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每逢说起自己的家庭时,三师四十五团第一小学校长周兰花的脸上总是荡漾着幸福的笑容。她,有一个幸福的五口之家。丈夫在团轧花二厂工作,家里有一个活泼可爱的女儿。工作的忙碌,常常使她无暇顾及家里的一切,善解人意、退休在家的公公、婆婆,解决了她和丈夫的"后顾之忧"。退休在  相似文献   

2.
"彭强和梁顺华这两口子待人真诚、热心,是难得的好人啊!"一师三团光明路社区年近8旬的老人苟在玉说。彭强和梁顺华都是老军垦的后代,受父辈的影响,他们勤劳、敬业、乐于助人。彭强是三团十连的指导员,工作单位离家有十几公里的路程,每天早上出门,日落西山才进门。家里家外的大小琐事都靠梁顺华打点,但她却毫无怨言,在干好自己本职工作的同时,默默地支持着丈夫的工作。梁顺华的父亲患有糖尿病、哮喘等多种病痛,每到秋冬季节就会犯病,彭强很细心,总是提前提醒梁顺华准备药品  相似文献   

3.
<正>在农二师二十九团园九连,提起潘维琴、蒋宝安家庭,职工群众都说他们一家是"和谐小康家庭"的楷模。潘维琴在连队是一位好书记,在家里是一位好妻子,为支持丈夫的工作,尽量减少外面的应酬,每天想点  相似文献   

4.
<正>职工说她是天山脚下的"梅莲";同事说她把别人的命看得比自己还"金贵";丈夫说她总是顾"大家"舍"小家";儿子说她:"你对别人的孩子比对我还好";她自己说:"我干工作不求轰轰烈烈,不求惊天动地,只求踏踏实实把工作干好。"这个"她"就是农七师2010年度敬业奉献模范、一三○团九连卫生员母新玲。  相似文献   

5.
成彪 《党建文汇》2006,(11):38-38
现年38岁的陈雪娇,家住江苏省海安县某镇。去年的一天,邻镇的徐晓斌对陈雪娇说:“你不要老是一个人在家里瞎忙,对老公要多个心眼。你丈夫在外与一个女人鬼混,只有你还被蒙在鼓里。”  相似文献   

6.
从历史文化中学习工作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克鑫 《湘潮》2008,(8):46-47
识别风向 宋玉的《风赋》中写了小风、中风和大风,“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识别“起于青蘋之末”的小风。1958年5月23日,毛泽东在中共八大二次会议上的讲话中说:“大风好辨别,小风就难辨别,领导干部要特别注意这种小风。  相似文献   

7.
中午下班的路上,手机突然响了,拿出来一看是父亲打来的,心想是不是家里出什么事了?在我印象中,父亲除了家里有急事很少主动给我打电话,况且我每次给父亲打电话,他总是问我和媳妇工作都还好吗,问我儿子的学习情况,再就是说家里一切都好,没有事不要经常打电话,浪费电话费,说完就挂了.  相似文献   

8.
今年35岁的吴桂芳是二师三十团三连的一名普通职工,家里除了承包155亩棉田之外,还拥有一个存栏300多头的养猪场,一家四口的小日子过得红红火火。16年前,只有19岁的吴桂芳随丈夫一起来到三十团三连参加了工作,当时承包了连队155亩棉花地。他们承包的这个条田是出了名的差地,棉花单产也总是落在连队其他地的后面。正是因为这样,夫  相似文献   

9.
正在二师二二三团园六连,一提到程继红家,大家都会竖起大拇指:她们夫妻恩爱,互相提携,尊老爱幼,热心助人,儿子乖巧聪明、老人安享幸福晚年生活,她们用生活、工作中平平凡凡的事、点点滴滴的情诠释了家作为爱的港湾的真谛,受到了单位领导和职工的一致好评。夫妻和睦是家庭和谐的基础。程继红于1996年结婚至今,和丈夫朱世俊没有红过一次脸,家里总是充满着和谐的气氛,笑声不断,得到街坊邻里  相似文献   

10.
田鸿  杨耀珍 《新湘评论》2014,(18):29-29
一说起村支书李翠英十年如一日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芷江侗族自治县禾梨坳乡学堂湾村的群众无不竖起大拇指说:"她是我们这最美的媳妇!"2005年,李翠英67岁的婆婆不幸出了车祸,在医院治疗一段时间后仍造成了瘫痪。这对于李翠英和她丈夫来说无异是一个晴天霹雳,公公去世早,本来家里就困难,如今婆婆又瘫痪了,生活更加艰难。于是李翠英和丈夫商量:丈夫负责在外打工养家,自己在家照顾婆婆。  相似文献   

