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易晓梅就像许许多多纺织女工一样,凭着对纺织工作的挚爱,把青春献给了岗一位,在明亮的日光灯下,在隆隆的机车声里,她编织着梦想,收获着希望——2005 年,她成为自治区纺织行业操作标兵。易晓梅是农八师一四八团西营棉纺厂的一名纺织女工。1995年,刚刚18岁的  相似文献   

2.
春去春又归,一年又一年。有人说:能在这戈壁荒野守着就是一种奉献。在奔腾不息的奎屯河的每座闸、涵、渠旁,分别居住着一户人家,他们担负着测配水任务和维护通讯线路、水利建筑物的安全任务。水工们习惯称它为夫妻点。夫妻点的水工们在抬头一线天、低头乱石滩的奎河两岸,常年累月忍受着孤独和寂寞,默默无闻地为奎屯河流域的工农业生产生活用水奉献着自己的青春年华。石登高就在这样一个小水点上,默默无闻地工作着。37岁的石登高,这位老水工的后代,1983年中学毕业后,没有到外面去闯世界,毅然继承了父业,干起了父亲未尽的事业。  相似文献   

3.
她,就是青海省天峻县金泉养鹿场总经理扎格。 做什么都力求做到最好 扎格出生在天峻大草原,草原的润泽和哺育,铸就了她今生今世与草原割舍不了的情结。1972年参加工作后她在天峻县苏里乡上班,从此,她就把自己全部交给了草原。  相似文献   

4.
唐勇 《兵团工运》2011,(5):18-19
<正>一位普普通通的兵团女职工敬老爱老的事迹在天山南北,龙河两岸被广泛传颂。她,名叫张新玲,1960年出生,中共党员,高中文化程度,现任农六师五家渠市一○二团敬老院院长。今年51岁的张新玲在农六师一○二团敬老院已工作了20个年头,她集管理员、采购员、炊事员、护士、保姆诸多角色于一身,把每一位老人都当  相似文献   

5.
“扎根连队当先锋、立足岗位当标兵”,这是农七师一二三团十八连女职工胡玉荣的座右铭. 胡玉荣是连队一名普通女工、共产党员、女工主任.多年来,她总是那么忙碌,对人诚恳,助人为乐已经成为她的一种习惯,她用她的实际行动感动着身边的每一个人,她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扎实的工作作风、优异的工作成绩,赢得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普遍好评.  相似文献   

6.
一条大河向北流,我家就在岸上住…… 新龙口,奎屯河引水渠的源头。无数条冰雪融水、泉水沿沟沟壑壑从山上冲下来,在峡谷汇成一股巨流,然后从这里喷涌而出,源源不断向北流去,哺育着沿岸独山子、奎屯、乌苏金三角地区60多万人口。28岁的龙涛和29岁的妻子刘燕已经在岸上的新龙口水文观测点整整驻守了7个年头,知道的人都叫他俩“奎屯河源头的‘比翼鸟’”。 新龙口水文观测点在天山深处,是新疆奎屯河流域管理处所设的观测点中最偏远的一个,方圆几十公里没有人烟,仅有一条能容一辆汽车通过的简易公路和外界相通。观测点在1971年成立后,驻守人员换了一茬又一茬,留守最长时间的没超过1年的,其孤寂和条件艰苦可想而知。而  相似文献   

7.
今年39岁的石云萍是通化县快大茂镇中心小学校的一名教师。1981年,年仅19岁的石云萍从踏上三尺讲台开始,就受到了学校党组织的悉心培养教育,在模范党员先进事迹的激励下,参加工作不久的她就递交了入党申请书,把为党的教育事业奋斗终生作为人生的最高理想。 20年来,她以勤奋的工作态度和出色的教学成绩,一步一个脚印地追求着崇高的理想:对教学工作,她虚心求教,精益求精;在育人中,她精心培育,诲人不倦。从一年级到六年级,她带了3届学生,每名学生的家都多次留下她的足迹。学生穆东雨的妈妈是个体户很忙,爸爸长年在…  相似文献   

8.
今年45岁的何国珍,1980年从四川来到农三师四十五团,在畜牧公司落户开始了她的养殖生涯。刚到猪场时,只能给别人打短工,管吃管住,每  相似文献   

9.
<正>尹洁12岁时跟随父母来到新疆,在二师三十三团这片热土上完成了初、高中的学业,就奔赴山清水秀的广西桂林去追寻她的大学梦。大学毕业之后,选择回到三十三团,回到父母的身边。2014年5月开始,尹洁在三十三团五连任实习会计。由于工作踏实认真,一年之后,正式任八连会计。她心甘情愿扎根基层,立足于本职工作,任劳任怨,日常的每一笔账目,每一张报表,每一笔兑现款的背后,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在平凡的岗位上用  相似文献   

10.
胡小萍是农五师八十一团良繁站的科技副站长,今年37岁。自1994年9月,从石河子农学院大专毕业分配至良繁站工作,她就与棉花的试验示范、育种结下了不解之缘,先后选育出三个棉花品系、品种,铺设了一条致富职工、振兴团场经济的科技之路。  相似文献   

