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依法治教——教育权的有效推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传统教育主要在于“文教” ,而“文教”是将人当作学习的工具 ,其实质是使人丧失主体权利 ,使得受教育仅仅是义务的履行。而当前教育权利存在的主要问题是权利的落空。只有依法治教 ,保持教育公权力和教育私权利的均衡发展 ,才能保证教育权利的健康发展 ,保证教育权利的有效推进和落实  相似文献   

2.
薛进文 《人权》2013,(5):33-36
受教育权利不仅关系到受教育者公平享受教育的机会,也为其工作权利、政治权利、文化权利和社会权利的实现奠定基础,为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条件。中国特别注重对公民受教育权的保障,在推进义务教育、特殊教育、学前教育、老年人教育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力措施,使居民受教育权利的保障水平和保障质量全面提升。以天津市为例,近些年来随着现代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教育事业得到了全面发展。本文对天津市教育事业的发展及其对居民受教育权的保障状况作一个简要的概括,作为中国教育发展和公民教育权保障的一个缩影。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说人和人都是平等的,尤其是受教育的权利,但由于一些家庭的贫困,他们的教育权就被剥夺了。连最基本的受教育权都保障不了,其他权利更无法保障!”  相似文献   

4.
鲁薇 《北京观察》2011,(11):58-59
在电视新闻上又见到希腊人上街示威了!希腊的失业率近16%,年轻人的失业率更高达30%,在工会的组织下,人们不满意政府削减他们应有的福利,他们习惯把政府提供的如教育、医疗、退休保障等视为与生俱来的权利。  相似文献   

5.
岳悍惟 《人权》2010,(6):46-47
何谓人权?美国芝加哥大学哲学教授格维尔茨认为,“人权是所有的人因为他们是人就平等地具有的权利”。英国达勒姆大学的米尔恩教授认为,“人权概念是这样一种观念:存在某些无论被承认与否都在一切时间和场合属于全体人类的权利。人们仅凭其作为人就享有这些权利,而不论其在国籍、宗教、性别、社会身份、职业、财富、财产或其他任何种族、文化或社会特性方面的差异”。吲这种人之为人应该享有的权利,是从道德范畴对人权所做的界定,它强调人权超越地域、时空对一切人均有效的普遍性。  相似文献   

6.
在加大农村劳动力转移、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还将有更多的农村人口流入城市,他们的孩子受教育的权利如何得到保障,值得深思。  相似文献   

7.
西方有些人老是挥舞着一根“人权”的大棒来打我们。他们口口声声喊“人权”,好象唯独他们关心中国人做人的权利,真理全在他们手上;而我们中国人反倒不关心自己同胞做人的权利,尽管洋大人一再呼吁(实际是逼迫),仍然是冥顽不灵,真是愚昧之至了。 然而人们也不能不怀疑,这些洋大人究竟是不是真关心,又是怎样地关心我们中国人的做人的权利。因为我们记得很清楚,正是他们(也许是他们的父兄、祖父辈)到我  相似文献   

8.
亦工亦农、亦城亦乡的身份使新生代农民工产生困惑;在就业、消费和精神文化生活等方面有了更高要求导致对现实的困惑;所处年龄阶段使他们在爱情与亲情方面存在困惑;权利意识增强使他们对权利与义务不对等的现实困惑。要解决这些困惑,应该在改变城乡二元结构、改善待遇、提高社会保障和满足其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霍布斯、洛克等思想家提出的自然权利理论是启蒙时期权利优先性观念的体系化表达。在自然法和自然权利起源的关系中自然权利先于自然法,自然法以自然权利为基础;在自然权利的内容中体现着生命权的不可剥夺,自由权的排他性以及财产权的神圣不可侵犯;在自然权利的目的和价值中弘扬着人的自由、平等之主体性,并成为构建契约社会的理论基础。自然权利理论将权利置于社会价值的首要或优先地位,从而确立了权利优先性的自由主义权利观念。  相似文献   

10.
对广州市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的城市融入和生活状况进行调查和分析后发现,这群青年教师无论在生活、就业还是身份认同上都与“农民工”无异。他们在户籍、劳动就业、基本公共服务等方面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排斥:工作任务重、工资待遇低、缺乏社会保障、教师职业权威被削弱,本文称之为“教育农民工”。调查还发现,现行教育体制和户籍制度的“双重排斥”是导致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社会融入程度低的根本原因。因此,建议地方政府可从保障外来工子弟学校青年教师的劳动权利、社会权利、发展权利三方面入手改善其生存状况,促进其城市融入。  相似文献   

