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莉 《学理论》2012,(5):165-166
目前针对幼儿园课堂提问的研究总体还较少,研究方法上多质的研究缺乏量化的说明,有必要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其主要理论基础有符号互动理论、最近发展区理论和"支架"论。目前幼儿园课堂提问研究发现主要问题集中在:提问的主体、类型单一;提问次数频繁;仍存在以问代罚现象;候答时间偏短;反馈质量较差。根据这几方面问题,提出相应建议:鼓励幼儿提出自己的问题;把握课堂提问的适度性等等。  相似文献   

2.
邓永红 《学理论》2013,(24):293-294
课堂提问是英语专业教学的一项重要策略。笔者以建构主义理论为指导,探析有助于学生建构知识意义的英语专业课堂提问模式。研究得出可从三个方面建立该模式:设计多样化的问题;运用多种让学生参与问题的方式;给予学生积极反馈。  相似文献   

3.
以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专业课为研究对象,在哈尔滨师范大学随机抽取了三位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教师,每名教师任意连续8堂课进行录音和笔记记录。从提问预设、提问方式、提问内容、理答方式、提问效果、提问反思等六个维度进行分析,旨在分析现有的课堂提问模式的有效性,希冀引起教育工作者的关注与反思。  相似文献   

4.
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语文交际工具的职能着重体现在交流和沟通环节上,课堂提问正是语文课堂中最重要的沟通环节。笔者通过对语文课堂的提问功能、提问类型和提问原则三个部分进行研究,来探究如何优化语文课堂提问。  相似文献   

5.
朱孔雨 《学理论》2014,(9):219-220
探讨了高中课堂在提问环节存在的问题,分析了其中的原因,并且提出了有效性提问的概念和特征。同时从提问要精心设计,问题层次安排要循序渐进,提问要面向全体,要及时评价,提问介入等五个方面探讨了高中数学有效教学的提问策略。  相似文献   

6.
姚小鸽 《学理论》2013,(11):257-258,283
课堂提问中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即等待时间。等待时间的合理运用是实施有效课堂提问的重要保障,也是教师恰当运用教学艺术的体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等待时间不仅可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提高学生探究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同时也有利于提高教师的提问能力和问题水平,促进教师把握好课堂教学节奏。因此教师在课堂提问中应该加强运用等待时间的策略,从而使学生和教师在教学中共同成长、共同进步。  相似文献   

7.
黄建延 《各界》2008,17(11)
本文根据个人从事中学物理教学的经验和体会,从师生之间的转换关系、课堂教学的转换提问方式、课后跟学生之间转换反馈方法等方面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改所必须的素质能力,并真正将知识与能力融会贯通,体现课程改革的新理念提出一些见解和看法,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本文针对当前数学课堂教师提问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数学课堂提问要讲究"五性",即内容的坡度性,时间的等待性,结果的有效性,方法的艺术性及对话的交互性,以期激发学生兴趣,达到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9.
张欣 《学理论》2011,(2):329-330
禅宗是我国最有教学艺术的佛教宗派,它留下的禅学公案主要采用问答体的方式。公案的这种问答教学对我们现代课堂教学的提问环节有很多启示意义,比如在提问的时机性、问题设置的障碍性、对回答评价的非功利性和启发性等。  相似文献   

10.
《学理论》2013,(2)
课堂提问作为师生之间互动交流的最重要手段之一,在对留学生的汉语教学中同样起到至关重要的角色。高质量的课堂提问可以达到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的效果。因此,对外汉语教学课堂中,教师应加强在课堂提问环节的设计、技巧以及使用方式、时机和效果等方面的锻炼和培训,以更加科学高效的方式,达到课堂上互动教学的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