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根植于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 ,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 ,是我们从事法学研究和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也是指导我们建构中国特色马克思主义法学理论体系和学科体系的主要基础。邓小平民主法制思想的精髓包括概括五个方面 ,即 :法制战略论、民主法制关系论、法制立国论、依法治国论及法制建设论。  相似文献   

2.
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是一个完整的科学体系,比较系统地回答了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中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其中包括回答了在我国如何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问题。邓小平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理论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成为指导我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学习这些论述,深入领会其精神,对于我们搞好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建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法学是至关重要的。现仅就学习的体会谈谈如下几个问题。把社会主义民主同资产阶级…  相似文献   

3.
<正> 法制发展战略不仅关系到我国法制建设的前途和方向,而且关系到我国社会发展的目标和道路。要建设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全面实现现代化目标,成功地推进改革开放,不仅客观上需要法制的恒定支持,而且其发展趋向和进程,也必然要受到法制模式所影响和制约。所以,法制发展战略应是我国整个社会发展战略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与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战略紧相衔接的环节。促使我们认真思考我国法制发展战略问题的,有如下一些重要因素。从中国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来看,我们要致力于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而且是在20世纪至21世纪的时代条件下进行的。这就厘定了我国法制建设的总体战略,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宏大科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创造中,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不断地从实际出发,提出了一系列充满时代特征的法制思想,鲜明地提出了加强法制建设的一系列基本问题,提出了新时期法制建设的主要任务,深刻地论述了民主与法制的统一对提高党的执政能力、依法治国的重大意义。邓小平的法制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是当代中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是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根本方针。  相似文献   

5.
论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论加强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资源法制建设蔡守秋随着市场经济下环境资源工作的迅速发展和变化,这个领域的法制建设任务越来越重要和紧迫。概括起来,建立健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环境资源法制,一要深人理论研究、加强理论指导,二要制定正确的政策、为法制建设提供政策基础...  相似文献   

6.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现代意义的区域法制诞生了.在这一法制建设中,上海处于领跑地位,特别是在19世纪下半叶、辛亥革命时期和改革开放以后这三重要时期.这三个时期上海领跑中国现代区域法制建设的表现有多种形成:先于中国其他区域建立现代区域法制;上海的现代区域法制被国家、其他区域法制所借鉴;在相似的规定中,上海的现代区域法制又比中国其他区域法制更胜一筹等.上海现代区域法制能够领跑中国现代的区域法制建设,其中主要原因是:上海的现代区域法制诞生早、发展快;上海现代城市的快速发展推进了现代区域法制建设等等.当今,中国正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区域与区域法制建设都不可或缺,上海要在以往领跑中国现代区域法制的基础上,再接再厉,为中国以后的现代区域法制建设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7.
卢建明 《政府法制》2008,(13):33-33
近年来,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同时,统计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统计正处在新的发展机遇期,确保统计工作健康发展、科学发展,是统计法制建设面临的重大课题,也给统计法制保障功能的拓展带来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8.
张光博 《法学论坛》2000,15(3):5-12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新发展,其法制思想内容丰富、博大精深,科学地回答了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领域中的一系列根本问题,如法的本质问题,民主与法制的关系问题,依法治国问题,法的功能与价值问题,市场经济法制建设问题,等等.邓小平关于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的论述,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进行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和法学研究的根本指导思想,因此,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建立邓小平理论法学是中国法学界面临的一项十分重要而紧迫的课题.  相似文献   

9.
郑颖慧 《河北法学》2007,25(11):129-135
法家学说和秦代法制关系密切.法家学说是秦代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秦代法制是法家学说的切实贯彻.探讨两者具体的契合关系,有助于深层次理解秦代法律文化及中国古代正统法律文化的形成及丰富内涵.  相似文献   

10.
为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总结和回顾山西省政府法制建设的发展历程,山西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于2008年12月26日召开纪念改革开放山西政府法制建设30周年座谈会,邀请了分管过省政府法制机构和先后担任过省政府法制机构领导职务的老领导参加座谈,共享改革开放30年政府法制建设成果,展望未来政府法制工作面临的光荣使命和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奋勇向前的美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正> 1993年12月7日,中国法学会举行了首都部分法律、法学界的专家学者学习《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关于民主与法制的论述座谈会。现将部分发言摘要如下: 民主与法制建设要以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 邓小平同志从战略的高度对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进行了科学、系统的论述,这方面的内容在《邓小平文选》第三卷中占有重要位置,它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组成部分。我国民主与法制建设必须在这个理论的整体思想的指导下进行。  相似文献   

