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十七届六中全会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一句精辟的定性,把文化的重要性提升到了一个全新的高度。一座精品城市如同一尊唯美的艺术雕塑,集建筑品质和文化品位于一体。中国城市文化研究专家袁廷栋认为,文化可以造福一座城市,更能够发展一座城市、营销一座城市。基于此,笔者围绕市委、市政府提出打造精品城市的目标,就进一步加强西宁城市文化建设谈几点新的想法。  相似文献   

2.
翁飞 《理论建设》2008,(1):63-65
安徽省省会合肥正在加速建设现代化大都市,城市的快速拓展是经济高速增长和科教文卫各项事业蓬勃发展的客观需要,但一座城市真正要做到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离不开文化的支撑。舍肥作为一座历史悠久的千年古城,在它的漫长的发展过程中,逐步形成了包容与开放、务实而趋新的城市品格特征。在新一轮的城市大拓展中,它的文化纵深应该向环巢湖流域拓展,因为从文明初曙和历史传承来看,古庐州和古巢州原为一体。本文综合历史、考古、地缘、民俗、人文等多方面的因素加以考证,提出“环巢湖文化圈”的概念,这一概念与合六巢省会经济圈的地域区划在某种程度上不谋而合,它在安徽文化史上的地位丝毫不比已经被确认的淮河、皖江、新安江三个文化圈逊色。对环巢湖文化圈的研究,有助于为合肥——这座正在大步走向滨湖时代的二十一世纪大都市的文化底蕴增添浓墨重彩。  相似文献   

3.
城市精神是一个城市独具特质的精神品格,是城市文化的核心内容,也是城市亲和力凝聚力。竞争力的源泉所在。世界各国城市演进和变迁的历史表明,城市最终以文化论输赢,以素质比高下,以精神定兴衰。城市精神的形成,需要精心打造提炼,城市精神必须是城市历史文化及其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各种功能的积淀。一座城市具有什么样的精神,决定了这座城市最终能够走多远。  相似文献   

4.
唐福敬  杨舰 《当代贵州》2012,(10):32-33
地标是城市的回忆录。城市地标是沉淀在建筑里的文化与传奇。文化地标是一座城市的文化象征,是历史在城市留下的足迹。它见证了许多耐人寻味的燃情岁月;它承载了一座城市的深厚文化:它引导着一座城市文明的延续。  相似文献   

5.
周建波 《唯实》2012,(11):50-53
当今世界,城市已成为文化软实力的重要价值基点,而城市文化软实力则已经成为一座城市文化影响力、感召力和凝聚力的综合表现。近年来,雄厚的经济支撑力、可持续的城市发展理念、先进的城市精神、不断增强的文化辐射力和绵延不断的文化传承力,为南京城市文化软实力的提升奠定了重要基础。为了进一步提升城市文化软实力,南京应着力塑造城市文化软实力发展的鲜明特征;扩散城市文化,构建多圈文化体系;优化城市政策,增强城市人口归属感;塑造城市形象,推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6.
思考之一:市民是反映城市文化发展的一面镜子 文化在一座城市里的意义,有如平原上青翠的山川和雄健的苍鹰,有如沙漠中点点的绿洲和汩汩的清泉。  相似文献   

7.
文化体验之城一座城市的特色和魅力,往往不在于它有多少高楼大厦,而在于它有怎样独特的、不可复制的文化底蕴。成都,一座有着2000多年文化积淀的城市,引来了财富全球论坛的注目。让我们以财富之名走近一个别样的"文化之都"。成都的文化,可以泡在一杯盖碗茶里,可以藏在一段三国历史里;可以演绎在川剧唱腔中,可以释放在流行音乐里;可以环抱在青山绿水之间,也可以跳跃在时尚现代的建筑中……对这样一座承载着太多文化积淀的城市,只有去听  相似文献   

8.
蓝军 《新长征》2008,(10):9-11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其优劣决定着这座城市的发展方向。松原是一座新兴的城市,也是一座快速发展的城市,而经验表明,快速发展的城市非常容易产生“暴发户”文化,即没有社会责任感,缺乏科学发展理念,最终导致迷失发展方向的文化,松原今后的发展必须防止出现这种“暴发户”文化。为此,按照省委九届五次全会关于“继续解放思想、推动吉林振兴”的精神,我们提出要“继续解放思想,实践科学发展观,推进松原经济社会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9.
城市精神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是彰显城市形象和引领城市发展的精神支柱。培育城市精神是时代的呼唤和现代化城市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因此,在全域城市化背景下,大连应立足城市的历史文化和时代要求,培育出符合大连城市文化个性和价值追求的城市精神,从而引领城市的科学发展。  相似文献   

