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以人文凯里、素质凯里、实力凯里、平安凯里、法治凯里、生态凯里"六个凯里"建设为抓手,凯里力图为少数民族聚居城市提供一个"宜业、宜居、宜游"的发展样本。"四个转变"开启新常态当代贵州:2011年来到贵州,2013年到凯里任职,你与市民一起见证了凯里"十二五"的发展变迁。在你看来,这五年凯里最大的变化是什么?张淼:交通更优,城市更美,生活更舒适。我想,这不仅是我个人的体会,也是大部分凯里人的共识。  相似文献   

2.
1965年,我们一家随父亲从山东菏泽巨野县农村到我的第二故乡、也是对我影响最大的故乡——贵州凯里。到凯里后,我就读于凯里师范附小,我的山东话在凯里人听来有点接近普通话,由于这个小小的"优势",原本踢足球的我被选进了校文艺宣传队。也正是在这里,我开始了最初的演出生涯。升入凯里师范附中后,时任凯里县委宣传部长的父亲"文革"期间被划为"走资派"。在那个年代,  相似文献   

3.
刘坚强 《党史文汇》2017,(10):36-38
<正>光阴荏苒,40年弹指一挥间。随着时间流逝,许多往事早已淡出记忆,但有些往事却被流逝的岁月冲刷得更明朗、清晰。1977年的高考就是这样,让人永生难忘。记得1977年秋刚听到恢复高考的消息时,我心中曾涌动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兴奋,然而如同暗夜里划着的火柴,亮了一下便马上熄灭了。想起1966年6月18日,距离高考就差12天了,同学们一如既往早早起来跑步、晨读,做高考前的最后冲刺。可学校大  相似文献   

4.
最近到凯里出差,有幸拜读了杨玉平先生的文集《心灵家园》,感觉就像盛夏里喝上一口清凉山泉,直沁心脾,凉爽极了。文集中描写到的杆洞、小黄、增冲、丹阳、占里等都是我心仪已久的世外桃源。  相似文献   

5.
1984年4月2日,风和日丽,314国道上一辆汽车向东行驶。此时南疆的农场、村镇,柳树新绿,杏花怒放,一簇簇,一片片,美似云霞,阵阵清香。兵团党校开学了,前往上学的路上,沐浴在温柔的春风里,我无比自豪,神采飞扬。一个人成长进步有许多关键点。我是1966届高中毕业生,1968年从甘肃陇南到了新疆兵团一师五团民族连,1971年春季民族连小学设汉语班让我给这个班的孩子上课,我当民办教师7年。1977年11月参加了重新恢复的高考,被录取到一师新办的  相似文献   

6.
朱昌平 《共产党人》2007,(15):53-54
20岁时我就与新闻有缘。1977年,参加高考之前,我参加了《青海日报》举办的第十三期通讯员学习班,历时一个月的学习和实践,我发表了一篇消息,一篇通讯,并从此埋下了深深的新闻情结。我毕业分配时报的第一志愿是报社,第二志愿是出版  相似文献   

7.
文建明 《求是》2012,(3):22-23
我生在一个普通农民家庭,对农村和农民感情很深。1979年填报高考志愿时,我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农学专业,考上了南充农学院。1981年毕业后,我先后被委派到5个"问题乡镇"、"困难乡镇"担任"一把手"。2001年4月,组织上安排我到新店镇工  相似文献   

8.
2015年,凯里市委提出了"人文、素质、实力、平安、法治、生态"的"六个凯里"建设,构建发展的大格局。一年来,以"六个凯里"建设为抓手,凯里正在实现新目标、呈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9.
孟友亮 《党史文汇》2017,(10):39-41
<正>时间过得真快,一晃恢复高考已经40年了。年届八旬的我,当了一辈子中学教师,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教育事业。恢复高考后的时光,尤为呕心沥血,负重前行。但一想到"桃李满天下"就格外欣慰,所有付出都值了。特别是回想起恢复高考初期将近10年参加省高考阅卷委员会组织的高考阅卷的特殊往事,心潮起伏,倍感荣幸。迎接恢复后的首次高考1977年10月,恢复高考的喜讯传来,大家奔走相告。高考,成为热门话题,牵动着  相似文献   

10.
正每年6月到7月是学校的"考季",期末考试、中考、高考接踵而来。只要是考试就离不开考卷。如今的学生在标准考卷上答题已经习以为常,年轻教师也视标准考卷为平常之物。殊不知,40年间考卷的变迁可谓"沧海桑田"。1976年,我在农村老家读小学,  相似文献   

