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娜 《实事求是》2017,(3):103-108
吐峪沟是一个典型的维吾尔族传统村落,现代旅游开发加速了古村落的现代化进程。以现代旅游业为代表的现代性因素的大量涌入,给当地传统社会带来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带来了复杂而剧烈的文化冲击。在参与旅游业的过程中,交织着物质利益原则和伦理中心原则的矛盾冲突,既是商业利益对亲缘血族群体的撕裂,也是传统文化礼俗与现代文明之间的交织与变异。维吾尔族传统村落文化的发展变化具有多元性,其变迁的关键在于将国家和主流社会推动的"指导性和引导性"变迁转向当地的"主动性"变迁,这样才能使文化发展变迁获得内生力量。  相似文献   

2.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财政部日前公布第一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单,北京市房山区南窖乡水峪村等646个村落列入中国传统村落名录。传统村落是指拥有物质形态和非物质形态文化遗产,具有较高的历史、文化、科学、艺术、社会、经济价值的村落。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快速发展,传统村落衰落、消失的现象日益加剧,加强传统村落保  相似文献   

3.
尽管受现代生产生活方式的长期冲击,然而江南传统村落无论从地区空间分布,还是自身内部结构变化均不大,表现出江南传统村落的顽强生命力。以T市桃园村为代表的典型江南村落依托美丽乡村建设,形成了村庄与外部周围环境、村民生产生活与现代经济生产、传统产业与现代产业平等对话并同步发展的局面,初步实现了乡村振兴。生态型发展有效地解决了传统村落保护和发展的两难问题,从而也为当前江南传统村落的振兴探索出一条较为成熟的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4.
喻丹 《当代贵州》2015,(7):14-15
<正>到传统村落找寻年味乡愁到传统村落去过年!那里有民族的魂、文化的根,有几千年的文化氤氲。然而,传统村落是否风物依旧?人走了、屋垮了、村庄空了,传统断流,习俗濒危——近年来,很多传统村落的特色民居与生活方式渐次湮没。业界喟叹:"保护传统村落,比保护一个故宫还难!"不能让"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只存载于诗卷中,不能让"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只留存在吟诵里。附丽在传统村落上的乡村文化,是中华多元文化的载体,必须以敬畏之心、历史之责保  相似文献   

5.
屈虹 《理论研究》2020,(2):57-63
传统村落的保护与发展是城市化进程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传统村落保护的理论基础是遗产保护理论。源于其具有的遗产价值,保护与发展传统村落的价值主要包括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两个方面。面对城市化对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的困扰,应坚持原真性和完整性保护原则,健全法律法规,将传统村落保护纳入新型城镇化总体规划,提高传统村落保护意识。  相似文献   

6.
岳振 《当代贵州》2013,(22):14-15
近几年来,学界对古村落保护的讨论很多,特别是在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的背景下,村庄文化的"沦陷"引起各方强烈关注,对传统村落的前途和命运甚感担忧,"卖掉了一个村庄的记忆"成为有识之士对商业入侵的无奈控诉。然而,村民、政府不会仅仅满足于依靠"传统"过穷日子,旅游产  相似文献   

7.
正大拆大建在农村,至少犯下了四大罪行。罪行之一,大破坏。有的一夜之间就把历经风风雨雨数百年的传统村落,连着它的林盘、祠堂、民居、小桥、老井,通通夷为平地。祖祖辈辈辛辛苦苦积淀、传承下来的农耕文化,随着它的载体、符号的消失,一去不复返。有的轻而易举地把依山傍水的自然村庄拆掉,跑到公路两边、良田中间去,统规统建、统规联建,盖起楼房来。这样的大拆大建,破坏了生态、践踏了文化。  相似文献   

8.
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并不是两个机构简单的重组或叠加,克服政府机构合并的两张皮,借机构改革的东风,推动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真正推动以文促旅、以旅彰文、融合共生这篇大文章是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发展的关键。一、文化与旅游职能部门重组的战略意义贵州拥有全国少有的文化和旅游资源,有1400多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其中的世界文化遗产、全国重点文物、中国传统村落、国家非物质保护遗产等指标位居西部地区首列。  相似文献   

9.
王云庆  向怡泓 《求实》2017,(11):85-96
我国传统村落历史悠长,文化根基深厚。既有和谐生态的自然景观,又内涵宝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与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中华文化和民族精神生存繁衍的根基。每个传统村落都有属于自己的历史、回忆和传承,形成了各自宝贵的社会记忆。对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应该遵循以人为本、科学管理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对传统村落统筹规划、合理保护、深入研究、科学开发,维系和保护我国传统村落的社会记忆。基于社会记忆理论挖掘村落的内在价值,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开发与蕴含着民间乡愁的社会记忆理论相结合,才能使这些隐于村落间的民间记忆更好地保存延续下去,为更好地保护和发展中国传统村落提供有效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2013年对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随着两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发布,多领域学者深入村落,在田野考察中探寻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传统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传统村落的商业价值受到更多关注,传统村落和旅游开发的结合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对于大多数刚刚进入名录尚未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村落,其发展规划研究是未来几年保护实践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同时注重法律保护也是保护工作中涌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1.
正传统村落是我们农耕生活遥远的源头与根据地,承载着许多文化内涵和民族文明。这些村落就像一本本厚厚的古书,走进那里,我们可以欣赏到充满特色的古建筑风貌,感受到淳朴的民风民俗,体验到传统的生活方式……这些都是大家无法割舍的历史与文化记忆。但在工业化、城镇化浪潮席卷的今天,这些传统村落正在慢慢消失……两年前,我国正式启动了传统村落的全面调查。2012年12月和  相似文献   

