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包旭东  梅英 《实践》2021,(2):46-47
2020年,通辽市库伦旗积极探索实施产业融合、项目带动、村企“联姻”等多元化集体经济发展路径,推动嘎查村集体经济扩量提质增效。依托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引领增收。在8个苏木乡镇全部成立了合作社联合社,187个嘎查村党支部领办了专业合作社,全面推行“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基地(公司)+农牧户”模式发展壮大集体经济,带动集体经济增收、农牧民致富。六家子镇小南京洼村党支部领办的丰饶养殖专业合作社,通过“飞地抱团”争取九家子村中央扶持资金125万元、镇级联合社资金200万元、集体和村民入股资金42.5万元,建设标准化养殖基地,购进基础母牛130头,实现净收益65万元,集体经济收入39万元,全体村民通过股金分红实现年均增收10万元以上。通过合作社带动,实现全村黄牛存栏200头,村民增收138万元以上。  相似文献   

2.
元氏县把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作为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带领群众致富的重要途径,在全县范围内推行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涌现出南因镇仝梅吕村、槐阳镇来厢村、前仙乡西岭底村等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典型,在全县乡村振兴中发挥了示范引领作用。支部领办,农民入股,实现集体农户“双增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通过盘活现有集体资源.  相似文献   

3.
正大方县坚持目标不变、靶心不散、频道不换,探索出"一社两业"巩固摘帽后脱贫攻坚新做法、新思路,持续巩固脱贫攻坚良好态势。"一社"即大力推进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带动群众发展产业增收致富;"两业"即纵深推进产业革命和加强劳务就业扶贫,实现群众稳定脱贫。聚焦合作社带强,提升发展原动力。统筹推进七权同确,量化股份20万户7.08亿元入股村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支持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申报农业产业发展项目、扶贫资金项目95个4909万元,培养打造了凤山乡银川村、兴隆乡菱角村等一批示范点。  相似文献   

4.
新年希望:和乡素们一起多挣钱,叹引更多农民入股分红,过上好日子. “6万多元,今年过个热闹年!”1月25日,刚从分红仪式上回来的李文安笑得合不拢嘴,把钱点了又点. 2016年,石阡县本庄镇凉山村专业合作社获利共计1 80万元,70位入股村民按股份多少进行分红,群众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2380元,昔日的“穷山村”变成了远近闻名的“小康村”.  相似文献   

5.
龚园 《当代党员》2022,(13):61-61
近年来,南岸区迎龙镇清油洞村“两委”探索推行“四邻联动”,以院坝为单位,以党员带头户为“圆心”、四邻为“半径”,党员带头户定点联系服务“半径”院坝,以高质量党建带领群众共画乡村振兴“同心圆”。联动产业兴旺。村党支部牵头建设枇杷示范园20亩,带动全村800亩枇杷产业发展;制订“开心清油洞”攻略,连点成线,全域“开花”发展乡村旅游;注册“清油土货”商标,以“电商+合作社+农户”模式拓宽农民增收路。  相似文献   

6.
自开展基层党组织建设年以来,海安县委把加强农业产业链、农民合作组织党组织建设作为重点,积极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党支部+协会”的工作模式,探索了一条“组织保障、产业引导、典型带动、发展惠民”的产业发展新路子,实现了教育党员更有效,服务群众更直接,推动发展更有力的目标。坚持因社制宜,优化组织设置,构筑产业发展的“桥头堡”。在全面调研的基础上,建立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党建工作台账,根据不同专业合作组织的党建类型和特点,通过单建、联建、挂靠建等方式,提高基层党组织的组建率。整合区域经济主导产业形成的农民合作组织建立产业党组织,在“一村一品”形成的产业链合作组织建立党组织,对人员分散、不易管理的合作组织,采取村党支部下设特色种、养殖党小组的形式开展党的工作,先后建立大公镇山羊协会、雅周镇草绳协会、周垛村朗德鹅业合作社党支部等40多个党组织。党组织依托专业合作组织这一平台,有效发挥了上联党委、政府,下联党员和群众的作用,探索了一条党组织服务产业发展、服务农民致富的新途径,牢牢夯实了党在农业产业发展链上的根基。  相似文献   

7.
正昌乐县2012年就总结推广庵上湖村"党支部+合作社"经验,全县相继涌现出一批典型村、示范社,人民日报、新华社内参等刊发推介了昌乐这一做法。近年来,特别是去年以来,昌乐县持续深化推广"党支部+合作社"模式,村党支部领办合作社505家,有市级以上示范社63家,其中省级29家、国家级5家。党支部领办合作社成为推进产业发展、集体增收、群众富裕的重要途径,2019年全面消除了集体收入5万元以下的村,集体收入10万元以上的村占到65.4%。  相似文献   

