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余畅 《学理论》2012,(18):80-81
舞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编创的舞蹈可构成著作权法上的"舞蹈作品",编创舞蹈作品不属于教师的工作职务,舞蹈教师所编创的舞蹈作品是其个人的智力成果,属于个人作品而不构成职务作品。学生表演舞蹈作品应享有表演者的权利,属于邻接权。学校在利用这些舞蹈作品时应尊重著作权人和表演者的权利。  相似文献   

2.
杨红英 《学理论》2013,(9):284-285
舞蹈教学是艺术教育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舞蹈是运用有韵律的肢体动作语言表达内心情感与思想的艺术,是人类抒发情感最直接的一种表现方式。本文就高职院校的舞蹈教学如何对学生进行情感训练、如何让学生深刻细致地体会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内涵,做到"以情带舞、以舞传情",提高学生的舞蹈表现力。  相似文献   

3.
秦汉时期是中华文化历史发展长河中的一个重要的艺术形成时期。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是我国第一次具体地呈现出中国古代艺术的伟大传统的时期。"霍去病墓石雕"在该时期中最具艺术代表性。它也是我国传统艺术文化对意境塑造和美学追求各方面的创作提供了巨大的艺术机制,并充分地显示出了强烈的时代气息和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4.
周建国  莫先武 《学理论》2012,(27):104-105
朱志荣的《中国艺术哲学》是我国“第一部”、“独立的”艺术哲学研究的专著.朱志荣的研究成果,不仅揭示了中国艺术哲学的特质——生命意识,而且创造性地提出中国艺术的独特审美方式:超感性的体悟方式.通过超感性的体悟方式,他将中国传统哲学与美学的生命意识与艺术品实现了内在沟通与融合.朱态荣为我们构筑的中国艺术哲学,为我们反省自己的传统艺术与文化提供了很好的视角.  相似文献   

5.
陆春莉 《学理论》2013,(8):157-158
古往今来,任何一门艺术都必然会与美学思想发生密不可分的联系,相互交融在漫漫历史长河中,散发出独特的光芒。作为中国绘画史中不可忽略的一种美学现象——中国绘画复古思想,在当今躁动跳跃的美术大环境中,更加值得我们静心思考,为创作添加一点理论修养。  相似文献   

6.
当今中国社会正发生着前所未有的变革,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拓展到现实生活的方方面面,人们的审美活动已经融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生活美学作为一种新的美学形态应运而生,表明了中国美学正不断走向成熟。生活美学倡导环境审美模式,强调淡化艺术与"非艺术"的边界,注重精英文化与大众文化的相互融合,其兴起和发展标志着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的艺术新生。生活美学的理论意义在于新的历史条件下的美学重构;社会意义在于有利于"和谐"意识的传达;是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助推器,最大限度地满足了人们对幸福理想的追求。生活美学倡导人们以积极和奋斗的心态实现人自身和社会环境的美化,这不仅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也是人们使"幸福生活"变为现实的途径。  相似文献   

7.
每个民族都流传着富有本民族特色的动画故事。而动画作为一种视听艺术和大众化的艺术表现形式已经跨越了民族语言的障碍,在文化传播的意义上具有其自身的万能性。通过对中俄传统经典动画片的对比来看两个民族的文化差异,从而帮助我们更加深刻地认识和了解中俄传统动画片的特点以及中俄两民族的智慧与文化。  相似文献   

8.
"艺术终结论"是西方艺术界讨论的热点话题。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并不是对艺术未来走向的预测,而是对当代艺术现状的总结。"艺术终结论"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分析研究丹托的相关理论,促使我们在新的层面上思索哲学与艺术的关系等一系列问题。尝试对现今美学的热点问题进行分析解答,从美学的角度分析丹托艺术终结论的理论和实践观点,对于美学学科的发展和走向提供了进一步的思考空间。通过了解我们可以发现美学从审美意识中真正解放出来,走向生活,走向实践是美学的新方向。  相似文献   

9.
师范院校舞蹈专业课,是一门培养学生舞蹈综合素质的基础课。作为培养中小学音乐教师艺术素养的舞蹈课,不仅对学生本身具有现实的意义,也有着更广泛的社会意义。本文从提升师范院校舞蹈专业课教学活动水平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方面做了具体分析。从必要性角度看,舞蹈专业课是培养本专业的毕业生及发挥他们未来作用的现实需要,而目前师范院校舞蹈专业课的现状亟须改善的,这是由其课程本身的积极功能所决定的。从可行性角度看,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促进舞蹈专业课必须面向更远的未来,喜闻乐见的群众性,舞蹈专业课与群众性舞蹈基础教育相结合,能产生强大的生命力;教育改革的必然性,要求舞蹈专业课必须得到提升和改善。在此基础上,就当前师范院校怎样构建良好的舞蹈课堂、提升舞蹈专业教学活动的水平,做了粗浅的探讨:一是对师范院校舞蹈专业教学活动给予必要的重视;二是推动专业舞蹈课的课程改革应遵循素质教育的宗旨,与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目标相一致;三是结合舞蹈专业教学活动的一些特点提出要不断丰富教学内容,提升教学层次。总之,文章的落脚点在于让师范院校舞蹈专业课所应该表现的丰富内涵得到更好的挖掘并赋以应有的光泽。  相似文献   

