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9 毫秒
1.
张丽英 《学理论》2012,(8):197-198
随着我国社会的高速发展,高等教育逐渐成为大众化的教育,从某种意义上讲大学生人文素质的高低决定整个社会人文精神水平。在高校的人文精神教育中,情商培养和思想政治理论课无疑是塑造大学生人文精神的主渠道。  相似文献   

2.
论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及培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淑娟  张培强 《学理论》2009,(15):190-191
人文精神,是指向人类文化创造的价值和理想,是指向人的主体生命层面的终极关怀,是人们现实文化生活的内在灵魂,也是现代社会进步与发展的强大动力,其实质是对人类生存的关怀和追求。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理应成为具有较高人文精神的群体。然而我们必须承认,当代大学生人文精神的缺失已是现代社会生活中一个不争的事实,高校人文精神的重建也已是当今社会人类的共识。  相似文献   

3.
培育人文精神提升人文素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马新凤 《学理论》2009,(15):86-87
人文精神培育的本质是育人,是提高人的素质。人文精神培育的使命是陶冶人性,铸造健康饱满的人格,也就是教会学生学会做人。教育是一种人文精神,教育的过程是人文精神培育的过程,教育的使命就是培育人文素质,培育合理的人文精神。融人文精神于高等教育之中是培育大学生的人文精神、提高他们的人文素质,从而使他们成长为复合型人才的重要途径。  相似文献   

4.
《学理论》2014,(27)
加强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培养全面发展的当代大学生的必然要求,是我国高校实行素质教育的必然选择。加强理工科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过程中应该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互补、专业教育与人文教育相融、教育与自我教育相应的基本原则。  相似文献   

5.
康钊 《学理论》2009,(31):260-261,268
和谐校园文化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大学生健全人格培养的重要生成条件。应重视优化校园文化,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积极引导校园文化的主流方向,加强学生的人文精神教育,提高其人文素养,培养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品质。  相似文献   

6.
柳春清  刘玲灵 《学理论》2014,(23):279-281
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是高校育人的重要目标,大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是一个综合教育的过程,结合大学生的读书现状,提出培养大学生人文精神对策如下:高校应转变大学教育观念;高校应调整课程设置,开设文史哲类的经典研读课程;教师应发挥主导作用,积极引导学生读书;大学生自身应选择读经典文献,摒弃垃圾书籍;大学生还应增加读书数量,培养读书习惯。  相似文献   

7.
大学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教育的高级阶段,是大学生实现人文精神、成人成才和成功的重要基础,也是其提升语言文字能力、审美能力等的重要途径。当前,作为人文素质教育的基础性学科课程,大学语文教育在改革中面临新的挑战。全方位加强和改进大学语文教学,更好地发挥这门课程在大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作用,日益成为大学语文教学的核心问题。结合学生所学专业方向和院校特点,按照大学语文的教学任务和内在规律,采取开放式的教学内容实施教学等,应成为教改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网络已成为大学生重要的生活空间与行为场域,网络的正负效应极大地改变了大学生的学习方式、生活方式乃至思维方式。上网冲浪已经成为大学生日常生活和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已经成为他们宣泄情绪、寄托情感的最好场所。然而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方法已经滞后于网络时代的发展,与互联网时代已不相宜。思想政治教育低效性是长期困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顽疾,其关键在于方法滞后,难以走进学生的心灵世界。  相似文献   

9.
当前,我国高校人文教育存在主导性与多样性发展失衡的现象,主要表现为教育的知识化倾向、政治化倾向、西方化倾向、复古化倾向、边缘化倾向等。这些失衡现象虽然是局部的,但已对大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和人文精神的养成产生了不良影响。究其根源,既有历史的影响,也有现实的冲击;既有科学主义的挤压,也有人文精神的式微;既有教育者的问题,也有大学生的问题,是多种因素相互交织的结果。解决高校人文教育主导性与多样性发展失衡问题,要坚持以人的全面发展理论为指导,以培养大学生的文化自觉为目标,以理论实践相结合、现实虚拟相结合为根本,以自教与他教相结合为保障,从方向、内容、途径、方法等方面实现主导性与多样性的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0.
在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的融合中实现教育创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教育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全局性、战略性的重要地位。当前我国在现代化的过程中,大学教育整体上亦出现了人文精神与科学精神的割裂。高校要从培养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和建设者的战略高度,以“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特别是先进文化的重要思想为指导来思考大学生的素质以及这些素质的社会意义,倡导科学教育与人文教育的集成,把培养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兼备的全面发展的新型人才作为大学教育的一个基本目标。  相似文献   

