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白杨林  何益 《群众》2013,(4):79-79
3月8日上午,总书记习近平来到人民大会堂西大厅,同出席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的江苏代表一起审议政府工作报告。他谈到:“官”“商”交往要有道,相敬如宾,而不要勾肩搭背、不分彼此,要划出公私分明的界限。  相似文献   

2.
宁德俗称闽东,她怀抱三都澳港湾,临港而生,依港而建,是福建省东北部沿海一座正在崛起的新兴港口城市。在福建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发展战略布局中,宁德以“一港通四海、一线系海西”而显要。党的十七大,第一次把“海峡西岸”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明确提出要“支持海峡西岸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3.
钟伟  费益江 《现代领导》2008,(12):25-25
近期.浙江省绍兴县委组织部开展了一次大规模的大学生“村官”现状调查.发现大学生“村官”存在异地环境融入难、岗位作用发挥难、农村工作安心难等问题。要解决“三难”问题,着重要解决好三大问题。  相似文献   

4.
扬丑才能不出丑 人们常说,“家丑不可外扬”。其意不言而喻。可我认为“家丑”应该外扬,这样才能使“家”中不再出“丑”。 我中队有位队员平时作风很稀拉,夜间值班经常睡觉、误岗。而公司明确规定:睡岗、误岗三次者,必须受到严肃批评,更多者则要受纪律处分。我曾担心“家丑”外扬,会影响我们中队,便一次又一次地叫中队的人不外传,结果使这位队员越错越远。有一次轮到他值勤,他却擅自到街上与老乡喝酒去了,给客户造成一起严重失窃事故。事情发生后,他受到了处分,我也通过这件事明白了,关心和爱护队员,决不能姑息迁就。 不要…  相似文献   

5.
省第六次党代会召开过后,一场向“庸懒散贪”的亮剑行动在琼州大地掀起。以良好的干部作风推动海南绿色崛起,在国际旅游岛建设向纵深发展,在“文明大行动”“项目建设年”“科学规划年”等诸多交响背景下,这一行动可谓牵住了牛鼻子,抓到了要害处,摸准了节骨眼,其意义重大而深远。  相似文献   

6.
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将“以人为本”写入中央全会文件,是中共执政理念的飞跃,意义重大而深远。如何认识它的意义,以使我们的各项工作得以卓有成效地贯彻这一执政兴国的理念,是摆在理论工作者面前的一项重要而迫切的任务。而认识“以人为本”的关键在于认识“人”。  相似文献   

7.
一位区市政局局长,在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一位周易研究会的理事、副研究员,从此摇身一变成为一个“能掐会算”的“神人”,每逢局里制定工作计划、对外发包工程、人事调动等大大小小的事情,事先他都虔诚地“预测”一番,并美其名曰“趋利避害”。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为了实现自己向往已久的“发财梦”,他竟然别出心裁地把这种荒唐的“避险术”用于大肆收受贿赂上。每一次受贿之前他都要进行“预测”,并以此来决定是否收受。案发后,他在接受检察机关的审讯时说道:“每一次受贿之前,我都要‘预测’一番,多年来几乎成了习惯。不这…  相似文献   

8.
算上这一次,我国政府已对驻京办下发过三次“撤销令”。 第一次是发生在1962年,当时国务院要求撤销除新疆和内蒙古外各省市的驻京办,“但因特殊需要可暂时保留,结果是全部保留了”。第二次是“文革”时,各省、市、自治区驻京办被视为“省市区党委的情报机关”而被撤,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又陆续恢复。  相似文献   

9.
有人写文章说:“三个有利于”“既没有公与私的标准,也没有姓‘社’姓‘资’的标准”。这种观点说白了就是:只要有利于发展生产力,有利于增强综合国力,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什么都可以干,管它姓“社”姓“资”。一段时期,这种观点相当流行。于是就有了第二次思想解放冲破姓“社”姓“资”的束缚;第三次思想解放冲破姓“公”姓“私”的束缚之类说法。对这种观点和说法,开始我也有同感。可是认真读一下邓小平同志的原著,就觉得不对了,可以肯定地说,邓小平同志提出的“三个有利于”姓“社”而不姓“资”;是要有利于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0.
《台声》2007,(1):67-68
鼓吹“宪改”的台湾当局近来显得急迫狂妄.就在吕秀莲通过视频会议公然向美方喊话“台湾有能力制造核武”风波未平之际.1月18日陈水扁幕僚长、现任“总统府秘书长”的陈唐山在台南市举行的一场“宪政”座谈中又口出狂言,宣称为了“宪改”.台湾要不惜与美国翻脸.要准备跟美国“冲突一次”。“台湾不只是好孩子,也要让美国知道.有时候也是麻烦制造者”。陈唐山这番言论着实让岛内外引起强烈震动。  相似文献   

11.
领导干部的修养,也就是“官品”,是一个拾阶而上的动态过程。江泽民同志提出的“自重、自警、自省、自励”是提高领导干部“官品”的必由之路,是“慎独”和自律的基本功,也是一个领导干部终生的德育课程,要做到“四自”,是一种修养的境界:我认为:  相似文献   

