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犯罪构成理论总结了犯罪活动的规律,是惩罚犯罪的锐利的理论武器。实践经验证明,在刑法科学中研究犯罪构成理论,并用以指导刑事审判实践,有利于稳、准、狠地打击反革命罪犯和刑事罪犯,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巩固无产阶级专政,造成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法律虚无主义者否认犯罪构成理论,只能是削弱或者取消无产阶级专政,甚至变无产阶级专政为封建的法西斯专政。  相似文献   

2.
罪刑法定作为法治国的基本原则 ,要求刑法对犯罪构成要件及处罚的规定实现明确性。我国刑事立法、刑法理论与实务界在贯彻理解该原则时 ,过度追求刑法规范的明确性而致罪刑法定原则日趋教条化、本本化 ,有堕入法律形式主义并致法律实质虚无主义之虞。刑事立法技术的局限性决定了刑法规范的明确性只能是相对的 ,一定的模糊性与不确定性不可避免。树立客观而科学的罪刑法定观 ,实事求是地理解构成要件的明确性原则 ,是当前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本文介绍了苏联犯罪构成理论的诞生、确立和进一步深化、发展的历史。其中重点介绍了苏联历史上主张犯罪构成理论与持法律虚无主义、刑事社会学派观点者进行的论争,和现阶段苏联学者根据刑事立法和司法实践,研究犯罪构成理论中提出的新问题。这些对我们无疑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4.
犯罪客体是我国刑法犯罪构成中的要件之一,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关于它的含义的确切表述以及在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中的地位。在理论界却观点各异,争论激烈,亟需加以正确的说明,以建立科学的犯罪构成体系,为刑事司法实践提供正确的理论指导。当前,争论的观点大致有如下几种:1.我国传统的犯罪客体理论。系五十年代初期从苏联引入,至今仍与苏联的观点相一致。这种观点认为:犯罪客  相似文献   

5.
犯罪主体不应是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犯罪构成是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构成犯罪所必要的一切主观和客观要件的总和.犯罪构成理论是研究犯罪活动规律的科学,它是惩罚犯罪,保护人民的锐利思想武器,用科学的犯罪构成理论指导我们的刑事审判工作,就能稳、准、狠地打击敌人.因此,对这一理论进行全面深入的研究无疑是刑法学的重要任务之一.以特拉伊宁为代表的苏联早期社会主义刑法学家们,以马克思  相似文献   

6.
要件挑选原则与犯罪主体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犯罪构成理论研究的深入,近几年有人认为犯罪主体不应成为犯罪构成的一个必要要件。这一观点提出来后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对。有人认为,否定犯罪主体作为犯罪构成要件是受了资产阶级刑事古典学派“行为构成论”的影响。还有的同志认为,否定犯罪主体成为犯罪构成的要件是未能把犯罪构成作为一个有机整体看待。笔者认为,根据犯罪主体的实际内容,犯罪主体应当置于主观方面的要件之中,而不必成为犯罪构成的一个要件。  相似文献   

7.
犯罪构成的立法依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刑事立法以保护社会利益、维护社会利益为根本目的,从而为刑事司法忠于法律奠定坚实的基础。“国家”根据“出于他法而入于刑法”的原则,通过遴选在刑法中设立一个又一个的犯罪构成,成为犯罪的一种规格或模型。刑事立法对于行为社会危害性的价值评价,在完成犯罪构成的设置后,经过刑事司法,就转变为规范评价的产物。  相似文献   

8.
审判公正是我国刑事审判制度的重要原则。其中,程序公正至关重要,刑事审判程序公正与否是决定刑事审判实体公正与否的首要前提。刑事审判程序公正也是实现社会正义的内在要求,是司法公正的有力保障。在我国,现行法学学说中仍存在重实体‘轻程序乃至程序虚无主义观点,我国法律制度在刑事审判公正原则构建方面存在着一些问题,本文将探讨现存问题以及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9.
如果将犯罪构成问题置于现象学社会学的视域研究检视,就可以发现,犯罪构成实际上既是刑法文本中的一个法律规范类型,又是刑法理论中的一个理论建构模型,还是刑事司法中的一种实践裁判模式,是一个在多向度延伸、多层面存在的具有三维立体之美的概念形态。犯罪构成不仅仅是逻辑的,也是经验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的犯罪构成理论从五十年代问世以来,经历了一个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建国之初,在学习苏联犯罪构成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了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初步探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刑法教研室一九五七年二月编写并出版(内部出版)的我国第一部刑法学教科书——《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总则讲义》,首次勾勒出了我国犯罪构成体系的基本轮廓,它认为,我国的犯罪构成,“就是我国刑法所规定的,决定某一具体行为的社会危害性及其程度而为该行为成立犯罪所必要的一系列事实特征(这些事实特征叫做犯罪构成的要件)的总和,这种总和是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唯一根据”。在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我国的立法和司法机关也力图用犯罪构成理论指导立法和司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收到了良好  相似文献   

