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出于经济和政治的战略考虑,欧洲共同体一贯比较重视维系与第三世界国家的经济关系。自70年代中,欧洲共同体对第三世界国家采取“对话与合作”政策以来,双方经济关系得到明显加强,而且今后还将继续发展。本文试就双方经济关系的演变、现状及前景作一些粗浅的分析。  相似文献   

2.
西班牙同拉丁美洲的经济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近年来,随着西班牙对外经济关系的发展与拉丁美洲对外经济关系多样化,西拉之间的贸易与经济合作关系取得了很大进展。西班牙已成为许多拉美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而拉美地区则在西班牙对外经济关系中占有仅次于欧洲共同体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3.
经互会和欧洲共同体两大经济组织经过15年时断时续的谈判之后,达成了一项相互承认的声明,并于1988年6月正式建立关系,从此结束了东西欧两大经济集团之间持续30余年的相互隔绝和互不交往状态。继匈牙利同欧洲共同体签订建立外交关系协定后,波兰、民德、保加利亚和捷克斯洛伐克也分别同欧洲共同体建立了外交关系,从此双方的经济贸易和科技合作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相似文献   

4.
全书共十章。第一章介绍拉丁美洲从被征服以来的经济发展简史,指出影响拉美当代经济发展的两个因素:一是来自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压力。在殖民地时期这种外来压力来自西班牙、萄葡牙,在当代这种压力来自美国、西欧和日本等不平等关系;二是国内经济制度和经济结构的制约,例如,分配不平等,不重视政治和经济民主,不充分应  相似文献   

5.
英国参加欧洲共同体己经十年了,但与共同体的关系一直不大协调,在某些方面还相当紧张。有人甚至认为英国只是“一个形式上加入、实质上没有加入的国家”。然而英国之加入共同体毕竟有其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为了了解英国与共同体关系的特点,有必要作一点历史的回顾,从英国的衰落过程以及英国加入共同体以来对它的利弊得失来考察。一、英帝国的衰落在对外经济关系中的反映回顾一下英国在产业革命完成后到参加欧洲共同体前的100多年的历程,不难看出,  相似文献   

6.
绪言本文主要探讨大体上从1972年年中至1976年年中这一期间,东南亚国家联盟(东盟)与九国欧洲经济共同体或称共同市场之间的关系。第一部份概述这四年期间它们之间关系的重大发展,如共同体扩大时发表的联合意向宣言;东盟国家为达到改进欧洲共同体普遍优惠制所作的努力;欧洲共同体处理优惠制安排中未包括发展中国家贸易问题的主要法律文件;以及东盟——欧洲共同体联合研究小组的建立。本文第二意份,是从以欧洲共同体为一方,以东盟为另一方的政策的角度来分析这种关系的发展,并指出  相似文献   

7.
东盟国家(本文不包括文莱和越南)与西欧国家,尤其是英、荷、西、德等国,长期以来就有密切的联系。自80年代以来,东盟国家普遍采取外向型的经济发展战略,西欧国家更是成了东盟国家的重要贸易伙伴和外资来源地。 东盟国家积极发展与西欧国家的经济关系 欧共体是与东盟最早建立对话关系的区域外组织。为了减少对美国和日本的依赖,早在70年代初东盟就决定加强与欧共体的关系,并成立了特别协调委员会和东盟—布鲁塞尔委员会(包括东盟驻欧共体的大使)。1974年东盟一欧共体联合研究小组的成立标志着两个组织正式建立关系。1980年东盟和欧共体签署了《东盟-欧洲共同体合作协议》,成立了东盟—欧洲  相似文献   

8.
中美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贸易与金融失衡,美元霸权是导致中美经济失衡的主因。作为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经济失衡体现了两国不平等的经济关系。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及2011年美债危机充分显示了这一不平等关系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应将被动调整本国经济的压力转化为主动调整的动力,在双边和多边层面致力于纠正中美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9.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欧洲出现了两个区域性经济组织——经济互助委员会(曾被认为是“东欧国家的欧共体”,以下简称经互会)和欧洲共同体。在经历了几十年的风雨之后,经互会于1991年寿终正寝,欧共体则逐渐发展成为世界上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性组织———欧洲联盟。笔者认为,试比较分析其中的原因,总结这两个组织兴亡的经验教训,对当今区域性经济组织的建立与健康发展很有必要。一、建构“集体认同”是区域性经济组织建立与发展的前提在理解国家采取共同行为的动因时,建构主义强调建立“集体身份”来协调共同体需要与个体要求之间的关系,同…  相似文献   

10.
中美经济失衡主要表现为贸易与金融失衡,美元霸权是导致中美经济失衡的主因。作为全球经济失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美经济失衡体现了两国不平等的经济关系。2008年美国金融危机及2011年美债危机充分显示了这一不平等关系对中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中国应将被动调整本国经济的压力转化为主动调整的动力,在双边和多边层面致力于纠正中美经济失衡。  相似文献   

11.
拉美的科技发展思想科技与发展是拉丁美洲战后以来长期关切的问题。研究拉美发展问题的学者对此早有评述。拉美发展主义思潮的创始人、阿根廷著名经济学家劳尔·普雷维什在分析不平等的国际经济关系时指出:资本主义的  相似文献   

