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柔性"措施是反恐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武力反恐相对应。当前,单纯的武力打击并非反恐的最佳选择,反恐需要更为全面的"柔性"政策。由于历史、宗教、民族等方面的不同,东南亚各国反恐政策各有侧重,从实践效果看,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反恐成效最为突出。马来西亚结合历史经验,制定了武力打击与"柔性"措施相融合的反恐政策,尤其重视对武装分子的去激进化改造并取得了良好成效。尽管马来西亚仍面临"伊斯兰国"(IS)等极端势力扩散、转移带来的安全威胁,但不可否认,其"柔性"反恐政策中的去激进化措施对于宗教极端思想的蔓延、恐怖主义的扩散等起到了预防、遏制作用。未来,加强与周边国家的区域反恐交流合作亦是马来西亚反恐政策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2.
印度的"反恐"法令产生于20世纪,2001年12月议会大楼遭受恐怖袭击后,印度又增加或修改了"反恐"法令,并根据"反恐"法令设立"反恐"机构。与美国的"爱国者法案"一样,印度的"反恐"法也遭到了不同程度的批评。在一些条款中,印度的"预防恐怖主义法案"允许180天的无审判拘留、有罪推定、粗略的审查程序、简易审判和缺席审判。印度的反恐法案既有利于政府打击恐怖主义的一面,同时也有侵犯了公民的一些基本权利的一面。印度政府因势利导,采取了一些修正措施,取得了一定的实效。  相似文献   

3.
杨荣国  张新平 《和平与发展》2015,(2):57-71,117,118
面对日益严峻的全球反恐形势,为打击极端组织"伊斯兰国",奥巴马政府将构建广泛的国际反恐联盟作为国家反恐战略的重要举措。其基本思路是:扩大联盟参与范围,构建多层次开放型的联盟体系;避免重陷"反恐泥潭",发挥阿拉伯国家的"领导作用";综合采取多重反恐手段,提升反恐的正当性和有效性;加大军事支持与经济援助,协助盟友增强自身的反恐能力。但由于存在内部利益和态度分化、组成结构包容性缺乏、地面力量战斗力不足等问题,给国际反恐联盟的发展前景增加了诸多不确定因素。  相似文献   

4.
"9·11"事件后,美国于2003年2月发表首份<国家反恐战略报告>,并在2005年和2006年度相继出台上一年度的反恐总结报告.2006年9月5日,美国白宫又公布了布什上台以来的第二份<国家反恐战略报告>(以下简称"报告"),①对近年来美国反恐战略进行回顾和反思,并提出了新的反恐战略.  相似文献   

5.
2007年11月8日,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反恐怖研究中心在京举行"国际反恐战略"主题研讨会.本院10多位专家与会,就国际反恐局势、反恐战略调整及其对中国的影响进行了讨论和交流.  相似文献   

6.
"9·11"事件使美国本土绝对安全的神话被打破,直接改变了美国对安全环境和现实威胁的判断,"反恐"迅速成为美国国际战略的主轴."9·11"事件六年来,美国反恐战略历经了继承、重塑、调整、完善四个阶段,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反恐战略以及相关的反恐机制与措施体系.  相似文献   

7.
在后"伊斯兰国"时代,印尼亲"伊斯兰国"组织仍处于持续扩散与活跃中,其极端主义信仰越发顽固,行动则更难防范。同时,印尼对亲"伊斯兰国"恐怖分子"去激进化"改造失利。极端主义伊斯兰政党兴起对印尼赖以立国的潘查希拉原则构成了潜在的威胁。为遏制后"伊斯兰国"时代恐怖主义的挑战,印尼政府修正了之前较为温和的、被动防守型的"柔性反恐"战略,其反恐态度转而趋向于强硬和先发制人。印尼反恐战略的转型取得了积极的遏制效果,得到了国际社会的肯定。不过,当前转型中的印尼反恐战略本身也有一定的局限性,尚不能消除恐怖主义的根源,印尼甚至有舆论认为反恐战略的转型是对印尼民主制度和人权安全的一种侵害,这给印尼未来反恐带来了相当大的压  相似文献   

8.
美国发动并主导的反恐战争迄今已达6年.一时曾遭到摧毁性打击的"基地"组织乘美国伊战错误获得喘息之机,逐渐东山再起.它进行了战略布局的调整和扩展,在更广泛的地域加大了对美国及其反恐盟友的打击.现在"基地"组织不仅未被削弱,反而越打越强.国际反恐斗争陷入"越反越恐"的怪圈.  相似文献   

9.
自"9·11"事件以来,巴基斯坦和美国的关系一直和"反恐战争"捆绑在一起.美国出于反恐战争的需要,将巴视为"非北约主要盟友",对巴提供了可观的援助,双方关系较后冷战初期密切.但近年来因为在反恐战争问题上分歧逐渐加深,导致两国关系陷入困境.在两国新总统主政下,巴美关系的前景如何,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10.
在恐怖主义威胁日益复杂化和多样化的今天,为保护加拿大海外利益和国内安全利益,维护与美国的联盟关系,加拿大政府于2012、2013和2014年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有关反恐的官方文件。在2014年议会大厦枪击事件之后,哈珀政府更是进一步调整和改善反恐战略的思路与政策,其反恐态度与手段更趋强硬。但加拿大在反恐问题上追随美国、秉持"双重标准",有些做法脱离实际、过于极端,且对新的恐怖主义袭击方式和公共外交等"软"性手段重视不够,新政策更是引发了国内广泛争议,对其反恐实际效果产生了消极影响。  相似文献   