11.
刑事审判对象是控方指控的犯罪事实,犯罪构成要件是行为成立犯罪所必须具备的条件.犯罪构成要件在刑事审判对象问题上起着指导形象功能.刑事审判对象的设定是围绕犯罪构成要件展开的,刑事审判对象的确定不能脱离犯罪构成要件,刑事审判对象的变更是以犯罪构成要件为判断标准的.  相似文献   

12.
近一个时期以来,在我国的司法体制改革中,由于受到法治现代化即法治英美化思潮的影响,一些学者对我国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制度存在的合理性提出了种种质疑。持这些观点学者认为,在对抗式庭审方式确立后,出庭检察官既要承担控诉方的诉讼义务,同时又具有法律监督者的身份,检察机关作为法律监督者对刑事审判的监督与其同时作为公诉机关的地位是相互冲突的、互相矛盾的;检察机关监督法院审判工作,实际上使检察权凌驾于审判权之上,法院受检察机关的监督,法官就缺乏权威,裁判也不能具有终局性。本文拟在探讨我国刑事审判法律监督基本特征和价值取向的基础上,对质疑刑事审判法律监督正当性的观点作出积极的回应。  相似文献   

13.
姜伟 《法学研究》1989,(3):37-43
在刑法发展的历史进程中,犯罪构成理论昭示着法律文明的一大飞跃,被誉为“现代刑法理论的基石”。但是,由于法律体系的差别;指导思想的不同,历史传统的各异,各国刑法理论对犯罪构成的理解不尽一致。  相似文献   

14.
本文根据新刑法第315条的规定,运用刑法理论对破坏监管秩序罪进行初步研究,具体分析了破坏监管秩序罪的犯罪构成特征;并对在刑事审判中如何适用法律正确确定罪数以及共同犯罪等问题进行了探讨,以期指导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15.
研究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理论,首先涉及到对犯罪构成的概念该如何界定这一基础性问题。在我国刑法理论中,传统的观点对犯罪构成概念采“法定说”。但这种观点至今受到其他许多学说的严重挑战。本文作者立足于“法定说”, 在分析评判各种学说的基础上论证“法定说”的正确性、科学性  相似文献   

16.
刑法主客观一致原则与审判实践董华犯罪和刑罚,是刑法的两个有机组成部分。我国犯罪构成理论主、客观相一致的刑事责任原则,在新刑法关于规定犯罪和适用刑罚的两大问题上都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主、客观相一致原则在定罪问题上的体现。人民法院的刑事审判活动有两个基本...  相似文献   

17.
犯罪构成理论,一直备受我国刑法学者们的关注.本文通过比较“维持派”和“重构派”的观点,对我国犯罪构成的四要件进行分析,从而提出了一些完善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论我国刑法中的严格责任   总被引:27,自引:0,他引:27  
一、刑法中严格责任的定义和特征有学者认为,严格责任也称绝对责任,作为一项刑法制度,它是英美法系特有的,大陆法系的犯罪构成理论原则上排斥严格责任。①我国刑法理论界对严格责任的研讨不是很多,就我国刑法中有无严格责任的规定等问题,观点不尽一致。我们认为,分歧首先在于各家对刑法中严格责任的界定并不统一,并且由不同的定义引发出各异的结论。一种意见认为:“绝对责任就是法律许可对某些缺乏犯罪心态的行为追究刑事责任。因此,绝对责任也就是无罪过责任。”②针对这一定义,有学者提出反对观点:“在当前我国刑事立法与司法…  相似文献   

19.
晚近我国刑法犯罪构成理论研究中的五大误区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我国刑法学界对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存在着五大误区,即将大陆法系的构成要件概念等同于我国刑法中的犯罪构成并以此批判我国犯罪构成理论;我国的犯罪论体系是实质而大陆法系是形式的;批判犯罪构成理论中的社会危害性理论;大陆法系的犯罪论体系在逻辑结构上优于我国;将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研究等同于构建新的犯罪论体系。作者分析认为,学界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误解以及由此展开的对我国犯罪构成理论的批判是不合理的,指出从中国现行刑法理论的构架以及刑事司法运作来看,我国传统的犯罪构成理论体系基本适应我国刑事立法和司法的需要,它在总体上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20.
1997年9月1日,北京西山脚下。一次被与会代表称之为“关键时刻召开的重要会议”,即第四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在这里举行。此时,正值修改后的刑事诉讼法已实施半年有余,而修改后的刑法又即将正式实施。这次会议总结了第三次全国刑事审判工作会议以来刑事审判工作的成绩和经验,分析了当前的形势,讨论研究了今后的刑事审判工作任务。中央政法委书记任建新到会并作了重要讲话。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刘家琛作了题为“认真学习贯彻修改后的刑法和刑事诉讼法,开创刑事审判工作新局面”的工作报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祝铭山作了总结讲话。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