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韩颖 《中国减灾》2011,(23):36-37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自然灾害的跨国界影响日益明显,国际救灾援助成为巨灾后跨国救灾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以来,中国对待国际救灾援助越来越积极主动,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活动越来越频繁、规范,参与国际救灾援助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这些新变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和对外开放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2.
正外交部作为国家减灾委成员单位,积极配合国内各部门完善我国的减灾规划,推动开展减灾救灾国际合作,加强防灾减灾的经验分享与信息交流,完善海外救灾领事保护工作,通过"减灾外交",推动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在世界及亚太区域层面的合作发展。中国与联合国的减灾合作为实施联合国国际减灾战略(以下简称"UNISDR"),  相似文献   

3.
2月6日,2009年全国救灾减灾工作会议在浙江省宁波市召开.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贯彻落实全国民政工作会议和全国救灾救助工作会议精神,研究落实两次会议精神的措施,部署2009年救灾减灾工作.民政部副部长罗平飞、浙江省副省长陈加元等出席了会议. 在回顾2008年的救灾减灾工作时,罗平飞概括为"三大突破"和"六个提升": 一是救灾政策取得重大突破.在应对两场巨灾过程中,首次将铁路、公路滞留人员和城市被困人员纳入救灾工作范畴,累计救助655.5万人次:首次实施汶川地震遇难人员家庭抚慰项目,按照每遇难一人5000元的标准向家属发放抚慰金:首  相似文献   

4.
由于地理及气候的原因,拉丁美洲及加勒比地区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历次重大灾害都给这个本就相对落后的地区带来更加沉重的负担。受救灾理念和技术条件等限制,上世纪该地区应对自然灾害主要使用简单的"灾难出现——紧急应对"方式,救灾效果较差。随着救灾经验的增加、科学技术的进步以及在救灾议题上日益达成共识,拉美及加勒比各国意识到,单个国家不足以应对频发的灾害,需要充分利用各国的救灾优势和经验,通过完整的灾害管理体系以及地区、国际间合作,共同应对灾害的发生。本文主要介绍拉美及加勒比地区的灾害管理体系、该地区与救灾相关的国际组织和机制,并以2010年的海地地震为例,探析该地区的国际救灾合作。  相似文献   

5.
5月12日是我国首个"防灾减灾日",5月11日,中国政府发表第一个有关防灾减灾工作的白皮书.具有深远意义.去年汶川特大地震发生后,中国政府在应急和救援阶段付出的巨大努力、社会各界的积极参与、媒体报道前所未有的开放等,都获得了国内和国际社会的赞誉.但同时也应看到,去年两场巨灾暴露了我国防灾、救灾、减灾工作中存在的诸多缺陷,必须在今后工作中给予足够重视,并下大力气解决.  相似文献   

6.
救灾工作是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职能,是民政工作的传统主业之一,是关系百姓衣食冷暖的民生大事,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内容。随着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救灾工作的内涵和外延不断延伸拓展,新形势、新问题不断出现,如果继续按照传统模式开展工作,就不能真正与时俱进,践行科学发展观就成为一句空话。河北省邯郸市永年县民政局集思广益,积极探索由"机关民政"向"基层民政"转型,把民政工作的触角延伸到广大农村,把救灾工作的阵地推向农村前沿,设立民政工作站,发挥民政工作在防灾减灾工作中的战斗堡垒作用。  相似文献   

7.
苑迪 《中国减灾》2008,(12):F0002-F0002
12月5日是国际志愿者日,今年的主题是“争做志愿者 创造新生活”。在减灾救灾领域,志愿者正日益成为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8.
正社区是社会的基本单元,是灾害的直接承受单位,也是灾害管理的"第一响应人"。20世纪末,我国开始探索社区减灾工作,至今已近20年。在此期间,面对日益复杂严峻的灾害形势,随着国际社会对于社区减灾的日益关注和推崇,不管是自上而下的政策工具推动,还是自下而上的民间自发开展,我们发展出多类社区减灾模式,开发出多类社区灾害风险管理工具,整合传播推广社区减灾知识,取得了实在效果,提升了基层社区的防灾减灾救灾能力。  相似文献   

9.
聚焦     
正10月24日,由应急管理部与联合国外空司共同主办的"联合国利用天基技术进行灾害风险管理——加强备灾有效应急响应"国际会议在京开幕。应急管理部副部长、中国地震局局长郑国光出席开幕式并致辞。郑国光指出,中国是世界上自然灾害影响最严重的国家之一,中国政府始终把加强防灾减灾救灾体系建设放在突出位置。近年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就防灾减灾救灾工作发表重要讲话,全面阐述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新定位、  相似文献   

10.
伴随着自然灾害形势日益严峻和科学发展观日益深入人心,我国的灾害管理体制正经历着深刻的变革。为了总结交流各地减灾救灾工作的典型经验和先进做法,研究探索减灾救灾工作的新问题、新思路、新理念,推动减灾救灾工作更上层楼,从本期开始开辟“省市领导谈减灾”专栏,特邀全国部分省市区分管领导做客本刊,畅谈减灾救灾方略。  相似文献   

