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正"战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这首《燕歌行》出自唐朝著名边塞诗人高适之手。公元756年,安史之乱爆发的第二年,对于52岁的高适而言,这一年可以用一个词语来概括——一步登天。诗人大多命途多舛,高适也不例外。20岁出头时父亲逝世,参加过一次科举,落第。史书说他"少落魄,不治生事",日子过得潦倒不堪。然后一直在宋城(商丘睢阳)生活,近三十年的时间,毫无功名。直到46岁,他才经张九皋的推荐,当了一个相当于捕快的不入流的小官儿封丘尉。高适在诗里面说这工作"拜迎长官,鞭挞黎民",由于干不好还会  相似文献   

2.
除夕守岁     
除夕守岁,自古有之。据传说;我国纪元前三千年的尧舜时代,就有了庆贺新年的习俗,守岁也就应运而生。据晋周处《风土记》载:“除夕那夜,各相与赠送,称曰‘馈岁’;酒食相邀,称曰‘别岁’;长幼聚饮,祝颂完毕分散,称曰‘分岁’;大家经夜不眼,以待天明,称曰‘守岁’。”一般认为,守岁有“送旧迎新”之意。 在除夕之夜,民间有“围炉烤火”、畅叙家常之俗,谓之“除夕夜里的火,元宵夜里的灯”。还有不少文人墨客,以“守岁”为题材即兴赋诗,抒发他们的感情。唐代诗人高适的七绝《除夜》云:“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  相似文献   

3.
1湖南在周代为荆州南境,春秋战国时期属楚国,所以学术界将这段时间相关地域的文化称为“荆楚文化”或“楚文化”。在当时,“楚人地南卷沅湘,北绕颖泗,西包西蜀,东裹郯淮”。可见,楚文化作为一个相对完整而独具特色的文化圈,其地域范围远远超过了今日的“三湘四水”。这一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屈原以及《离骚》等浪漫主义文学艺术的出现,正是源于由原始神话、图腾崇拜、历史传说等等交织而成的源远流长的楚文化。作为战国时期的一位伟大诗人,屈原的文化成就,既是中国文化的骄傲,也是楚文化的自豪。《九歌》、《天问》、《离骚》、《招魂》等,…  相似文献   

4.
《学习导报》2013,(12):45-45
唐代著名边塞诗人高适,在两浙观察使任上,一次于视察中路过杭州清风岭时,在僧房墙上题诗云:绝岭秋风已自凉,鹤翔松露湿衣裳。前村月落一江水,僧在翠微闲竹房。后来,僧房诗中的"一"字,被添了笔画,赫然一个"半"字在墙。原来,钱塘江水是随着潮汐涨落的。月上中天时,江水盈涨,这时说"一江水"才确切。月落时分,江水随潮而退,只剩半江了。从岸边的水痕看,江面也只有原先的一半宽了。  相似文献   

5.
诗心未负江山债,诗人非属江郎才, 历难更开新诗境,黄河九曲诗汛来。这是“文革”结束后,著名诗人贺敬之的赠友诗,这也是贺敬之自己的心声。贺敬之,时代造就的伟大诗人。他的诗,他的歌,不仅感人肺腑,催人奋进,而且展示出时代的风貌、时代的特色。歌剧《白毛女》为他执笔创作,“人家的闺女有花戴,我爹钱少不能买,扯上二尺红头绳,给我扎呀扎起来”……一个苦难中的女孩,一个天真活泼的女孩,就这样展现在我们面前……“几回回梦里回延安,双手搂定宝塔山”,写出了人们对新时代的渴望,对延安生活的向往……“过去的南泥湾,到处是荒山,如今的南泥湾,鲜花开满山”溢满诗人的满腔激情、大生产的热火朝天……贺敬之,以诗著名,以歌传世;时代造就了诗人,诗人为时代而歌。  相似文献   

