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张定鑫 《求实》2005,2(2):7-10
马克思在社会主义历史观上的贡献是通过经典唯物史观的制定为后人研究和建设社会主义奠定了一个科学的社会历史方法论基础。列宁毛泽东分别在俄国、中国实现了唯物史观的初步转型。邓小平把经典唯物史观与现实中的社会主义社会相结合 ,赋予经典唯物史观以建设性 ,成功地实现了唯物史观在中国的全面转型。  相似文献   

2.
社会主义本质观的新境界社会主义的本质问题,是当代世界社会主义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首要理论问题。邓小平同志运用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根本原则和方法,深刻地总结了各国社会主义兴衰成败的经验教训,开拓了马克思主义在这一问题上的新境界。确切地说,社会主义本质...  相似文献   

3.
保持政治稳定是邓小平在设计和指导中国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高度关注的重大战略问题之一。邓小平政治稳定思想总结了新中国建国以来的经验和教训,又随改革开放的伟大实践不断丰富和完善,因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以邓小平的政治稳定思想为指导。  相似文献   

4.
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有着丰富的内容;邓小平社会主义荣辱观是马克思主义荣辱观在拨乱反正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运用和发展,是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经验教训的科学总结,对于我国新时期社会主义荣辱观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5.
邓小平同志说:“十一届三中全会制定了这样一系列方针政策,走上了新的道路,这些政策概括超来,就是改革和开放》”在研究我国现代化建设中重大关系时,最重要的莫过于改革开放与特色社会主义的关系了。但我国学术界,在对以上关系的研究中,往往将它们分别进行,其中重要原因之一,是没有从唯物史观理论的层次上揭未出它们的理论基础。本文将力图从科学历史观的高度,阐释它们的内在关系和理论基础,以便人们对建设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认识上升到更为自觉的理论高度。一、特色社会主义的唯物史观理论基础在世界开放的时代,改革开放是当今…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萌芽于20世纪70年代末,正式形成于90年代初,具体地说就是从1979年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召开。从1979年到1992年的13年间,邓小平多次以不同的方式表达和阐述了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相结合的观点,逐步形成了独创性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一、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极大地推动了中国改革开放1978年改革开放至今20余年来,中国的经济发展一直保持在9.3%左右的增长速度,这一定程度上验证了邓小平社会主义市场经  相似文献   

7.
列宁与邓小平对社会主义的认识与探索都建丘在以实践为基石的科学认识之上。列宁对于马克思、恩格斯的社会主义现从全盘接受到推陈出新,邓小平对于列宁的社会主义观从继承发展到不断升华的过程说明,在认识和理解“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这个问题上,列宁和邓小平的探索为我们作出了榜样,它启示我们必须立足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实践,只有在实践中才能不断认识社会主义,不断发展社会主义。  相似文献   

8.
邓小平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问题的重新审视,是从认识“什么是社会主义优越性”开始的。把握传统社会主义优越观与邓小平社会主义优越观之间的本质差别,对于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全面推进改革开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一、邓小平以“发展生产,共同致富”为核心的新的社会主义优越观传统社会主义优越观,往往只注意社会制度的差别,认为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相比较,其优越性就是公有制、按劳分配、计划经济和无产阶级专政,忽略了生产力的发展。邓小平在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建设经验教训的基础上,提出了以发展生产…  相似文献   

9.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张乐岭邓小平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伟大探索张乐岭举世公认,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与发展,是与邓小平的名字紧密相联的。在世界范围内的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中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处于极端困难的情...  相似文献   

10.
邓小平的社会主义观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完整地揭示了社会主义的本质、发展阶段、发展途径等一系列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问题,是对马克思、列宁、毛泽东社会主义观的继承、丰富和发展。在纪念我国改革开放30局年之际,研究邓小平社会主义观对改革开放的推动作用,不仅是对这位世纪伟人的纪念,更是我们在新时期进一步把改革开放事业推向前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坚持、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需要。  相似文献   

11.
列宁、斯大林时期苏共基本代表和保持了先进性。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时期,苏共逐渐丧失了先进性。戈尔巴乔夫时期苏共彻底丧失了先进性和执政地位。从苏共执政的经验教训我们可以看出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机制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2.
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努力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服务 林述舜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处在关键时期召开的一次非常重要的会议.这次全会高屋建瓴、深谋远虑地着重研究了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问题.  相似文献   

13.
“中共中央组织局”是效仿俄共(布)、联共(布)中央领导体制的一个产物。它在中共党内几度设置,并不等同于中央组织部,其职能范围、人员构成等相当于处理中央日常事务的工作机构,但实际上其功能未能完全发挥。中共中央组织局曾经作为党的中央领导体制的构成部分,对它的建立、发展、沿革进行梳理,有一定的研究意义和现实价值。  相似文献   

14.
网络社会的到来,增强了党在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民主政治建设、公共舆论引导和社会动员方面的能力,但网络信息的急速传播对党的执政根基巩固、社会维稳和党员个体素质提升等方面也产生了不利影响,导致党的执政过程趋于复杂化。在网络社会不断崛起的背景下,党的执政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面临的问题依然还有许多,当前,要进一步提升执政能力,党必须通过完善相关制度,净化网络空间和大力培育网络人才等手段,确保网络信息在提升执政能力建设中起到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5.
思想变革是一切社会变革的先导,思想的解放是实践的进步。解放思想,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法宝。兴于党的十七大之后举国上下澎湃汹涌的继续解放思想浪潮,预示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深广天地的开辟。在新的时代条件下、新的历史起点上、新的发展进程中,继续解放思想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的当务之急,是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的实际行动。  相似文献   

16.
现代化的进程,就是对社会力量不断进行整合的过程。从历史—现实的维度与合法性的视角看,中国共产党组织基础是一个不断扩展的过程,也是中国共产党政治合法性基础不断增强的过程。尤其是当今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原有的力量分布格局发生了变化,社会阶层进一步分化,这对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以江泽民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审时度势,大胆进行理论创新,提出新的政治思路,基本解决了这个新问题,因而扩大了中国共产党的组织基础,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执政合法性基础。  相似文献   

17.
乡镇政府存废的抉择置于历史的背景下考察具有可靠性和可预测性。乡镇企业产权改革将推动乡镇政府的职能转型,同时加剧后乡镇企业时代乡镇政府财政困难。由于乡镇企业逐步成为相对独立的市场主体,加之乡镇政府的职能调整并未完成,所以从财政资源配给的角度看,乡镇政府成为县级政府的派出机构具有理论的可行性。这一乡镇政府转型的选择符合其历史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18.
新世纪党的建设的创新,必须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要有新理念和新思路;必须“胆子要大一些”,要有敢闯敢冒的精神;必须坚持辩证思维,要有科学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关于会计准则的伦理学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在论述伦理在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作用的基础上 ,阐述了会计准则作为一种制度和行为准则具有厚重的伦理学意义 ;并探讨了当前会计准则中的伦理意义的缺陷 ,以及将西方会计准则伦理和我国传统伦理相结合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和科学世界观 ,决定了我们党必须是中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代表。党是否保持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的最高检验标准 ,就看是否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执政的基础是群众。民心所向 ,是党的事业成败的关键。党员干部要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作为讲正气的中心内容 ,在实践党的宗旨上 ,真正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