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科学发展观是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而官本位意识是与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根本对立的价值取向。当前,官本位意识表现为官价值至上、官真理至上、官利益至上、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泛滥,官本位意识已成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大障碍。因此,要破除官本位意识,必须用科学发展观理论武装领导干部头脑,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必须深化政治经济体制改革,加强政治伦理建设,着力营造领导干部专心干事创造良好环境,这样才能全面有效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政治经济社会又快又好地向前发展。  相似文献   

2.
张金明 《前沿》2011,(12):37-39
由于我国受封建统治的历史很长,"官本位"等封建糟粕思想对社会各阶层的影响很深。士大夫阶层是官本位思想存在的载体,同时,士大夫阶层又强化了社会大众官本位意识。新文化群体不自觉地传承了士大夫的官本位思想,从而催生了新一代知识分子价值观扭曲、官僚主义风气、文化资源分配不均、评价体系异化等问题。  相似文献   

3.
论官僚主义     
官僚主义是世界各国政府在行政管理过程中都会遇到的一个痼疾.官僚主义实际上是一种脱离群众、脱离实际、做官当老爷的思想作风和工作作风,是对人民不负责任的表现.其产生原因比较复杂,但"官本位"意识、人性的弱点、行政体制和领导体制的弊端、不完善的监督机制以及法规上的执行不力等都是我国现实社会中官僚主义产生的重要因素.要有效地惩治官僚主义,最根本的还是要从领导干部的思想深处挖掉病根,并辅之以监督、教育和理顺体制等外在因素,从而促进政府的廉洁高效.  相似文献   

4.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作为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历来为中国共产党所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背后是根深蒂固的官本位思想和严重扭曲的权力观念,也是此次疫情为绝大多数共产党员和党的各级组织带来的严峻考验。察实情、说实话、办实事、求实效,是人民群众的殷切期待;依纪依法惩处失职渎职者,更是党中央发出的坚决反对和破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强烈信号。  相似文献   

5.
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把解决官僚主义问题放在了重要位置,这可以说抓住了当前影响党群关系、干群关系的一个重要问题。切实解决好领导干部中存在的官僚主义问题,不但是党的作风建设的迫切需要,也是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官僚主义历来是官场顽疾,古今中外都有,表现形形色色,但就其本质而言,都是官本位  相似文献   

6.
"彗星式"调研现象,反映出的本质是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作风,表现为过场、排场、官场"三场"效应。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的顽症不是通过规定和强调就可以解决的,反对官僚主义和形式主义任重而道远,必须有应对之策,更须制度化方案来治理。  相似文献   

7.
改进党的作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泽民同志在谈到改进党的作风时,曾多次要求全党痛下决心剎住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两股歪风,并一针见血地指出,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意识,对这种意识,心须狠狠批判和坚决破除。这番话切中时弊,振聋发聩。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国上下正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五届六中全会精神。狠抓党的作风建设,这是新时期党的建设的需要,是实践“三个代表”的必然要求,是顺民心合民意的重大举措。要做到“八个坚持,八个反对”,使党的作风建设达到一个新的水平,实现“三个代表”,就必须坚决消除“官本位”思想,从根本上铲除官僚主义、形式主义和腐败现象的思想根源。  相似文献   

9.
官员"臃肿"、"官费"庞大、效率低下、官僚主义、"官本位"……人们一直对这些官场病耿耿于怀.因此对有关"70万德国'义工官员'"的消息,备感新鲜.  相似文献   

10.
正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由来已久、危害很大,广大干部群众对之深恶痛绝。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驰而不息整治"四风",享乐主义、奢靡之风得到有效遏制,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依然突出。其中调查研究领域的形式主义官僚主义问题,尤其值得引起我们的重视。从本质上讲,调查研究与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格  相似文献   

11.
信息直通车     
在《关于改进党的作风》的讲话中 江泽民总书记痛斥 形式主义官僚主义   ●形式主义的要害是只图虚名,不务实效。 有的干部习惯于做表面文章,喊口号;有的沉湎于文山会海、应酬接待;有的热衷于沽名钓誉,哗众取宠,应付上级,应付群众;有的搞各种名目的所谓“达标”活动,形式上热热闹闹,实则劳民伤财;有的只说空话套话,不干实事;有的报喜不报忧,掩盖矛盾和问题,以致酿成恶果。   ●官僚主义的要害是脱离群众、做官当老爷。有的干部无所用心,有的作威作福、欺压群众。官僚主义在很大程度上源于我国封建社会形成的“官本位”…  相似文献   

