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正贵阳市乌当区以"守底线、走新路、上台阶"为总揽,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健康之区"目标,依托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孕育绿色发展生机。森林覆盖率达49.93%,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常年保持在350天以上,喀斯特地貌与生物多样性特征明显,地热资源富集,山水林田错落有致……良好的生态资源优势成为贵阳市乌当区的特色名片,孕育了绿色发展的生机。乌当区牢牢守住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深入贯彻五大发展理念,以"守底线、走新路、上台阶"为总揽,紧紧围绕打造"生态健康之区"目标,  相似文献   

2.
李井伍 《江淮》2012,(5):31
绿色发展,是针对传统发展模式的高耗能、高污染与资源环境承载力有限性的矛盾,造成经济、社会、环境之间的不协调、发展不可持续的困境,而提出的一种新型发展模式。这一新型模式,是一种科学的发展模式。省九次党代会提出的打造"三大强省"、走出"六条新路",明确给出了我省绿色发展的目标和路径。要贯彻落实好省委绿色发展的重大战略部署,走好安徽绿色发展之路,我认为抓住以下三点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3.
《当代贵州》2016,(31):6-7
正8月10日,贵州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在贵阳市观山湖区、遵义市播州区就生态文明建设进行调研。他强调,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在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生态优先,推动绿色发展,在治理上剑指乌江,在改革上聚焦乌江,推动乌江流域生态文明建设取得更大成效。省委副书记、省委政法委书记谌贻琴,省领导王晓光、刘奇凡、黄家培参加调研。位于贵阳市观山湖区鉴湖路的环境空气质量监测站,是全省125个监测点之一。陈敏尔首先来到这里,查看设备运行状况,询问环境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监测数据。当了解到全省主  相似文献   

4.
高淮成 《江淮》2012,(5):30
实现省第九次党代会"三个强省"的目标,推动绿色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是安徽绿色发展的重点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及服务业,一方面能从源头上制止生态环境的恶化问题,另一方面能提高经济发展水平,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相似文献   

5.
正绿色金融法庭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理念,探索创新审判方式,发挥绿色审判职能。2017年10月16日,全国首个绿色金融法庭——贵阳市观山湖区人民法院绿色金融法庭在贵州金融城挂牌成立。2016年11月,贵州出台《关于加快绿色金融发展的意见》,积极构建区域绿色金融支持体系,2017年位列全国首批绿色金融先行试验区,贵州迎来发展绿色金融的重大机遇。  相似文献   

6.
正贵阳市乌当区大健康产业正朝着"全产业链、示范园区、创新平台、龙头企业、千亿规模为支撑,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新兴业态高度融合发展"的目标奋勇前进。2016年8月23日,贵阳市委召开常委会议,专题听取乌当区工作情况汇报,研究指导乌当区经济社会发展,强调乌当要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推进绿色发展、强化城乡统筹,奋力建设全省大健康产业发展引领示范区。蓝图绘就,乌当区紧盯目标抓落实,进一步明晰大健康产业发展的  相似文献   

7.
安顺市践行绿色生态发展理念,推动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融合,不断打造绿色家园、完善绿色制度、筑牢绿色屏障、培育绿色文化,促进生态环境的全面改善,推动安顺绿色发展。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造就了安顺"中国瀑乡""西部之秀"的神奇与秀丽,可也带来了与生俱来的"危机"——严重的石漠化环境,一度制约着安顺经济社会发展的脚步,生态修复成为摆在安顺发展道路上亟待解  相似文献   

8.
正省第九次党代会上,赵克志同志在代表中国共产党河北省第八届委员会向大会作报告时明确指出,"坚定走加快转型、绿色发展、跨越提升新路。"当前,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环境需求和环境公共产品供给不足的矛盾日益突出。所以,坚守绿色发展之路,赢民心,顺民意,必将进一步增强我们河北未来发展的"绿色颜值"。事实上,我国在经历了经济总量蛋糕急剧变大、物质极大丰富之后,能够享受到蓝天碧水,自然也就成为了如今人民群众的最大诉求之一。为此,在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上,党中央特别将绿色发展,作为了我们党"十三五"时期必须牢固树立,并坚决贯彻执  相似文献   

9.
<正>5月31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深入贵阳市花溪区天河潭景区、久安现代高效茶叶示范园区,调研旅游业和绿色农产品发展情况。他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按照省第十二次党代会部署,深入推进大扶贫、大数据、大生态三大战略行动,持续推动旅游业"井喷"增长,加快推进农  相似文献   

