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篼干部",长顺县敦操乡群众对乡村干部的称呼,自然而亲切。全乡34名乡村干部34个服务点,34个为人民服务的背篼,是密切干群关系的特殊载体,是服务群众的零距离方式。背篼里,背的是食盐、酱油、面条,是种子、化肥、树苗,随着背篼进入麻山深处的,是民生和发展,是鱼水情深。背篼干部身上,展现了基层党员干部真心实意服务群众的高尚品质、具体实在服务群众的优良作风、围绕发展服务群众的发展意识、坚持不懈  相似文献   

2.
当前,贵州全省上下正掀起学习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精神的热潮。“牢记为民宗旨、心系群众、艰苦奋斗、无私奉献”是“背篼干部”精神的实质所在,它体现了我们党始终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笔者认为,学习“背篼干部”精神要做到以下“五个着重”。  相似文献   

3.
长顺县敦操乡全体干部长期以来从小事着眼,从实处着手,坚持走村人户,背着背篼免费为群众捎带生活物资,带去国家惠民政策和致富信息,帮助群众发展生产改善生活,与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锻造了可贵的“背篼干部”精神。照我的理解,所谓“背篼干部”精神的实质就是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始终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奉献群众的精神。  相似文献   

4.
人类有多么感慨自然的伟力,就会有多么感叹精神的力量。山石陡峭,路遥难行,土壤贫瘠,民生多艰。这是长顺县敦操乡的普遍现状。在敦操,星期四是一个特殊的日子。这一天,会有一群穿着灰色工作服的人,背着"为人民服务"的背篼,在满山灰色的石头间艰难穿行数小时后走进这里。酱油、盐巴、面条、化肥、种子……随他们而来的,民生,是民心,是希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将老百姓装在心,就能走进老百姓心中。与人民群众同呼吸命运——已经成为这里最自然最真实的存。星期四,已经成为敦操乡民们的企盼。行走的背篼,背着山的力量。  相似文献   

5.
《当代党员》2014,(8):F0003-F0003
在九龙坡区陶家镇,有这样一群医护人员,他们用背篼背着医疗仪器到行动不便的村民家中为他们进行体检、治疗,被村民们亲切地称为“背篼医生”。这支“背篼医生”队伍由陶家镇卫生院53名医护人员组成,他们免费为镇内373名残疾人进行定期体检和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6.
陆岳 《理论与当代》2012,(11):23-24
"践行宗旨、务实苦干、克难奋进、永不懈怠"的"背篼干部"精神,是贵州黔南地区基层干部在自强不息、艰苦创业的过程中提炼出来的一种精神,是对新时期党的思想路线、群众路线的创新发展。其核心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其精髓是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其动力是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和革命的乐观主义态度,其现实目标是实现后发赶超。深入挖掘、领会"背篼干部"精神的内涵,才能能使党员干部从对背篼干部的直观评述深入到"背篼干部"精神的理性思考,使我们的思想和认识真正得到解放和提高,才能创新性地开展工作,并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这种精神,使"背篼干部"精神焕发出生命力,与时代精神融为一体,真正成为引领贵州后发赶超的精神高地。  相似文献   

7.
全国劳动模范──“蔡背篼”肖登国在巴中市的城乡,提起原任巴中县供销合作社副主任、党总支副书记、中共巴中县委委员、四川省政协委员、全国劳动模范蔡大发,许多人马上会想起他有一个风趣的外号──“蔡背篼”。“蔡背篼”的来历蔡大发出生于1927年巴中县下八庙乡...  相似文献   

8.
15年来,全国优秀法官、四川省优秀共产党员郭兴利跟法庭人员步行10多万公里、骑行25万多公里,背烂了10多个背篼,背断了50多副背绳,骑烂了8部自行车,磨破的鞋更是不计其数  相似文献   

