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宁静致远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曾说:“非宁静无以致远。”“宁静致远”一语即由此简化而来,意思是心境宁静,思虑可致深远。  相似文献   

2.
陆士华 《前线》2013,(4):86-86
记得王安忆有一次在给复旦大学研究生的毕业致辞中,给毕业生提了三个建议:“不要尽想着有用”、“不要过于追求效率”,“不要急于加入竞争”。这“三个不要”,使人想起宁静致远的道理。依我揣度,她的画外音不外乎是:别让自己急功近利地浮躁起来,先给宁静留点时间。宁静的好处太多太多。一个人静了心,才会看书,看得进书,学得更多东西;静了心,一个人的内心世界才会开阔、晴朗,充满阳光;静了心,头脑才清醒,才会思考,也因而站得高,看得远;静了心,才好修身养性,蓄势待发,宁静而致远。宁静实在是一种境界,是走向成功的阶梯。  相似文献   

3.
澹泊明志     
高占祥 《共产党人》2005,(7):30-30,32
“澹泊明志”语出三国诸葛亮的《诫子书》,意谓:恬静寡欲,志向远大。其原句为:“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此后历代文人志士常以此语鞭策自己.鼓励别人,成为我国古代道德伦理、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人们进行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清人《杜诗言志》中写道:“至于宽闲之野,寂寞之滨,每自寓其天怀之乐,而澹泊明志,宁静致远,未尝不处处流露。”  相似文献   

4.
文明 《学习月刊》2010,(13):16-17
我国大学“去行政化”改革的本质要求和目标定位.不是要去掉“行政管理”本身.而是要实现大学行政管理的转型、升级和优化。  相似文献   

5.
陈常青 《求贤》2011,(11):29-29
春秋时期的齐国.一日早晨天很冷.景公感到身上凉飕飕的。他叫晏子说:“请给我端点热食来!”可是,晏子婉拒道:“我不是给您端茶送饭的人.不敢从命。”景公只得又说:“请进服裘!”然而.晏子再次拒绝说:“我不是侍奉您穿衣的人.不敢从命.”  相似文献   

6.
孟亚生 《学习月刊》2010,(13):50-52
女儿下班途中被火车撞死.古稀老母为其申请工伤死亡时.由于劳保部门和法院均认为火车不是机动车,导致两次行政认定,法院一审、二审、两次再审,四次判决,均全部驳回工伤认定申请。“火车不是机动车.难道是人拉、牛拉、马拉的吗?”古稀之年的老母亲偏偏不信这个邪,  相似文献   

7.
谢清泉 《党课》2011,(18):69-69
“静”是一个人品性修养、道德水准的“试金石”。三国时期诸葛亮曾在《诫子书》中写过一段话:“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什么是“静”?“静”是一种理智,是自我克制、自我提高的“法宝”。“守静”就是保持无贪、无欲、无求,心静如水,平淡、淡泊。  相似文献   

8.
《党课》2007,(10):37-37
古人关于修身养性之道,特别强调一个“静”字、一个“忍”字。如诸葛亮所推崇的“非静无以成学”、“宁静可以致远”等。古人所谓“修身养性”,实际上是通过自我修炼达到自我完善的一种途径,就是要把先贤之美德才学化为自身之习性功力一而要“修”要“养”,首先就要能“静”能“忍”,  相似文献   

9.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修身治学需要平心静气,对党员领导干部而言,干事创业也同样需要平心静气;不平心静气,不仅不能成就事业,甚至会贻误事业,正如《菜根谭》中所说:“性躁粗心者一事无成,心和气平者百福自集。”  相似文献   

10.
朱四倍 《学习月刊》2010,(11):39-40
“文化从来不是流水线能够打造出来的。文化要靠时间和心灵悉心酿造.是一代代人共同的精神成果.是自然积淀而成。”在今年3月全国两会上.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主席冯骥才明确表达了自己的态度:“文化产业指的是大众消费文化层面的文化.它不是一个民族文化的峰顶。一个民族文化的峰顶是不能够轻易被产业化的。”  相似文献   

11.
也谈淡泊     
也谈淡泊细雨淡泊,是一种书面文言,意为恬淡寡欲。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现在,淡泊一词大多表示不追求名利。在这五颜六色的人世间,我们面对的一切似乎都张着诱惑的大口,诸如官职、名利、地...  相似文献   

12.
秦国文 《学习导报》2012,(18):19-20
三国蜀汉丞相诸葛亮在《诫子书》中说:“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千百年来,一代名相引自刘安《淮南子》的这句话,被亿万人当做座右铭信守坚持。在经济社会转型越来越走向深入的当代,党政干部同样必须从先贤的人生修炼中汲取营养,在为事的过程中,信守“默默无闻做事”的宁静,在为事的追求上,瞄准“不要做得默默无闻”的高远。  相似文献   

13.
钟林 《学习月刊》2013,(17):19-19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严重腐蚀我党存在与发展根基的“腐蚀剂”.是深度阻隔我党党群干群关系的“无形墙”.是横亘在我们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道路上的“拦路虎”。解决“四风”问题,必须首先端正“态度”,从“心”开始。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从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到十八大强调“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虽然只是一字之变.却重若千钧,引起国内外普遍关注。“建设”是过程.“建成”是结果,一字之变.是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向世界作出的政治宣言.向中国人民作出的郑重承诺!  相似文献   

15.
阮直 《学习月刊》2013,(21):14-14
退休的官员首先是人.与公民享有平等的尊严与权力.法律没有禁止的事情他也可以干。但官员作为我们行政体系中的执行者.在某种层面上又代表着政府的形象。一些发达国家更是这样,每个公民的个体行为只要不是违法的.都受到法律的保护.但国家公务人员除外。政府官员要是在企业兼职,或做了顾问之类的虚职都要遭到质疑.并马上自己辞职。当然.在夜总会把守大门除外,美国高地市的市长一度因“官不聊生”,  相似文献   

16.
肖德安 《党课》2011,(2):64-65
诸葛亮在《诫子书》中写道:“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人生在世,修身治学需要平心静气,干事创业同样需要平心静气,缺乏平心静气,不论是学业还是事业,都难以有戍。  相似文献   

17.
邓伟志 《求贤》2010,(3):29-29
最近报刊上,就1945年黄炎培访问延安.在同毛泽东的交谈中.说到中国历史上不少政权“其兴也勃焉.其亡也忽焉”,没有跳出“兴亡周期率”的“率”字.展开了争论。我这里说点一孔之见。  相似文献   

18.
对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举世瞩目。因为这是我国人大、政协换届的“两会”.是体现中国政坛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两会”.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发表引领人民实现“中国梦”施政纲领的“两会”。简约的会场和朴实的会风.让人耳目一新。特别令人回味的.是领导同志讲的“普通”话.给人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19.
对不久前召开的“两会”,举世瞩目。因为这是我国人大、政协换届的“两会”.是体现中国政坛稳定性和连续性的“两会”.是新一届国家领导人发表引领人民实现“中国梦”施政纲领的“两会”。简约的会场和朴实的会风.让人耳目一新。特别令人回味的.是领导同志讲的“普通”话.给人印象最深。  相似文献   

20.
过去人们总以为学习是包括人在内的一切动物都具有的原始习性.因为动物从吸奶开始就在学习.此后为了生存,学习就伴随终身。其实.人类的学习与动物的学习根本不是一回事。最近.马克·豪泽(Marc Hauser)在《人与动物的智力鸿沟》一文中写道:“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在人类与动物间.智力进化其实存在一个‘空白阶段’.而且科学家还在人类身上发现了4种特有的智力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