11.
美育权制度是随社会文明的进步和对人的尊严及自由的重视、权利的种类和内容的不断扩充而进入人类文明体系的。美育权从提出、论证 ,到立法的规定和认可 ,直至权利的真切并充分享有须经四个阶段 ,即应有权利、习惯权利、法定权利和实有权利。我国法学界对美育权的研究似乎也是一个盲区。本文试从学校教育体系的角度来对美育权制度在我国拥有的可能和方式进行探讨 ,同时也为远程教育等新型教育不能取代传统教育提供一定根据。  相似文献   

12.
高校教育惩戒权与大学生权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惩戒权突出表现了教育的作用 ,但教育惩戒不是目的 ,不应改变教育为人的发展服务这一目标。教育惩戒不应成为侵犯大学生权利的借口 ,对大学生提供司法救济可以规范高校的办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丹麦警察学院培训活动的总体目标是依照国家及国际法律、依照社会的期待及丹麦警察的总体原则和总体目标,在警察所负有的各种职责涉及的整个领域内发展并保持员工的能力。除此之外,教育及培训项目旨在员工了解、理解并尊重个人的权利及完整性,保证他们无论在个人方面还是职业方面都保持最高的水平。  相似文献   

14.
赵虎敬 《人民论坛》2012,(23):94-95
"少数人"权利保护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符合国际人权保护原则普遍性的要求,同时也符合民主法治、社会稳定和谐的内在要求。"少数人"权利保护包含保护"少数人"的文化、宗教信仰、使用自己语言等几个方面的权利。为了"少数人"的权利保护更有实效,我们应从法律制定、法律适用以及社会保护等方面下功夫。  相似文献   

15.
本文用跨学科的方法,结合社会语言学、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律科学等,讨论了学术上语言和民族认同的相互关系,并将这些讨论与在法律定义中作为民族认同标志的语言的作用相比较,目的是为了让越来越多的人意识到,在少数民族表达了希望维持他们独特认同的基础上,我们应该保护少数民族的文化权利,从而防止语言消失,有效地维护文化和语言多样性。  相似文献   

16.
本刊记者 《群众》2013,(5):66-67
记者:沈厅长,您好!首先请您谈谈对教育公平问题的理解? 沈健:教育公平问题一直是社会关注的重点和热点问题。教育公平的基本内涵就是在现实社会条件下实现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可能的教育平等。一般来说,教育公平包括起点公平、过程公平、结果公平三个基本方面。起点公平是指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和义务。  相似文献   

17.
接连发生的"绿领巾"、"红校服"、"测智商"等事件,显示一些学校在教育理念方面存在误区,在教学管理上存在越界,忽视甚至损害未成年人的权利。受教育权作为公民基本的宪法权利,其属性包括自由、平等和人权三个维度。我们需要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通过教育使人成为自由的、独立的、有个性的主体。平等对待所有学生,使每个学生平等地享有受教育权。排除教育行政和管理上的不当指挥、命令等权力支配对受教育权的侵害。防止忽视、歧视人格尊严的错误导向再次出现。  相似文献   

18.
难民作为一个群体,往往是由于天灾人祸等各种客观原因,恐惧自己的生存权利或自由权利被剥夺,而被迫迁居的人。他们常常失去自己的一切,包括辛勤劳动创造的财富,他们的家庭,他们的基本权利,甚至他们的生命。难民的悲惨境遇已引起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19.
文化权利在国际人权体系中构成特定的类别,其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少数人群体(包括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第27条),本文将其称为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少数民族的文化自由包含于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之中,少数民族的基本文化权利又包含于集体文化权利之中。由于少数民族传统生活方式是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的核心,因而少数民族保持其传统生活方式的权利应成为少数民族文化权利的核心,即少数民族基本文化权利。  相似文献   

20.
张君平  叶新发 《前沿》2010,(9):57-59
在《法的形而上学——权利科学》中,康德试图将人的权利建立在科学基础上,提出了自由如何转换为权利和每个人的自由能够并存的课题;而这种转换和并存,必须通过普遍法则,使人格建立于自由、平等、权利三位一体之上;其理论核心是:把人当作平等自由的法权人格来尊重和对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