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是未经注册商标所有人许可,去除其使用在商品上的注册商标或者将商品上的注册商标更换为其他商标,并销售这些商品的行为。作为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比其他商标侵权行为隐蔽性更强,危害性更大。用民商事法律规制商标反向假冒行为,力度有所不够,但我国刑法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缺乏规定。有必要对商标反向假冒行为进行刑法规制,以充分保护商标法益和市场经济秩序。  相似文献   

2.
再析商标反向假冒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商标反向假冒 ,是商标侵权行为的一种。对于商标反向假冒之侵权 ,只有通过分析商标的功能与价值、揭示商标内含的知识产权因素 ,才能得以明晰。国外在禁止商标反向假冒之立法实践上 ,商标法与反不正当竞争法两大法律模板的运用演变成三种模式。我国有关立法 ,缺乏禁止商标反向假冒之明确规定 ,应借鉴国外立法经验 ,结合我国的实际 ,在《商标法》中补充这方面的规定  相似文献   

3.
论对反向假冒商标行为的法律调整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反向假冒商标行为是指在他人的商品上擅自使用自己的商标 ,将该商标作为自己的商品再次出售的行为。各国法律中 ,反向假冒均受到法律禁止和制裁。我国在 2 0 0 1年 10月 2 7日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四次会议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的决定中作出规定 ,但并不完善 ,应在《反不正当竞争法》、《消费者权益保护法》中均作出相应规定 ,更好地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4.
试论商标的"反向假冒"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2001年12月1日实行的《商标法》将商标的“反向假冒”行为规定为商标侵权行为。国外的法律规定中或将之认定为不正当竞争行为,或视为商标侵权行为。本文通过对一起案例的分析,在探讨商标“反向假冒”构成要件的基础上,认为将此类行为规定为侵权行为,在立法选择和法律政策上是完全可行的。从不同的角度,通过完善反不正当竞争法或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来认定并禁止商标的“反向假冒”,在理论和实践中也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注册商标的专用权是商标法律制度保护的核心。作为立法宗旨之一,我国《商标法》总则第一条作了规定。但由于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历史不长,尚有不完善之处,商标专用权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商标侵权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损害了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权益。 对于未经授权,在同一种类或类似商品上使  相似文献   

6.
反向假冒相对于正向假冒更加隐蔽,危害更大。法律调整商标反向假冒行为有正当的法理基础,对该行为的规制应结合其性质进行,我国《商标法》对反向假冒的规定也应进行扩张解释。  相似文献   

7.
注册商标的专用权是商标法律制度保护的核心,作为立法宗旨之一,我国《商标法》总则第一条作了规定。但由于我国商标法律制度历史不长,尚有不完善之处,商标专用权未能得到切实有效的保护,商标侵权行为屡禁不止。严重扰乱了社会主义经济秩序,损害了商标权人和消费者的权益。  相似文献   

8.
从性质上看,反向假冒是不正当竞争行为、侵犯了消费者的知情;从商标权的角度看,也构成商标侵权.比较相关立法,我国应着重适用商标法,以规制反向假冒行为.应从以下几方面完善商标法:应对"投入市场"进行扩张解释;采取举证责任倒置;适用惩罚性赔偿制度;对隐性反向假冒补充立法.  相似文献   

9.
新型商标侵权行为及其法律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网上商标侵权行为 ,以及商标抢注行为 ,商标法重管理轻诉权等的缺陷 ,作者提出了相应的完善商标法的立法建议。  相似文献   

10.
浅析驰名商标的刑法保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驰名商标是商标所有人的无形资产,具有独立的价值,应予以特殊保护。现行《刑法》对驰名商标在保护对象、假冒注册商标行为的范围及定罪的标准上存在严重缺陷,缺乏可操作性,使刑法对驰名商标的保护形同虚设。刑法对驰名商标在保护对象上要增加驰名服务商标,假冒行为范围上要扩大到在同一种或类似的商品或服务上使用与其驰名商标相同或相似的商标标识的行为.并且要降低定罪量刑的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