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拟根据2003年8月开始实施的对泰国日资企业的调查,就东盟、中国及日本的关系加以论述。尤其在关注投资和贸易动向的同时,就现在成为热门话题的自由贸易协定(FTA)的动向进行评述,并对“东亚共同体”等地区一体化的动向加以考察。一.东亚的直接投资和贸易的动向以亚洲金融危机为契机,东亚的投资及贸易动向发生了明显的变化。首先就直接投资来看,出现了从东盟向中国转移的情况。20世纪80年代中期到90年代中期外国对东盟主要5国(泰国、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的投资不断趋于扩大,但由于1997年的金融危机,1999年减少到241亿美元,…  相似文献   

2.
八十年代以来,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增加。继1981年度比上一年度增加将近一倍达89亿美元后,1984年度又突破100亿美元大关,1985年度进而扩大到122亿美元。近五年的对外直接投资总额就相当于1951至1980年度三十年累计额(365亿美元)的1.3倍。亚洲是日本的重点投资地区。但近几年,日本对亚洲的投资出现了下降趋势而对美、欧的投资则大幅度增加。本文拟对日本对亚洲直接投资的格局与前景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
1993年以来,日元对美元再次大幅度升值。去年初为1美元兑换125日元,8月份升至1美元兑换104日元,升幅达16.8%,下半年虽经回落,但进入1994年不久又升至1美元比103日元或104日元上下。日元的这次升值是否会对日本的对外直接投资构成影响,是人们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日元升值周期和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发展在布雷顿森林体制下,1949年确定了1美元兑换360日元的固定汇率。这一比价一直维  相似文献   

4.
缅甸 由于来自东盟各国(缅甸的主要投资来源国)的投资停滞等原因,缅甸的外资投资额自1998年度以后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从1999年年中以后出现了回升的征状。来自日本的资本投资虽然已趋于衰退,但日本企业已开始对在缅甸投资服装生产的委托加工表示了关注。  相似文献   

5.
一、前言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除了政府参与的少数大型项目外,均是面向亚洲和中南美等地区的发展中国家进行投资的。六十年代末期以前,一般企业的对外投资极少,七十年代以后对亚洲地区的投资才走上正轨。从生产要素和市场占有的角度来看,七十年代日本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可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这一时期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动机主要是“劳动力价格便宜”和“有望获得当地市场”。在七十年代日本对制造业部门的海外直接投资累计额中,对亚洲地区投资的比重是最高的,约占日本对全世界直接投资的40%。这是因为日本对亚洲地区投资的动机,即市场方面和生产要素投入方面的动机较为协调的缘故。其次,从上述的角度看,日本对亚洲地区的直接投资有如下三个特点:(1)追求以当地劳动力代替资本的效果。就1973—82年期间日、美对泰国的直接投资看,美国对巨额资本投资型行业部门的相对投资额是日本的4—196倍。这种现象在日本对东盟和亚洲新兴工业化经  相似文献   

6.
以1985年的五大国财政部长会议所导致的日元升值为背景,日本企业对东盟各国的投资趋于活跃,这是从1987年开始的事。进入九十年代以后日本企业对其他地区的投资尽管趋于停滞,但对东盟各国的投资却进一步增多。这是因为日本的跨国公司在开展国际化的战略中,把东盟各国置于作为其出口生产基地的地位,为此增  相似文献   

7.
东道国政治风险是中国对外直接投资面临的主要不确定性因素。本文利用灰色关联度模型对中国投资东盟的政治环境进行测度,并以政治风险指数为中心构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影响因素模型,运用拓展引力模型评估政治风险冲击及制度质量对中国对外直接投资的影响程度。实证结果显示: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倾向出口导向和战略资产寻求型,政治风险冲击、要素禀赋、出口、汇率及GDP等是影响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主要因素;在制度质量良好的国家,政治风险不是影响对其投资的长期主要因素,但政治突发事件对对外投资的影响显著,并在短期内降低了中国对东盟的直接投资;中国对东盟部分国家的直接投资存在所谓的"政治风险偏好"现象,但整体并不显著,政治事件冲击使"政治风险偏好"消失。  相似文献   

8.
战后日本对东盟国家的直接投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东盟国家是日本传统的投资场所。但是前几年由于投资国与受资国双方主客观多种因素的影响,日资曾一度撤离东南亚地区。1985年日元被迫贬值后,日本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又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本文试图通过回顾战后三十多年日本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发展过程,对新时期日本与东盟国家的投资关系及其前景作一些估计。一、日本对东盟国家直接投资发展的历史回顾及前景其投资特点(一)历史回顾亚洲是战后日本对外直接投资的重点地区之一,而东盟国家则是日本在亚洲地区进  相似文献   

