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75 毫秒
1.
中亚“可控民主”治理模式的产生是中亚特殊的历史、文化、宗教和民族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是中亚五国在民主化转型过程中对民主治理模式的新探索。这一探索包含了对以往政治模式的惯性依赖。这种惯性过程不仅在现在塑造着中亚“可控民主”治理模式,还会在未来对中亚地区的政治变革产生影响。  相似文献   

2.
中亚五国政治民主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中亚五国的政治民主问题 ,既是一个很有争议的理论问题 ,又是一个复杂而紧迫的现实问题。有些学者提出 ,中亚五国在其立国之初还有些民主的迹象 ,但随着政治体制改革的深入 ,宪法的修订 ,总统权力的扩大 ,已经再也找不到民主的影子了。本文在肯定中亚五国存在政治民主的前提下 ,对中亚五国政治民主的现状、形式、成因进行了深入的分析 ,并对其发展趋势做了初步预测。  相似文献   

3.
中亚国家的政治发展进程是一个国家构建与政治体系现代化的过程。在这一进程中,各国不仅要解决权力结构体系的"去苏联化"和本土化问题,还要处理民族国家构建中的中央与地方关系、政权的世俗化等诸多问题。独立与转型20余年来,中亚五国在三权分立原则的基础上构建了符合本国发展状况的权力结构体系和政治系统。但由于多数中亚总统制国家尚未经历正常的政权轮换,其宪政民主体制没有完成制度性巩固。因此,尽管这些国家的总统拥有无人撼动的政治威望,但伴随领导人步入"老人执政"时期,政治权力体系的结构性与制度性矛盾也日渐凸显,并有可能在后"老人执政"时期对政权稳定构成现实威胁。  相似文献   

4.
"可控的民主"及其风险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可控的民主”是俄罗斯国家发展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管理模式,有其存在的现实和历史意义。这一模式是对民主抽象的肯定、具体的否定,以对民主的操控为特点,并形成一套特殊的政治统治术,目的是要实现内在的相对集权与外在的民主形式之间的统一。“可控的民主”又是一种非常的刚性结构,其功能必定会朝着特定的方向猛烈释放出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大规模社会改造,而这恰恰也是它的风险所在。  相似文献   

5.
叶利钦执政8年多,给俄罗斯留下了一系列错综复杂的问题。普京执政以来放弃空洞的“民主”口号,在社会政治领域建立以总统集权为核心的“可控民主”,为社会政治发展和经济振兴提供有力保障。经过4年多的治理,与叶利钦时期相比,俄罗斯政治领域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形成了相对和谐的社会政治气氛、相对团结的精英集团、中央集权式的中央与地方关系和强大的“政权党”。随着普京第二个总统任期的开始,国家最高权力的交接问题开始成为公众关注的对象。在普京一系列改革措施总体上取得成功的同时,出现了一些对俄罗斯未来的政治发展产生消极影响的不利因素和不定因素。在“可控民主”下的俄罗斯,能够对执政当局造成振动的恐怕也只有来自精英集团内部、来自官僚体制内部的挑战。未来的俄罗斯政治领导人将最有可能来自执政集团。  相似文献   

6.
关于俄罗斯"可控民主"的若干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的“可控民主”并不是在普京上台后才形成的。它经历了叶利钦时期和普京时期两个不同阶段。叶利钦时期是“可控民主”的发轫阶段 ,那时还处于一种无序状态 ;普京时期则是“可控民主”的进一步巩固和发展阶段。叶利钦时期制定的俄罗斯现行宪法是“可控民主”的主要法律基础。“可控民主”保留了西方民主的若干外部特征 ,同时受到国家政权和统治机构的严格控制和限制。普京执政以来 ,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加强“可控民主”。“可控民主”对于俄罗斯来说有其合理性和必要性 ,适应俄国的现实需要。但是它也有局限性 ,缺乏有效的制衡机制。目前 ,俄罗斯的“可控民主”只是一种过渡形式 ,它必须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发展 ,把民主与国家的合理调控有机地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7.
当前普京"新政"的特点与走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俄罗斯最近举行的议会选举和总统大选表明 ,俄罗斯的政治力量对比、社会情绪和社会意识形态已发生变化 ,普京的权势达到了高峰。俄罗斯政治自此进入了以建立“可控的民主”为特点的新时期。“可控的民主”的实质是政治上相对集权。俄罗斯正处于多种所有制关系和市场自由交换关系逐步建立和完善的阶段 ,“可控的民主”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是相适应的。因此 ,在俄罗斯从传统的极权主义向真正民主制过渡的长时期内 ,“可控的民主”的相对集权是适度分权的另一种表达 ,是一必经的发展阶段。从执政方向上看 ,在第二个总统任期内 ,普京必须扭转 4种不利发展趋势 :( 1 )经济的原料化趋势 ;( 2 )经济的相对封闭发展趋势 ;( 3)社会管理的官僚化趋势 ;( 4 )地缘政治上的边缘化趋势。在内政方面 ,普京必须进行经济结构改造、推动俄罗斯经济融入世界经济的进程、实行行政改革。  相似文献   

