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我国生产科技的相对落后、对国际贸易依存度的加大、国际经济结构的调整等因素,导致与环境相关的民族利益进一步凸现。其主要表现是资源掠夺与废物倾泻、重污产业和落后技术的转入、对外贸易的环境壁垒。我国应该依靠科技进步,推进环境外交,抵制环境外交霸权。  相似文献   

2.
中国能源性温室气体排放量不断增加是不争的事实,国外的舆论压力使中国在气候外交中一直处于被动地位。话语权作为重要的外交手段,是促进外交、缓解压力的有力工具。中国气候外交中的话语效能较差,话语结构处于劣势。需要转变气候外交身份,塑造多元外交话语身份,营造有利于国际气候治理的话语环境,抵制国际气候霸权话语,进一步提升中国的气候外交话语权。  相似文献   

3.
李阳 《传承》2011,(20):70-71
在俾斯麦外交的巅峰时期1873-1881年,即德国统一后,面对新形势,抑制法国东山再起,确定德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成为其首要目标。俾斯麦放弃铁血政策后,开始推崇协调外交,对不同的国家采取不同的策略,以期实现自己的目的。俾斯麦运用其外交能力,与多个国家(尤其是奥匈和俄国)通过秘密条约和公开结盟等方式建立起了一张巨大的外交网络,"像玩弄秘密外交的魔术师一样,花样层出不穷地玩弄所谓五球不落的外交游戏"。通过介绍德奥同盟、三皇同盟、第二次三皇同盟,说明俾斯麦是如何实现孤立法国巩固自己霸权,并为德国赢得宝贵发展时间和外交环境的目标。  相似文献   

4.
和谐世界:中国外交新理念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推动建设和谐世界是我国对外政策中的纲领性主张,对我国外交工作全局有着重大指导意义。和谐世界理念同我国一贯坚持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反对霸权主  相似文献   

5.
与传统样态不同,进入新世纪后,法律帝国主义呈现出以美国为代表的霸权国家将本国法律向世界范围大幅扩张的态势。这种法律帝国主义的实质是将美国国内法和司法权凌驾于国际法与国际社会之上,通过建构全球法律帝国秩序来阻遏中国发展,维护其不可避免地走向衰落的全球霸权。面对当前国际社会不确定性因素骤然增多,我国应从宏观外交与微观法律两个层面重点发力,反制美式法律帝国主义的掣肘与蔓延。  相似文献   

6.
岳西宽 《前沿》2011,(23):32-35,62
二战后,实力及地位急剧串升的美国,摒弃了孤立主义传统向霸权靠移。在国际上,美国也越来越不介意运用超强实力执行国家意志,对战后共产主义运动及第三世界国家,美国则通过前沿军事部署构建遏制态势,在力量对比严重失衡时,美国则不惮于国际约束而使用武力,这是战后美国大棒外交的概览性描述。以存在与遏制为基本理念,以战争、战略和条约为三驾马车的美国大棒外交是战后美国外交的新形态。  相似文献   

7.
自1972年斯德哥尔摩人类环境会议以来,中国环境外交走过了三十多年的历程.这期间,环境外交对促进中国环保事业的进步、经济的发展及国际地位的提高做出了重要贡献.进入新世纪,中国环境外交面临新的历史重任,即不仅要为我国寻求新的国际经济发展空间,而且要有效化解"中国环境威胁论",为中国的和平发展提供国际政治保障.  相似文献   

8.
王烈琴 《求索》2012,(7):166-168
语言霸权和语言濒危是当前国际语言环境的主要特征。语言霸权与语言濒危不利于语言与文化多样性的保护,而且对汉语语言文化也构成了威胁。以孔子学院为传播形式的对外汉语教学已不能满足中国发展和汉语国际传播的需求。全方位、多渠道、多途径地加强汉语国际传播是时代的要求。汉语网络化传播将是一种长期、便利、有效的国际传播方式。  相似文献   

9.
2005年,成为中国的“财经外交”年。相对于国人熟悉的“乒乓外交”而言,“财经外交”对中国是个“舶来品”。所谓“财经外交”,是指通过积极的外交手段、外交活动、外交磋商,为一个国家创造宽松、和谐的国际经济交往和活动的氛围和环境。而积极参加到世界经济发展之中,是一个国家国际影响力的基础。国际财经舞台上的中国身影2005年2月,中国财政部部长金人庆和央行行长周小川应西方七国的邀  相似文献   

10.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开放自信的新外交理念极大提升了中国的国际影响力。然而,面对国际秩序重构与国内现代化转型的双重压力,建构同综合国力相匹配的国际话语权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先行研究主要从利益与权力视角进行分析,但实质上依然局限在美国的霸权语境和西方的线性思维,从而忽视了国际秩序的动态性和制度化趋势。基于建构主义和全球治理的理论,结合中国具体实践,本文认为中国国际话语权应从三个维度建构:第一,超越"强者通吃",建构平等协作权力关系;第二,超越"文化帝国主义",建构多元共和的价值共识;第三,超越"霸权体系",建构规范合作的制度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