10.
江曙曜  赵琳 《当代贵州》2012,(15):64-65
文化是一座城市的灵魂,也是提升民众幸福感的重要方面。厦门市把文化建设放在重要战略地位,认为文化软实力将最终决定一座城市的凝聚力、影响力和辐射力,加快推进文化改革和文化产业发展。文化,正融入厦门的每一个领域,并交汇成城市发展的能量元素。  相似文献   

11.
经济、文化、自然资源是影响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在自然资源有限可持续开发和经济增长减缓的背景下,文化对城市的影响加大。加快城市文化环境建设能吸引投资、人才,促进旅游,促使经济发展更有质量、效率、活力,有利于提高城市品位和竞争力。但在十几年的城市化进程中,城市文化缺失与趋同现象突出,城市文化环境建设已成为城市亟待解决的重点。一、城市文化环境构成要素及对城市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石家庄城市建设应大力弘扬人文精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文化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城市文化竞争力在国家和城市综合竞争力中的比重日益提高。城市文化竞争力包括城市的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城市的文化设施、文化市场、文化服务、文化管理体制,以及文化教育、文化形象、文化精神,等等,这些构成了城市文化的硬件和软件,而人文精神则渗透于其中。可以说,城市人文精神是城市文化的灵魂,其在城市文化竞争力中的支撑意义日益显著。然而,目前我们在大力推进城市现代化的进程中,往往过于强调经济总量、经济目标和硬件建设,忽视了城市的人文文化与人文精神建设,从而一定程度上造成城市建设中人文精神的缺失。因此,在城市建设中大力弘扬人文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文化产业发展代表一座城市文明素质、品位和发展水平,反映一座城市的国际竞争力。上海作为国际化大都市,发展文化产业值得深入研究,在实践中应关注以下问题:注重公益文化,更要重视文化产业化;注重项目建设,更应重视内涵提升;注重行政规划,更应重视百花齐放;注重积极创意,更应重视品牌带动;注重引进借鉴,更应重视自我创新。  相似文献   

14.
城市发展为文化软实力建设提供了新机遇在城市发展的众多要素中,以感召力、凝聚力、创新力、影响力、协调力为代表的文化软实力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彰显。1.城市记忆由文化来保存。每一座城市的发  相似文献   

15.
高帆 《学习月刊》2010,(11):26-28
2010年5月1日.举世瞩目的中国上海世博会在浦江两岸隆重拉开帷幕。与此前历届世博会相区别.上海世博会首次在发展中国家举行.且首次集中诠释城市与人类发展的内在关系。毋庸置疑.以“城市,让生活更美好”为主题的上海世博会将为展示城市经济的繁荣、城市科技的创新、城市社区的重塑和城市文化的融合提供平台.  相似文献   

16.
《实事求是》2007,(4):88-88
哈密瓜因哈密而得名,哈密因哈密瓜享誉世界。虽然哈密瓜名扬四海,但在哈密这块古老而神奇的土地上,哈密瓜富含的文化、历史、人文传奇等等,都还不为世人所知,需要进一步发掘和弘扬。同时,借哈密瓜之影响,以办瓜节为平台,弘扬瓜乡文化,提升城市品位,进而促进哈密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也是哈密市在打造会展经济方面的一次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17.
姜福 《奋斗》2007,(11):47-48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提出要“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是城市的灵魂.是城市综合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是城市吸引力与辐射力扩大的基础。它与城市经济相辅相成,互相促进,共同推动城市发展。我市十五次党代会提出.经过五年努力把北安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文化中心城市。要实现这一目标.在注重经济建设的同时.必须坚持以先进文化为引领,统筹抓好文化建设.全力打造“文化北安”城市品牌。  相似文献   

18.
白银,因矿建企,因企设市,是一个典型的资源型城市。在半个世纪的艰苦创业中,在1985年恢复建市20多年的改革开放中,在"十五"以来的经济转型中,白银形成了独具特色的城市文化和富有个性的城市精神。但同时,也要看到,白银文化建设还存在着文化事业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文化设施  相似文献   

19.
霍胜男 《世纪桥》2009,(13):86-87
在文化逐渐荒漠,城市特色逐渐消失的时代,大庆——不但年轻而且文化底蕴深厚,依石油繁荣但必将面,临转型的一座资源型城市,应该意识到挽救特有文化的重要性。大庆可以将城市景观作为载体,来反映城市特有文化,使城市文化重新焕发生机,同时形成良好城市形象。  相似文献   

20.
张登国 《世纪桥》2007,(3):47-48
城市定位的实质就是将城市放在目标受众心目中,并给它一个独一无二的位置,从而确定城市在目标受众心目中的形象。通过城市定位,创造城市差异化的“城市识别系统”,以此构建城市品牌和城市注意力,而城市品牌和城市注意力就是一种城市的文化,也可以说是城市的文化资本。城市文化资本可以帮助城市在广泛的市场竞争中获取更大的市场份额,可以吸引外资、游客,吸引更多更优秀的人才,从而促进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