12.
胡彬彬 《当代贵州》2013,(22):30-30
中国村落文化研究中心的田野调查结果显示,传统古村落生态状况令人堪忧:在长江流域和黄河流域,颇具历史、民族、地域文化和建筑艺术研究价值的传统村落,2004年总数为9707个,至2010年仅幸存5709个,平均每年递减7.3%,每天消亡1.6个。  相似文献   

13.
2013年对于我国传统村落保护是一个重要的年份。随着两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的发布,多领域学者深入村落,在田野考察中探寻传统村落保护存在的问题,并寻求解决之道。传统村落中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成为学界关注的话题。传统村落的商业价值受到更多关注,传统村落和旅游开发的结合成为学界讨论的焦点。对于大多数刚刚进入名录尚未进行大规模商业开发的村落,其发展规划研究是未来几年保护实践中极其重要的内容。借助现代技术手段,同时注重法律保护也是保护工作中涌现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4.
文化是民族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的重要源泉。我国是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少数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文化多样性的显著体现。历史文化名村、传统村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特色景观旅游名村等自然历史文化特色资源丰富的村庄,是彰显和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实施对民族村寨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带来了新的时代语境,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文化的传承与创新面临新的文化生境。  相似文献   

15.
文化前线     
《当代贵州》2013,(18):6-6
中国建立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6月4日,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落户天津大学。中国传统村落保护与发展研究中心是经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和天津大学批准,依托于天津大学冯骥才文学艺术研究院组建而成的国家级传统村落保护研究机构。为了加强对传统村落的保护,2012年4月,住建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联合启动了中国传统村落的调查与认定,并将传统村落的保护列入了国家重点项目。  相似文献   

16.
传统村落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是极富民族特色的遗存,在现代化浪潮的冲击下如何合理地保护和开发这些珍贵的文化遗产已经成为迫在眉睫的问题。中共十八大以来,各地区、各部门为加强传统村落保护、改善人居环境、实现传统村落的可持续发展做了大量有益的探索。2014年4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文化部、国家文物局、财政部四部委及时出台了《关于切实加强中国传统村落保护的指导意见》,目的是为防止出现盲目建设、过度开发、改造失当等修建性破坏现象,积极稳妥推进中国传统村落保护项目的实施。  相似文献   

17.
周娟 《廉政瞭望》2013,(11):61-63
本文作者故乡的村庄位于长江流域中部的江汉平原,从2012年开始,这里终于迎来了“期盼”多年的征地拆迁。这不是城郊乡村的拆迁,而是城镇化对中国传统村落的一次冲击、改变与再造。  相似文献   

18.
桂柳古运河与桂林兴安灵渠同为我国岭南地区的两大漕运奇观.随着桂林国际旅游胜地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桂柳古运河的保护和利用已进入人们的视野,作为桂柳古运河景观重组成部分的特色村落建设,也随之引起了人们的关注,重视村庄规划管理、体现水乡田园风光特点、保护传统村落、保持村落的原生态、提高村民素质及建立合理的利益机制等,应是桂柳古运河特色村落建设的重心所在。  相似文献   

19.
詹国辉  张新文 《求实》2017,(11):71-84
随着现代性不断渗入乡村场域,传统村落面临着不断衰败的厄运,而这恰恰为乡村振兴提供了实践可能空间。通过理顺传统村落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的利益主体,辨识利益主体的价值取向,并基于生态学意义上的共生理论,构建出传统村落共生发展系统,以及厘清其共生格局的具体形态。同时借助于灰色关联分析方法,建构出传统村落的共生度模型,并基于江苏省S县的调研数据,测度出5个典型村落的共生度。研究发现,5个典型传统村落的共生系统呈现非稳定性并兼具共性。为此,要通过提高共生单元的质参量、完善共生界面、促成共生新增能量的产生等,实现传统村落的共生性发展,进一步推动乡村振兴。  相似文献   

20.
传统村落要可持续发展,不仅需保护好古建筑等物质文化遗产,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还要让文化遗产保护与改善村民生活环境、提高就业收入相结合.政府应负起公共文化服务责任,加大资金投入,加强文化遗产保护的政策法规供给,发挥村民的主体作用,引导社会力量和知识分子参与,通过发展文化旅游业、社区营造等手段,使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在内的传统村落的优秀传统文化得以充分利用和传承延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