12.
作者认为,邓小平同志的民主与法制思想具有继承与创新并举,以创新为主:国内与国际接轨,以国情为本;稳定与发展相结合,以稳定为前提等基本特征,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政权建设和法制建设的指导思想。  相似文献   

13.
郭跃军  张东梅 《河北法学》2004,22(4):157-160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一个历史的发展过程。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践中,密切联系中国法制建设的实际,对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进行了艰辛的探索;邓小平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实践中,认真总结我国过去法制建设的经验教训,探索并形成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思想;江泽民不断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邓小平的法制理论,提出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的基本方略,对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出了新的贡献。  相似文献   

14.
唐律既是中国传统法制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又是这一法制的集大成者,堪称楷模与典范。唐律总结、发展了以往法制的成果,把中国传统法制推向成熟,这突出表现在法制指导思想、法典结构和内容、司法、法律监督等方面。唐律揭示了唐朝以前中国传统法制的历史,显示了唐朝前期传统法制发展的历史,开创了唐朝以后一些封建朝代传统法制发展的历史。唐律中的中国传统法制内容具有真实性、连贯性、规范性和理论性等方面的特点。  相似文献   

15.
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这一伟大社会实践中,只有坚持以邓小平法制思想为指导,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一、邓小平的法制思想是依法治国的理论基础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党中央领导集体提出的战略决策。这一战略决策的形成,是以邓小平的法制思想为理论依据的。第一,中国的法律变革要以肃清封建思想的影响为起点,健全社会主义法制。中国是一个具有几千年人治传统的国家,中国的法文化属于典型的人治文化——皇帝始终是立法与司法的枢纽;官僚、贵族享有法…  相似文献   

16.
论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对完善我国环境法制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1969)是一部在世界环境法立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的法律。它以一系列立法创新为美国当代环境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对于新时期的我国环境法制建设而言,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提供了具有战略意义的启示。这些启示主要体现在环境法制战略突破口的选择、观念更新、职能创新和制度创新四个紧密联系的重要方面。从这4个方面吸取美国《国家环境政策法》的有益经验,对于新时期我国环境法制的完善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7.
比较法学与近现代中国法制之命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米健 《现代法学》2005,27(2):12-21
近现代中国法制以法律比较为起点,并通过法律比较而发展。近现代中国法制发展曲折徘徊之时,也是比较法学低谷沉默之时。近现代中国法制的建设与发展、法学的复兴与繁荣,都是循着法律比较的途径,并在比较法学的基础上进行的。法律比较对于一国法制建设具有不可或缺性,可以说比较法学与近现代中国法制建设是共命运的。  相似文献   

18.
物证技术在强化执法职能中的重要作用徐立根,何家弘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必须依靠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制,又有待于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当前,在我国的法制建设方面,相比之下,执法...  相似文献   

19.
可持续发展战略与我国环境资源立法的完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可持续发展是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确立的未来共同发展战略 ,《中国 2 1世纪议程———中国 2 1世纪人口、环境与发展白皮书》提出了我国的可持续发展战略、对策及行动方案。虽然在环境资源方面我国基本上建立了环境与资源法的法律体系 ,但尚未将可持续发展作为环境与资源立法的指导思想。因此 ,修改我国《宪法》、《环境保护法》及有关环境与资源的法律、法规 ,并制定统一的《自然资源保护法》、《环境污染税法》、《环境保护投资法》和《环境与资源教育法》 ,已成为我国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20.
吕莹 《中国司法》2010,(2):102-104
在我国法制建设的进程中,电视法制节目的迅速发展和广受欢迎,推动了公众法律意识的提升和法治舆论环境的形成。但是,近年来,法制节目的媒体报道权和公民私权尤其是身份权方面的冲突却也越加频繁,特别是电视记者被起诉当被告的案例在各地层出不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