8.
促进中亚国家的民主进程是美国中亚政策的目标之一。2001年九一一事件发生后,美国进一步加强了向中亚国家民主领域的渗透。本文分析美国在中亚“民主”目标的实质,论述这一目标在中亚国家遇到的挑战,阐明民主问题对于美国与中亚国家关系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独立十余年来的中亚国家相继步入了总统权力更替的关键阶段,领导层政治精英内部的权力斗争逐步上升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要矛盾,其总统权力的权威性正面临严峻考验.近期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纷纷通过修宪改制来维持政治精英内部的力量平衡,以保障总统权力的平稳承接.然而,不论从社会政治经济的现实基础,还是从中亚国家的政治发展轨迹看,哈吉两国近期的修宪改制是一种表面的政治策略,总统制仍将是中亚国家政治转型的必然趋势.文章主要以哈萨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为例,探讨中亚国家总统制的一些规律特征,并对中亚国家总统制的发展趋势提出了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10.
拉美文化是印第安土著文化原体与欧洲天主教文化、非洲黑人文化等异质文化之间经过"挑战—回答"运动而形成的一种文化模式,它在以天主教文化为核心的同时,又具有其自身的特性,即边缘性和从属性、混合性、运动性、外源性。拉美文化的前述特征,决定了该地区民主政治的独特性——它模仿了新教文化下代议制民主的外表,却行天主教文化下委任制民主之实,纸面上的民主往往为事实上的独裁或集权所取代,这也正是该地区民主化进程曲折发展的根源之所在。  相似文献   

11.
中亚不是一个界定很明确的概念,"中亚"意味着什么,人们有各自的说法和认识.本文认为,论及现实中的中亚五国,意味着关于国际地缘政治竞争的当代分析;把中亚与高加索联系起来讨论,意味着对地缘经济前景的憧憬;而对"内亚"这个更大一点范围的研究,则体现对欧亚腹地文化底蕴的历史考察.关于"中亚"的地缘政治、经济和文化的考察,对于中国西部,特别是新疆的发展、稳定是有一定意义的.  相似文献   

12.
中亚五国安全形势主要面临三方面威胁:俄美地缘政治角逐加剧可能冲击中亚稳定;中亚国家在自然资源和边界上的争端、地区“三股势力”以及民族矛盾等问题可能引发国家间冲突;中亚五国长期总统集权、换届不畅,吉、塔两国面临政治动荡危险。目前,维护中亚局势稳定的因素暂居上风:俄美基于战略考虑,希望维持中亚地区稳定;中亚区域合作致力于缓解地区性矛盾;中亚五国威权主义政体仍有助于维护国内政局稳定。但从长期看,中亚安全隐忧难以消除。  相似文献   

13.
政治民主是“乌兹别克斯坦模式”的最终目标。乌独立以来所走的宪政道路有两个方向,即政治民主化和维护政权安全。2005年“安集延事件”以来,乌在保持政权稳定的基础上继续推进政治民主化进程,在发展政治机构和社会民主程序方面取得了一些进展,但政治民主模式仍保留了总统集权、不容许反对派政党等特点。目前,卡里莫夫总统的政权安全依赖多元基础。未来乌兹别克斯坦政治改革将“小步”前进。  相似文献   

