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高山、峡谷、丛林、飞瀑、河流、田野、村落、胜迹。千百年来,在贵州这片神奇的土地上,独特的喀斯特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引来无数文人墨客咏叹,在他们的笔下,贵州神奇秀丽,让人神往。本文透过王阳明、徐霞客、洪亮吉、邹一桂、郑珍等历史人物的诗歌、游记或画作,与读者共同欣赏历史上的贵州之美。王阳明:天下之山,萃于云贵王阳明(1472—1529)是明代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教育家。明朝正德三年(1508),他被贬谪为龙场驿丞,是年三月到达修  相似文献   

2.
<正>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所提出的学说,500年来一直是中国哲学的源头活水。16世纪初,当文艺复兴在欧洲如火如荼的时候,东方中国、僻壤贵州,发生了中国哲学史上一次破天荒的思想事件。明正德三年(1508)三月,37岁的兵部主事王阳明因得罪宦官刘瑾被贬谪到贵州龙场驿(今修文)。万山丛棘中,环境险恶、言语不通、生活无着、疾病困扰、怀才不遇,王阳明"百难备尝",在排除生死贵贱、得失荣辱之后,栖身"玩易窝"中,大悟‘格物致  相似文献   

3.
阳明学界对于王阳明正式提出“致良知之教”的时间、地点及其来龙去脉存有分歧,钱德洪《阳明先生年谱》判定正德十六年王阳明在江西南昌之时“始揭致良知之教”,黄绾《阳明先生行状》则认为“甲戌(正德九年),升南京鸿胪寺卿,(王阳明)始专以‘良知’之旨训学者”,而当今贵州的阳明学研究者则倾向正德三年王阳明在龙场悟道后即提出“良知”说,新近出版的《王阳明年谱长编》考定阳明在正德十四年始悟“良知”之学。本文则以为,王阳明“始揭致良知之教”是正德十五年秋在赣州与众弟子论学之时,在场者主要有陈九川、夏良胜、邹守益等江右王门学者。  相似文献   

4.
《当代贵州》2012,(14):36
正德三年(1508)三月至五年(1510)初,王阳明谪官贵州龙场(今修文),在贵州生活达三个年头。他进入和离开贵州,都是从黔东南的平溪卫(今玉屏)、镇远、偏桥卫(今施秉)、兴隆卫(今黄平)、清平卫(今凯里市炉山区清平镇)这条路线出入的。沿途游览了这些地方的名胜古迹,留有很多诗文。平溪卫踏足贵州正德三年三月初,王阳明经江西、湖南进入贵州东部的平溪卫。是时王阳明有《平溪馆次王文济韵》诗:"山城寥落闭黄昏,灯火人家隔  相似文献   

5.
<正>龙场所悟之"道",从直接的内容看,不外是对格物致知之说的重新理解,而其深层的内涵则颇为复杂,主要包括了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和致知格物三个内容。居"夷"处困动心忍性明正德三年(1508),在中国西南边陲的贵州龙场驿,发生了中国思想文化史上一件重大思想事件——龙场悟道,标志着阳明心学的诞生,阳明文化因此成为贵州"五大文化"之一。王阳明作为明朝士大夫阶层的一员,为什么会与贵州结下不解之缘?  相似文献   

6.
《党建》2016,(5)
正修文古名龙场,地处贵州中部,因王阳明龙场悟道、创立心学体系而蜚声。2014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贵州代表团审议时指出:"王阳明曾在贵州参学悟道,贵州在弘扬传统文化方面有独特优势,希望继续深入探索、深入挖掘,创造出新的经验。"为更好地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修文县创办"重德修文"大讲堂,大力倡导阳明文化深厚的时代价值,凝聚精神  相似文献   

7.
张明 《当代贵州》2013,(11):62-63
明代是贵州书院讲学运动兴起和发展的重要时期,这一契机肇始于阳明先生在"龙岗书院"和"文明书院"的讲学活动。贵州是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地,故贵州独得风气之先,首传阳明心学。在王阳明之后一百年间,黔中王门弟子在贵州新建40多所书院,掀起了三次书院讲学运动高潮,形成五大王学重镇,对贵州民族地区社会文明和文化教育的发展起到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8.
阳明文化是儒家文化的一个重要派别,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影响十分深远。阳明文化发轫于阳明心学,产生于明代中叶,其创始人是王阳明。贵州是阳明心学的缘起地和原生地,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及其随后创建阳明心学,与贵州自然地理环境以及人文生态密切相关。阳明心学既推动了贵州地域文化的跨越式发展,又是贵州地域对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演变作出贡献的重要体现。龙场悟道以后,王阳明先后讲学于贵州龙场和贵阳,始终讲学不辍,弘传心学。  相似文献   

9.
张明 《当代贵州》2013,(13):62-63
阳明心学起源于贵州,席卷于明代中后期的整个中国,引领出明末东林党的讲学之风,其影响远达于日本等国。近代日本的明治维新和中国的辛亥革命,都吸收阳明心学一些有用的思想资源。阳明心学对五百年的东亚世界产生了重大影响。阳明心学起源于贵州明正德三年(1508),王阳明因忤权阉刘瑾而谪戍贵州龙场驿(今贵州修文县)。他在生死边缘之际,潜心探究圣贤之道,终于大悟  相似文献   