11.
官爽 《学理论》2012,(15):174-175
人文精神培养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内容,对促进学生形成正确1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通过分析"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中人文精神培养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对"90后"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施业琼 《学理论》2009,(7):183-184
重振大学人文教育,成为当前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概率统计课教学实践出发,对人文精神培养问题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三点有益看法:第一,用“理论之真”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诚实笃信;第二,用“知识之善”教育引导学生要善心常驻:第三,用“精神之美”教育引导青年大学生刻苦钻研。  相似文献   

13.
培养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其有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和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的道德品格。培养正确的历史观,要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始终如一地用唯物主义历史观教育学生,同时要重视教学方法的创新。  相似文献   

14.
张希 《学理论》2009,(11):213-213
罗杰斯“自我和谐”理论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一个重要方面,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了培养学生在自我认知之后形成悦纳自我,和谐发展心理、精神和品格的教育理念。本文从构建大学生“自我和谐”的理论支撑、现实意义、有效途径等三个方面阐述“自我和谐”的内涵和外廷,彰显构建大学生“自我和谐”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5.
加强大学生人文教育,培养具有人文精神、科学素养和创新能力三位一体的高素质人才,已经成为我国高等教育面临的迫切任务。就当前大学生人文教育缺失的现状及产生原因进行了分析,提出加强高校人文教育的举措如下:构建完善合理的课程体系;创造交叉互融的教育空间;培养开拓进取的师资队伍。  相似文献   

16.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属于我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一门重要课程,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以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法制观教育为重点,教育引导大学生加强自身思想道德修养和法律修养的一门公共必修课程。该门课程一般被认为主要是针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但是,如果超越于一般的思维定式,实际上该门课程更是一门人文精神建设的课程。只有准确认识课程的性质和特点,才能在教学实践中把握教育教学的内在规律,实现教育教学的根本目标。  相似文献   

17.
《学理论》2014,(36)
对大学生开展教育活动是高校育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教学活动的重要保障,是引领大学生成长成才的必须手段,是一项长期而全面的基础性工作。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和新时期独立学院学生的特质,将围绕培养"基础扎实、知识面宽、实践能力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人文精神与科技素养相结合"的应用型、复合型人才这一目标,以南京理工大学紫金学院的成功经验为例,探讨当今独立学院大学生主题教育工作的开展与创新。  相似文献   

18.
人文精神是指对人的生命存在、人的本质、目的、价值、意义、理想、信念等的认识和执 着追求的总和。当代大学生正处在新世纪我国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历史时期,面对着世界经济 政治格局的深刻变化,现代高科技迅速发展以及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目标要求,高度重视培 育具有强烈时代特征的大学生人文精神,培养一代又一代社会主义新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 义。当代大学生应具备的人文精神总结起来有以下几个方面:1爱国精神。宋代范中淹提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思想家顾炎 武提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著名禁烟派领袖林…  相似文献   

19.
刘加杰  冉迪金  孔好为 《学理论》2010,(24):233-234
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创业已成为大学生迈入社会的一种全新的就业渠道,为此,大学生创业教育的开展是适应中国社会、高校和大学发展的需要,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发展大学生创业教育需要用科学的发展理念作为支撑,践行科学发展观是引领和推动中国创业教育发展的强动力。  相似文献   

20.
程小强 《学理论》2009,(31):208-209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宽容精神日益凸显,并成为社会发展的内在需要。本文立足教育,从教育制度自身内蕴的宽容与不宽容进行分析,深刻阐述了当代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应该回归宽容、培育宽容精神,提出宽容精神是大学的一种理性选择,是发展大学的价值观,是繁荣大学的方法论,是大学应有的一种文化品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