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国有资产流失与监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有资产严重流失是当前国民经济发展中突出的问题。据估算:80年代,国有资产每年流失约500亿元,90年代以来,每年流失达800-1000亿元。这种大规模流失是通过各种合法的、准合法的及非法的手段分割形成。一、国有资产流失形成巨大黑洞 我国的国有资产主要集中在国有企业(包括国有控股公司)。当前,许多国有企业亏损严重,效益不佳的后面隐藏着国有资产的巨大流失。国有资产流失存在于企业决策立项、基本建设、物资采购、生产经营、销售分配、评估交易、股份制改造等各个环节上。主要表现为: 1.盲目决策,巨额国有资金…  相似文献   

2.
强化和完善国有资产的管理和保护,遏制国有资产的流失,已经成为当前国企改革中的一个核心问题。因此,笔者针对国企在转换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中存在的问题,分析我国国有资产流失的原因,以期提出相应的对策。国有资产流失的制度分析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造成国有资产流失主要有两方面原因。一是产权制度上的缺陷。产权不清晰是国有资产流失的根本原因。目前国有资产产权在政府、企业和劳动者之间的责、权、利没有界定清楚,其所导致的后果就是国有资产管理者和国有资产运营者之间的权利义务界定不清。这种情况首先使实际运营中的国有资…  相似文献   

3.
国有资产流失现象及其审判对策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经济庭长期以来,一些公司、企业忽视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对国有资产的概念认识,对保护国有资产的安全认识不足,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造成严重危害,解决这一政治问题和经济问题,已经成为当务之急。国有资产流失造成的后...  相似文献   

4.
本文首先对财务总监委派制度和我国国有企业财务总监委派制的方式进行了介绍,然后详细阐述了国有企业实行财务总监委派制度的实践意义。财务总监委派制度以产权为纽带,既不干预企业的正常经营,也符合公司法及企业经营自主权的要求,又能有效地行使出资人权利,对国有资产进行监控,防止国有资产流失,是确保国有资产经营安全增值的一项科学制度。  相似文献   

5.
以控股机构对国有资产进行管理在对经营性国有资产管理方面,意大利、奥地利、新加坡等国家采取国有控股公司这一组织形式,即在中央政府部门和基层企业之间,根据所管理资产的数额和分布设立若干国有控股公司。这些控股公司一般为企业法人,受政府部门委托经营受托范围内的国有产权。  相似文献   

6.
国有企业产权体制变革,是我国完 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适应加入 WTO新形势的一场重大改革。然而,一 些不法分子把这场改革当成了"发家致 富"、"建功立业"的好机会,他们挖空心 思,或弄虚作假,或里外勾结,或明修栈 道、暗渡陈仓,用种种手段吞噬国有资 产,致使国有资产大量流失。这固然有不 法分子利欲熏心的因素,但更多的是在 国有资产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使不法分 子有机可乘。从近年来各地发生的国有 资产流失案件中,我们可以发现,国有资 产的管理存在如下几个方面的漏洞。 一是企业管理混乱,不法分子混水摸 鱼。一些国有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 或虽有规章制度,但由于管理松懈,给不  相似文献   

7.
目前国有企业资产流失是一个严重问题,据我们对赤峰市宁城县的调查,流失有以下几种情况:一是管理不严,有账无物。主要是有的企业私自将国有资产卖掉,还有的长期外借或丢失,造成资产账上有,而实物早已不存在。二是经营不善,企业亏损。有的企业搞负债经营,贷款过多,负担利率过重,经营效益差,或者决策失误,造成严重亏损,早已资不抵债。三是资金被拖久,有的已成死账。有的企业产品销售后资金得不到及时回笼,间接造成资产流失。有的企业资金被骗,致使国有资产付之东流。四是随意担保,造成损失。有的企业随意为其它企业或个人担…  相似文献   

8.
当前全球性经济危机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社会改革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违法的民事活动在国有资产领域、社会公共事务管理领域出现常发态势,国有资产流失出现了多种形式和多种渠道同时发生的现象,大量的国有资产流失和社会公害事件的发生,致使社会利益的分配方式和社会的公平正义受到了质疑。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机关承担督促有关监管部门监管国有企事业单位或其他组织,通过履行监管职责,保护国有资产。  相似文献   

9.
国有资产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是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保障。企业国有资产自上个世纪90年代以来,呈现快速递增的态势,对国民经济的稳步增长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要清醒地看到,企业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也相当严重,其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从本期起,《企业广角》板块将陆续刊发有关这方面的文章,以求从理论上探讨如何有效防止企业国有资产流失。我们欢迎广大读者就此问题踊跃来稿发表自己的见解。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部分国有和集体企业在改制、转型、破产过程中,企业国有资产流失问题相当严重,其数额之大,令人触目惊心。究其原因,除了企业主管部门和领导干部把企业当成“唐僧肉”,想掘“最后一桶金”之外,一些评估所、审计事务所、会计师事务所等中介机构唯利是图、弄虚作假,在企业改制、转型、破产过程中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也起到了助纣为虐的作用。如最近江苏省南通市公安机关查处的苏瑞会计事务所会计师陆永红,涉嫌出具虚假国有资产评估报告案件,就查实因虚假评估造成国有资产流失400余万元。最近,我们对江苏省部分市县区的国有、集体企业进…  相似文献   