10.
<正>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阳明心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还传到日本、韩国,影响东亚世界500年的历史发展和走向。王阳明龙场悟道之后,随即在龙冈书院、文明书院展开书院讲学运动。此后随地讲学,天下云集响应,阳明心学迅速传遍大江南北。此外,阳明心学还传到日本、韩国,影响东亚世界500年的历史发展和走向,成为近代以来学术界重点关注的"显学"之一。首先,对贵州的影响,使贵州成为"王学圣地"。王阳明龙场悟道和书院讲学活动,改变了贵州教育文化落后  相似文献   

11.
重德修文     
付松 《当代贵州》2016,(14):32-33
500年前,王阳明先生被贬谪贵州修文龙场并在此悟道,创立阳明文化核心内容,成就一家之言。  相似文献   

12.
500年前,大儒王阳明在贵州修文"龙场悟道",讲学授徒,创立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学说。如今,秀美的修文正以生态后花园的迷人丰姿呈现在世人的眼前。  相似文献   

13.
<正>贵州是阳明心学的发源地。500多年前,王阳明被贬谪居贵州龙场驿(今修文县城)。在人生困顿至极、别无出路的时候,他在贵州这片大地上种下了文化之根,他所创立的阳明心学不仅影响了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推动了日本的明治维新,甚至在东亚乃至整个世界范围内都产生了巨大而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黄万机 《当代贵州》2014,(12):41-41
正明代正德年间,王阳明受宦官迫害,贬谪为龙场驿丞,受尽搓磨,终于在此"悟道",创立阳明心学,流播千秋。他创设龙冈书院,受邀来省城文明书院讲学,大兴黔人向学之风,肇启西南文化,其功厥伟。阳明先生离黔后,学子们承其遗风,好学不倦。可惜龙冈书院已撤,学子无所依归。20多年后,王杏巡按  相似文献   

15.
<正>《龙场遗梦》取材于明代哲学家王阳明在修文县龙场镇悟道的生活片段,是贵州省首部反映王阳明题材的微电影。一边是丰饶深厚的阳明文化,一边是方兴未艾的新媒体浪潮,如何将二者有机结合,从而深入挖掘、推介阳明文化,实现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与传播?这是王学圣地贵州亟待回答的问题。2014年,由贵州阳明文化研究院策划、贵州师范大学拍摄的微电影《龙场遗梦》推出,为阳明文化的宣传推介  相似文献   

16.
<正>1508年,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地处西南边陲的贵州,中国思想史上的一声惊雷破空而来。风驰电掣后,阴霾消遁,晴空万里。程朱笼罩下的数百年沉闷的官学空气被打破,吹拂出思想文化新天地的缕缕春风。从此,以"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为其精髓的阳明心学,在这里奔涌而出、一泻千里,影响亚洲乃至世界。黔中大地人文蔚起,阳明文化薪火相传,阳明  相似文献   

17.
阳明小洞天     
郦波 《当代贵州》2023,(42):78-79
<正>一间普通、简陋的何陋轩,见证一个叫“龙冈书院”的奇迹,更见证贵州的教育史奇迹。王阳明与僮仆一起亲手结的草庵,根本不能遮蔽风雨,而玩易窝又太过低洼潮湿。所幸,王阳明在病倒前发现了一处更好的选择。在龙场驿的东边有一座山,因为紧挨着龙场驿,当地人都叫它龙冈,或者称之为东山,但它标准的学名应该叫栖霞山。有意思的是,王阳明贬谪龙场前曾潜回南京去见父亲,金陵城外就有座著名的栖霞山,山上的栖霞寺是佛教三论宗的祖庭。  相似文献   

18.
正习近平总书记多次谈到王阳明和阳明文化,各地正兴起一股"阳明热",有的地方党委、政府也倡导领导干部学习阳明文化。那么,领导干部学王阳明,学什么呢?我通过对阳明文化的学习,认为领导干部学习阳明文化,可以从以下几点去理解。淡泊名利的人格魅力。王阳明家族数代淡泊名利,王阳明也认为读书是为学圣贤,而不是为当官。王阳明被贬龙场后,胸怀坦荡,潜心读书。在平乱有功,被朝廷封为"新建伯"  相似文献   

19.
正500年前,王阳明先生在贵州修文悟道,殚精竭虑,悟出了"知行合一"之大道,阳明心学继承和弘扬了中国儒学特有的人文精神,宣扬"知行合一",强调躬身实践的重要性,更提出"致良知"学说,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修文的龙场使王阳明大彻大悟,形成思想体系的圣地。阳明心学成为500年来影响中国乃至东亚的实践哲学。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知"是基础是前提,"行"是重点是关键,必须以"知"促"行",以"行"促"知",做到知行合一。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贵州省委省政  相似文献   

20.
正"要进一步弘扬贵州人文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天人合一、知行合一',构筑‘精神高地'、冲出‘经济洼地'"。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鼓励全省人民。"知行合一"是明代先贤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所形成的哲学观点,不仅对贵州文化影响深远,而且得到古今中外专家学者高度认同。"天人合一"不仅是一种思想,而且是一种状态,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自己内心的和谐。做弘扬人文精神的贵州人必定要"正能量在先""道德在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