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李虹 《世纪风采》2014,(5):30-35
1937年,国共开始合作抗日,周希汉被任命为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作战股股长。到1939年升任三八六旅参谋长。年近30的他婚姻问题引起众人的关注,旅长陈赓、副旅长李成芳等都放在心上,想着合适的时候遇上个适合的姑娘就撮合一番。  相似文献   

2.
<正>1941年8月,由八路军第一二九师三八六旅主力组建的太岳南进支队和晋豫区党委同时进驻山西沁水县东西峪,区党委驻西峪满沟村,旅部驻扎西峪村。旅长陈赓兼任太岳军区司令员后,政委王新亭接替周希汉,担任南进支队司令员挺进中条山地区,新任旅长王近山和副旅长刘忠迟迟未到任,第三八六旅的主要工作任务便由参谋长周希汉主持,政治部主任张祖谅全面协调和负责完成。其间,张祖谅勤勤恳恳,兢兢业业,识大体,顾大局,吃苦耐劳,主动承担责任,  相似文献   

3.
明镜篇     
《湘潮》1987,(12)
“共产党人不与民争食”1943年夏天,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因连日劳累,病倒在太行山的一个小村子里。有一天,386旅旅长陈赓带着几个人来看他。陈赓一路风尘仆仆,手里提着一大包东西,一进门,他把东西悄悄放在桌上,坐在床边问起彭总的病情。彭总翻身  相似文献   

4.
神头岭大捷     
1938年3月11日下午,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旅长陈赓接到命令,要他火速赶到仙堂寺一二九师师部。 师参谋长倪志亮用木棒指着墙上的地图说:“由邯郸西犯之日军第一0八师团,于2月20日进占长治,打通了邯郸至长治大道,企图继续西犯,与已占领临汾、汾  相似文献   

5.
周希汉,1913年生于湖北麻城,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入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首任军长、滇南卫戍司令、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周希汉被授予海军中将军衔。“文革”期间,海军受到林彪、“四人帮”集团的严重破坏,而处在海军副司令岗位上的周希汉不可避免地经受了“触及灵魂”进而“触及皮肉”的劫难。  相似文献   

6.
张玉艳 《党史文汇》2011,(12):45-49
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的冀南平原以及太岳山区,有一员作战勇猛、威震敌胆的虎将。陈赓大将曾赞扬他“负伤几十次,仍身先士卒,保持英雄本色;求战心切,但不鲁莽;战功大,但不狭隘本位;顾全大局,是个难得的好同志。”“太岳战将猛,首推楚大明。”他就是曾任晋冀鲁豫军区第四纵队第十旅副旅长的楚大明。  相似文献   

7.
叶青松 《党史博览》2006,(12):46-50
在年龄、资历相当的众多人民解放军将领中,有这么一位军长,他的成长历程有点特别:没有当过营长而当科长,没有当过团长而当旅长,没有当过师长而当军长。这个军长,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首任军长周希汉。  相似文献   

8.
《湘潮》2015,(1)
<正>抗战爆发后,陈赓历任第三八六旅旅长、太岳军区司令,他不但注重战略把握,也注意战术运用,在太行山的崇山峻岭中创造了伏击战、破袭战、围困战的著名范例。神头岭巧妙设伏1937年8月,红四方面军三十一军在陕西省富平县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一二九师三八六旅,陈赓任旅长,全旅约5700人。9月30日,三八六旅在师的编成内东渡黄河开  相似文献   

9.
周希汉,1913年生,湖北麻城人,1927年参加黄麻起义,1928年入党。历任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三军首任军长、滇南卫戍司令、海军参谋长、海军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他一生转战南北,既有虎将风度,又有儒将见识,被誉为聪明过人、勤奋过人、才干过人的一代战将。在他长期的革命生涯中,周希汉给那些接触过他的领导人留下了各种各样的印象,不少人还给他起了这样那样的雅号,把这些评价串起来,我们就可以从另外一种角度透视这位开国中将。  相似文献   

10.
1931年,陈赓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四军第十三师三十八团团长,不久升任第十三师师长。9月,他率部参加新集西北胡山寨战斗,在前线指挥作战时,右腿膝盖处不幸负了重伤。10月,陈赓调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但因其伤势恶化,行动困难,便离开部队前往上海牛惠霖医院治伤。他此次来沪,除治伤外,还负有一项重要任务:向党中央汇报鄂豫皖苏区反“围剿”的情况。1933年3月,中共中央  相似文献   

11.
王奎 《党史文汇》2003,(2):40-42
陈康是我军著名的将领之一.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在他先后担任我八路军386旅17团团长、太岳区第四军分区司令员以及晋冀鲁豫野战军第4纵队13旅旅长、太岳兵团(陈赓兵团)第4纵队13旅旅长期间的战斗生涯中,戎马倥偬,战功显赫,演绎了诸多精彩绝伦的战斗活剧,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陈赓,1903年生人,祖居湖南湘乡二都柳树铺。那里依山傍水,风光秀丽。村前小溪欢歌,村后青山叠翠,都是陈赓幼时戏耍的场所。陈赓的祖辈,都喜欢练武。虽然还称不上“武门”、“侠户”,但在那弯弯曲曲的几十里山冲,也称得上是个“武术世家”。  相似文献   

