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高建华 《人民论坛》2010,(9):302-303
整体性治理在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治理中具有特殊的价值和意义。作为整体性治理的重要环节,政府合作协调机制的建设对区域公共管理政府合作治理具有重要的作用。构建、完善这一机制必须在合作沟通机制、利益分享和补偿机制以及合作诱导和动员机制等方面加强努力。  相似文献   

2.
公共危机管理是现代政府管理的重要内容,随着危机危害性的加剧,公共危机预防已经成为危机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从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来看,汶川大地震中政府在公共危机预防机制上有许多成功之处,然而也存在思想准备不充分、组织机构不健全、技术和物质储备缺乏、缺乏相应的政策和法律等问题。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了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有效性。因而需要通过增强危机意识、设专门的组织机构、加强技术和物质储备、构建法律体系和利用社会力量等几个方面来完善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的预防机制。  相似文献   

3.
中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与政府治理模式变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刘良 《长白学刊》2009,(1):79-84
互联网的出现和发展带来了公共支柱形式的创新,有力地推动了公共领域的转型。随着我国网络技术的发展,由网络沟通所构成的社会交往框架的变化导致了虚拟社群的出现,中国网络公共领域在技术的推进中逐渐萌芽、成长。网络公共领域的兴起带来了主权、合法性、权威等与政府治理紧密相关的政治生活基本维度的嬗变,进而从如下方面引致政府治理模式的变迁:政府与社会关系的重构与多中心协商机制的发展、官僚制行政原则的解构与民主制行政原则的应用、政府过程的虚拟化、网络极端主义治理机制的发展以及国际治理结构的变化。  相似文献   

4.
《新东方》2019,(4)
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发展进步与广泛运用,新媒体越来越成为广大民众意见表达的平台,成为一些热点难点问题的集散地。这给我国政府公共危机治理提出了新问题、新考验,提出了更高、更严的要求。一方面,新媒体的出现有利于塑造政府形象,提升政府公信力,也有利于表达民意;另一方面,政府应对公共危机的不及时还会对政府产生极大的消极影响。当前,我国政府利用新媒体处理公共危机的意识淡薄,对新媒体信息传播监管不力,应对公共危机机制不完善。究其原因,主要在于政府缺乏对新媒体的正确认识,相关法律不完善,缺乏专业性机构和人才,缺乏对民众心理危机干预。新媒体时代政府有效应对公共危机,需要加强对新媒体的认识,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培养应对危机的专业机构和人才,同时加强公共危机治理中民众心理干预建设。  相似文献   

5.
依照法定程序加强政府公共支出管理,改善管理的统一性和有效性,增强政府财政财务管理的责任制和透明度,加强财经纪律,是提升政府公共部门管理质量和管理效能的重要举措。本文首先系统介绍了西方国家公共支出管理的成功经验,进而反思了我国公共支出管理中存在的问题,然后循着“理念—目标—规则—机制—程序—基础—技术”这一思路提出了改善和加强我国政府公共支出管理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6.
张泽根 《电子政务》2008,(3):121-125
软件应用和信息资源的整合是世界先进政务信息网络化体系的一个最活跃的发展方向.地方政府在新政务体系建设中,不应再孤立地建设应用系统,而是把应用软件开发同资源整合结合起来.政府政务信息网络化跨部门协同系统是政府机构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实现高效透明规范的内部协同办公和对外服务的过程,这也是政务信息网络化的发展趋势.以发展的观点,对我国政务信息网络化的价值体系、应用框架、组成内容、工作机制和行为模式进行了研究和阐述.  相似文献   

