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两型社会”建设,是党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立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实际而作出的重大战略部署,是关系国民经济全局的战略任务。由于经济发展方式粗放,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资源环境问题已经成为发展瓶颈。因此,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是解决此问题的必由之路。  相似文献   

2.
杨会春 《新湘评论》2007,(11):30-34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科学把握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阶段性特征,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作了战略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和党的执政规律认识的不断深化。体现了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客观要求。  相似文献   

3.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未来五年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将发生深刻变化。多极化作为世界格局的一种趋势有了新发展,大国关系正在不断调整,多个力量中心正在加强,世界经济将保持长期增长势头。中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在国际政治中的作用越来越大。“十二五”时期,国家将以促进科学发展、和谐社会建设与培育国际经济合作新优势为目标,对经济结构进行重大调整,把社会发展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长春市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着一个恢复性增长的经济环境和较为宽松的政策环境,应紧抓机遇,强化措施,着力构筑现代产业体系,加大项目建设和投资力度,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及成果转化,积极完善金融服务体系,加快建设长东北先导区,大力发展绿色经济,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相似文献   

4.
《党课》2009,(10):4-4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5.
城乡-体化理论回顾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理论与当代》2008,(11):32-34
改革开放30年以米,我国经济社会取得了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为我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基础。但是长期以来由于历史、体制、观念等多方面的原因,我国形成了典型的城乡二元社会格局.造成我国城乡之间差距过大、发展不协调等问题。因此,打破城乡分割、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现城乡一体化是我们现阶段特别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迫切要求,  相似文献   

6.
刘东辉 《奋斗》2008,(1):15-16,14
党的十七大报告,依据国际国内形势的新变化,描绘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蓝图,对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党的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报告强调,要“坚定不移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提出了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一系列重要论断和举措,对各级人大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  相似文献   

7.
《支部生活》2009,(9):4-4
会议强调,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我国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正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向前迈进。党要适应这样的新形势,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更好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实现党的十七大描绘的宏伟蓝图,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自身建设。  相似文献   

8.
目前,风险问题并不在改革本身,而在于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超过了国力能承受的范围,农业问题依然突出。1、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过大,使各方面的经济关系绷得过紧,对改革推进和社会稳定威胁很大。现在有些地方的房地产热又开始有所回潮,基础设施建设也齐头并进,钢材等生  相似文献   

9.
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努力提高我国的对外开放水平。他强调指出,对外开放是一项长期的基本国策。面对经济、科技全球化趋势,我们要以更加积极的姿态走向世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发展开放型经济,增强国际竞争力,促进经济结构优化和国民经济素质提高。实行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和参与国际分工,能够推动国民经济迅速发展,有利干节约社会劳动;利用和吸收国外资金和先进技术;可以加快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发展对外经济关系,能够为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国际环境。我国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重要形式是…  相似文献   

10.
社会收入差距过大已成为影响社会和谐的突出矛盾。加强对社会收入差距扩大问题的成因及所引起的矛盾的研究,有助于我们全面深化并完善社会经济体制改革,顺利实现经济社会的转型,有效地推进我国的全面小康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  相似文献   

11.
关于发展区域资源特色经济的调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地域广大,区域资源丰富,从当地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发展别具一格的特色经济,对振兴区域经济,加快小康建设步伐,促进农业和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一、发展特色经济是开拓国内外市场、繁荣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随着农村社会主...  相似文献   

12.
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是云南省委、省政府确定的一个重大发展战略。这一战略和建设绿色经济强省、连接东南亚及南亚国际大通道一起,构成云南参与西部大开发、实现跨世纪发展的三大战略目标。三大目标立足于西部大开发的伟大历史进程和云南的气候、资源、区位优势和民族特点,体现了特色发展、可持续发展和两个文明共同发展的现代发展理念,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是一个相互促进、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建设民族文化大省,最终目标是把云南建设成为经济繁荣、文化发达、民族团结、社会文明、环境优美的现代化强省,从根本上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王树林 《新视野》2003,(1):13-14
江泽民同志在十六大报告中指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最根本的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需要,也是尽快提高我国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需要。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1978~2001年这23年间,我国经济年均增长9.4%,这一增长速度相当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速度的3倍。2001年,我国GDP总量已达到9.59万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相当于1978年的近8倍。随着2003.1新视野经济的发展,我国居民收入水平和生活水平有了大…  相似文献   

14.
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我们必须适应国内外形势的新变化,顺应各族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规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基本目标和基本政策构成的基本纲领,在十六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对我国发展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并由此勾画出我国到2020年的宏伟发展蓝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指明了前进的方向。  相似文献   

15.
城镇化:推进兵团社会建设的重要途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付英 《兵团党校学报》2010,(4):35-38,45
党的十七大报告强调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更加重视社会建设,从原有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扩展到包括社会建设的四位一体。新时期,兵团推进城镇化不仅能够促进兵团综合经济实力的提升,而且对于完善兵团的社会建设,促进兵团实现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农村社会保障事业有了较大发展,但同时存在着诸如参保范围窄、 风险大、资金投入不足等问题。这些问题阻碍经济发展,影响社会稳定,必须采取积极措 施,加快农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促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17.
我国加入 WTO不仅将极大地促进我国经济和国际经济的增长,而且将有力地促进我国政治和国际政治的发展,因为从经济与政治的相互关系来看,政治的发展最终是由经济的增长所决定的。在我国即将成为 WTO成员国的时候,深入研究加入 WTO的政治意义,对于全面认识我国加入 WTO的必要性是十分重要的。   1有利于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与社会有了极大的发展,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逐步显现。但现实经济和社会生活中也存在着一些影响安定团结的不稳定因素,如国有企业职工下岗增多、农民和城镇部分居民收入增长…  相似文献   

18.
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共同致富,我们从改革一开始就讲,将来总有一天要成为中心课题。”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谈到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经济时,明确要求“逐步走向共同富裕”。统计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居民收入的差距迅速扩大,某种程度上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两极分化。这种贫富分化已经引发和衍生了诸多的经济、社会乃至政治问题。这表明,现在已是突出地提出和解决实现共同富裕问题的时候了,要与部分先富一样,使共同富裕成为一个“大政策”。   我国当前的贫富差距已经过大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收入分配领域…  相似文献   

19.
特征之六:节约型社会是实行科学决策,做到建设与需要相适应的社会,而不是盲目决策,大搞重复建设的社会 社会要发展,人类要进步,离不开建设。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历程就是一个不断搞建设的过程。目前,我国正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但如何搞建设有个科学决策、科学安排的问题。决策、安排科学,就能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的提高,决策、安排失误,就会阻碍甚至破坏经济社会的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提高。什么才是科学的决策与科学的安排呢?发展经济的目的是为了保障供给,满足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科学决策、科学安排的根本原则和依据就是适应市场的需要,保障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提高的需要,做到建设与需要相适应,相协调,相平衡。  相似文献   

20.
经济全球化是当代国际社会的基本特征之一。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国际经济关系的变更。由于国际经济关系正是国际经济法的调整对象,所以,经济全球化必然会对国际经济法的存在和发展产生重大影响。学习《国际经济法》首先应当以全球化的视角审视国际经济法发展的动因及趋势,有助于我们吸收和借鉴当代世界法律中先进的法律文化和法律技术,促进我国法律制度的发展和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建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