10.
江西省委十三届七次全体(扩大)会议是我省处于科学发展、绿色崛起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会议明确提出,将高举生态立省、绿色崛起的旗帜,树立绿色发展、低碳发展、循环发展的理念,最大限度地巩固好、发展好江西的生态优势,努力把江西建设成为全国生态文明示范省,迈出"发展升级、小康提速、绿色崛起、实干兴赣"的新步伐。绿色是江西最大的优势。这里有全国一流的水质、一流  相似文献   

11.
贵阳市乌当区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推进绿色发展,强化城乡统筹,全力推动大健康、大数据、大旅游三大产业融合发展,成效显著,区域经济实力不断增强。作为贵州10个大健康医药产业示范区之一,贵阳市乌当区围绕"坚持以大数据为引领,推进绿色发展,强化城乡统筹,奋力建设全省大健康产  相似文献   

12.
绿色发展     
正绿色发展是遵义打造西部内陆开放新高地的战略选择。遵义有"黔北粮仓"之称,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城镇带、特色产业带、美丽乡村带和文化旅游带,让绿色发展理念入脑入心,让绿色产业强市富民,让绿色城镇山水相融,让绿色家园美丽乡村人人向往,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人民生活的增长点,成为展现良好形象的发力点。  相似文献   

13.
正"大旅游与大生态是相得益彰的统一体,是绿色发展的双动力,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让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各得其所。"在省委十一届七次全会上,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陈敏尔指示"大旅游与大生态是相得益彰的统一体,是绿色发展的双动力,要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旅游业,让旅游发展与生态保护相互促进、各得其所。"黄平把全域旅游作为推动绿色发展的战略支点,强化统筹结合,深挖农旅、文旅、商旅结合潜力,促进旅  相似文献   

14.
创新绿色北京实践 实现绿色发展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鞍钢 《前线》2010,(1):34-35
<正>"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是对科学发展观的创新性实践,也是一个前瞻性的创新发展模式,符合北京的基本市情及所处的发展阶段。从提出"绿色奥运、科技奥运、人文奥运"三大理念转变到"人文北京、科技北京、绿色北京"的城市定位,北京用不足十年时间,取得了跨越式的发展,在全国率先进入科学发展和绿色发展的轨道。  相似文献   

15.
正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山地公园省贵州最普惠的公共产品,贵州的生态底色不断"添绿",民生福祉随之增加。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人民福祉。贵州省作为全国首批三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之一,生态文明建设走在前列。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贵州这个"大公园"普惠的公共产品,贵州的生态底色不断"添绿",民生福祉随之增加。幸福绿色中来清晨,家住贵阳市云岩区的于阿姨来到黔灵山公  相似文献   

16.
<正>从节约资源到集约生产,从优越品质到绿色环保,商业模式和发展理念的不断创新,预示着混凝土产业正迎来新一轮变革。科技,让中国更蓝!日前,在全国高性能混凝土新型建材发展论坛观摩现场,由中联重科制造的"全球首套小时处理量500吨干法楼式高品质机制砂生产线+环保型搅拌楼",在毕节市双山新区磐石建材有限公司第一次走进与会代表的视野。从"创新驱动、智能转型、绿色发展"的理念出发,这套"二位一体"运行模式,被称为中国混凝土建材生产方式和产业转型升级的一次战略性变革。  相似文献   

17.
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指出:"构建市场导向的绿色技术创新体系,发展绿色金融。"当前我国绿色金融发展态势良好但存在较多的困难挑战,突破绿色金融发展瓶颈应注重以下四方面:一是要按"中央部署、地方推动"的原则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二是要鼓励金融机构创新绿色金融产品与服务;三是要培植绿色投资者,倡导居民绿色消费;四是要增加绿色信息透明度。  相似文献   

18.
"两山"理论是对马克思主义历史观、自然观、发展观的创新发展,在"两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过程中,西城区以绿色空间、绿色文化、绿色经济、绿色生活方式为抓手,全面推进了西城的绿色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代贵州》2009,(4):58-59
水城县大力推广"支部+远教+公司+协会+农户"模式,积极为发展农村特色产业牵线搭桥,全面推进了新农村建设,促进了农民群众脱贫致富。一是开展"绿色培训"。充分利用远程教育平台,开展"绿色证书"培训5162人,"阳光工程"培训5207  相似文献   

20.
正在"6·18"贵州生态日来临之际,6月14日,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省总河长孙志刚到贵阳市南明河开展"保护母亲河·河长大巡河"活动,实地巡查南明河水源地保护和综合治理情况。孙志刚强调,要深入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以更高政治站位推进南明河综合治理,让人民群众在良好环境、优美生态中生活。南明河是贵阳人民的母亲河,阿哈湖水库位于南明河支流小车河上,是贵阳市重要的供水水源地之一。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