11.
美国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于1 962年成立,是现在美国国内规模最大的国际问题研究机构,总部设在华盛顿。该研究中心是一个非党派、非政府的民间国际问题研究机构和免税组织。40多年来,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一直以宣传世界各国领导人关于现实中的重大国际问题和对未来的全球性问题的战略观点和政治决策为工作重点。该研究中心与很多国家的政要保持着密切的接触,与世界各国的3 0多个知名研究所有项目合作。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研究成果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尤其是美国国会十分看重国际战略和国际关系研究中心的研究能力,认…  相似文献   

12.
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法的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机制理论与国际法有密切关系。本文在对国际关系理论与国际法研究关联性 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重点剖析了国际机制"法制化"趋势和国际机制理论对国际法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AD International     
《Orbis》2004,48(2):204
  相似文献   

14.
非政府国际组织发展现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非政府组织(Non-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NGO)主要是相对于政府组织而言,在国际社会,非政府组织相对于政府间国际组织(Intergovernment Organization,简称IGO)而言。非政府组织的兴起是20世纪后期重要的政治和社会现象之一,非政府间国际组织的兴起则是20世纪后期国际社会的重要现象之一。NGO在国际舞台上正扮演日益重要的角色,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日益重要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以来NGO在许多国际组织和  相似文献   

15.
大赦国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冷战后,在人权国际化大潮的推助下,人权组织的影响迅速扩大。目前,国际上这类以维护人权为已任的非政府组织约有2300个,规模从几个人到上百万人不等。其中,大赦国际①(Amnesty Intemational)是规模最大的非政府人权组织。  相似文献   

16.
凯尔国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凯尔国际(CAREInternational)是与牛津饥馑救济委员会(Oxfam)有同样性质的大型人道主义救援和发展组织,不过凯尔的财力更雄厚。近年来,一些西方媒体披露凯尔曾在索马里、波黑和科索沃等地从事情报收集和政治活动,违反了其奉行的独立原则,这些报道给凯尔带来困扰,冲击了其长期形成的国际声望。  相似文献   

17.
国际扶轮社     
国际扶轮社(Rotary International)与国际狮子会、同济会(Kiwanis International)和国际青商会(Ju-nior Chamber International)号称为“国际四大社团”,其中国际扶轮社成立时间最早,它与狮子会在组织机构、活动内容和运作方式等方面十分相似。 一、组织概况 国际扶轮社成立距今已近百年。1905年2月23日,美国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市律师保罗·哈里斯(Paul P.Harris)与3位朋友——分别是煤商、成衣商  相似文献   

18.
国际关系主流学派在违反国际规范原因分析上仍存在较大分歧.理性主义学派认为违反国际规范是国际规范与国家利益相互冲突造成的.建构主义学派则认为是由于国际规范参照系模糊性与特定国际环境下决策的观念导致的.国际政治心理学认为,决策者的动机偏见使得决策者在解释其政策和外部环境时,出于维护国家利益的需要将违反国际规范视为社会可接受的行为.此外,国际规范中存在多元的参照系数和决策者对于国际环境不同认识,使得决策者在违反国际规范时在心理上心存侥幸或者刻意采取不同的标准对其行为进行解释.也就是说,违反国际规范的行为是由于国际规范本身相对的模糊性和决策者对于规范本身认知上的主观性造成的.文章试图在分析违反国际规范行为心理因素的基础之上,探究理性主义和建构主义在违反国际规范愿意分析上的契合点.  相似文献   

19.
国际社会与国际体系概念的辨析及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国际社会这个概念现在用得非常普遍 ,但是 ,国际体系这个概念并没有消失。国际社会是英国学派创立的 ,其中又分成强调规则和规范与共享文化价值两派。他们认为 ,国际体系是条件 ,是源泉 ,是最先存在的一种概念 ;国际社会则是国际关系发展的一个高级阶段 ,一种结果。中国学者在划分国际社会和国际体系界限时具有模糊性 ,实际上两者的发展关键是内涵指标不一样。学者布赞提出的国际社会是由异质性和同质性社会互动后产生的理论突破了西方文化统一全球的囿见。但是 ,国际社会作为一种分析框架有其先天性的弱点 ,过分相信和依赖规范、理性的大国间均势和统一的价值观的力量 ,无法重点性地构建和反映现实的力量互动关系。  相似文献   

20.
中国国际角色的转换与国际社会的认知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角色具有客观和主观的两重性规范。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性是依据自身实力的角色定位,但这种客观角色定位常常被国际社会错误领会和认知,导致国际社会对中国国际角色的主观建构与中国国际角色的客观定位有很大的偏离,从而造成中国与其他行为体之间的角色紧张和冲突。“中国威胁论”、“中国崩溃论”等与这种偏离存在着直接的关系,而这些错误认知来自于美国等西方大国对中国过去的国际角色和现存国际体系评判的固化,这种固化忽视了中国在崛起过程中国际角色的不稳定性,也忽视了中国国际新角色的时代背景和发展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