11.
1974年,20岁的张启俊怀着对水利事业的热爱,毅然来到古尔图河水管所当了一名水利工人,一干就是10年。伴随着奔流不息的古河水,张启俊也渐渐成熟起来,一步步走上了领导岗位。2001年2月,组织上调张启俊任奎屯河水管所所长。他身感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奎屯河担负着金三角工农业生产  相似文献   

12.
奎屯河是一条古老的河,从天山深处奔流而下。奎屯河是一条母亲河,每年都要将五亿多立方米的水奉献给准噶尔大漠边上的绿洲和绿洲上生存的人们。它又是一条害河,不高兴的时候就会重新爆发出山中的野性。为开发和管理“两河一库”的兵团农七师奎管处组建46年来,已有69名职工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但他们的亲人却以更热烈的情怀守护着  相似文献   

13.
1960年.19岁的邢燕子登上了《人民画报》的封面。在此两年前,17岁的邢燕子从天津城里回到宝坻乡下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作为“邢燕子突击队”的队长,她曾5次见到毛泽东,13次见到周恩来,毛泽东牵着手把她领上了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  相似文献   

14.
<正>认识苏兆梅的人,或许都已经忘记了她的全名,不论是刚入企业的大学生还是工作好多年的老员工,都习惯性地叫她——苏大姐。53岁的她,1980年参加工作就一直在新疆北新路桥集团公司,从一个小科员一步步走上了管理层岗位,现任旗下控股公司──西藏天昶建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综合管理部副部长。  相似文献   

15.
正她担任社区书记至今已有14个年头。一提起她的故事,居民们如数家珍:建成860平方米的社区活动中心,组建43个志愿服务队,帮助2300名下岗失业居民找到工作,调解矛盾纠纷和信访案件近百起……她,就是抚顺市望花区光明街道铝北社区党总支书记苗凤清。社区工作千头万绪,她累在其中,也乐在其中。因为她有自己的"工作法宝"——一开春,社区就传来了两件喜事:33栋楼全部列入了"暖房子"工程,老旧的自来水管道全部改造。居民骨干段玉祥、王增琪更是第一时间就来到苗凤清的办  相似文献   

16.
提起田红燕的名字,红星一场的人们都会翘起大拇指说:“她是个铁姑娘,她把青春和汗水都洒在了农场这块热土上。 田红燕今年25岁,1989年参加工作,在红星一场七连从事生产整整七个年头,在这七年中,她参加过家庭农场的土地承包,参加过联户承包、个人承包和班组承包,不论是干什么活,干什么工作,她都全力去完成,刚工作时田红燕才17岁,身单力溥,家庭农场的场长要照顾她轻活干,她不同意:“如果都要求照顾,那地里的脏活累活谁干。”就这样承包土地的累活脏活她总是抢着干,一年下来家庭农场把她列为出勤最高,收入最好的青年职工之一。  相似文献   

17.
正1981年春天,刚满17岁正值青春年少的她,怀揣着对未来的憧憬和美好的梦想,来到了芳婷(当时叫永红针织厂),成为一名普普通通的缝纫女工。30年来,她一天也没离开过缝纫这个岗位,始终一丝不苟地对待着每一天的工作,同时,也让她感悟着每一天的进步和成长。她就是去年新当选的农十二师劳动模范、芳婷公司针织厂成衣挡车工马秀梅。  相似文献   

18.
从卖盆栽到做园林工程1988年,何巧女从北京林业大学毕业后回杭州工作。在一次盆景展览会上,何巧女发现盆景艺术很受欢迎,一盆苗木能卖出不少钱。她还得知,高档酒店和写字楼,都需要大量盆景植物作绿化装饰。于是,24岁的何巧女决定下海经商。她先回到林业大学,租下了园林系的一间温室当作花房,然后从广州买回苗木放进花房,再以每  相似文献   

19.
<正>今年45岁高秀兰,原是奎屯酿酒厂的下岗职工。下岗之初,心想有一天还能回到奎屯酿酒厂,回到自己心爱和熟悉的工作岗位,然而接下来却是看着同伴们有的搞个体、有的转岗到连队经营土地。而此时的她,丈夫在外地工作,两岁的孩子又需要她照看,是继续等待,还是现在就去创业,今后的道路到底怎样走?高秀兰是个要强的人,她不甘心这样等待、徘徊下去。在经过几个不眠之夜的思索,她回想起小时候和父母一起,在连队菜园子种菜,解决一家人  相似文献   

20.
标兵     
正飞驰的火车上,列车员小宋正在拥挤不堪的车厢里查着票。一个50多岁的中年人站起身,小声跟他说:"是宋成吧,我是刘全的父亲,去省城看病的。"小宋明白了,眼前的这个人是同在客运段工作的同事刘全的父亲,他没有买票,想让小宋照顾一下。小宋迟疑了一下,随后从自己钱包里掏出100块钱,放进了工作用的补票钱夹里,并打印出了一张车票,笑着说:"刘叔,给您补了一张票,您拿好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