6.
诗人与酒     
自古以来,诗人与酒便有着难解难分之缘。杜甫说李白”一斗诗百篇”,是“天子呼来不上船”的“酒中仙”,并说李白“嗜酒见天真”。然而杜甫自己又何尚不是如此?“饥籍家家米,愁征处处杯”,他是把酒看作同饭一样重要的!说来令人心寒:公元770年,未满花甲的杜甫竟因饮酒过量而醉死了。这是中国诗歌史上沉痛的一笔。这点,一些古代学者不忍心看到他们崇拜的“诗圣”就这样“饱死”,往往避而不谈,有的甚至加以否认,这完全不必要,正史所载杜甫“牛炙白酒,大醉,一昔卒”,是无可辩驳的史实。被酒醉而死的伟大诗人,也许只杜甫一人,但在醉中发泄情感的诗人,却是相当普遍的。情为诗之根,诗为情之苗,诗是抒情言志的产物,诗人的情感世界相当丰富——否则就成不了诗人。酒中含酒精,喝多后大脑被酒精中毒曰:“醉”,这“醉”导致诗人丰富的情感世界不能自我控制,不少清醒时自戒不能  相似文献   

7.
正中国在短短的六十多年时间内,从一个“一穷二白”的科技空白国转变成为世界知识创新大国,走出了一条独特的知识发展之路和自主创新之路。中国科技实力持续迅速上升,改变了世界科技格局。1978年之前的中国是世界科技革命和科技全球化的“边缘化者”,也是“落伍者”;而后中国不仅发生了一场大规模的经济革命,而且也发生了一场持续的科技革命,成为世界科技  相似文献   

8.
为什么要把“转方式”作为今年经济工作的突出重点?总的来看,这是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进一步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的迫切需要。这次国际金融危机,表面上是对我们经济增长速度的冲击,实质上是对我们经济发展方式的冲击。通过这次危机,大家可以更加清醒地看到,过去那种传统发展方式,是一条外向发展难以持续的“风险之路”,是一条国际竞争力难以提升的“低端之路”,是一条资源环境难以支撑的“负重之路”,是一条人的福利难以增长的“物本之路”。  相似文献   

9.
张晶川 《奋斗》2012,(10):10-11
牡丹江市委、市政府把“求实创新、跨越争先”确立为牡丹江的时代主题。即“求实、务实、落实、创新、创一流”,并将其作为统揽和牵动全市跨越争先发展的工作载体。这是牡丹江在发展进程中的又一次思想解放,是引领牡丹江“十二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创新实践,更是闯出一条符合牡丹江实际的科学发展之路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0.
赵海英 《党建》2023,(5):47-48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推进文化自信自强,铸就社会主义文化新辉煌。“文化强区”是北京市东城区一以贯之的发展战略。近年来,东城区始终坚持“崇文争先”理念,将“崇文”作为发展的实施路径,以“争先”作为发展的价值目标,坚持文化赋能,走出了一条以文化为根基、为底色、为驱动的城市创新发展之路,以文化赋彩群众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11.
高适是唐代著名边塞诗人,晚年曾出任彭州刺史。在彭州刺史任上一年多时间里,由于他由北而南转换到了一个新的环境中,相对安定,再加上诗友杜甫也来到成都,相互砥砺,他在诗歌创作上形成了一个高潮。在这个阶段,他的诗风也在过去的苍凉悲愤的基调中增加了清旷平和的成分,写景秀丽清新,并且在诗歌形式上也作了一些有益的探索,取得了新的成就。  相似文献   

12.
高建为 《求实》2003,(Z1):298-299
恩格斯在谈到德国伟大诗人歌德的时候曾经说:“歌德有时非常伟大,有时极为渺小;有时是叛逆的、爱嘲笑的、鄙视世界的天才,有时则是谨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狭隘的庸人。”(P256)恩格斯的这段评论,精辟地分析了歌德生平两个十分重要的方面:政治活动和艺术追求。对于革命导师的这一评论,在理解上却要求我们十分准确和深刻,否则就会犯教条主义的错误。 恩格斯在谈论歌德的伟大和渺小的时候,实际上明确地指出了自己涉及的两个方面。因为他在前面说:“在他心中经常进行着天才诗人和法兰克福市议员的谨慎的儿子、可敬的魏玛的枢密顾问之间的斗争;前者厌恶周围环境的鄙俗气,而后者却不得不对这种鄙俗气妥协、迁就。”我们实际上可以从中看出,恩格斯所说歌德的“渺小”,并不涉及到他的艺术才能,也就是说,作为艺术家,歌德无论如何也是伟大的“天才诗人”。  相似文献   

