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友声》2005,(5):15-15
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于7月6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非政府组织论坛——联合国第58届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是由已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资商地位的中国民间非政府组织和其他全国性非政府组织组成的。联合国新闻部公民社会服务处处长拉穆·达莫达伦先生、第58届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执委会主席琼·科尔碧女士、中国外交部和民政部的官员以及来自20余家中国非政府组织的70多名代表与会。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副会长李小林作了主旨发言。各与会非政府组织代表围绕“我们的挑战:呼吁和平、伙伴关系和变革”…  相似文献   

2.
段军 《友声》2005,(1):11-11
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处处长保罗·霍菲尔偕夫人海伦·赫德尔应我会邀请于 2 0 0 4年 9月 1 6日至 1 0月 1日访问了北京、西安和上海。李小林副会长会见了霍菲尔夫妇 ,就中国非政府组织参与联合国活动交换意见并商讨 2 0 0 5年合作项目 ,表示希望加强相互间的交流合作。我会组织了一次由在北京近 2 0家有关非政府组织出席的座谈会 ,由霍菲尔作题为“联合国与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对话与合作的新机遇”的讲话 ,介绍全球范围内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情况、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新闻部的关系、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 ,以及与新闻部建立联系的手续等情况。霍…  相似文献   

3.
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增进中国人民同世界人民之间的了解和友谊、推动国际交流与合作、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为宗旨。对外友协为实现此宗旨,近50年来一直在努力奋斗不息。对外友协理解和重视联合国非政府组织和世界各国非政府组织为实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和影响。联合国2001年5月批准对外友协为享有联合国经社理事会咨商地位的非政府组织。3年来,对外友协积极参与联合国和国内非政府组织开展的许多非政府组织活动。  相似文献   

4.
共同的责任 共同的行动——推动全人类的和平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小林 《友声》2005,(5):16-17
今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将聚会纽约,审查2000年联合国全体会员国通过《联合国千年宣言》以来的进展情况。9月初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也将汇聚来自全世界的上千个非政府组织探讨同一议题。今天我们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在北京就相同议题开会,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实现人类的普遍和平和共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的行动。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也责无旁贷。  相似文献   

5.
郭红岩 《理论月刊》2007,(2):155-157
20世纪80年代后,改革开放为中国非政府组织的发展提供了有利的社会环境,中国非政府组织开始快速增长和壮大。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和壮大对民主政治进程必然产生一定的推动作用。非政府组织的发展为公民社会的形成奠定了组织基础,并将导致权力由国家向社会的转移;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可以促进政府职能转变和政府机构改革;非政府组织是公民获得民主经验的重要途径;非政府组织的发展壮大会促进中国政治文化的转型。  相似文献   

6.
肖游 《人权》2006,5(2):F0003-F0003
3月17日,中国民间组织国际交流促进会(下称中促会)与联合国经社事务部非政府组织处在北京联合召开“千年发展目标论坛暨联合国非政府组织非正式区域网络/亚太区域网络启动会议“。联合国经社事务部非政府组织处处长哈妮法·梅佐伊博士,中国人权研究会等中促会成员组织、菲律宾亚洲土地改革和乡村发展民间组织联盟、越南友好组织联合会、日本和平之舟、巴基斯坦妇女政治学院、全印度妇女教育基金协会、泰国国家妇女院等33个组织的代表共40余人与会。中促会会长张志军在开幕式上致辞,联合国经社事务部非政府组织处处长哈妮法作了题为《联合国改革中加强同非政府组织伙伴关系》的主旨发言。  相似文献   

7.
应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科邀请,对外友协代表团出席了2003年9月8至10日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召开的联合国第56届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  相似文献   

8.
一近年来,随着我国政治文明建设步伐的加快,对公民社会的研究正成为热点。公民社会是指国家或政府之外的所有民间组织或民间关系的总和。其组成要素是各种非国家或非政府所属的公民组织,包括非政府组织(NG O)、公民的志愿性社团、协会、社区组织、利益团体和公民自发组织起来的  相似文献   

9.
段军 《友声》2006,(1):14-16
应联合国新闻部邀请,对外友协副会长李小林率团出席2005年9月7日至9日在联合国总部举行的第58届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我们的挑战———呼吁和平、伙伴关系和革新”,来自86个国家698个非政府组织的1800名代表与会。会议与世界议长会议同期举行并于联合国首脑峰会前夕开幕,紧紧围绕政府间会议即将讨论的千年发展目标、集体安全、人权和联合国改革等议题,举办了7场全体讨论会和30场午间非政府组织讨论会。年会还专设了网上论坛,使世界各地的人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参与会议的讨论。联合国对此次会议十分重视,联大主席让…  相似文献   