12.
非洲国家在完成民族解放、实现政治独立以后,已经历史地走向发展民族经济、争取经济独立的新阶段。非洲国家和人民的实践证明,为了摆脱殖民主义长期统治造成经济上的种种恶果,以及反对与西方国家的不平等经济关系,不仅要依靠本国的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建设方针,还必须加强地区经济合作。自六十年代初以来,非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和地区经济合作组织有了较大的发展,正在发挥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三十多年来,美国、西欧(指欧洲共同体国家,下同)和日本之间的经济实力对比已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本文拟就这一变化的表现、原因、发展方向及其对美欧日经济关系的影响,试作初步分析和探索。美国、西欧和日本经济实力对比变化的具体表现美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再度发战争财,经济实力迅速膨胀。战后初期,西德和日本沦为废墟,英法实力也大为削弱,美国无  相似文献   

14.
联合国贸发会议的《贸易发展报告》(1997年版)考察了80年代以后世界经济的动向,指出其具有低增长、不平等扩大这两个特征。在低经济增长的情况下,南北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世界经济进一步两极分化,而且80年代之前的趋势发生了逆转,国内的贫富差距也不断有了扩大。与贫富差距的扩大可通过收入(利润)的集中·高储蓄·高投资这一过程带来高增长及其成果的均分这样一种乐观论调相反,现实是造成了低增长和不平等的扩大。如此看来,80年代以后的世界经济及其发展状况并不可喜。  相似文献   

15.
东南亚国家联盟(简称东盟)成立到现在已有十五年多了。成立之初,它是美国等西方国家所支持的地区性组织之一,对中国颇有疑虑。而今天东盟已成为同中国合作共同反霸的一支重要力量,在开展地区经济合作及反对同西方国家不平等的经济关系方面也有一定成就。东盟是怎样发展变化和取得成就的呢?它今后的趋向如何?本文拟就此作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走向新千年的拉美对外关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面对世界政治、经济局势重大而深刻的变化, 拉美国家正在全面调整其对外关系, 以重新确立自己在新格局中的地位。主动改善与美国的关系, 减少和避免同美国的对抗和摩擦。美国与拉美国家由主从关系向伙伴关系过渡; 由不平等往来转向对等合作;从对抗多于合作变为合作多于对抗。与欧盟关系取得进展。提出建立跨大西洋自由贸易区主张。通过建立与欧盟、美国平行发展的大三角经济关系, 改变单纯依赖美国、受美国束缚的经济形势。重视发展同亚太地区国家的关系,积极加强同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国家与拉美国家的关系。拉美各国之间团结合作加强, 拉美一体化取得进展。由于拉美国家充分利用多极化和全球化的有利因素, 积极开展多元外交和经济外交, 加强了内部团结, 拓宽了国际活动空间和扩大了外交回旋余地, 对外关系出现较为有利的新局面  相似文献   

17.
世界规模的资本积累通过生产领域的资本输出而形成了利润回流的来源,并且巩固和发展了中心与外围之间不平等的国际分工,再通过不平等交换实现由外围到中心的价值转移。本文所讨论的不平等交换(unegualexchange)即不等价交换问题,揭示了中心和外围之间关系的实质,构成了埃及著名经济学家阿明的不平等发展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马克思曾经提及不平等交换问题,但他生前未能来得及充分地加以展开。激进派经济学家阿吉里·伊曼纽尔是本世纪第一位系统地从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出发,以生产价格公式分析发达国和不发达国之间的不平等交换问题的…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以来,由于印度和越南之间的政治关系更加密切,两国经济合作保持快速增长,两国的商品贸易获得了高速增长,贸易结构发生明显变化,双方在彼此对外贸易中的地位提高,印度对越南的直接投资有所增加。但是,两国商品贸易不平衡,印度对越南的直接投资及发展援助不多,两国经济关系主要表现为贸易关系。印度与越南经济关系的发展对中国产生了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19.
印度国民收入的分配中存在极其不平等的现象,这有其深刻的经济社会的原因。印度政府曾把减少收入分配不平等和实现公平分配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目标在各个五年计划中加以明确规定,并制定了许多反贫困、减少分配不均的计划,但成效甚微。一、经济学家们的争论西方经济学家普遍认为,经济增长与收入分配平等(或社会公正)目标往往不一直。刘易斯和古典经济学家认为经济分配的平不等,可增加储蓄和资本形成,从而提高经济增长率。凯思斯认为收入平等才能使经济持续增长。后凯思斯主义者库里哈纳进一步发挥了凯思斯的观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中苏两国之间曾经缔结过三个重要的条约,但这三个条约的缔结各有复杂的背景。第一个条约是与北京政府签订的,只是保持了形式上的平等;第二个条约是与国民党政府签订的,它连形式上的平等也未达成;第三个条约是与共产党政府签订的,无论形式和内容都较为平等。分析过三个条约的形成经过及其各自的内容,不难看出国家利益、民族情感、意识形态以及国家强弱等因素,对国家关系的影响与作用,从中亦不难总结出某些经验教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