12.
沈滢 《民主与法制》2013,(18):44-47
台湾男子在苏州办厂期间,与一名年轻女子暗渡陈仓,并为该女子购房购物。“小三”得房后却要和别人结婚,让台湾老板深感“上当受骗”,他先后以借贷关系、不当得利为案由两次起诉,均告败诉。第三次,台湾妻子参与诉讼,并以赠与合同纠纷上诉。终于打败了“小三”。苏州市中级法院近日对该案作出的产共有权人妻子的同意,擅自将夫妻共同财产赠与他人,属于无权处分。赠与合同侵犯了妻子的财产权利,亦有违公序良俗原则,故赠与合同应认定为无效。“小三”因赠与合同所取得的财产应如数返还。  相似文献   

13.
10岁女童秦梦瑶,从小喜欢唱歌、跳舞,一次偶然的机会闯进河南电视台名牌栏目“梨园春”,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1999年,她一举夺得“梨园春”擂台赛银奖; 2000年,她又夺下全国少儿戏剧梅花奖; 2001年 5月,原计划要随一批艺术家到澳大利亚进行文化交流的她,被中央电视台留下参加“六一儿童节”晚会。 第一次参加河南电视台的比赛失败了,眼睛哭得红红的 4岁小梦瑶倔强地说:“以后我再也不来这儿比赛了,我要去中央电视台参加比赛。” 秦梦瑶的爸爸叫秦明顺,原是郑州市荥阳豫剧团的专业演员,后来下海经商;妈妈叫樊素敏,是郑州市…  相似文献   

14.
领导艺术有时也是谈判艺术,这影响到谈判者能否为己方谋得最大的谈判利益。谈判犹如购物中的讨价还价,有“最后价”谈判法和“一口价”谈判法之分。前者旨在“要价”逐步后退.却每次力图给对方以再无可退的“最后价”之假象。以求获取最大谈判利益;后者则旨在“要价”一次到位,并反复说服对方接受己方“一口价”的合理性。就这两种谈判手法.基辛格和周恩来都各为高手,巧的是两人曾有过一次精彩的交锋,并以基辛格甘拜下风收场。  相似文献   

15.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以来,江总书记就领导干部一定要“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问题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1995年9月,江总书记在中央一次重要会议上指出:西方敌对势力要“西化”、“分化”我们,要把他们那套“自由”、“民主”强加给我们,李登辉要搞“台独”,...  相似文献   

16.
王志刚是河南省博爱县阳庙镇的民政助理员,他办事讲原则,工作很认真。今年开春后他在给定补对象发定补款时,发现有的定补对象死而不报,其亲属继续享受定补。于是向领导提出,要注意这方面的漏洞,要“堵漏”,得到了领导的支持。为了“堵漏”,先作调查。工助理员对全镇80余名定补对象,一户一户走访,一个一个核正。有一定补对象,他3访其家,都是“铁将军把门”。第4次去访,见到其孙子,孙子谎称是“串门邻居”,不了解情况。后找村干部核实,证明是个“漏洞”。就这样,他查出有7名定补对象已经病故,并收了他们的定补卡,停发了年2…  相似文献   

17.
《台声》2007,(1):70-71
一场本属经济范畴的银行挤兑风波,突然在台湾政坛上掀起了一股不小的浪潮,将陈水扁与其“行政院长”苏贞昌之间的内斗推到了最前台。有关陈水扁要撤换苏贞昌的传言久而有之,但这一次先有陈水扁五度隔海点名批苏,后有苏贞昌阵营以“满城尽带狼牙棒”和“我们在救火,却有人在旁看热闹”进行针锋相对地还击,显示斗争之激烈非同寻常。  相似文献   

18.
一看到题目,大部分人便会脱口而出:应该是“向前看”。 因为人们一提到“向钱看”,眼前便浮现出葛朗台之流那嗜钱如命的嘴脸,那搜寻金银贪婪的目光;更会联想到当今成克杰一类,本着“金钱至上的信念”、一味地“向钱看”,最终落得:有的看垮了明星企业,有的看苦了黎民百姓,有的看了个妻离子散、命丧黄泉……因此,有人疾呼:当今社会应大力提倡“向前看”,摈弃“向钱看”。 那么,“向钱看”就一定错吗?历史唯物主义告诉我们:人类社会要前进、要发展,不仅物质资料要充沛,精神生活也要充实,而在二者之中,物质资料的生产起基础…  相似文献   

19.
晓沙  安东 《台声》2007,(10):37-44
陈水扁把“台独”与“民主”、“民意”绑在一起,偷换概念,浑水摸鱼,拉“民意”挑战国际社会普遍认同的一个中国原则。一到“选举”,就要“公投”,这是陈水扁7年多的贯用伎俩:一是找出一个最耸人听闻的议题来转移执政无能的焦点;二是刺激“悲情”凝聚选票;三是塑造“爱台湾”的金身掩护贪腐过关。这一次,明明知道“入联”是不可能的假议题,但一定要“公投”,因为陈水扁在下台前要彻底地“绑架”一次民意。国台办负责人指出,陈水扁为了一己、一党之私,全然置2300万台湾同胞的利益于不顾,不断进行“台独”冒险,再次证明,陈水扁是一个不惜断送台海地区乃至亚太地区和平稳定的破坏者。  相似文献   

20.
随着行政首长负责制的推行,“一把手”的责任明显强化,保证了工作的高效运行。但在推行这一制度的过程中,有些地方却走了样:凡表态要出自“一把手”,“一把手”不开口,说话不算数;凡处理问题要经过“一把手”,“一把手”不点头,问题就要卡壳;凡办事要通过“一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