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既是中国古史中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英雄,也是中华统一文化的缔造者。有关其传说和文化创造活动在中华统一文化的生发与形成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伏羲氏族的标志——龙图腾,经过整合、演化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区别性特征;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伏羲“大一统”的理念,至今仍然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利器和重要理论支柱。伏羲文化就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文化。深入研究伏羲文化中的统一思想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
伏羲位居"三皇之首",既是中国古史中原始渔猎时代的一位英雄,也是中华统一文化的缔造者.有关其传说和文化创造活动在中华统一文化的生发与形成中具有独特的魅力和价值;伏羲氏族的标志--龙图腾,经过整合、演化而成为中华民族的区别性特征;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伏羲"大一统"的理念,至今仍是维护国家统一的利器和重要理论支柱.伏羲文化就是中华民族走向统一的文化.深入研究伏羲文化中的统一思想有着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3.
甘肃天水是人文始祖伏羲、女娲和轩辕黄帝的故乡,素有“羲轩桑梓”之美誉。境内伏羲文化遗存、遗址众多。市区西关明代重修的伏羲庙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伏羲祭祀场所。卦台山伏羲庙发现有自先秦以来历代先民祭祀中华先祖的祭祀品,被史学界和考古界认为是8000多年前先民生产生活、祭祀伏羲的场所。1992年8月,江泽民同志视察天水时亲笔题词“羲皇故里”。作为中华民族的本源文化和优秀的传统文化,伏羲文化以其人本性、实践性、兼容性和体现出的创新精神、奉献精神、和合精神,不仅成为中华民族的文明源头,而且始终是中华民族历史…  相似文献   

4.
伏羲是远古中国的一位英雄人物,他是中国古代由母系氏族社会向父系氏族社会过渡时期的代表人物。作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他开创了中国的文明史。有关他的生平及事迹的文献记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他被赋予了超自然的力量和特征,是一位兼具历史与神话色彩的传奇人物。本文试图在史料记载、民俗考古印证的基础上客观描述伏羲的真实形象,并且说明以他为代表的伏羲文化在中国古史上的重要贡献,为在当今文化多元化的社会中正确定位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一些启示。  相似文献   

5.
伏羲文化是华夏历史文化的组成部分,天水是伏羲文化的发祥地,“太极八卦”又是伏羲文化的有机部分。随着伏羲文化的日益深化,研究它的文化内涵,寻求它的数理真缔,必将由天水扩散到全国,甚至覆盖到整个世界!  相似文献   

6.
“青衣”文化并不是大佛景区的一个独有的文化,它是和古蜀国的历史相关的一个地域性文化。它仍然是中华上古文明的一个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7.
上古神话不仅是中华民族的文化源头,也是民族文化精神的渊源和集中体现。它反映了中华民族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抗争精神;造福于民、泽被后世的牺牲精神;积极进取、勇于探索的创新精神和一往无前、自强不息的追求精神。上古神话不但是祖先留给我们的宝贵艺术珍品,也是一笔丰厚的精神财富。  相似文献   

8.
以天水大地湾文化为代表的渭河流域史前考古发现与伏羲氏族的口传史、文字记载具有非常密切的时空关联。考古发现与历史记载和口传史之间形成相互印证,地下史和地上史相互补充,表明伏羲时代在天水与大地湾文明在时空上相重合,证明史籍记载伏羲生于成纪的真实性。通过伏羲部族的“名随族迁”,有关伏羲、女娲的传说、故事,普遍地保留在我国各族人民的记忆中。  相似文献   

9.
伏羲文化就是远古时期的陇文化.远古时期的陇文化,就是中华民族之始祖文化--龙文化.龙文化的根源来自羲皇故里天水一带,而它的发展却遍及中华大地,五湖四海.从龙文化的源渊与传统上,可以清楚地看出其发展变化的脉络.  相似文献   

10.
伏羲为三皇之首,伏羲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伏羲文化基本内涵入手,探讨其蕴含的思想道德资源,以期认真汲取伏羲文化的思想精华和道德精髓,让伏羲文化在未来的传承和发展中闪烁永恒的光芒。  相似文献   