14.
李立凡 《西伯利亚研究》2004,31(2):19-23,33
随着苏联的解体和原加盟共和国的纷纷独立,中亚在全球地缘政治和战略上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中、俄、美三国与中亚均有利益关系,三国对中亚所持的政治态度及其地缘政治战略各有特点.在"9·11"事件后大三角关系在中亚的演变,使上海合作组织在中亚具有显赫地位及影响力.在一定时期内,三国将在中亚地区以反恐合作为契机,以合作为动力,共创"三赢"的局面.  相似文献   

15.
印度的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印 )迪潘克·纳亚尔所著的《经济发展和政治民主》一文 ,将 5 0年分为三个阶段 ,即 1 949年至 1 96 7年为第一阶段 ,1 96 8年至 1 990年为第二阶段 ,1 991年至 1 997年为第三阶段 ,总结性地反映了印度在过去半个世纪经济发展与政治民主的互动情况 ,同时也对现阶段的政治稳定和经济改革提出了研究意见。其结论是 ,现阶段的特点是经济自由化和政治民主正使经济和政治朝着相反的方向发展 ,使得现在的冲突比任何时候都急需解决 ,而解决这一问题也变得更加困难  相似文献   

16.
俄罗斯国内外围绕普京时代的俄罗斯民主问题产生广泛争议。争论焦点在于俄的民主模式、进程和发展趋势。俄罗斯已经具备了民主的基本要素,但尚不是发达的民主。俄罗斯发展民主的历史尽管很短,但其成就值得充分肯定。俄罗斯不太可能回归到专制制度,而更可能在民主框架内发展。无论将俄罗斯民主冠以何种名称,都是普京正在引导俄罗斯探索的一条独特的、有本国特色的民主政治道路。  相似文献   

17.
独立伊始,中亚五国就确立了从高度集权的政治体制向宪政民主政治体制、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向自由市场经济体制、从单一僵化的传统社会向市民社会转变的目标,由此拉开了各国以制度变迁为核心的国家转型历程.截至目前,中亚各国的体制变迁经历了曲折复杂的过程,鉴于制度变迁过程中制度惯性的存在,尤其是中亚政治文化传统所具有的滞后性,无论是对于中亚国家的政治改革,还是对于经济转轨与社会转型,各国传统政治文化都扮演着极为重要的角色.总的看来,中亚以脆弱性与易变性、分裂性与断裂性、专制性与对权威的顺从性为特征的政治文化传统,成为影响各国政治、经济、社会三个领域变迁的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8.
穆塞韦尼领导的全国抵抗运动在政治上独树一帜,建立并长期维持了"无党政治"体制,使乌干达形成了和平稳定的政治局面,并取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发展成就,被西方视为非洲经济发展的典范.进入21世纪,抵运内部分裂,组成反对党,要求恢复多党民主,从而引发一系列政治和社会骚乱.考虑到国内政治形势,同时在西方以撤资和停止援助等形式为特点的要挟下,抵运同意实行多党制.乌干达比较顺利地过渡到多党体制,乌干达的政治发展也进入到一个新阶段.长期执政的抵运将面对更加复杂的局面.  相似文献   

19.
试论军人政治与民主化进程——以土耳其1980年政变为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20世纪70年代土耳其遭遇严重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危机,各届政府无力应对,最终导致军队干预.稳定国内局势成为政变后军方的首要任务,构建新的权力架构是政变的逻辑延伸.1982年宪法是文官政治恢复的重要标志,翌年全国大选则是恢复文官政治的实质性步骤.恢复文官政治使土耳其政变获得了异于南美洲国家军事独裁的特征.土耳其军方发动政变,旨在维护自身利益,其客观后果则是民主事业的"归位".1980年政变并非土耳其民主发展的悲剧,而是土耳其民主框架的"理性收缩";不是民主发展遇到的挫折,而是民主发展模式的调整.  相似文献   

20.
马尔代夫在经历了修宪、2008年总统选举、2012年总统被迫辞职及2013年一波三折的总统大选后,实现了由政治独裁向政治民主的初步转型。在新时期,马尔代夫的现代化民主进程虽已取得一些成效,但在政治转型过程中仍面临着宗教问题、多个政治势力争权及不同民主政治模式与国情结合等问题,马尔代夫的政治转型之路依然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