9.
顾海凇  戴聪 《当代贵州》2012,(13):16-17
2012年3月15日至3月19日s天中,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连续播出我省长顺县敦操乡“背篼干部”的系列报道,一群麻山腹地的基层干部,由此进入全国视野。  相似文献   

10.
淇县创新基层组织服务群众的方式,在全县各乡镇推行了以“工作建制下设、工作重心下移、工作力量下沉,乡镇主要领导进区接访、乡镇干部进村办公、村组干部进户恳谈”为主要内容的“三下三进”工作法,建立了乡村干部联系服务群众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转变了乡村干部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相似文献   

11.
乡村是党执政的基础,乡村干部直接接触老百姓,党和政府的政策决策最终靠乡村干部执行落实。乡村干部应努力,学会和提高服务群众的本领。  相似文献   

12.
<正>由广安华蓥市司法局的法律工作者和老年志愿者法制宣讲团的成员联合组建的"背篼法律图书馆",共有9名具有一定法律知识和工作经验的管理员,他们利用周末和节假日,用背篼背着包括婚姻法、继承法、物权法、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及法律援助条例、邻里矛盾纠纷调解等,  相似文献   

13.
<正>脱贫攻坚是最大的民生,全面建成小康是最现实的梦想。2016年10月以来,建平县紧紧抓住这个要领,建立了乡村干部"包组入户"联系服务群众机制,乡镇干部、村"两委"干部根据能力特长,结合村民组及群众生产生活实际,分别至少联系1个党员服务站,每个党员服务站服务范围辐射村民组内所有住户,实现乡村干部、村民组、党员服务站、农户的全覆盖,改变了机关干部"包村不包组、包户不深入"的传统做法,变"蜻蜓点水"式包扶为"保姆"式包扶,切实打通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着力推动农村发展、基层  相似文献   

14.
围绕今后五年发展目标,紧扣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黔南将坚持"三化"同步,抢抓新阶段扶贫开发、新一轮西部大开发、国发2号文件贯彻落实的大好机遇,深入学习好、发扬好"背篼干部"精神。  相似文献   

15.
2009年1月,我来到敦操乡担任乡党委书记。初到敦操,调整产业无人接受,征兵没人报名,一事一议财政奖补政策项目群众不愿投劳……为什么党和政府这么多的惠民政策,群众不理解?群众心里究竟在想什么,需要我们干部做什么、怎么做?  相似文献   

16.
开展党的纯洁性建设,是推进党的建设最基础的重要工程,是基层组织建设年的一项基本任务。本文试以敦操乡“背篼干部”走基层的事迹为范例,就加强党的纯洁性建设进行浅显的探析。  相似文献   

17.
穿着一身不怕沾泥沾灰的迷彩服和一双解放鞋,背着一个背篼,里面装满了电信器材,他就这样日日穿梭于乡村农户之间。 渴了喝口自带的水,饿了吃点自带的方便面或馒头,偶尔在农民家吃碗面条或炒碗冷饭,他也一定要付5元伙食费。  相似文献   

18.
毕节地区大方县八堡乡自2007年初推出"乡村干部服务群众记事本"制度以来,有效地促进了干部工作作风的改进,密切了干部与群众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谁能背来一座学校? 这世界只有他--贵州省沿河县后坪乡茨坝小学校长刘恩和! 在4个多月的时间里,从距离学校8公里的山外,一个人用背篼背进1 7吨建材,往返4000余里,走烂了5双胶鞋. 2003年12月16日,刘恩和与中国航天第一人杨利伟等感动中国的杰出人士一道,在中央电视台第九演播厅<中国日记--我们的2003>与全国人民见面.  相似文献   

20.
“以恶治顽”不可取张少华近年来,一些地方的少数乡村干部在向群众收取各种款项(包括不合理摊派)时,对一些思想顽固,行动迟缓,不按时缴纳的群众采取收拢一些农村社会“恶人”,强行入户,硬性收取的办法,此之谓“以恶治顽”。这帮恶人是被一些乡村干部高薪请来“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