11.
伏羲形象从战国到汉代经历了一个从无到有,从神到帝的演变过程,是层累叠加的结果;西汉末刘歆以“五德终始说”整理古史系统,制造了伏羲与太皞的合二为一;“伏羲传说”源于战国时期南方楚地创世神话,“伏羲生于成纪”说是汉代谶纬迷信的产物。  相似文献   

12.
中华历史上的三皇五帝时代。正就是我们所提出的玉器时代,它又正是中华文明产生的时代。从文明探源视角来研究三皇文化,是文明探源问题上极为重要的课题。文章以司马贞《三皇本纪》为底本,就《伏羲传》、《女娲传》、《神农传》作文化考查。三皇文化,表现为中华文明产生的早熟性和初期国家形态的早期性诸特征。  相似文献   

13.
伏羲文化是中华民族之“根文化”,这种本源性体现了中华民族的认同感、归属感和凝聚力;伏羲文化中的龙图腾是中华民族的共同象征;伏羲文化是一种“和”文化,其融合性能很好地阐释海外华人心中的民族情结和中国理念。  相似文献   

14.
伏羲文化是二十世纪上古史研究的重大课题,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和共识;由于多方面原因,尤其是缺乏考古学的介入,使得伏羲文化研究在名号解读、时代界定、族源、族属等方面存在着诸多分歧;正确运用考古学材料,建立伏羲文化考古学研究体系,是伏羲文化研究深度开展、有所突破的关键。  相似文献   

15.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由哲学思辨、道德情操、审美取向、科技教育、宗教信仰等构成。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树立社会共同的价值追求与精神导向、垂范中华民族的思想德行与伦理规范、增强文化认同感和民族归属感等方面有巨大的社会作用。面对中华传统文化时,文化自负与文化自卑都是对中华传统文化一种不客观的认知。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理念、理性对待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明,以文化自信积极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发展,努力展现中华文化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  相似文献   

16.
上古时期,位于豫南的泌阳地方属于荆楚文化类型。中古以后,随着中原王朝国家权力对地方控制的强化和渗透,特别是明清时期移民的介入、商业的活跃,南北地区间经济、文化联系空前加强,泌阳固有文化归属所形成的地方性逐渐受到冲击和否定,表现出向中原文化归依、融合的趋向和特点。受其地貌所决定,天然地表现出山水文化的丰富内涵,或为依托其上的神灵和传说,或为通染性灵的隽永诗章。客观地对众多传说的生成加以考实,均应归入荒诞无稽者流。然它们一旦成为普通民众精神世界的构成部分,便可演化成为一种带有浓郁宗教色彩的膜拜神灵的文化现象,并在一定时期内存在和产生恒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7.
天水市第八次党代会提出打造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在坚定文化自信、弘扬民族精神、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中体现了天水担当。建设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对于天水发展具有独特价值,在理论研究、基础建设、文旅融合、对外宣传等方面有较快发展,但也存在诸多制约因素。建设伏羲始祖文化传承创新区需要突出挖掘伏羲文化精神内涵、坚持伏羲文化传承保护、提升伏羲祭祀影响力、加强基础建设、促进文旅融合、强化对外交流、注重顶层设计。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主义之所以能在中华大地上存在发展,是因为中华传统文化里确实有适宜马克思主义生根发芽的土壤,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有许多共通的哲学性思维。自近代以来,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奋斗历程和中华传统文化面临的在曲折中发展以及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发展证明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传统文化共通性确立的生存与发展历史必然。而在当下中华民族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征程上,中华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的思想土壤以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对中华传统文化现代性变革发展,必将为中国人民提供强大的思想文化支撑。  相似文献   

19.
刍议中华姓氏文化和族谱文化的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姓氏文化和族谐文化在中华大地源远流长。本文从姓氏文化和族谐文化的历史发展过程入手,系统地阐述了姓氏文化和族谐文化的历史价值和现实价值。并提出姓氏文化是一种特殊的文化价值,对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繁荣发展有极强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伏羲庙与伏羲文化活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伏羲祭典等文化活动由来已久,已成为天水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历史沿革对伏羲庙和伏羲文化的演变作了较为详实的考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