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在对社区文化认同机制三个理论假设和乡村旅游新业态三个基础理论进行梳理基础上,就乡村旅游新业态相关理论与社区文化认同机制的有机融合进行了深入分析。旅游新业态演进路径总体看呈一条上升的螺旋曲线,其指向为村民对旅游乡村社区新文化的基本认同。结合目前乡村旅游建设实际,探索提出产业融合与文化创新双驱动,推进乡村旅游业态转型升级;尊重原住文化,合理规划开发,形成高效乡村旅游新业态空间结构;加强人才建设,激发"新乡贤"精神,发挥其在乡村旅游新业态形成和发展中的带头作用;重视文化建设,构建全面的乡村旅游新业态体系等符合文化认同机制的乡村旅游新业态发展选择路径。  相似文献   

2.
李慧君 《小康》2023,(28):57-58
<正>民宿经济突破了传统农业生产的范畴,也突破了简单的乡村观光旅游局限,是融合了乡村休闲、体验、度假、教育等诸多功能的新产业形态。近年来,民宿产业已经成为一些地区乡村发展的新赛道和新热点。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实施乡村休闲旅游精品工程,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不少地区将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环节,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地在适合的情境下,借助多元协同促进乡村民宿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3.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产业提质增效注入了新动力,如何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进行运营绩效评价成为了当今研究新热点。在上述背景下,文章对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运营绩效评价相关文献开展了综述性研究,从不同研究视角对现有文献进行整理、分析与评述。基于理论层面、实践层面和研究方法层面三个维度,对今后乡村旅游和休闲农业项目运营绩效评价的重点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以产业振兴推动乡村全面振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乡村振兴关键是产业振兴,产业兴旺是解决农村一切问题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广西时强调,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对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缩小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加快构建现代乡村产业体系提供根本遵循。  相似文献   

5.
谭畅 《小康》2013,(6):86-88
德清县莫干山麓,由部分外籍人士创办的低碳旅游新业态"洋家乐"正悄然兴起并渐成风尚,这种产业模式积极带动了当地以"低碳休闲"为品牌的乡村旅游业发展,成为"新莫干山时代"开创与建设的一笔财富  相似文献   

6.
包咏菲 《群众》2023,(22):56-57
<正>民宿是旅游住宿业态中的新业态,它为游客提供了一种对地方文化和自然环境更加融入的体验形式。作为面向当代人精神和文化的一种诗意的栖居,民宿日渐受到人们的追捧,也因此成为乡村振兴的新抓手。2023年中央一号文件把“推动乡村民宿提质升级”作为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实施文化产业赋能乡村振兴计划的重要内容。文旅部等十部门印发的《关于促进乡村民宿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指出,到2025年,初步形成布局合理、规模适度、内涵丰富、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  相似文献   

7.
张永 《北京观察》2021,(9):28-29
民宿产业是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结合最紧密并更加开放的新型业态,它的优势是把农村内外的生产要素有机对接融合在一起,实现城乡融合发展.目前的突出问题主要是民宿产业在带动乡村文旅产业等市场方面存在供给与需求不对称、高质量的产品供给相对不足;闲置宅院、山水林田湖草等自然资源存在利用不充分、民宿发展与文旅农旅衔接不充分,农户单打独斗而集体经济组织功能发挥不够,导致整体效益不明显.当然也还有政策环境不适配,而人民群众需要又在不断上涨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小康》2017,(23)
正中国遂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首批旅游标准化示范县全国十大年度县域旅游之星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中国绿色名县  相似文献   

9.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大背景下,乡村旅游迎来了发展机遇,与此同时,“旅游人才”的概念被推向全域旅游业风口。目前,我国乡村旅游业由单一化旅游转向高质量、全域性旅游模式,这对拓宽乡村旅游人才队伍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基于法治视阈,为拓宽旅游新业态发展下旅游人才队伍的建设规模、深化推进乡村振兴发展战略提供新方案。  相似文献   

10.
正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总书记来到桂林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考察,详细询问该村葡萄产业产量、品质、销路、价格等情况。他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要充分尊重农民意愿,调动农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相似文献   

11.
《传承》2015,(10)
休闲文化乡村旅游是利用农业景观资源和农业生产条件,发展观光、休闲、旅游的一种新型农业生产经营形态,是农业与休闲游憩相结合的产业。发展休闲文化乡村旅游是当前国内外推动三农发展、加快城乡一体化的重要举措,广西南宁市西乡塘区忠良屯拥有发展这一产业的优势,在忠良屯发展休闲文化乡村旅游很有必要且意义深远。  相似文献   