11.
专家谈     
<正>在防灾减灾救灾与应急管理领域,有着众多来自国内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的专家学者。多年来,他们聚焦防灾减灾救灾工作的热点、重点、难点问题,发挥智力优势、理论优势和实践优势,建真言、谋良策、献实招,在防灾减灾救灾与应急管理事业发展以及深化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的过程中发挥着不可或缺的决策支撑作用。推进防灾减灾救灾体制机制改革,要充分发挥减灾智库的作用,借力智库专家"外脑"、有效提升应急工作软实力、切实发挥  相似文献   

12.
孙林 《中国减灾》2004,(4):42-44
救灾工作的信息化管理与网络建设在我国仍处于起步阶段,救灾网络管理系统的开发十分迫切和重要。针对日益增加的灾害种类和不断趋于严重的灾害损失,加快救灾信息管理系统研究和开发,是一项具有长远意义和现实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3.
试论洗钱之“上游犯罪”范围的扩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杰 《湖湘论坛》2004,17(4):59-60
洗钱作为一种严重的国际性犯罪,已被国际、国内刑法所禁止.洗钱之"上游犯罪"范围的大小,备受国际社会和各国、地区立法所关注,但洗钱犯罪所涉及范围日益扩大是不争的事实.我国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显得狭窄,存在诸多不足,为在WTO下实现国家金融安全,有必要将之予以扩展.  相似文献   

14.
韩颖 《中国减灾》2011,(12):36-37
随着全球化的发展,自然灾害的跨国界影响目益明显,国际救灾援助成为巨灾后跨国救灾的重要一环,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21世纪以来,中国对待国际救灾援助越来越积极主动,接受国际救灾援助活动越来越频繁、规范,参与国际救灾援助的规模和领域不断扩大,这些新变化从不同侧面反映了全球化背景下中国救灾减灾工作积极融入国际社会和对外开放的巨大变革。  相似文献   

15.
湖南防灾减灾的“十二五”开局之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周萍 《中国减灾》2012,(1):22-23
湖南省受自然灾害影响严重,减灾救灾工作形势严峻。近日,本刊记者就2011年湖南省防灾减灾工作的开展和新一年工作规划等问题采访了湖南省民政厅救灾处处长陈自力。记者:2011年是"十二五"规划的开局之年,请您介绍一下湖南2011年减灾救灾工作的开展情况。陈自力: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为湖南省在"十二五"时期的减灾救灾工作指明了  相似文献   

16.
强化组织领导构建救灾应急指挥体系 广东省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救灾工作,把救灾应急体系建设列入社会经济发展总体规划,强化组织领导,建立完善党政军领导靠前指挥、各级减灾委综合协调、基层应急救灾指挥机构具体负责、部门互动、军地联动、政令畅通、运转有序的组织指挥体系.在应对2010年"凡亚比"台风灾害中,省政府领导第一时间深入重灾区检查指挥救灾应急工作,省减灾委第一时间在信宜市成立由军地多部门组成的应急指挥部,基层党委、政府在受灾镇村设立现场应急指挥所,有效做好台风灾害应急指挥工作.此外,我省各地不断完善救灾应急指挥机构.省减灾委适应新形势,将航空、铁路等部门吸收为成员单位,指导部分地级市成立减灾委员会,救灾应急的组织协调职能小断完善,为玉树地震抗震救灾、抗击"凡亚比"等台风灾害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相似文献   

17.
正2月25日,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浙江省杭州市召开。民政部副部长窦玉沛出席会议并讲话。会议回顾总结了"十二五"时期减灾救灾工作,对"十三五"期间减灾救灾工作目标和2016年任务进行了安排部署。近日,本刊记者就如何贯彻落实2016年全国减灾救灾工作会议精神等相关问题对民政部救灾司司长庞陈敏进行了专访。  相似文献   

18.
正4月11日,江西省吉安市减灾救灾工作会议在遂川县召开。会议传达了全省减灾救灾工作要求,回顾总结了2013年减灾救灾工作情况,部署了2014年减灾救灾工作任务,并就"5·12"防灾减灾宣传周期间有关宣传工作进行了专题部署。各县民政局分管救灾工作副局长、救灾股长、灾害信息员50余人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19.
正湖北省孝昌县紧紧围绕"以防为主、防救结合、社会参与、政府兜底"的工作方针,加强减灾救灾政策创制,落实减灾救灾经费保障,强化减灾救灾项目建设,综合减灾救灾体系逐步建立,综合减灾救灾能力全面提升。其主要做法是:一、强化领导,确保创建工作高位推进一是建队伍。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减灾救灾示范县创建工作,把防灾减灾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成立以常务副县长为组长的创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定期研究部署创建工作;2015年县财政安排116万元的配  相似文献   

20.
纵观我省近年来救灾工作的实践,我们深深体会到:推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是增强各级救灾责任意识,提高救灾工作效益的有效途径。我们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探索:(一)推行救灾工作分级管理,各级各界自觉树立救灾意识一是层层列支"217"科目经费,把救灾责任落实到地方各级政府。江西是贫困老区,地方落实"217'科目存在较大难度。江西省人民政府于1994年6月作出决定,省和地(市)按本级财政收入的2-3‰,县(市、区)按本级财政收入的3-5‰的比例,分别列支救灾专项资金,多灾易灾地区的比例应有所提高。据统计,全省199…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