8.
《奋斗》2012,(11):5-5
按照省委、市委的工作部署,郊区委从2009年开始在区直部门和农村党组织中开展了两轮“百部联百村”活动。工作实践中,我们坚持从破解难题、创新方式、服务群众人手。统筹城乡党组织建设,加快了新农村建设进程。一、以化解难题为突破,加快强村富民步伐。针对农村普遍存在的经济基础薄弱、村屯负债率高、特色产业规模小、农民组织化程度低等制约发展的症结问题,区委把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壮大集体经济、做强优势产业作为主要任务,与区直单位签订联建责任状,引导区直联建单位帮技术、引项目、争资金、办企业,兴建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区安监局帮助长发镇北长发村引进了3P粮食烘干企业,村里的剩余劳动力不出村就可打工,每年增加收入50多万元。区编委办帮助莲江口镇万庆村做大绿色水稻产业。建立了“万庆绿色水稻生产合作社”,与4家种业签订水稻良种订单10000亩,每斤水稻的价格高出市场价近0.1元钱。为村集体增收近30万元。  相似文献   

9.
《世纪风采》2006,(10):F0004-F0004
近年来,东海县农业资源开发局充分利用县域资源优势,突出东部优质稻米、西部优质林果和中部特色蔬菜主导产业,坚持把“产业优势明显、群众开发积极性高、农民增收潜力大”作为项目选项先决条件,走“连片治理,规模开发”的路子,2004-2006年共投入农业开发资金8830.12万元(其中财政资金5140.3万元)。项目涉及12个乡镇、50多个村,改造中低产田12.3万亩,  相似文献   

10.
今年以来,印江自治县按照省委、省政府"5个100"工程的战略部署,加速推进木黄食用菌高效农业示范园区建设,着力将食用菌产业打造成促进群众增收,引领农业产业转型的主导产业。产业有基础发展有潜力"当时我就向群众承诺过,主要是带动发展。如果效益可以,大家可以平分利润。"木黄梵天食用菌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友明告诉记者,公司以合作社的形式发展,已有240多户农民加入,入股资金800万元,基地发展1000亩,合作社自己种植500亩以上,预计产值可达3000万元左右。  相似文献   

11.
大方县坚持以党支部领办村集体合作社为抓手,精准谋划产业,探索出了一条“党组织带强、合作社带富”的致富之路,目前,全县村集体经济积累达1.4亿元。  相似文献   

12.
张继锋 《共产党人》2004,(24):39-40
宁夏盐池县高沙窝村党支部凭着一股实干精神,紧紧围绕“农民增收”这一目标不断创新发展的路子,积极组织带领农民群众大搞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日光温室种植业,推广甘草种植业,发展舍饲养殖业,加大劳务输出力度等,使高沙窝群众走上了致富之路。  相似文献   

13.
《实事求是》2007,(3):I0012-I0012
近年来,伊宁县委、政府以强化服务为核心,以加强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作风建设为着力点,积极打造服务平台,创新服务机制,拓宽服务领域,提升服务水平,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了坚实基础。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要务。大力培育龙头企业,完善了科技人员“三订三挂钩”、“农村科技特派员”等服务机制,推行“支部加协会联农户”的工作模式,建立专业协会43个、合作社15个,有效地提高了农业抗风险能力和科技应用水平;建立了县乡村“三农”信息服务网路,为农民增收致富搭建了信息桥梁;开展了“千名干部进万家农户促农民增收调研活动”,帮助群众理清增收思路;狠抓劳务经济,建设了5个农民技能培训基地,2006年免费培训农民技能工8900余人,劳务输出8.4万多人,仅劳务经济一项带动全县农民人均增收151元。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强化服务的第一导向。积极为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题。去年完成通村油路建设113.7公里;完成水利建设投入6400万元;投入5000余万元改善了72所乡镇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帮助1895户、9842人实现稳定脱贫;加大对特困群众的救助力度,为55名贫困大学生发放了助学金,对222名困难群众实施了大病医疗救助;筹资1160万元,帮助2898户贫困户建设了抗震安居房;投人150万元在20个村建立了信用贷款担保中心;在乡村建设了便民服务大厅、服务站,全面推行便民服务全程代理制;投资2000余万元新建了71个村级社区化服务型阵地,配置了标准化医疗室,设置了一站式服务厅,建设了农村“小超市”,开办了“双语”幼儿园,成立了农民培训学校,增强了社会公共服务功能。把创建平安和谐的社会环境作为服务群众的第一责任。以选好配强支部书记为核心,狠抓村“两委”班子和配套组织建设,努力增强基层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坚持不懈地开展面对面宣传教育,增强广大群众明辨是非的能力;实施大规模“双语”教育培训工程,村村开办“双语”幼儿园和农牧民“双语”培训学校,促进各民族加强交流、团结和睦。  相似文献   