10.
舞蹈教学是一种特殊的教学,舞蹈教师承担着指导和培养学生的任务,除了要求学生完成和掌握舞蹈的最基本的技术、技巧外,还要注意培养学生的表演意识和情感的表达能力,以及提高对舞蹈的美感意识和创编能力.在这个师生共同参与的审美过程中,为掌握正确规范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技巧,提高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如何在舞蹈教学中培养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成了每一个舞蹈教师必须重视的课题.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对<离骚>中的"求女"和<洛神赋>中"恋爱"情节的比较分析,指出这两篇的作者在思想上有相通之处,"求女"与"恋爱"在本质上是相同的,都是作者对美政理想途径的追求.  相似文献   

12.
非常"男""女"     
王奇伟  谭宏姣 《学理论》2009,(30):236-237
针对近年来网络中流行的新词族“X男”“X女”,本文运用描写与解释的方法,从“草食男—肉食女”、“肉松男—干物女”、“凤凰男—孔雀女”、“型男—索女”这四组有关男女的新词语的词源,词义特点,流行动因等角度作出初步分析,并揭示出它们所反映的社会文化心理。  相似文献   

13.
“全球伦理”与“文明冲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1  
1993年9月在美国芝加哥世界宗教大会上发表的《走向全球伦理宣言》,希望能在不同化传统中找到某些维护世界和平的伦理原则,找到“一种最低限度的基本共识”。这是一个值得认真讨论的非常重大的课题。对此本提出四点看法:寻求伦理观念上的“最低限度的共识”很有意义,因为人类在伦理问题上必定有其共同的方面,必定存在可以为不同化传统的民族与国家共同接受的伦理准则;寻求“全球伦理”需从各个民族化传统中吸取资源,在尊重各民族化传统的伦理价值的基础上,发掘和利用有利于构建全球伦理的思想和观点:寻求“全球伦理”必须关注当今人类存在的重大问题,如“和平与发展”问题、政治问题、社会问题、经济问题、环境问题等;“和而不同”应是寻求“全球伦理”的原则,此原则不仅对消除不同国家与民族间的矛盾、冲突、战争有正面的积极意义,而且亦是推动各国家、各民族化健康发展的动力之一。  相似文献   

14.
<周易>的"象",是以符号为表征的天人之道.一部<周易>,就是以阴阳两爻所形成的"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的符号体系.它是我们远古祖先为后人留下的"心灵与宇宙玄机互动"的符号系统.<周易>之"象",蕴涵着宇宙的创生与演进的逻辑过程,万事万物的生灭兴衰之道,天地人"三才"的互动之理,人生祸福的交变之机,吉凶判断和人性教化之本.这种"象",通过"文化之象"、"心理之象"、"思维之象"、"伦理之象"、"数理之象"、"占卜之象"与人的心灵互动,能给后人以无尽的启迪和人性进化.  相似文献   

15.
向征 《理论导刊》2021,(3):87-90
“情”“理”“法”是协调人类社会各种关系的主要依据,“情”是基础,“理”是“情”的规则化,“法”是尽“情”适“理”的设计。三者虽在目标和源生上具有一致性,但在社会生活中却常以矛盾的形式引起人们的关注。不同的文化视阈下,对“情”“理”“法”的关系看法不尽相同,三者以一种哲学式的否定之否定的逻辑不断相互促进发展。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需要结合我国的文化特征和现代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三者融合互通,建构完善与“情”“理”精神相一致的法律制度体系,杜绝不合乎现代社会之“法”的“情”“理”对“法”的干扰,善用中华文化之“情”“理”释解现代社会之“法”。  相似文献   

16.
志与功即动机与效果的考察,是道德评价的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历久常新的难题.在中国古代哲人对志与功及其关系的深刻认识中,也蕴涵了对道德评价的独到见解.他们思考问题的路径及其认识的成果,都值得我们认真地批判借鉴.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3,(34)
《春秋左传》中展现了对礼的不同理解,一种是俗常之礼,认为礼是一种仪式;一种是《左传》之礼,认为礼不仅仅是指礼仪,更重要的是礼治,即将礼与实际政治功能联系在一起;一种是孔子之礼,认为仁是礼的内在根据,只有依仁而行的礼才是人所必须守护的价值。这些不同的理解表明了对礼的认识,由形式转向实质,由外在转向内在,礼的含义得到不断的深化和丰富。  相似文献   

18.
詹宇昆  肖毅敏 《学理论》2008,(22):77-79
首先,本文通过比较西方学者和我国学者对其所下的定义来展开阐述并解释"第四势力"与"舆论监督"的概念。其次,探讨二者的相同之处,如:二者都体现媒体的基本职能,二者都不是绝对的自由,二者都体现公益性,二者都来源于公民权利。第三从法理的层面运用阐述二者的不同点:二者的主体性质不同、二者所包含的内容不同,法律对二者的要求不同,对二者的主要制约方式不同。最后,探求我国"舆论监督"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9.
"疯子"黄侃     
黄侃(1886-1935),字季刚,号量守居士,湖北蕲春人.师事国学大师章太炎,擅长音韵训诂,兼通文学,历任北京大学、东南大学、金陵大学等校教授.  相似文献   

20.
"两新"组织蓬勃发展是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作为"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的突破口,宝山区着力打造"红帆港",创新设置模式,构建起非公有制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