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党课》2012,(5):18-18
文化从来都与政治、经济密不可分,文化格局也与政治格局、经济格局息息相关。一方面,世界文化的一体化趋势日益加深;另一方面,世界文化多元化趋势更加突出。  相似文献   

2.
李梅 《党课》2009,(5):80-84
3月17日,法国国民议会(议会下院)经过表决,通过了法国重返北约军事一体化机构的决定。此前3月11日,法国总统萨科齐在“21世纪的法国、欧洲防务和北约”研讨会上明确宣布,法国回归北约“时机已经来到”。在当今世界格局和安全形势处于深刻变化的时候,法国的这一决定,无疑会对欧洲及世界局势产生巨大影响。  相似文献   

3.
世纪之交,欧洲国家进一步加强了联合的势头,其一体化进程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展。欧元的启动,推动了欧洲统一大市场向纵深发展。经济的联合又促进了欧洲国家的政治联合,1999年5月1日,欧盟继《罗马条约》和《马斯特里赫特条约》后第三个重要的条约《阿姆斯特丹条约》正式生效,标志着欧洲一体化进程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欧盟是中国第三大贸易伙伴,而中国也是欧盟第四大贸易伙伴.中国与欧盟的经济关系相当密切。欧洲一体化进程的深化以及欧元的启动既给中欧经济关系带未了正面效应,但同时也会产生一些负面影响。本文拟对此作些研究和分析,并提出若干对策性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徐继在《瀛环志略》中对全球主要国家 ,尤其是欧洲列强的实力进行了全面系统的阐述 ;以世界多元化的视角 ,分析了欧洲强大的历史及现实原因 ,并对近代世界格局的状况和中国周边的危机进行了分析 ,指出中国要在应对国际“变局”中 ,知己知彼 ,自强不息  相似文献   

5.
牛有成 《前线》2011,(4):7-7
充分考虑首都建设中国特色世界城市的长远需要,北京“十二五”规划明确提出了“两个率先”的具体目标,即率先形成创新驱动的发展格局、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我们要精心谋划,找准定位,引领首都“三农”围绕“新”字完善思路、部署工作、落实任务,率先形成城乡经济社会发展一体化新格局。  相似文献   

6.
和平 《新视野》2005,(1):75-77
2004年世界政治的突出特点是恐怖主义全球化。欧洲的“9·11”和俄罗斯“9·11”先后发生。在伊拉克和中东,爆炸和绑架接连不断,犹如打开了潘多拉盒子,演愈烈,乱像的背后,则是国际力量格局的解构与新世界秩序的萌动。欧盟的和平崛起美国建立一极格局的努力受到了制约。  相似文献   

7.
王英  薛莉 《唯实》2003,(12):39-40
半个世纪以来 ,欧洲一体化在困难和挫折中不断发展和深化 ,彻底改变了欧洲地缘政治经济关系。欧盟设想创立的欧洲 ,是一个成员国和平协作、不断发展的繁荣的新欧洲 ,是一个求同存异、协调一致的联合的新欧洲 ,是一个和而不同、共性中彰显个性的新欧洲 ,是一个不平衡中力求均衡发展的新欧洲。但是 ,欧洲联盟的道路仍然布满荆棘 ,步入新世纪的欧盟满怀希望但又步履维艰。一、欧盟经济状况不容乐观欧盟经济一体化起步最早、发展最快、成绩最突出 ,但是 ,在经济全球化加速发展的形势下 ,欧盟还是遭遇了市场缩小、竞争力减弱、产业结构调整滞缓等…  相似文献   

8.
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的发生影响了国际力量的分布,使得关于世界格局的议题成为国际政治研究的焦点,并由此形成了六种世界格局学说.“单极”说强调美国霸权的自我调适能力和独特优势,认为美国仍是世界格局的主导者;“一超多强”说和“多强一超”说均强调美国的相对优势和其他强国实力不断增强两类因素的交互作用,认为它们共同塑造了世界格局,而对两类因素影响力优先次序的不同判断,构成两种学说的区别;“多极化格局”说和“多极格局”说都强调国际力量分布的相对均衡,但前者将这种均衡理解为一种动态趋势,后者则视其为当今世界的现实状态;“无极说”强调国际力量的分散化特征,体现了对“极”化世界格局观的反思.六种学说从不同视角对全球金融危机后的世界格局作出阐释,但在研究视角、认知框架、对权力内涵理解、对新的体系因素带来影响的预估等方面仍然存在不足,有待学者进一步的研究.  相似文献   

9.
中国共产党诞生于资本全球扩张、中国被迫卷入世界一体化进程.同时也是中国人认识世界并重新认识自己的过程中。90年来,党对中国与世界关系的认识超越了传统的“中国的中国”.经历了由“世界的中国”到“中国的世界”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欧盟东扩对于欧洲来说是一把“双刃剑”,在给欧盟带来机遇的同时也暴露出欧盟内部的诸多问题,为欧洲一体化进程蒙上阴影。欧洲一体化正处于关键时期,欧盟内部应在充分考虑欧盟各国国内政治的基础上,从经济,身份认同以及机制等方面寻求共同点,深化合作。  相似文献   