12.
必须从制度上入手,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方能铲除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这两个毒瘤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实质是严重脱离群众。这两个毒瘤与党的群众路线格格不入,严重影响党群关系,败坏党的形象和威信,必须多管齐下,标本兼治,狠杀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歪风。而从制度入手,堵住源头,是解决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关键。要本着"精简、高效"的原则,大胆创新管理体制、工作制度及评判标准,建立健全一套科学合理的管理体制和机  相似文献   

13.
<正>当前中国教育不是常态,根由我归纳为"三座大山":"官本位"的教育体制、"应试教育"模式、狭隘的望子成龙的社会观念。第一座"大山":中国教育的"官本位"体制,是个不争的事实。"官本位"体制对于中国教育的扼杀与危害,简单说就是把学校变成政府衙门。  相似文献   

14.
莫岳云 《湖湘论坛》2012,(5):51-55,78
党建文化是指中国共产党进行自身建设过程中形成的独具特色的文化现象,是中国共产党在党建实践中体现出来的思想观念、制度规范和行为作风的总和,具有先进性、动态性和开放性。官本位文化是以“官”来定位,把是否为官和官阶的高低作为核心价值尺度去衡量个人的社会地位和价值的一种价值文化。官本位文化影响党建观念文化、制度文化、行为文化。构建党建文化应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权力观,革除官本位的体制残余,苹除官本位的积习。  相似文献   

15.
近年来,党中央高度重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对加重基层政府负担的影响,相继作出一系列决策部署持续推动基层减负.2021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解决形式主义问题做好2021 年为基层减负工作主要措施及分工方案》的通知,要求查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老问题和改头换面的新表现,逐项提出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16.
吴筇 《创造》2013,(8):30-31
正在全党逐步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其要集中解决的问题,就是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对在我们党的组织中和干部队伍中的"四风"之弊,要来一次大排查、大检修、大扫除. 很明显,"四风"里头,以形式主义居首.其所以如此,足以见出形式主义这个东西对党和政府形象的负面影响之严重,以及社会和群众对愈演愈烈的形式主义反感之强烈.常言道,"形式主义害死人".形式主义危害党和人民利益,损害党群干群关系,腐蚀党员干部队伍,是党和人民事业的大敌,必须高度警惕.  相似文献   

17.
<正>鄂政发[2019]16号各市、州、直管市及神农架林区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门:现将《湖北省人民政府力戒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若干措施》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2019年5月5日湖北省人民政府力戒形式主义减轻基层负担的若干措施为深人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重要论述,积极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和省委《关于防治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若干措施》  相似文献   

18.
官本位原本是一种封建、落后的东西,但如今在文化、思想、经济、政治等各个领域都存在着日益严重的"官本位"现象,甚至形成了官位拜物教。官本位在思想文化、经济社会和政治等方面都有严重的危害,尤其是损害党和政府的形象、威信,削弱党的执政能力和凝聚力、战斗力。  相似文献   

19.
脱贫攻坚不仅是"三农"问题的重中之重,更是新时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性战略工程。但是,在当前农村脱贫攻坚实际中,仍然还存在不少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作风,渗透于扶贫工作全过程的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严重阻碍了脱贫进度。因此,在决战脱贫攻坚的关键时间节点,明确当前农村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具体表现和现实危害,进而探讨应对农村脱贫攻坚中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的有效策略,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在党的自身建设上,“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作风问题的集中表现,要作为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来解决”[1]。虽然在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党以钉钉子的精神纠治“四风”,但是“一些党员、干部缺乏担当精神,斗争本领不强,实干精神不足,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现象仍较突出。”[2]在四风问题中,形式主义、官僚主义是需要更加重点关注的问题,因为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具有反复性、复杂性、变异性等特征,不容易被解决,并且常常以“好”的面目出现,甚至在新形势下还会出现其他变种,而形式主义与官僚主义也是相伴而生的,二者虽表现形式不一,但根源一致且互为表里,正如邓小平同志指出的“形式主义也是官僚主义”[3],这两个问题对党和我国社会主义事业都存在极大的危害,尤其是对基层工作有极大影响,严重束缚了基层干部的手脚,影响基层工作的成效。因此,深刻分析基层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产生的内在根源,对其精准画像,从而精准谋划整治对策是为基层减负的关键,也是新时代党的自我革命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