13.
走近李肇星,写李肇星,并不是一件轻松事。这倒不是因为他是外交部副部长,“门槛”太高;或惯于外交辞令,拒人于千里之外。恰恰相反,他的脸上,挂着微笑和谦恭,透着亲和与平实。一个外交官的世界,总是神秘而遥远,况且他不是一个普通的外交官,是一个具有诗人气质的外交官;一个诗人的精神家园,往往深邃而浩淼,况且他不是一  相似文献   

14.
“人名”入诗古来有之,作为伟人,毛泽东既是诗人政治家,又是政治家诗人,他在创作充满革命的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诗词时,常用“人名”为诗词增亮添彩。  相似文献   

15.
李涌  邱国援 《当代贵州》2023,(49):62-63
<正>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始终坚持“工科立校、技能强才、特色鲜明、服务发展”的理念,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一条学院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之路。毕节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学院)作为新兴高职院校,始终坚持“工科立校、技能强才、特色鲜明、服务发展”的理念,从建设首个产业学院到组建毕节煤炭产教融合联盟,从最初8个专业到开设5大专业群21个专业……各项事业取得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突破性进展,将职业教育“大有可为”的殷切期待转化为“大有作为”的生动实践,探索出一条学院现代化职业教育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16.
智性透彻于生命──诗人杜运燮论余峥一杜运燮是著名“九叶诗派”中的闽籍归侨诗人,原籍福建省古田县,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杜运燮的诗创作跨越了现当代,以40年代和80年代为其前后高峰期。前期可以分为“西南联大时期”和“新加坡时期”两个阶段。“西南联大时期...  相似文献   

17.
陈天会 《学习月刊》2010,(16):127-127
十堰市委、市政府坚持把创建文明城市作为推进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生态文明建设的“龙头工程”、构建和谐十堰的“基础工程”、全面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实力的“核心工程”,走出了一条“为民创建”和“创建为民”的坚实之路。  相似文献   

18.
东北抗日战争,以其斗争的残酷性和时间的长久性而在中国抗日战争中占有重要位置。李兆须作为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他在这场民族解放战争中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本文仪对其在东北抗日武装斗争中的贡献作一初步探讨。一、贯彻党的指示,创建抗日武装“九一八”事变后,东北乃至全国各地立即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救国运动.正是在这种形势下,21岁的李兆国满怀一腔爱国热情,前往北平寻找拯救中华民族危亡之路.在这里,他结识了共产党的地下党员,经介绍加入“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不久又成为党的外围组织“反帝大同盟”的会员。此间…  相似文献   

19.
一、“黄河文化”就“应该死亡”吗?古色古香的“河殇”二字,作为片名,无疑是电视连续节目的主旨所寄。它使人不由自主地想起屈原的著名诗篇《国殇》。那是诗人面对祖国奸佞当道而忠良被谗的局面,向为国捐躯的年轻烈士们发出的悲悼之声。据此,“河殇”二字按照全篇寓意,可以被理解成对黄河文化的哀悼,寄情,凭吊、怨别和诀离。苏晓康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  相似文献   

20.
黄梅婴 《学习月刊》2009,(15):53-54
我固执地认为,诗与人,可以分为两类:一是人以诗名,这便是通常所说的诗人;一是诗以人名,这就要在诗人前加个头衔.诸如当今时代大量涌现的.“书记诗人”、“市长诗人”、“部长诗人”、“将军诗人”等。张庞是我的老首长。30多年前.我们曾在同一个野战部队做宣传工作。进入21世纪.他被许多人称为将军诗人.我习惯性地认为,他也应该属于后一类。近时,他送来一套五卷本《军事与文学的互访·张庞诗文集》,我置于床头.夜夜静心品读,慢慢地.将军印象淡去了.诗人形象站起来。此时我才醒悟,过去的固执和习惯.至少对于张庞是偏见。不过.有一点我不会改变——诗人终究只能用作品来说话.作品是诗人的立身之本.是诗人的唯一光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