12.
杨明贵  赵临龙 《前沿》2014,(7):103-107
站在文化的维度思考助推安康县域文化旅游的路径选择,有助于安康县域在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传承县域历史文化根脉,实现“旅游强县”和“文化兴县”的相依相存、共生繁荣。通过文化视阈下的思考,本文认为安康县域在推进旅游经济发展的过程中应切实做好以下工作:树立旅游强县即是文化兴县的发展理念;重视县域旅游文化研究的纵深开掘;依托县域民间文化资源打造文化含量丰富的人文旅游品牌;大力发展县域乡村休闲文化旅游;精心设计县域城市印象。  相似文献   

13.
《今日浙江》2014,(13):68-68
正浙江安吉,黄浦江之源,曾获联合国最佳人居奖,"中国美丽乡村"建设的先行地近年来,安吉县旅游休闲发展委员会以县域大景区建设为工作主线,深化省级旅游综合改革试点,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乡村旅游提升、市场宣传营销,旅游经济大幅度增长。2013年全年旅游接待1044万人  相似文献   

14.
赵狄娜 《小康》2024,(6):29-32
<正>依托得天独厚的历史文化和生态资源,近年来,荥经重点打造“五游荥经”特色文旅品牌,大力发展农旅融合新模式,已初步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的农旅融合发展格局,形成了乡村经济新的增长点。文旅和商业消费是一对“亲兄弟”。《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2023—2025年)》中明确提出,要鼓励文化和旅游资源丰富的农村地区,依托乡村旅游重点村镇、乡村旅游集聚区和休闲露营地,打造乡村旅游、  相似文献   

15.
《新东方》2015,(6)
三道镇什进村(大区小镇)是由中央组织部主抓的开发扶贫试点项目和社会主义新农村试点项目。2010年4月11日,时任国家副主席习近平亲临现场指导,对什进村扶贫开发进行调研。什进村在探索新型乡村建设引入乡村度假和休闲旅游产业的新型城镇化道路方面,开创了"公司+集体合作社+农户"的乡村旅游新开发合作模式,推动了什进村休闲旅游产业的发展,但在发展的过程中也遇到一些问题——缺乏创新、休闲农业发展缓慢、产业化与规模化程度低等。如何突破瓶颈,笔者通过调研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6.
正4月25日上午,习近平来到桂林市全州县才湾镇毛竹山村,走进葡萄种植园,察看葡萄长势,详细询问葡萄产量、品质、销路、价格等情况。习近平步行察看村容村貌,并到村民王德利家中看望,同一家人围坐在一起聊家常。习近平强调,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要立足特色资源,坚持科技兴农,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休闲农业等新产业新业态,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让农民更多分享产业增值收益。  相似文献   

17.
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旅游和乡村创业提出了新目标,注入了新动力,乡村旅游共享式发展作为乡村旅游新型经营体系成为当今研究新热点。乡村旅游共享式发展和乡村旅游创业两者之间的逻辑关系少有研究。乡村旅游共享式发展,是否有利于创业、能否推动旅游创业项目的顺利开展,值得深入探讨。文章对乡村旅游及其发展模式展开综述性研究,并对其中的创业问题进行整理、分析与评述,基于乡村旅游创业需求与乡村旅游共享式发展的特点进行针对性分析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8.
<正>旅游产业是一个无边界的产业,在全民旅游时代,旅游业与其他产业的跨界融合日渐成为发展趋势。伴随着国家《"十三五"旅游业发展规划》提出实施"旅游+"战略,"旅游+"正创造出无限可能,"加"出全域发展新活力。在云南,全省结合自身特色,大胆推进"旅游+"实践探索,"旅游+乡村""旅游+文化""旅游+会展"……一系列新业态搅动云南旅游  相似文献   

19.
2014年,阳朔县接待游客1200多万人次,连续三年接待游客超过千万人次,先后荣膺中国旅游强县、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全国旅游标准化示范县、中国城市分类优势排行榜"最美丽县"、广西特色旅游名县等称号。2015年4月,全球最大的旅游网站Trip Advisor(到到网)揭晓"2015旅行者之选——全球最佳目的地"榜单,阳朔位列前十,成为中国旅游目的地新热点。  相似文献   

20.
正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乡村振兴战略和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笔者分析和阐述巫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背景与成绩,旨在助推城乡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的建立健全,从而为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一定的借鉴。一、巫山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建设的背景分析巫山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有两个特殊背景:一是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创建,二是全域休闲农业和乡村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