14.
今年,重庆黔江区濯水镇蒲花社区的蚕农们在蚕桑产业党支部18名党员的带领下,养蚕810张,产茧560担,养蚕收入超过了40万元,蚕农户均收入1100元,而在两年前,该社区的养蚕收入还不到7万元。据介绍,像濯水镇蚕桑产业建立的这种产业党支部,黔江区已有196个。有了产业党组织,目前全区60%的村初步形成了“组组有产业、户户有项目、人人有钱赚”的产业发展新格局。重庆黔江是国家级贫困区,“农民增收难、农业结构调整难、基层组织运转  相似文献   

15.
正大方县凤山乡银川村通过实施"党组织带强、合作社带富"推动"自治、德治、法治"融合发展的"两带三治"工程,夯实了全村发展基础,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村集体经济收入达到131万元,群众人均纯收入达11735元。突出党建引领,优化"三个组织"。一是建强党的组织。成立联村党委,推动"村务共商、规划共谋、资源共享、产业共建、矛盾共调"。开展"亮践"行动,把党组织建在产业链上,先后成立3个产业党支部,划分党员责任田30  相似文献   

16.
大关县天农蔬菜产销协会紧紧围绕县委、县政府建设肉禽蔬菜基地的目标,走出了一条“协会+公司+基地+农户”的路子,让农民的钱袋子鼓了起来。2007年,全县蔬菜产量6.02万吨,产值5600万元,全县农民人均增收22元。全县主要实施冬季农业开发的5个乡镇共19个村160余个村民小组,1.8万农户7.4万人,人均增收70元以上。  相似文献   

17.
<正>“大棚菜管好,日子错不了;产业做支柱,农民才会富。”走进朝阳凌源市宋杖子镇范杖子村,墙上的标语格外醒目。10多年前,该村集体经济收入为零,人均年纯收入不到2000元。2014年,村党组织先后领办创办了农峰蔬菜水果种植专业合作社、店地王合作社联合社,大力发展甜椒产业,建设标准化温室大棚1780栋,成为东北地区最大的甜椒生产基地。  相似文献   

18.
村党支部书记是带领农民群众致富的“头雁”。选准用好村党支部书记,对促进农村发展、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至关重要,直接影响科学发展观在农村基层的贯彻落实,影响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几年来,本溪市委始终坚持把选好配强村党支部书记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支部自身建设的核心任务和关键环节,特别是针对农村干部带头致富和带领致富能力不强等实际问题,积极采取“六抓六促”等有效措施,扎实推进村党支部书记的培养选拔等工作,在实践中取得了明显成效。  相似文献   

19.
大连金州新区七顶山街道朱家村的大连双珠果蔬专业合作社党支部在发展专业化生产过程中,按照“三统一”的标准,带领社员及当地农民增收致富,合作社以蔬菜生产为主,年产值5000万元,社员年人均收入4.59万元。今年年初,大连双珠果蔬专业合作社荣获辽宁省“农民专业合作社党建示范社”称号。一是统一建设现代化生产基地。朱家村曾是大连市的“菜篮子”生产基地,但传统的一家一户的经营方式,产品达不到标准化生产的要求。为引导群众转变观念,  相似文献   

20.
如何提升农民主体性、激活乡村社会的内生力量,是新时代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基于山东B县W村的案例分析发现,党支部领办合作社遵循党建引领、资源整合、还权赋能与均衡共赢机制,通过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强化村社集体治权、促发权责一致意识形成了对农民的整合式赋能,从而激活农民主体性。整合式赋能之所以能有效运作,在于其政治逻辑、利益逻辑、权利逻辑和制度逻辑促进了党支部领办合作社发展与激活农民主体性的双向互动。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主要形式的集体经济组织建设,再造村社集体与农民之间的制度性关联,不仅增强基层党组织对农民群众的吸引力和号召力,而且重塑农民的公共精神,进而激发农民参与乡村振兴的主体性。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以党建引领和产业发展有效激活农民主体性,为实现乡村振兴提供了一条内源式发展道路选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