9.
本文基于2003~2008年的面板数据,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分析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发现市场规模(GDP)、投资竞争(FDII)、投资环境(EBI)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正相关,经济联系(BTV)与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负相关.在对实证分析结论作出合理解释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优化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区位选择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0.
中国-东盟的直接投资关系:趋势与发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0世纪90年代以来,随着中国与东盟双边关系的全面发展,双边经贸关系发展十分迅速,双向直接投资流动日趋活跃.中国已经成为东盟对外直接投资(FDI)的重要地区,与此同时,中国也是一些东盟国家重要的FDI来源地.但总体上,双边投资流动的潜力还没有充分挖掘出来.为了进一步密切双边投资关系,推进双边经济合作,有必要就双边直接投资关系的发展趋势及前景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选取2003~2009年间中国与东盟各国贸易和直接投资面板数据,用实证方法研究中国和东盟各国间的贸易与对外直接投资(FDI)的关系,结果表明:中国对缅甸、印度尼西亚、老挝、新加坡、越南的FDI及新加坡对中国的FDI促进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进出口总贸易;中国对文莱、柬埔寨、菲律宾的FDI及文莱对中国的FDI促进出口贸易;中国对柬埔寨的直接投资促进进出口总贸易;泰国对中国的FDI与进口贸易、出口贸易、进出口总贸易间存在替代效应。此外,对外直接投资和贸易具有极强的双向因果关系。  相似文献   

12.
(2011年3月1~31日)●1~4日,10+3东亚自由贸易区研讨会及中国—东盟贸易谈判委员会会议在安徽省马鞍山市举行。中国商务部国际经贸关系司副司长孙元江介绍说,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作为中国对外签署的第一个自由贸易区,一年来的建设使得双方关税大幅降低,平均关税由9.8%降低到0.1%,双方对各自90%的产品实行零关税。同时双方投资快速增长,中国对东盟累计直接投资已突破百亿美元。  相似文献   

13.
一、概况战后,日本企业利用战争赔偿这块敲门砖打开了同东南亚地区开展贸易的大门。从1951年度以来,日本又以资本输出带动商品输出。三十年来,日本投向东盟五国(印尼、马来西亚、菲律宾、新加坡、泰国)的直接投资累计额(截至1980年10月)即达70亿美元上下,1951—1964年度的十四年间只有1.2亿美元,但截至1978  相似文献   

14.
跨国经营主要是指跨越国界从事生产经营管理活动。根据是否涉及海外管理权和控制权 ,跨国经营活动分为两大类 :一类是享有国外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活动 ,包括对外直接投资、国际服务性经营和工业合作 ;另一类是不享有国外管理权和控制权的活动 ,包括进出口、金融机构贷款、技术授权、合同安排、国际租赁以及国际咨询等。中国企业对越南正式的跨国经营是在1991年11月两国关系正常化以后 ,主要形式有 :对越投资、工程承包与劳务合作、双边贸易等。目前 ,中国正与东盟开展中国—东盟(10+1)经济合作 ,而越南是东盟成员国中政局较为稳定的…  相似文献   

15.
由于以1985年西方五国财政部长会议协会为契机带来的日元升值,日本企业积极地展开对亚洲地区的投资,泰国作为投资市场早就引起日本企业的注意。1988年泰国的外资投资额(以日本资金为首)达到了峰值。进入90年代以后,由于中国等新竞争对手的兴起,加之原主要投资国、日本的经济衰退,泰国的外资投资额趋于停滞,泰国的外资投资批准件数在1992年以前连续4年持续减少。但是,由于新一轮日元升值的到来,1993年以  相似文献   

16.
越南实行革新开放后,经济得到持续快速发展。20世纪80年代末,越南企业就开始探索对外直接投资问题。1999年以后,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越南对外直接投资迅速发展。至今,越南对外直接投资的对象国主要是老挝、柬埔寨等具有比较优势的国家以及美国、新加坡、中国、韩国、日本等与越南经贸往来密切的国家。主要投资领域包括油气开采、农作物种植、通讯网络建设等。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中国东盟合作进程的加快,中国与东盟于2007年1月14日正式签署了《服务贸易协议》,该协议于2007年7月1日正式生效,宣告了双方服务贸易市场的开放,意味着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因此,研究如何推进中国东盟服务贸易发展成为一个新的热门话题。进入21世纪以来,国际直接投资向服务产业的转移已成为新的发展趋势,通过对外直接投资以商业存在实现的服务贸易已成为主要的服务贸易方式,本文从投资角度对如何推进中国东盟服务贸易进行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近年,日本、亚洲“四小”的海外直接投资迅速增长,东盟国家成为投资热点。这些亚洲资本的大量涌入,加快了东盟国家工业化的进程和区域内产业分工的发展。本文拟就八十年代中期以来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直接投资的现状、动因及其影响作一分析。一、日本、亚洲“四小”在东盟国家投资的现状1985年日元大幅度升值之后,日本的海外直接投资呈现跳跃式增长,继而亚洲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货币普遍升值,引致其对外直接投资的急剧扩张。在东盟国家,形成了  相似文献   

19.
引言 1985年9月五国政府首脑会议和日元大幅增值之后,日本政府把大力促进海外直接投资作为它的一项政策指导方针。为了促进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在1亿日元以下或工人数不到300的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通商产业省做了各种准备。据通商产业省估计,到1987年底,中、小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将会增长50%,而大企业只增长10%。因此八十年代日本将出现一个以中、小企业起较大显著作用的海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20.
引言 1985年9月五国政府首脑会议和日元大幅增值之后,日本政府把大力促进海外直接投资作为它的一项政策指导方针。为了促进各企业,特别是中、小企业(资金在1亿日元以下或工人数不到300的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通商产业省做了各种准备。据通商产业省估计,到1987年底,中、小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将会增长50%,而大企业只增长10%。因此八十年代日本将出现一个以中、小企业起较大显著作用的海外直接投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