7.
加强生态公共产品制度建设,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重要保证,又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现实使命,还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注重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决策模式单一、私人进入缺乏保障、实现机制缺陷明显、财政制度亟待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实施多元治理模式,建立供给均等制度,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供给法制保障,探索新型考核评价体系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8.
吴江  李志更 《电子政务》2012,(10):10-17
阐述了电子政务发展对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双刃剑"效应:电子政务发展一方面助推外向型政府治理模式的成熟,成为政府能力和公信力持续提升的推动力量;另一方面,公众对政府的质疑有增无减,提升政府公信力面临更大的挑战。分析并指出,电子政务缘起于重整政府公信力,提升政府公信力是深化电子政务发展的价值追求。提出了加强政府治理能力以提高政府公信力的对策,即努力弥合数字鸿沟,加强提高政府公信力的网络基础建设;不断完善电子政务背景下以公民为中心的合作治理结构与机制;加强能力重构,提升政府网络治理能力。  相似文献   

9.
曾林 《桂海论丛》2014,(1):95-99
加强生态公共产品制度建设,既是满足人民群众基本需求的重要保证,又是强化政府公共服务职能的现实使命,还是我国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我国注重生态公共产品的供给,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存在决策模式单一、私人进入缺乏保障、实现机制缺陷明显、财政制度亟待健全等诸多问题。需要通过进一步完善生态公共产品供给决策机制,实施多元治理模式,建立供给均等制度,创新财政管理体制,加强供给法制保障,探索新型考核评价体系来促进我国生态文明建设。  相似文献   

10.
本刊讯9月28日,国管局召开“加强自身建设推进管理创新”会议,学习贯彻国务院加强政府自身建设、推进政府管理创新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会上,有关司室介绍了做法和经验,现摘登如下:推进电子政务促进管理创新为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提供保障办公室近年来,我们紧紧围绕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这个中心,把推进网络建设、网上办公、网站建设作为转变工作方式、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建设。主要做法是:推进网络建设,提供管理服务新手段。国管局的电子政务建设经过几年努力,现已基本建成符合政府部门总体要求及实际工作需要…  相似文献   

11.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在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新预算法大幅压缩行政机关作为空间的背景下,政府必须调整和优化其公共治理模式,加快由命令行政向合同行政转变,政府合同管理已成为各级政府及其工作部门的一项常态化工作。但是,目前政府合同普遍缺乏规范的管理机制,管理的技术含量也较低,容易导致公共资金浪费、投资超计划,甚至发生腐败案件。因此,亟须从机制上予以全面完善。  相似文献   

12.
梁潇 《人民论坛》2014,(8):62-64
在经济全球化、一体化格局中,社会公共管理方式正在向多元化、协同治理的方向转变。协同治理能够避免单一主体社会管理方式的“失灵”,是我国社会转型、建设和谐社会与法治政府的需要。协同治理过程中,在保障政府主导地位的同时,要积极发展与培育社会组织;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完善协同治理制度体系与参与机制。  相似文献   

13.
3月23日,国务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廉政工作会议。会议部署了2010年政府系统反腐倡廉7个方面工作:一、强化政府投资项目和公共资金监管。继续加强公共工程项目监管;加强民生和社会事业领域公共资金监管;推进公共资源配置领域的制度建设;深入开展工程建设领域专项治理。二、完善财政预算制度,推进预算公开透明。把政府所有收支全部纳入预算管  相似文献   

14.
徐琳  李紫薇 《理论月刊》2023,(10):57-66
作为国家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网络公共领域的规范和完善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关键标志。政府、网络运营者和公民作为主要参与主体,共同形塑着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样态。厘清不同主体的特征,探析多主体间的关系,有助于全面深入地认识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形态,提出规范和完善我国网络公共领域的新思路,以维护这一新的社会场域的和谐稳定,进而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实现。从主体特征和治理角色来看,政府是网络公共领域的领导者和监管者,网络运营者和公民分别是关键责任人和重要参与者。从主体间互动关系来看,三者形成了高度活跃的交互关系,共同构成立体多维的治理结构。未来,网络公共领域的有效治理需进一步完善法治建设、打破虚实壁垒,并着力形成以政府主导、网络运营者和公民积极参与的多元治理体系。  相似文献   

