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解决经济社会生活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调整经济结构,实现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对深化经济体制改革提出了迫切的要求。进入攻坚阶段后,改革所面临的是涉及面宽、触及利益层次深、配套性强、风险较大的课题。从总体上看,改革形势空前复杂,改革难度大大增加。建立适宜的体制,兼顾多元利益主体合理的利益诉求,是改革的要求,也是改革的难点和关键。认真梳理复杂的利益关系,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和新体制建设的体制性课题,是改革攻坚的主要任务。《国务院关于2005年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意见》指出:“…  相似文献   

2.
宁夏经济体制改革大体经历了启动与目标探索、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三个历史阶段。当前,党中央国务院对促进宁夏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新的任务和要求。我们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通过不断深化改革,为实现宁夏跨越式发民的宏伟目标提供动力支持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重点在于促进社会内部各系统、各要素达到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协调、相互促进的优化状态,包括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相适应、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适应、经济政治文化之间协调发展、城乡和区域一体化发展等。这对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提出了新要求,即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必须向社会经济领域广泛而深入地拓展,彻底摆脱自身的滞后性并充分发挥积极作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面对这一新要求和新课题,我们需要积极探索和创新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向经济领域发展的方式。以增强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4.
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是社会主义本质的根本要求,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内在要求。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基本经验,有助于促进现阶段我国和谐社会的构建,有助于推进经济社会进一步的全面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5.
公共卫生事业关系到亿万人民的健康,关系到千家万户的幸福,是重大的民生问题。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大任务。  相似文献   

6.
新中国建立以来,中国共产党根据不同时期的社会历史条件,在领导国家经济建设的过程中,对我国的区域经济发展战略进行了艰辛的探索,提出了宝贵的区域经济发展思想,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区域经济发展模式。认真研究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发展思想,探讨建国以来不同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区域经济理论思想间的内在联系,对今天区域经济的进一步协调发展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都将具有积极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正处在战略性攻坚的关键阶段。在2006—2010年即“十一五”期间,经济体制改革的方略如何铺陈?这是制定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中的一个重要问题。综合分析当前改革状况、未来几年国际局势、国内经济社会发展态势及其对体制改革的要求,笔者提出“以政府改革为重点,上下内外联动创新”的框架思路,要点有四:“上改政府管理体制,下改微观关键领域,内创人本型协调发展体制,外创全球化参与应对机制”。 以职能转换为重点推进政府管理体制改革 分析下一阶段改革面临的任务,可以列出十个方面(政府、农村、国资、非公、金融、市场、宏观、社保、涉外、社会发展事业改革等),在如此众多头绪中,重点抓什么?我认为,“牵一发而动全身”者,是政府自身管理体制改革。建议“十一五”规划明确提出,把整个改革的重点放在政府管理体制的改革  相似文献   

8.
●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一个民族的魂。当今世界,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成为时代发展的重要特征。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深刻地影响着世界。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是加快社会主叉现代化建设的内在要求,是提升我国综合国力的迫切要求,是实现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协调发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9.
公平正义是衡量一个国家和社会文明发展的标准,是我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本条件之一。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实现公平正义对于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首先,公平正义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基础。胡锦涛同志曾经指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就是要推进人与人、人与社会、人与自然之间整体的、全面的和谐,政治权利平等,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人民内部矛盾和其他社会矛盾正确处理,社会制度和秩序合理的社会。坚持  相似文献   

10.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推进和谐社会建设,体现了以人为本、以民为先的理念,符合世界城市发展的趋势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从长三角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践来看,人口与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特征之一,尤其是流动人口如何融入当地社会,做到安居乐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题中应有之义。  相似文献   

11.
毕元贵  田枫 《新长征》2006,(6):36-38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在我们党的历史上第一次提出和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科学论断。这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巩固党执政的社会基础、实现党执政的历史任务的必然要求。那么,怎样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笔者认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系统工程,关键是要注重基础建设,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  相似文献   

12.
赵华 《唯实》2006,(12):9-11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们的治国理想,实现经济正义,则既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手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研究经济正义是根据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提出来的。经济正义应当通过制度的保证、政府的保证及道德的保证来卖现。  相似文献   

13.
徐向秀 《实践》2006,(11):22-23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既是由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要求和我国社会出现的新趋势新特点决定的,也是作为执政党——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社会建设规律、执政党执政规律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认识不断深化的必然结果。人与自然和谐相处,既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更是呼伦贝尔实现加快发展、协调发展、全面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相似文献   

14.
中等收入者比重低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现象,成为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协调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因素。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是扩大内需,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途径;是缩小贫:蓄差距,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基础;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证。提高中等收入者比重必须要深化改革,加快调整经济结构,促进我国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深化收入分配体制改革,缩小收入差距;加快社会建设,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从而大力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步伐。  相似文献   

15.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不断深入,协调成为区域发展中最为关键的因素.区域协调发展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战略.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战略任务,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落实科学发展观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由于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经济发展阶段具有偶合性,因此,对应相应的经济发展阶段可将区域协调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即初级、中级和高级阶段.  相似文献   

16.
范欣 《求贤》2008,(11):16-17
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加快推进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建设服务型政府。政府管理模式的创新,新公共服务理念和服务型政府模式的建立既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客观需要,也是贯彻好党的执政理念的必然要求。当前我国已进入改革发展的关键阶段.要求政府通过进一步深化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把握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周际化新形势下我国面临的各种新课题新矛盾.以便更好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17.
构建民族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我国这样一个统一多民族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既为民族地区加快发展提供了新的历史性机遇,又对民族地区全面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民族地区必须结合自身实际,创造性地贯彻执行中央关于加快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逐步缩小发展差距、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措施,扎扎实实做好构建和谐社会的各项工作,开创和谐发展的新局面,最终实现全国各民族共同富裕。  相似文献   

18.
经济因素归根到底起着决定作用,政治等上层建筑有时甚至是决定性的反作用同样不可小视。因而,经济体制与政治体制互为目的和手段,互为因果;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也互为目的和手段,互为因果。根据具体国情,在不同时期不同阶段二者处于不同地位。现阶段,政治体制改革是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保证,政治体制改革对经济体制改革的继续推进和取得最终胜利具有某种决定性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一些国家和地区的发展历程表明,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突破1000美元之后,经济社会发展就进入了一个关键阶段。在这个阶段,如果重视和谐社会建设就能促进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平衡进步;反之,则可能导致经济徘徊不前和社会长期动荡。目前我国正处于这个阶段,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任务。矿山,作为社会不可分割的一个部分,也应自觉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矿山体系。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矿山体系不但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有机组成部分,也是  相似文献   

20.
罗全福 《共产党人》2005,(24):20-21
加快发展县域经济,壮大县域经济实力,是调整经济结构、构建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而紧迫的战略任务,也是实现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着力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