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填补中华文明史多项空白的三峡库区文物保护,体现了现阶段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总体水平 10年前的今天,300余名文物工作者遍布三峡沿岸,紧张有序地开展了对三峡文物保护规划的基础普查工作。 10年后的今天,通过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千名文物工作者按照规划程序,在三峡沿岸对即将淹没的文物进行抢救性的保护,千余处文物和文物点得到了妥善的保护。  相似文献   

2.
晓史 《瞭望》2002,(44)
根据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十一次全体会议决定,三峡工程导流明渠将于11月6日截流合龙。一个月前的10月8日,在长江岸边耸立了1700多年的张飞庙也开始“搬家”。据介绍,在未来8个月三峡蓄水到二期水位之前,这个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的国家一级文物保护单位将被整体原样搬迁至32公里外的云阳县盘石镇龙安村新址。 张飞庙是三峡库区惟一一个远距离搬迁的文物保护单位,也是目前国内最大的文物整体搬迁工程。据了解,对张飞庙的搬迁,国家文物部门和当地政府均极为重视,早在几年前,文物专家与当地政府即各自提出了搬迁方案,很自然的是,当地政府提出的方案围绕地方的旅游业发展,而文物专家的意见更重视文物的原样保护,因而在选址问题上发生了分歧。 这分歧一拖就是五年。直到今年10月份,由于三峡导流明渠合龙在即,大坝明年6月将实施首期下闸蓄水,张飞庙才开始搬迁,整个搬迁工作只剩下短短的8个月,处于紧张的“读秒”中。 张飞庙搬迁还只是三峡文物抢救工作的一小部分。作为巴楚文化的发祥地和融合区域,长江三峡沿岸的  相似文献   

3.
文物法的制定和第一批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公布自1961年公布了国务院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和第~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以来,文物保护工作正在走上依法管理和科学保护的道路。殊知一场史无前例的丈化大革命,把文物当作了“四旧”,国务院的收物保护管理条例讪当成了黑线来批判,使文物工作遭到了史无前例的破坏。幸有周恩来总理等中央领导和广大文物工作者的努力,许多珍贵的文物才得以保护下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的国家逐步走上正常的轨道,文物保护的立法也被提上了议程。在全国人大、国务院法规制定部门和文物保护专…  相似文献   

4.
高凡 《侨园》2006,(4):36
长城是我国世界文化遗产,也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了加强长城保护管理工作,国家文物局启动了为期10年的“长城保护工程”,辽宁省文物管理局也制定了相应长城资源调查工作方案。  相似文献   

5.
文物保护五十年回眸(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编者按:文物是一个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历史见证。新中国成立后,党和政府十分重视文物保护工作,不仅每年都拨出专款维修和保护文物,而且在各项工程建设中也把文物保护放在重要位置,同时还制定了文物保护的法律法规。罗哲文同志一直在国家文物局工作,经历了新中国文物保护的全过程,在新中国成立50周年之际,特为本刊撰写了此文。##D在历史上,对文物古建筑的破坏莫大于政治动乱和战争。秦代的阿房宫、秦始皇陵,在项羽人关之后,一把火全部烧毁,“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历代王朝的巍峨宫殿,大都在改朝换代中消失了。然而,中国…  相似文献   

6.
《瞭望》1995,(4)
功在当代利在千秋(之一)近万名建设大军及1500多台大型施工机械,汇集三峡,揭开了这一历史性工程大会战的序幕。薛铁军摄影报道三峡工程对外交通公路上的最大桥梁-全长438米的乐天溪大桥建成通车。三峡主体工程之一的临时船闸及升船机一期工程全面展开一百多台...  相似文献   

7.
公布文物保护单位是文物工作的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工作。没有这个基础工作,对不可移动文物的保护管理是很难进行的。文物保护单位是需要一批一批地不断陆续公布的。这是因为一方面文物普查是一个不断反复进行的工作,在文物普查、  相似文献   

8.
伍丹 《民主》2023,(6):32-33
<正>湮没于岁月的辉煌,如何在当代重生?最好的载体,莫过于深埋地下的文物。荆州文物保护中心党支部书记、主任、研究馆员方北松,坚守文物保护事业34年,担起文化延续和传承的使命,创造独特的简牍脱色、脱水办法,用双手复原出2000年前“东方雅典”的文明烙印,用“匠心”演绎魔术般“化腐朽为神奇”,让文物“开口”讲述中国故事。“哪里有竹简,哪里就抢着请他”一墙之隔,两个世界。三国公园外,是车水马龙、霓虹闪烁的城区,日升日落、斗转星移;公园内,是“修补”历史的荆州“文物医院”,文物修复师花费数年时间摩挲同一件文物。  相似文献   

