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我国为什么要对宪法进行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的根本法。与其他法律相比,宪法具有最高的权威性和相对的稳定性。如果宪法不稳定,不仅会破坏宪法的权威和尊严,而且不利于国家与社会的稳定。保持宪法稳定,并不是说宪法是一成不变的。随着客观情况的变化,宪法本身也需要向前发展,必要时也要对其进行修改。修改宪法是一个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需要按照特别的程序来进行,比修改其他法律更加严格、更加慎重。中国宪法是1954年9月由第一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制定的,在1975年、1978年和1982年进行过三次全面的修改,在1979年和1980年还分别对…  相似文献   

2.
第四次宪法修改来自依法治国的现实需求,它完善了宪法和宪政制度,体现了治国理念的发展和进步,体现了宪法结构的与时俱进。序言的修改是国家指导思想、治国的重要理论观点和重大方针政策的发展。宪法条文的修改完善了土地征用制度、私有财产保护制度,进一步明确了国家对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方针,增加了建立健全社会保障制度、国家尊重和保护人权制度以及紧急状态制度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1999年3月,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任务。宪法作为国家的根本大法,是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最高法律保障。中央军委提出的新时期依法治军方针是依法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宪法在实行依法治军中同样具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宪法决定了新时期依法治军的性质,是依法治军的最高法律保障;在新时期的依法治军中必须坚持宪法规范的民主原则、法治原则、维护和保障权利原则、效率原则和监督原则;宪法确立了新时期依法治军的任务、目标和方向  相似文献   

4.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 ,是治国安邦的总章程 ,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法律效力和法律权威。 1 982年以来 ,我国先后 4次对宪法内容进行部分修改 ,每次修改都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迅猛发展的实践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理论认识的一次升华。新的宪法修正案 ,凝聚了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 ,使我国宪法更加完善 ,更加符合国情 ,更加反映时代精神 ,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 ,反映了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 ,对于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意义重大而深远。人民是国家的主人。纵观本次宪法修订 ,…  相似文献   

5.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现行宪法的第四个修正案,是迄今为止的最新宪法修正案,它凝聚着全党全国人民的集体智慧,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是我国宪政史上的又一次与时俱进.经过这次修改,我国宪法更加完善,更加符合国情,更加体现时代精神,更加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要求,必将更好地发挥国家根本法--宪法的作用[1].因为宪法是宪政的前提,宪政是宪法的生命,因此,最新宪法修正案必将促进我国宪政理论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今年一月二十二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九次会议通过了《关于加强法制教育维护安定团结的决定》。这个《决定》是当前形势下在全体人民中进行宪法教育的重要教材,是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反对资产阶级自由化的有力武器。这个《决定》重申了宪法关于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规定;重申了宪法关于我们国家根本政治制度的规定;重申了宪法  相似文献   

7.
我国现行宪法是1982年12月4日颁布的,虽然经历了三次修正案的修正补充,但在内容上仍然存在着不足。2004年3月,全体人大代表表决高票通过了第四次宪法修正案。本次修正案的两个亮点是:将“三个代表”写入宪法;首次对人权加以规定。另外,本次修宪不仅像前三次修正案那样对经济领域有所修正,还对国家形式及国家机关等多方面加以修改,突出了依宪治国的精神。  相似文献   

8.
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以下简称宪法),这是我国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全市检察机关要以此为契机,迅速掀起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活动的高潮,进一步动员广大检察干警,以宪法为根本活动准则,积极投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事业,努力开创检察工作的新局面。 一、深化认识,切实增强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的自觉性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是治国安邦的  相似文献   

9.
“私产保护入宪”是第4次宪法修订的重要内容。本文试从比较法角度,分析西方国家的宪法原则和精神,以及对财产权保护的模式和结构,进而明确我国宪法在完善对财产权保护过程中对其他国家法律的借鉴和移植。  相似文献   

10.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具有重大影响的几次宪法文本上的修改与宪政实践上的飞跃,都是在党的三代领导核心的宪法思想指导下完成的:1954年宪法由毛泽东主持制定,是毛泽东宪法思想的忠实反映;1982年宪法则是邓小平宪法思想的产物;1993年与1999年两次修宪(特别是后者)则主要是江泽民坚持和发展邓小平宪法思想的精神指导下完成的。尽管毛泽东主持制定的1954年宪法具有一定的过渡性质,但它确立的一系列社会主义宪法原则,至今仍是我国当代宪法完善和发展的基础;而1982年宪法及其后来的三…  相似文献   