1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给企业带来了蓬勃生机。与此同时,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又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如何正确认识公有制实现形式的多样化,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特别是混合所有制经济中的国有资产的管理,做到保值增值,防止其流失,是党和政府、全社会都必须关注的大问题。笔者根据厦门市检察机关履行检察职能特别是查处案件中发现的一些国有资产流失的问题,作一粗浅探讨。一、违法犯罪导致国有资产流失的表现形式l、国有企业在向股份转制过程中,有的企业董事长兼总经理,还兼下属子公司总经理,大权独揽…  相似文献   

12.
国家将严查国有资产流失大案我国国有资产流失问题是国内外舆论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国务院有关《国有企业财产监督管理条例》的颁布、实施,对于解决国有资产流失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最新统计资料显示,1994年,全国清产核资的12.4万户国有工商企业,全部资产损失达2231多亿元,全部资金挂帐2206.9亿元,两项加起来占清产核资国有工商企业全部资产的10.7%。这些初步核查已足以揭示国有资产流失的严重性。根据国家国有资产管理局的调查,造成国有资产大量流失的原因,主要是我国目前正处于新旧体制转轨时期,新的国有  相似文献   

13.
第一条 为了加强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管理,健全国有资产基础管理制度,防止国有资产流失,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企业国有资产产权登记(以下简称产权登记),是指国有资产管理部门代表政府对占有国有资产的各类企业的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等产权状况进行登记,依法确认产权归属关系的行为。 第三条 国有企业、国有独资公司、持有国家股权的单位以及以其他形式占有国有资产的企业(以下统称企业),应当依照本办法的规定办理产权登记。  相似文献   

14.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国有资产总额的迅速增长,国有资产的流失也成正比例上升.据有关方面统计,国有资产每天大约流失1.3亿.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于问题的决定》指出:“当前国有资产管理不善和严重流失的情况,必须引起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对其分工兼管企业的国有资产要负起监督职责.要健全制度,从各方面堵塞漏洞,确保国有资产及其权益不受侵犯.”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防护和制止国有资产的流失事关社会主义制度的巩固和发展.对国有资产流失的防护是一项综合治理工程,其中法律防护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一、国有资产流失途径分析国有资产流失具有多方面原因.大致可以分为以  相似文献   

15.
为使国有资产保值增值,我们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结合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在引导企业领导人员增强自律意识的同时,从加强组织监督、股东监督和民主监督入手,在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制约机制方面作了一些探索。事实告诉我们,企业要生存、要发展,就必须建立起与国有资产经营管理相适应的监督制约机制,防止国有资产流失1993年,上海仪电控股(集团)公司在由上海仪表电讯工业局改制时,由于缺乏合理的制约机制,企业资产经营的监督制约与管理环节严重脱节,无序经营现象屡有发生,国有资产流失十分严重,企业资产负债率已达93%。机制上存在的缺陷,使这个…  相似文献   

16.
钟纯 《江西律师》2001,(2):16-17,40
国企改革中国有资产流失是指国有企业在股份制改制、产权出售、破产重组、兼并、组建或挂靠企业集团、脱壳经营等限制形式中,国有资产存量由于被无偿转移而减少。国有资产包括国有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  相似文献   

17.
国有控股公司实践中的问题及法律对策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试行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实践表明,被授权经营的国有控股公司是代表国家行使国有资产所有者职能,从而实现政企分开和高效运作国有资产的重要企业形式,但在其组建及运作中因缺乏立法的规范而存在一些问题。加快国有控股公司的立法,促使其规范组建,将有助于国有控股公司在国家对国有经济进行战略性调整和对国有企业进行战略性改组的过程中发挥其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论建立新型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原有的国有资产监管制度的问题与成因 我国原有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就是国有资产的所有人缺位现象,即国有资产产权缺乏人格化的具体代表者,从而导致国有资产在具体的管理与运营中一旦受到严重损失时,一切损失自然要由国家来承担;其次,国有企业政企不分与市场经济自主经营不相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企业必须有自主经营权,而我国原有的国有企业,实行政企合一,企业不可能有自主经营权;冉次,国有资产大最流失较为普遍,甚至很严重,并且屡禁不止。国有资产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物质基础,是国家的经济命脉。国有资…  相似文献   

19.
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不断发展与完善,我国公司制企业的资本中必将出现大量的国有资产股份,与此相应必然产生各级国有资产的股份代表。加强对各级国有资产股份代表的监控约束,以确保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和产权不受侵蚀,成为当前我国国有资产管理的核心和关键所在。各级人民代表大会是国家权力机构,直接代表人民利益,因此,如何运用各级人大的监督职能建立对国有资产股份代表的监控约束机制,加强对国有资产的管理和监督,是一项急待研  相似文献   

20.
国有企业改制是我国提高企业效益,保证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必由之路。然而,在国有公司、企业改制的过程中,由于存在着将原来国有公司、企业的国有资产折股或出售的问题,少数人为了获取非法利益.以各种方式隐匿国有资产,进而化公为私,导致大量国有资产流失。其行为如何认定?近日,本刊结合典型案例,邀请专家进行研讨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