11.
大约是1948年春,在上海,我的秘密工作的领导吴克坚突然交给我一个紧急任务。 他问我认识电影明星陈波儿吗?我说久闻大名,无缘相识。吴克坚说:陈波儿同已离婚的丈夫有一个儿子叫任克,十几岁了,随其父生活在昆明。任克的父亲是一位地下工作者,最近被当地军警逮捕。被捕前他曾向任克交待,万一家里出事,务必将床下藏的小箱子处  相似文献   

12.
从"石旮旯"到"安乐窝""原先是勉强能够填饱肚子,现在不但住上了漂亮的小洋楼,家里喂了10多头牛,每年还能攒下万余元的存款。"谈到正在实施的扶贫生态移民搬迁工程,尚荣森说,"搬过来后,医院就在家门口,孩子读书也只需走200来米就到了,比以前方便多了。"尚荣森,是大方县安乐乡尚寨村的一名普通村民。未搬迁前,尚荣森家住在不通公路的深山"石旮旯"里。  相似文献   

13.
忙完承包田里一年的活路,回到家里发挥自己的一技之长、利用农闲小打小闹挣钱的女职工,在石总场有2000余人。"女职工是振兴团场经济最具活力的细胞,把这些细胞激活了,团场经济和二三产业也就火了!"农八师石总场党委常委、工会主席黄建秋风趣地说。近年来,石总场工会、妇联狠抓对女职工的技能培训  相似文献   

14.
爱洒家园     
人常说:后妈难当。可农十三师红星二场一个重新组合的家庭,食品加工厂女职工陈梅用无私的爱让曾经残缺的家庭处处洋溢着温馨幸福。在这个家里,她是孩子的好妈妈,婆婆的好儿媳,丈夫的好妻子。  相似文献   

15.
<正>"快喝点儿肉汤,我给你做好了,趁热喝吧!"5月17日中午,在十二师西山农牧场锦绣家园小区的王萍家里,丈夫李伏给她端上一碗冒着热气的羊肉汤。见王萍皱起眉头,李伏连忙说:"我知道你胃难受,不想吃,可是医生说了要多吃有营养的东西,才能扛得住化疗啊……"李伏和王萍于2000年结婚,王萍身体一直不好,严重贫血且经常头晕恶心,干不了活,家里仅靠李伏在外打工挣钱。婚后几年王萍一直怀不  相似文献   

16.
<正>李玉纯是农六师芳草湖农场绿芳种业有限公司财务办出纳,丈夫在银行工作,有一儿一女。结婚27年来,李玉纯与丈夫始终相亲、相敬、相爱,一家人真诚相待,和睦相处,是一个令人羡慕的、和谐美满的家庭。李玉纯参加工作30年来,她总是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无论干什么工作都勤勤恳恳、任劳任怨。1993年她调到芳草湖绿芳种业有限公司任出纳  相似文献   

17.
正起床、倒尿盆、帮老人整理房间卫生、给老人梳头、刮胡子、喂老人吃饭……每天这样周而复始地工作,她总是不嫌麻烦,总是笑眯眯地面对每一位老人。她说,我把这些老人当作自己的父母一样看待,让他们在有生之年感觉到幸福和温暖。她就是十三师红星二场康健养老院的主家人——陈召秀。今年47岁的陈召秀,2000年和丈夫陈中奎从甘肃天  相似文献   

18.
宋文明 《新长征》2014,(10):50-51
焦瑞芹今年57岁,是蛟河煤矿建筑公司退休职工。焦瑞芹拥有的是一个不同寻常的家庭,她不但要照顾瘫痪卧床的丈夫、智障的小叔子,还要奉养高龄的祖母和公婆、孝顺自己的两位母亲。多年来,她凭着坚韧的性格、心甘情愿的付出,让一个瘫痪多年的丈夫重新站起来,为一个家庭撑起了一片天。可面对别人的称赞她却总是淡淡地说:"这都是我应该做的。"  相似文献   

19.
曹新杰 《党的建设》2011,(10):51-51
“不抛弃、不放弃”,十年来,杨爱花独自用自己柔弱的身躯撑起了不幸家庭的一片天——她不仅要照顾瘫痪在床的丈夫、伺候年逾古稀的公公婆婆,还要一个人操持家里的近20亩山地、拉扯年幼的两个孩子,村里人说,“老五”(杨爱花小名)家里家外“一把手”,是个大孝子,像这样的女人十里八乡都少见啊!  相似文献   

20.
打水桶     
小时候家里条件挺不错的,所以养成了一种花钱收不住手的习惯。我总是满不在乎地花光自己赚来的钱,到了手上没钱的时候,就给家里打电话。虽然我每次都对爸爸说这是最后一次了,可是每次都会打破自己的承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