11.
实施宪法监督制度,保障宪法精神的贯彻实施,是由宪法本身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的。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具有最高的法律地位和法律效力。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和根本任务,是人们最根本的活动准则,而且涉及国家生活的各个方面。宪法还是制定一切法律法规的灵魂和总纲。因此必须对宪法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一、目前我国宪法监督存在的问题。1.宪法监督专门机关的主体不明。我国的宪法监督职能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和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承担。但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却没有专门的机构承担这项工作。全国人大目前已设立了民族、法律、…  相似文献   

12.
宪法规定了国家最高权力的组织结构和运行规则,从而划定了国家权力的行使界限,保障公民的私权利,并且宪法是国家主权的真实体现。这是宪法学人对宪法触及真谛的理解。宪法内容的主体是国家和公民,因此,公民的宪法义务问题也是争议的焦点之一。张千帆教授与王世涛教授曾对这一问题进行辩论。文章从公民的宪法义务与国家的主权权威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讨论在宪法中规定公民义务的正当性。  相似文献   

13.
一、宪法其根本法的特征、民主制度的构架,落脚点都是为保障权利 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从政治内容来说,宪法是民主制度的法律化;从阶级实质来看,宪法无非是阶级力量实际对比关系的表现。然而,我们再深究一下这些基本问题,就会发现:无论是宪法规定其本身为根本法,还是确立民主制度,抑或反映不同的阶级力量对比关系,其落脚点都是为保障权利。 我们说宪法是国家的根本大法主要是从内容、效力、制定和修改程序以及实施监督等方面与普通法律不同而言的。而为什么要规定宪法具有最高的法律效力,又规定制宪的特别要求和严格的修宪程序,就是因为宪法规定了国家的根本制度,确认了公民的基本权利,表明了权力的源泉,规定了组织政府的基本原则等。在我国,宪法还规定了国家的根本任务和重大的经济方针与原则。这些都是一个国家最基本的问题。而设立国家机构是为实现一定的国  相似文献   

14.
在毛泽东的政治法律思想中,宪法思想居于十分重要的地位.毛泽东的宪法思想,不仅在宪法理论上有突出贡献,而且在中国政治实践中发挥巨大作用.在举国上下庆祝毛泽东同志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们仅就毛泽东的宪法思想略加论述,以同庆.一、毛泽东论宪法的概念宪法概念问题是宪法学基本理论问题,是宪法学理论体系的基础和出发点,任何宪法学家都不能回避而必须首先回答宪法概念问题,毛泽东关于宪法概念的论述,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很典型,代表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毛泽东指出:“一个团体要有一个章程,一个国家也要有一个章程,宪法就是一个总章程,是根本大法”.毛泽东关于宪法概念的论述,将宪法称为国家的“总章程”、国家的“根本大法”,从而使宪法与普通法律区别开来,赋予宪法以下法律特征:第(?)毛泽东说宪法是国家的“总章程”“根本大法”就意味着宪法是“(?)法”是国家法律  相似文献   

15.
国家公职人员向宪法宣誓是一项落实依宪执政、依宪治国的重要举措。向宪法宣誓,是法治国家惯例,彰显宪法权威,是彰显权为民所谋,彰显公职人员政治承诺。向宪法宣誓,可以强化国家公职人员、公民对宪法的认识,在全体公职人员中树立对宪法的信仰,在全社会中树立宪法的权威,使宪法真正成为依法治国的有力保障。  相似文献   

16.
苏振东  邹焕梅 《工会论坛》2008,14(6):128-129
我国现行宪法经过四次修改已经具有明显的宪政价值取向,但是还存在诸多缺失。具体表现在:宪法政治性、政策性、纲领性规定过多;现行宪法的人权宣示和保障缺位;现行宪法对国家权力行使范围的限定不够明确。  相似文献   

17.
刑事被害人国家补偿制度是国家对那些因遭受犯罪侵害而又没有得到被告人充分赔偿的刑事被害人及其近亲属而予以适当补偿的一种制度。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为该制度的设立提供了宪法依据。该制度的内容包括:基本原则、补偿对象与范围、适用条件、资金来源、补偿机关及程序等等,该制度的设立,对国家与被害人及其近亲属均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九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修正案》,把“实行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写进了宪法,使之成为人人必须遵循的宪法原则。宪法的这一重大修正,体现了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适应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推进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19.
十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中,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庄严地载入国家根本大法--《宪法》,这在中国法制史上具有划时代的历史意义,是中国法制建设的一个里程碑。人权入宪对国家的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各个领域都将产生重大影响,特别是对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有着更为深刻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自宪法产生以来,民主、人权一直是宪政追求的最终目标,但由于我国国情的特殊性,宪法被赋予了维护国家安全的特殊使命。从中国宪法史和宪法文本的角度看,国家安全在宪法中始终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2013年底,党中央审时度势,立足于我国所处的安全环境,设立了中国国家安全委员会这一全新的安全机构,将国家对国家安全问题的关注提到了一个全新的层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