11.
《党课》2013,(18):65-65
欧盟经济与财政理事会(即欧盟财长会议)日前正式批准拉脱维亚明年加入欧元区。从2014年1月1日起,拉脱维亚将成为欧元区第18个成员,欧元也将取代拉脱维亚本国货币拉特。欧盟经济与货币事务委员雷恩说:“拉脱维亚加入欧元区显示了欧洲经济和政治一体化进展,对拉脱维亚而言,其就业市场和经济增长也会受益。”  相似文献   

12.
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世界格局发生了三次大的变动。第一次是从1945年二战结束到1991年苏联解体,其主要特征是由雅尔塔会议确立的美苏"两极"对峙的世界格局;第二次是从1991年苏联解体到21世纪初,美国成为世界上唯一的超级大国,在"一超多强"的条件下,有恃无恐地推行"单边主义";第三次是从21世纪初"9.11"事件发生,特别是金融危机之后,美国和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开始衰落,新兴市场国家异军突起,世界格局从单极走向多极。从发展趋势看,社会主义的最终胜利是完全和绝对有保证的,但世界社会主义的复兴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俄罗斯、印度以及拉美将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其一,要重视“一体化”与“全球化”的区别。西方借经济“全球化”宣扬“一体化”,实际是要搞“西方化”.即世界“资本主义化”。社会主义国家对此要保持警惕,不能随声附和,更不宜简单笼统地提“与世界经济接轨”。当前世界经济完全“一体化”是不可能的。不仅社会主义国家不应该与资本主义国家“一体化”,发展中国家也不可能与发达国家“一体化”.即使是发达国家也没有能够“一体化”。  相似文献   

14.
夏平 《湖北政协》2021,(2):43-44
一、近代百年世界之变近代百年几次重大历史事件对世界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1917年十月革命的胜利孕产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1945年二战结束,美苏两强开始争霸。1991年苏联解体,世界格局向“一超多强”转变。尤其引人注目的是1978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成为世界璀璨明星,世界格局也因之展现新面貌。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世界格局的主导力量之一,欧洲的发展始终是国际社会关注的焦点。今年5月1日,欧盟正式接纳了爱沙尼亚等10个新成员国。在历史性的第五次扩大之后,一个横跨东西欧25国、面积400万平方公里、人口4.5亿、GDP约达10万亿欧元的新欧盟已经形成。这无疑是欧洲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它不仅将给欧盟自身带来新的机遇与挑战,而且会对未来世界格局的走向,包括中欧关系的发展产生深远影响。 一、新欧盟:从量变突破 作为欧洲的典型思维,英国人帕麦斯顿将国际关系的本质归结为对国家  相似文献   

16.
英国是一个联邦制岛国,是一个高度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是欧洲四大经济体之一。时至今日,英国完成历史性脱欧,国际地位略显尴尬,国内经济境况不佳,国家实力大大削弱,与美国关系微妙,与欧盟存有纠葛,对世界影响有限。英国脱欧后,与欧盟、北约及中东地区的地缘政治关系将会发生新的变化。中英关系既有机遇又有挑战,在"一带一路"倡议下发展中英两国关系意义重大且前景广阔。  相似文献   

17.
为保证欧盟有效运作和推动欧洲一体化进程,欧盟各国首脑2004年10月在意大利首都罗马签署了《欧盟宪法条约》。然而《欧盟宪法条约》却先后遭到法国和荷兰全民公决的否决。  相似文献   

18.
贺之杲 《新视野》2017,(4):121-128
反全球化、逆全球化、一体化是全球化进程的伴生物。全球化对地区的影响表现为抑制或激发地区中存在的潜在性因素。欧洲一体化既保证了欧洲的全球地位,也是抵抗全球化的变体。当前的欧洲反全球化潮流成为不容小觑的一股力量,与反对欧洲一体化并驾齐驱,成为影响欧洲经济、社会和政治生态的因素。欧洲反对全球化浪潮体现在对贸易政策的质疑、对难民政策的反对、民粹主义政党的兴起和反全球化与反一体化并行。全球化与一体化的机会和风险被不均衡地分配在社会之间及社会内部,真实的或感知的相对剥夺感与异化感给欧洲民众带来双重压力是欧洲反全球化浪潮的主要动因。再加上,多重危机背景下欧盟无力应对全球化带来的经济社会挑战。欧盟及其成员国在应对反全球化浪潮时,既要关注社会认可,又要关注社会资源再分配。  相似文献   

19.
欧洲的联合图强和“用一个声音讲话”的一体化目标注定其不会只将目光停留在欧洲。随着“太平洋时代”的到来,“多极化”与“多圈化”趋势的发展,“传统”与“非传统”威胁的加剧,欧盟及其成员国对亚洲发起了强劲的经贸攻势,从而呈现出欧盟对亚洲“新”的国际经济政治化战略决策。  相似文献   

20.
从发展中国家的立场、处境和发展需求出发,毛泽东始终是世界多极化的积极倡导者和推动者。他在不同时期提出的几个重要战略理论,都蕴含着关于世界多极化的丰富内涵。从“中间地带”理论、“两个中间地带”理论到“三个世界” 的划分,乃至今天中国政府强调多样性、推动多极化的基本战略主张,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既反映了广大发展中国家基本的对外关系诉求,也反映了世界格局演进的客观趋势。这是理解新中国外交战略的一个重要线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