13.
“敢打没有命令的仗”这是毛泽东对王近山将军的评价。 那是1943年10月,国民党发动了第三次反共高潮,进攻矛头直指陕甘宁边区。为此,中央急调386旅旅长兼太岳军区第二军分区司令员王近山率所部一个团立即奔赴延安,担负保卫党中央、保卫毛主席的光荣任务。 部队出发前,陈赓把28岁的王近山旅长叫到了面前,再三叮咛:“你部尽快赶赴延安是最重要的任务,不要在半路上求战,如遇战斗,要力求速战速决速离,你要切记啊!”  相似文献   

14.
1931年,陈赓被派往鄂豫皖苏区,出任中国工农红军第4军第13师第38团团长,不久升任第13师师长.9月,率部参加新集西北胡山寨战斗,在前线指挥作战时,不幸右腿膝盖处负了重伤.10月,陈赓调任红四方面军参谋长,但因伤势恶化,行动困难,便离开部队前往上海牛惠霖医院治伤.他此次来沪,除治伤外,还负有一项重要任务:向党中央汇报鄂豫皖苏区反“围剿” 的情况.1933年3月,中共中央决定派陈赓去江西苏区工作.在要离开上海的前一天,即3月24日,因叛徒告密,不幸被捕.在巡捕房里,他接连遭到敌人的鞭打、电刑.  相似文献   

15.
何纪新 《湘潮》2023,(4):31-32
<正>1961年3月25日,在首都各界公祭陈赓同志大会上,开国大将罗瑞卿在悼词中指出,抗日战争中,太岳地区反日伪“扫荡”的屡战屡捷,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挺进豫西的巨大胜利,都显示了陈赓同志对毛泽东军事思想的深刻理解和卓越的军事天才。作战指挥,实事求是到敌后开展游击战是在毛泽东军事思想指导下作出的战略性决策。七七事变爆发后,陈赓被任命为一二九师第三八六旅旅长,率部渡过黄河,进入山西迎击日军。  相似文献   

16.
洪梅 《党史文苑》2007,(9):46-47
赵博生(1897-1933)原名赵恩溥,生于1917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第6期,先后在皖系、直系、奉系军队中任职。1924年冬转入冯玉祥的西北军,任团附、旅参谋长、特种兵旅旅长、军参谋长,参加过国共合作的北伐战争。1931年任国民党军第二十六路军参谋长时,被调至江西“剿共”。同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相似文献   

17.
<正>陈赓那个生于“东南”的妻子,牺牲了百团大战后,第129师趁部队休整期间,开了个运动会。这一天正好是刘伯承师长过生日,运动会总指挥、第386旅旅长陈赓便给抗大政治部主任挂了个电话,请抗大文工团到师部来助助兴。台上演的是《孔雀东南飞》,傅涯扮演小姑。她同情新嫂嫂,怨恨母亲不通人情,拆散恩爱夫妻,  相似文献   

18.
峥嵘 《世纪风采》2009,(7):38-40
邓萍,也许许多读者对他比较陌生,但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他却是与彭德怀、滕代远等几乎齐名的红军高级将领。27岁时他便壮烈牺牲。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如流星般留下了耀眼的光芒。曾参与领导著名的平江起义,长期担任红三军团参谋长、红军参谋长,一度兼任红五军军长、中央红军军事政治学校教育长,参加过五次反“围剿”和长沙战役、赣江战役,以及惨烈的广昌保卫战、湘江之战。  相似文献   

19.
在度过自己的第12个生日后,温斯顿·丘吉尔进入了考试这块冷冰冰的“阵地”。 对丘吉尔来说,主考官们感到颇为“亲切”的科目,几乎全是他不感兴趣的。他倒是很想接受历史、诗歌、作文方面的考核,而他们偏偏看重拉丁文和数学;他迫切地希望能讲一讲自己所喜欢的东西,可他们总是想方设法地问一些他不了解的东西……于是最终的结果是:考试成绩不合格。  相似文献   

20.
陈赓既是毛泽东的同乡,又是他麾下的一员得力战将。无论是在革命战争年代还是和平建设时期,毛泽东都十分器重陈赓,常常委以重任。陈赓不负领袖的关怀与厚望,为共和国的建立和军队的现代化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陈赓临危受命,率部硬是把逼向中央军委指挥部的敌军压了回去。毛泽东高兴地赞许道:“陈赓行,可以当军长!”得知张国焘要杀害陈赓的消息后,毛泽东立即派人把他接到自己的身边,说:“看他张国焘还敢来杀人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