10.
卷首语     
《电子政务》2012,(9):4
信息时代的到来和公民社会的逐渐兴起,对公共行政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政府在公共事务管理与公共服务提供上的局限性日益凸显。非政府组织作为公民社会的主体日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将非政府组织引入公共管理格局,充分发挥非政府组织的独特优势,实现政府与非政府组织的协同治理,成为推动社会和谐进步的重要举措。相对而言,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受制于体制机制的约束,与数字城市社会治理的需求相比,亟待拓展活动空间,提高自我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1.
刘坤 《前沿》2009,(3):24-27
治理理论强调政治国家、市场经济与公民社会多元治理主体之间的合作共治,非政府组织是公民社会的主要组织载体。非政府组织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体系的当然构成,因着保护主客体双方特点的契合而在保护中显示着独特的优越性。善治理念要求非政府组织与政府组织、公民个人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并主动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体体系内部各主体之间正和博弈模型的建构。  相似文献   

12.
今年9月,世界各国领导人将聚会纽约,审查2000年联合国全体会员国通过《联合国千年宣言》以来的进展情况。9月初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年会也将汇聚来自全世界的上千个非政府组织探讨同一议题。今天我们中国的非政府组织在北京就相同议题开会,我认为非常有意义。实现人类的普遍和平和共同发展是我们共同的责任,需要我们共同的行动。中国的非政府组织也责无旁贷。进入新世纪以来,国际形势发生了深刻和复杂的变化。在信息交通极大便捷、科技突飞猛进、经济日益相互依存、全球化不断发展的当今世界,全球各地之间的距离缩短了,人与人、国与国之…  相似文献   

13.
重视提升非政府组织的社会治理能力,是现阶段推进我国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路径。转变思想观念,重视非政府组织的建设充分认识非政府组织对于社会发展、公民利益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人权》2001,(1)
今年8月28日至9月7日,联合国第三届反对种族主义世界大会(全称为“联合国第三届反对种族主义、种族歧视、仇外心理和相关不容忍现象世界大会”,简称为反种大会)及非政府组织论坛在南非东部海滨城市德班举行。8月28日至9月1日,来自世界各地2,000多个非政府组织的6,000多名代表参加了非政府组织论坛。8月31日至9月7日  相似文献   

15.
季伟 《友声》2009,(Z1):36-36
<正>9月9日至11日,"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第62届年会"在墨西哥首都墨西哥城召开,对外友协派代表团与会。本届年会的主题是"为了和平与发展,现在就裁军",来自70多个国家的1400多名非政府组织代表出席大会。联合国秘书长  相似文献   

16.
友人心迹     
去年11月,我代表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以非政府组织观察员的身份赴维也纳出席了“第21次与联合国有咨商关系的非政府组织会议”,对这一世界非政府组织的协调机制作了一些基础调研,也结识了一些活跃在非政府组织国际舞台上的人士,来自“维也纳和平理事会”的观察员艾伦女士就是其中之一。  相似文献   

17.
国际非政府组织与联合国会议中国社会科学院欧洲所周弘1995年的第四次世界妇女大会将在中国的首都北京召开,届时将会有联合国各成员国派出参会的代表团,还会有一个由数万名国际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的“非政府论坛”。联合国秘书长加利曾经宜称,他欢迎非政府组织作...  相似文献   

18.
西方国家以维护“资本”市场经济和“民主”政治制度为核心,聚焦转型国家多发的社会问题,以境外非政府组织“全球良心”的外衣,构建了“思想指导-外衣掩护-行动指引-价值印证”的“渗透+颠覆”链。即以“普世准则”为思想中心,以境外非政府组织为渗透载体,以“公民社会”和非政府组织理论为行动指引,以转型国家意识形态领域“公民社会”和政治安全领域“民主”政权的实现来印证“普世准则”。因此,防范境外非政府组织“作乱”成为必然。  相似文献   

19.
《友声》2005,(3)
我会于2 0 0 1年5月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的特别咨商地位,2 0 0 3年6月成为联合国新闻部的联系会员。2 0 0 4年9月联合国新闻部非政府组织处负责人保罗·霍菲尔应我会邀请访华期间,双方商定在我会《友声》杂志报道有关联合国活动的信息。《友声》已多次刊登我会促进联合国宗旨和出席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活动的有关文章,从本期起设专栏陆续刊登联合国的相关重要信息,希望引起人们对全球重大问题的共同关注。  相似文献   

20.
中国社团方兴未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联合国原秘书长加利把非政府组织——NGO——称为当今世界代表民众的基本形式时,国人对非政府组织这一概念还一片茫然,有些人认为同性恋或裸体上街游行的代名词就是NGO。直到1995年世界妇女大会在北京召开,会议有个“非政府组织论坛”,中国的NGO——“绿色环境之友”活跃其间,非政府组织这个国际惯用说法从那时起逐渐被大家认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