9.
一位大江截流现场指挥的自白●施勇峰撰文1997年11月8日,这一天,是一定要载入史册的。全球最大的水电工程———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顺利而圆满地完成了大江截流。在报纸上、电视中,只要一提到三峡工程,就要用“举世瞩目”这个词。这一次,我算是真正感受了这个词...  相似文献   

10.
《组织人事学研究》2005,(5):F003-F003
永靖县人文景观独特,自然风光秀美,旅游资源丰富。开凿于西秦、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炳灵寺石窟,以其精美的石刻造像和壁画闻名中外,横贯全境长达107公里的黄河,奇迹般地造化出了美丽的黄河三峡——炳灵峡、刘家峡、盐锅峡;新中国水电建设史上的里程碑工程——刘家峡水电站,展现了高峡出平湖的雄伟壮观;  相似文献   

11.
杨馨 《团结》2011,(3):46-49
龙氏家祠系民国时期云南省主席龙云家祠,坐落于云南省昭通市昭阳区境内。1982年全国开展第二次文物普查,龙氏家祠被列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2003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相似文献   

12.
真文物缺钱保护假古董一哄而起本刊记者杨朝岭在我国,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近千处(包括近期将升级的50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5000处。进入90年代,国家财政对文物保护事业的经费先后增加了一倍,如今每年有1.2亿元,但分摊到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用于...  相似文献   

13.
《党政论坛》2009,(6):56-57
1945年8月,抗战胜利,分散在安顺、峨嵋、乐山的文物又集中到了重庆,越长江三峡运回南京。1947年12月9日,凝聚着中华民族几千年文化之魂的国之瑰宝终于回到了南京朝天宫。那时候谁也没有想到,这批文物注定是要远离故土的,仅仅一年之后,它们又一次踏上远去台湾的旅程,并且再也没有回来。  相似文献   

14.
葛俊杰 《学理论》2009,(19):159-160
一个地区的文物资源禀赋和开发程度都对当地的旅游业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是,因为过度开发或游客过多也会造成文物的损害。本文立足于旅游开发与文物保护之间平衡发展,探讨旅游开发对文物保护正反两方面的影响,并提出一些保护性建议。  相似文献   

15.
李江  黄毅 《瞭望》1996,(Z1)
文物保护 任重道远 在国家的大力支 持和几代文物保护工作者的无私奉献下,莫高窟的文物保护工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成为全国同类文物单位里的排头兵。它的许多文物保护技术不但为国内仅有,而且在世界上也属独创。不仅成功地解决了自身保护的难题,也为国际国内同类文物保护提供了可贵的借鉴经验。 然而对这样一个规模宏大的古  相似文献   

16.
伴随三峡工程正式下闸蓄水,库区135米水位线以下文物抢救保护工程圆满结束,通过这次史无前例的大规模抢救性考古发掘,三峡地区在长江文明中的地位得到了更全面的认识——三峡不但以独特的自然景观,成为长江标志性河段,更以它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成为长江文明华彩的乐章。  相似文献   

17.
程青 《瞭望》1991,(35)
由于长期以来自然和人为因素的破坏,我国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处于危险状态,急待维修和保护。为了使祖国优秀文化遗产不再继续遭到破坏,并推动地方文物保护工作的开展,自1973年起,财政部每年安排一定数量的文物保护经费,用于补助重点文物维修、重点考古发掘和重点文物收购这三项保护工作资金的不足。但是,仅仅靠这笔经费远远不能满足保护文物的需求。日前,记者走访国家有关文物部门时,国家文物局局长张德勤说:“保护文物是一项长久性的工作。目前光靠国家拨款是不够的,必须强化全民族的文物保护意识,这才是我国文物保护工作的根本。”  相似文献   

18.
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我们的祖先留下了极其丰富的文物史迹。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我国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近千处(含近期将升级的50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000处。随着各地的文物史迹因各种因素不断遭到破坏的消息频繁地在传媒上出现时,  相似文献   

19.
长江三峡工程是一项规模巨大、效益显著的工程,工程的顺利建成,将对下一世纪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产生巨大的推动作用。三峡枢纽工程怎么建?自然成为众所关心的问题。7月26日,在国务院副总理邹家华主持下,国务院三峡工程建设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审查批准了《长江三峡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枢纽工程)》,至此,长江三峡工程建设进入正式施工准备阶段。  相似文献   

20.
《瞭望》1999,(18)
全国现有40多万处文物遗址。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共有750处,分为四批公布:1961年公布的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为180处,1982年公布62处,1988年公布258处,1996年第四批公布了250处。在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被联合国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