,始建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704年)。古镇依山傍水,为两溪所夹,镇内遍布石梯小街,民居沿河而建。三两处索桥与镇相通,河中乱石嶙峋、水草丛生,河边树木茂盛,环境和小镇建筑通融一致。古镇分为上半街的新街和下半街的老街。下半街老街共有4条,青瓦盖顶,木楼相连,两边屋檐隔得很近,抬头便是一条长长的"一线天"。街面全由青石板铺成,石板上长着绿绿的青苔。春雨潇潇,檐破瓦残的古街,雨雾中  相似文献   

16.
正深冬时节,大方县奢香古镇却美景依旧,一栋栋独具彝族元素的房屋、一条条民风十足的街道与螺旋状的花海梯田相伴。古镇里的杂货铺、手工坊、美食街一大早就开始热闹起来。作为大方县最大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奢香古镇里居住着2880户1.25万人。面对庞大的搬迁人口,奢香古镇以党建为统领,着力建设"五个体系",做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不断加快搬迁群众市民化步  相似文献   

17.
青林口古镇位于江油市东北部,东邻剑门关,南接太白故里,西连黄龙、九寨沟,北达广元皇泽寺.宝(宝鸡)成(成都)铁路、绵(绵阳)广(广元)高速公路从古镇旁穿过.古镇始建于元末明初,坐落在王爷山和人字山两山交汇处,举目远眺,掩映于郁郁葱葱的密林之中,"青林口"由此而得名.古镇街房整齐、庙宇馆驿林立,至今仍然保存着相当完好的明清古建筑风貌,雕工精美,独具匠心.  相似文献   

18.
正先有旧州城,后有安顺府。旧州,一座从明朝走来的浪漫古镇。旧州古镇位于贵州省安顺市东南面,古镇街道按阴阳五行布局。城内有古寺、四合院、古驿道等大量文化遗存,这里可以体验到厚重的历史文化和悠闲的生活氛围。镇内古街古巷纵横交错,空间收放有致,保留着大规模的传统民居,房屋建筑形式与结构传承了屯堡风格,也秉承了江淮文化的渊源与特色。行走在古镇古老的街道里,可以去参观气势恢宏的城隍庙,  相似文献   

19.
偏岩古镇     
<正>偏岩古镇位于重庆市北碚区境内,坐落在华蓥山脉西南面的两支余脉之间,距重庆城区80余公里。偏岩古镇于清乾隆二十四年间(公元1759年)建场为镇,属江北厅礼里六甲。因镇北处有一高约30米的岩壁倾斜高耸,悬空陡峭,故名偏岩镇。偏岩曾是重庆往华蓥古道方向的一座工商古镇,过去做生意翻华蓥山去川北,或到华蓥山烧香拜佛都要到这里住宿,曾有"到静观吃午饭,到偏岩歇栈房"的说法。这里依山傍水,古镇外侧几百米长的石坎下有一条小河叫黑水滩河,河水来自华蓥山,经胜天湖流经偏岩。河边的几十棵黄桷树多有上百年的树龄,盘根错节,枝繁叶茂,形成巨大的"树  相似文献   

20.
张天明 《当代贵州》2013,(24):28-28
从瓮安县城出发,汽车在36米宽的旅游观光大道行驶20分钟,便可达到猴场古镇。这里自古商贾云集,贸易发达;被誉为"伟大转折前奏"的"猴场会议"在此召开,为遵义会议胜利召开奠定了基础;这里民间耍龙舞狮习俗源远流长,是文化部命名的"全国民间艺术龙狮之乡"。素有"千年古邑、黔中明珠"美誉的猴场古镇,在贵州省100个旅游景区建设的推动下,正在打造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