15.
数字政府建设已成为学术界研究的一个重要议题,然而目前缺乏对数字政府发展的回顾与检视。通过对我国数字政府发展历程的分析,发现其经历了政府信息化、电子政务和数字政府三个阶段,形成了以公共平台为核心的智慧治理模式。数字政府发展带来双重治理意蕴:一是再造政府组织结构、提升政府职能履行能力、生成"数字空间"政府;另一是面临公民隐私、数字鸿沟、信息安全、治理效能和公共参与等难题亟待解决。未来数字政府建设不能只停留于功能意义上的精准治理、整体治理,需要进一步扩展至信息技术与公共治理融合创新的多重可能性,并从个体、组织、制度和价值四个层面作相应调整。  相似文献   

16.
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传播的信息选择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公众对政府公信力的评价,其中信息选择的真实性和回应性对政府公信力建设尤为重要。当前我国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传播的信息选择方式不当往往会对政府公信力造成不利影响。优化之策在于树牢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公共理念,夯实政府公信力基础;完善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选择机制,提高政府公信力水平;加强突发公共事件中政府信息传播的法治化建设,保障政府公信力实现。  相似文献   

17.
钟冬生 《前沿》2011,(2):32-37
电子政务引发了全球性的公共管理变革,提供了透明政府发展的历史机遇,使得政府管理系统内部无墙化、公共服务无墙化、民间和政府互动沟通无墙化成为可能。运用电子政务发展我国的透明政府主要困惑在于官本位意识、公民知情权意识缺乏、公民参与渠道缺乏和滥用保密条款;可以采取的应对路径是:整合官方门户网站,消除政府和公民之间的信息不对称,完善政府信息保密,限制任意的政府信息不公开自由裁量权,官民互动制度化,完善公民网络参与渠道,建立网络信息公开官员问责制。  相似文献   

18.
政府购买服务自在西方国家诞生以来,已经超越意识形态,成为国际趋势。该制度20世纪90年代被引进中国,逐渐成为我国部分地区的政府公共服务改革思路之一,取得了一系列的成效:整合了社会各类资源,初步建起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内容体系;推动了公共服务市场化,初步形成了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机制;提高了资金管理使用效率,促进了政府职能转变;促进了民间组织发展,提高了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但是,政府购买服务制度在实施中也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制度建设滞后、缺乏完善的政府购买服务项目选择机制与规范严密的操作管理制度以及法律保障缺乏,这些都成为制约政府购买服务发展的瓶颈。针对这些问题,及时明确政府职责,界定公共服务的供给性质和供给形式;加快法制建设,适时启动地方立法;完善政策制度体系,推进配套制度改革是当务之急。  相似文献   

19.
公共危机治理:理论建构与战略重点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提出了公共危机的治理理论,针对中国政府传统应对危机的社会政治动员和政府行政管控的机械管理模式,条块分割组织体制、被动撞击式和事后救火式的应急机制以及缺乏长效的政府-企业-社会战略合作伙伴协同应急的公共行动网络,指出中国在公共危机方面的应急管理亟待特别设立专门法律程序。并结合我国将进入社会管理体制和机制全面转轨的新契机,创新政府-非政府-企业-社会整合的危机管理体系和应急行动的组织模式,围绕危机治理体系提出重点发展战略,以建立全社会整体联动的公共危机治理网络。  相似文献   

20.
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中的政府行为逻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农产品质量安全的信誉品属性,使市场机制难以发挥作用而出现农产品"柠檬市场",因而公共治理成为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最后防线。但是,在现有的政府职责考核机制和财政制度下,正是这种信誉品属性使各级政府将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视为"费力难讨好"的苦差。由于缺乏足够动力或有效的压力,各级政府利用信息优势和考核机制的漏洞,采取各种策略性行为应付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职责,致使我国日益完善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管理法律法规因执行机制无力而难以真正落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