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开展百村学留村栽树修地抓脱贫中共平顺县委书记栗拴文留村,三面环山,一面临滩,山是荒山秃岭,河滩乱石滚滚,土地贫瘠,灾害频繁。从60年代起,在党支部书记桑林虎带领下,走治山、治滩、治穷的路子,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努力,先后治理了150余条乱石沟,筑坝造地1...  相似文献   

2.
新县籍台胞纷纷回乡捐款办教育1989年,吴陈司章发月台胞章成良、章近筷么任七人国乡邻来,侣们看到本材小学一江亿农荣起。玉铭决定每人捐出2。0美元,改留村小学办学采件。一时间,这件事在该县城、乡河为他请,同年,泅店乡台胞程怀烈向初中、浦小捐款1000美...  相似文献   

3.
兴林记     
到过平潭的人,无不沉醉于三十六脚湖的迷人风光。 三十六脚湖是全省最大的淡水湖,也是县城居民的饮用水源。曾经有段时间,湖区周边群众大量开垦农田,植被、防护林等受到严重破坏,三十六脚湖日渐萎缩,湖水变浑。2003年人代会上,王峰等代表忧心如焚地提出《做好三十六脚湖的生态保护》的建议,引起大会的高度重视。在县人大常委会督促下,县政府投入100多万元对库区土地进行征用,栽种一条12米宽的涵养林,种植草皮及风景树,绿化面积达52亩,使三十六脚湖库区的生态环境得到有效保护,为平潭人民留下一份弥足珍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4.
澜沧拉祜族自治县委、县人民政府为了使边疆各族人民尽快脱贫致富,根据全县尚有90万亩荒山坡未得到开发利用的实际,从去年下半年开始采取土地有偿转让的办法,把荒山荒坡的使用权转让给有经营能力的个人或单位兴办绿色企业,找到了生产力的释放点。澜沧县委办公室、县财政局、农牧局、县人民法院等十三个部门带头向荒山进军,从1993年12月就先后与农民签定了有偿转让4574亩荒山的协议,经过半年来的开发,投资165万元,已定植经济作物2800亩,其中种植甘蔗1538亩,水果748亩,茶叶514亩。由于做到了规模化,实行了科学种植,加强了经营管…  相似文献   

5.
在宁明县那楠乡逢留村的村庄里,人们时常看到一个瘦小精干的青年忙碌的身影,他就是该村的党支部书记陆福高。1995年,陆福高从南地农经干校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顺利进入南宁某汽车配件公司,成为财务助理。然而,身处繁华的大都市,心里却放不下那份对大山里父老乡亲们的牵挂,1997年,他放弃让多少山里人羡慕的工作,毅然回到生养他的大山,任逢留村委会文书,2002年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自从担任党支部职务后,他带领村支部一班人,走村串寨,为群众办了不少“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赢得了群众的口碑,  相似文献   

6.
《创造》1995,(Z1)
开发荒山重在服务草甸乡党委、草甸乡政府1993年10月,按照“宜良县有偿出让集体荒山使用权实施办法”的规定,我们将本乡五丰村1240亩荒山作为全乡的试点出让给28户经营管理(本村农户23户,外地5户)至今已初具规模。荒山出让后,如何使试点真正起到既是...  相似文献   

7.
造林绿化篇     
《江西政报》2008,(21):I0002-I0002
早在1989年,省委、省政府提出“用7年时间将3200万亩宜林荒山都栽上树,到本世纪末基本绿化江西大地的宏伟目标”,在红土地上全面吹响了消灭荒山的号角。1994年,我省提前一年基本消灭宜林荒山,实现了森林面积和森林蓄积双增长的历史性突破。灭荒造林成为我省林业建设史上第一个里程碑。  相似文献   

8.
实践·理论和政策──对有偿转让集体荒山使用权的思考黄海农村有偿转让集体荒山使用权的改革,在全省由试点到展开已迅速掀起热潮。一年来,其决策理论的科学性、政策的可行性和效应的多边性,已得到实践的检验,表明有偿转让集体荒山使用权,是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重...  相似文献   

9.
三湘新绿──记湖南省“三八绿色工程”建设陈立荣近年来,湖南省妇联根据本省地理资源特点和“十年绿化湖南”的战略目标,将“三八绿色工程”建设作为农村妇女工作的着重点和突破口,组织发动妇女向荒山进军,在山地、丘岗地开发上做文章,在科技兴林上见成效,在绿化湖...  相似文献   

10.
《创造》1995,(Z1)
把荒山治理推向市场──宜良县有偿出让荒山使用权初见成效宜良县委、宜良县政府在市场经济形势的推动下,在深化农村改革的大潮中,我县按照小平同志“三个有利于”的重要指示,解放思想,大胆探索,把荒山的治理推向市场,实行荒山使用权商品化。这是探索市场经济体制下...  相似文献   