11.
背景资料:1977年,停顿10年的高考在邓小平的指示下得以恢复,多少青年奔走相告,为之欢呼雀跃。当年的12月11日-13日,全国570万青年开始争夺27万个大学生名额。1978年7月,又有610万人进入考场。1978年的春天和秋天,两级学生走进大学课堂,这恐怕是高考史上的特例。  相似文献   

12.
正禹门正启,期待鱼跃。走过了多少个奋斗的春夏秋冬,终于走进这个芳菲如雨的七月。这是一场特殊的高考。突如其来的疫情,让今年的高考推迟了一个月,戴口罩、测体温、设立隔离考场,自1977年重新恢复高考以来这是第一次。与其说今年的高考是对莘莘学子的特殊考验,不如说是高考前他们就已经在作答第一道试题:只有经受得住风雨的洗礼,才能抵达光明的彼岸。7月7日,全省35万余名考生,亲身体验了这个特殊的高考。  相似文献   

13.
龙平平  张曙 《湘潮》2014,(1):6-10
1977年冬,关闭了11年之久的中国高考大门再次面向莘莘学子敞开。570万从农村、工厂、部队一路风尘赶来的考生参加了当年高考。1978年夏,参加高考的考生达N610万。恢复高考,成了一个国家和时代的拐点。作出这一重大决策的,是1977年7月刚刚复出的邓小平。  相似文献   

14.
长河 《党的建设》2009,(2):49-49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流走,命运往往在瞬间改变。1977年,随着十年"文革"的结束,我国开启了新的航程。我的人生也随之发生了变化,迎来了第一次人生抉择。这年底,为招工还是参加高考,我与父亲发生了争执,父亲还差点把我多年积攒  相似文献   

15.
张涛 《党建文汇》2007,(5):43-43
1977年6月29日至7月15日,当年第一次高校招生座谈会举行,讨论参加高考的学生资格。  相似文献   

16.
徐敢俐 《奋斗》2007,(12):34-35
1977年8月6日.全国科学教育工作会议进行到第三天.武汉大学副教授查全性再也坐不住了.举手要求发言。他向在座的邓小平建议.应该尽快恢复高考.这一建议得到与会专家的赞同。邓小平随即拍板:“既然大家要求,那就改过来。”1977年10月12日国务院印发了国发[1977]112号文件《国务院批转教育部关于1977年高等学校招生工作的意见》,宣布当年恢复高考。恢复高考这一决策,使关闭了10年之久的高考考场大门重新打开.也激活了整个社会,使人们的生活方式、思维方式、人生观、价值取向都为之一变.中国人才的培养也由此走上健康的轨道。  相似文献   

17.
<正>斑马线不仅仅是一条条"生命线",也是一座城市的文明素养的标志线。斑马线上的文明与秩序,在凯里被生动演绎了多年。早在2002年,凯里市就开展了以"做文明市民、创文明城市、建美好家园"为主题的文明城市创建活动,引导人们走"斑马线"被视作凯里创建城市文明的发端。时光飞逝,如今的凯里,"人走斑马线、车辆让行人"早已深入人心。从2016年8月开始,凯里市再次开展了"平安出行·文明  相似文献   

18.
在中国国家博物馆,珍藏着一张刘学红的北京市高等学校招生准考证,时间为1977年.这张准考证,重启了停滞11年之久的高考.当年,全国570万考生参加高考,录取新生27.3万.我国迎来了尊重知识、尊重人才的春天. 高考恢复了!1977年10月21日的《人民日报》,被人们争相传阅.这个好消息犹如春雷,让成千上万的知识青年激动不已.他们在田间、在工厂、在牧场、在矿山重拾书本,看到了知识改变命运的希望.  相似文献   

19.
从1977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对于高考所做的改革从未停止。从全国统一试卷到全国多份试卷,从单一选拔到多元录取……2014年9月4日,随着《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正式发布,新世纪高考改革的各项思路已逐渐清晰。这轮高考改革的源头,可追溯到2005年。当年夏天,教育部原部长何东昌上书中央,痛陈应试教育之弊。  相似文献   

20.
<正>自1977年恢复高考,40年来1.08亿人闯过了高考的大门。教育部考试中心原主任杨学为说:1966年6月,北京中学生发表了两封公开信,要求废止高考,这先于《中共中央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1977年,恢复高考的决定又先于拨乱反正。当时,因为11年没组织过考试,有资格参加考试的人又分散到农村去了,怎么通知他们?怎么出题?出什么水平的题?如果全国在没有准备的情况下出一套考题,怎么运到各地?怎么保证同时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