11.
简讯     
【简讯省政府表彰荒山造林绿化先进县近几年来,我省造林绿化事业发展较快,在改善生态环境、促进经济发展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特别是1997年,各级政府和广大干部群众大力发扬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大打绿化宜林荒山攻坚战,取得了显著成就,涌现出了一批造林...  相似文献   

12.
○一个15岁的山里姑娘和野狼对峙3分钟,狼被吓跑了。 ○姑娘用10年的青春向石山挑战,荒山变成了郁郁葱葱的花果山。  相似文献   

13.
吕裕寿是光泽县寨里镇大青村土生土长的农民。初中毕业一直在家务农。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吕裕寿向大青村包下3000余亩荒山开始造林,成为当地敢吃“螃蟹”的人。  相似文献   

14.
2005年9月9日,双龙村委会将该村的一座约45亩的荒山通过拍卖的方式承包给肖某种植桉树,承包期限为25年,承包款每年9000元。合同签订后的第3天,该村在外打工的张某回到家乡,看中了肖某承包的那45亩荒山,欲出每年15000元的承包价承包。在张某出的高价面前,村委会提出3天前与肖某的承包合同尚未进行过登记确认,“还不算数”。于是以“公开协商”的方式,于同年9月15日将同一片荒山以每年15000元的承包价重新承包给了张桌(合同也未做作过登记)。肖某知道后,指责村委会另行发包系违法行为,要求张某退出承包,张某拒绝。肖、张二人均主张自己取得45亩荒山的承包经营权,并为此产生激烈的争执。起诉到该村所在地的县法院后.法院判决确认肖某取得荒山的承包经营权。  相似文献   

15.
盈江县兴华商号经理左显仁侨胞,看好卡场乡荒山宽阔的条件,五年前投资20万元人民币,种下大批杉木.为绿化荒山作出贡献。侨胞左显仁是盈江县以经营玉石珠宝为主的一独资企业的业主。他在守法经营,为地方财税收入作出较大贡献,并捐献大量资金投入建教学楼、修山区公路等公益事业的同时,又对景颇族聚居的卡场乡一部分荒山的改造奉献了爱心。于1989年以2.8万元的酬金租赁草场寨的一座荒山,聘请劳动力沿山脚挖设防止牛马进入的壕沟、打设围栏,接着精心整地,种下50万株杉木苗。如今,这座曾是荒山秃岭的坡地已经绿装素裹,一片郁精。长…  相似文献   

16.
双学双比     
●内蒙古自治区林西县新城子镇七合堂村广大妇女积极参加生态建设和“新型家庭农场”建设,把“双学双比”活动推向了一个更高层次。1992年,七合堂村确立了封山禁牧,种树种草的生态兴村之路。在生态建设的攻坚战中,被称为女能人的朱勇华、边向华、张素琴和家人一起率先走进了深山,她们顶严寒、冒酷暑,移石填土,建果园、造林树、治理荒沟荒山。通过几年的苦战,共治理荒山1800亩,建果园3处。在她们的带动下,全村妇女纷纷投入到荒山荒沟的治理中。去年,七合堂村广大妇女挑起了建“新型家庭农场”的半边天,在大旱之年她们毫…  相似文献   

17.
期待已久的姜翕芬先生“农村三部曲”之二《留村察看》终于面世了,作品依旧延续了《开除村籍》那个荒诞而滑稽的故事,好看而厚重,掩卷之余,心中更多地留下了些许酸楚。  相似文献   

18.
今年4月27日,农工党员侯邦中亲自驾车邀我们去游览他的三峨山生态园。三峨山是成都市郊的一座荒山,距市区38公里。几年前,做油漆生意的老侯承包了这座荒山。  站在山脚下翘首远望,但见岩壁上赫然书写着足有一人多高的几个红漆巨字——“希望在山,发展在林”,一看便知这是老侯的词儿。进入“山门”,小车在新开的土路上爬坡上坎,蜿蜒蛇行。他一边熟练地开着车,一边向我们津津有味地讲着他的创业史。小车俨然成了颠簸在绿波之上的一叶小舟。从车窗向外一望,满山青翠,一株株幼小的油桐树、枣树、桃树、板栗树和许多叫不上名的中药…  相似文献   

19.
仲秋,采访车离开了喧闹的城市,驶入繁忙的318公路,转道弯进竹海松涛、果园林区。在一个叫葡萄岕的林区,我们见到了早在10年前就毅然辞官携妻、双双告别“铁工资”去承包荒山,依靠科技向荒山和市场要工资,带头致富并引导大家致富的湖州市优秀共产党  相似文献   

20.
《时代潮》2001,(15)
刘继台,一个平凡而又不凡的青年,他改变了他们山村的面貌,他改变了他们家乡人的生活。他,搞养殖、包荒山,这个35岁的年轻入至今奋斗不患。1966年3月,刘继台出生在河北省顺平县贫困山村刘家营。4岁的时候,他忠了右半身神经性肌肉萎缩症,落下终生残疾。一次上学途中,他从同学的自行车后架上摔下来,昏死过去,老师背他到5里外的神北医院,还买来他从未吃过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