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6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湖北省 2 89份城镇青年公民科学素养状况调查问卷的分析 ,描述了现阶段城镇青年公民对科学技术的认知 ,科学技术对社会生活影响的状况。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南京市为个案,通过交互分析、方差分析、多元回归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公民对政府的信任状况与公民参与意识状况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发现: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与公民参与意识之间有密切关联且呈正相关关系;在各背景变量中,年龄、收入、文化程度、职业与政治面貌对政府与公民之间的信任关系有显著影响。在此基础上,本文探讨了提高公民对政府的信任度从而提高公民参与积极性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3.
提高公民科学素质十分迫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怎样判断一个公民是否具有科学素质科学素质是公民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利用公民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调查数据来度量公民的科学素质。我们从三个方面来定量测度我国公民的科学素养水平。即:对了解必要科学知识的测度;对掌握基本科学方法的测度;对崇尚科学精神程度的测度。一个被调查者只有同时具备以上三个方面,才被认定为具备基本的科学素养。现实一点说,所谓具备基本科学素养,就是具备基本的科学理性。即,当  相似文献   

4.
向维维 《传承》2010,(21):56-57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是双向的、复杂的,当前在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讨论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所以我们必须理性解析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这无疑会为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促进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5.
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是双向的、复杂的,当前在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这一问题的讨论上存在着一些误区,所以我们必须理性解析公民社会与民主政治的关系,这无疑会为公民社会的发展以及民主政治的促进提供有益的理论资源和现实启示.  相似文献   

6.
公民科学素质是指公民了解必要的科学知识,具备科学精神和科学世界观以及用科学态度和科学方法判断、处理各种事务的能力。目前我国每100人中只有1.4人的科学素养水平达标,而美国公众的科学素养水平在1990年时就已达到6.9%,欧共体国家  相似文献   

7.
女性广泛参与慈善公益活动以及公民社会组织,已经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重要现象。对于公民社会的参与,是妇女参与公共事务的一个重要的渠道。已有的跨文化案例表明:女性参与公民组织,既为女性提供了赋权的机会,又复制了不平等性别关系,可谓一把"双刃剑";女性公民社会组织并非同质的,而是多元的,其内部具有不同的层级,不同组织之间的关系也是复杂和动态的。此外,性别与社会结构的交互分析,构成了性别与公民社会的交叉研究这一新兴领域的理论框架。性别研究当中的性别与社会空间、性别文化符号理论,以及公民社会研究当中的批判视角,都可以为这一新兴研究领域提供可借鉴的理论资源、问题意识,指明未来研究可以努力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于伟  ;李天博 《前沿》2008,(7):67-69
善治就是使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过程。善治的本质特征是政府与公民对公共生活的合作管理,是政治国家与公民社会的一种新颖关系,是两者的最佳状态。而当前对于国内的研究大多是从介绍产生于西方国家的善治理论的角度进行的,对于公民社会对善治的促进作用则研究的相对较少。因而,该文拟从这一角度展开研究,首先分析善治理论的产生及主要代表性观点,继而引入公民社会对中国实现善治的促进作用,以期能够有所发现。最后,提出一个尚需深入探释的问题,以期能够抛砖引玉。  相似文献   

9.
陶建钟 《前沿》2012,(8):25-27
当前社会政策中的公民参与机制的缺失和弱化与公民参与意识的普遍觉醒两者矛盾交织,而社会政策既是社会公正理念的体现,也是民生问题的解决之道。我们需要探求公民参与社会政策的有效机制,从政府治理变革、增强公民参与能力、完善公民参与制度等方面进行制度设计,保证社会政策的公正性与合法性。  相似文献   

10.
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状况直接决定着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步伐.通过对湖北省农民的分层抽样调查,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农民的科技文化素质的总体状况及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单变量描述性统计分析、双变量的交互分析和相关关系检验,并在此基础上,结合实际讨论、提出了一些提高农民科技文化素质的有效措施,以推进新农村建设的质量和步伐.  相似文献   

11.
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嬗变述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曾远英 《前沿》2008,(11):22-27
公民社会是一个纯粹西方的话语,它与西方国家的政治、历史和文化传统紧密相连。当前,中国理论界正在兴起关于在国内培育公民社会的理论探讨和实证研究。由于中国缺乏有关公民社会问题方面的理论资源,所以引用和借鉴西方丰富的公民社会理论资源来规范相关理论研究并指导在国内培育公民社会的实践活动,就成为我们理性的选择,因此,研究西方公民社会理论的历史演变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描述了公民社会在西方的古典含义,近代含义以及现代以来的含义,并对他们进行了评析;希望能对我们准确全面把握西方公民社会理论有所帮助,能对我们在国内进行培育公民社会的实践活动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公民社会的兴起给深圳共青团带来的影响,包括公民社会的发展对共青团传统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的削弱及其原因;分析了公民社会给包括共青团组织在内的非政府组织带来的新发展机遇;论述了公民社会背景下深圳共青团面临的双重选择。文章指出,当前深圳共青团要注意正确认识和处理好与党政的关系、与企业的关系、与社会的关系。文章最后提出深圳共青团要被社会所承认,在社会上有地位,就要始终树立危机意识和忧患意识,率先探寻公民社会背景下的工作经验和模式,努力加强机制建设。  相似文献   

13.
范润花 《前沿》2014,(23):125-126
幸福属于情感中的一种体验状态,它依赖于人自身的感受。在所有天赋权利中,对幸福感的追求是人类社会独有且永恒的话题,同时也是社会理想与个体价值诉求千百年来一直未变的核心。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灵魂,公民幸福感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和践行大背景下必须关注的焦点。本文主要从公民幸福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涵入手,对公民幸福感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关系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下如何提升公民幸福感进行探究。  相似文献   

14.
吴剑 《公安研究》2010,(11):37-41,48
公民参与社会治安是行政参与原则在警察行政领域的具体应用,也是新公共服务理论发展的实践成果。公民参与社会治安推动了警政民主化、法治化发展,警政民主化、法治化的进程也呼唤公民进一步参与社会治安。通过借鉴有关国家实行公民参与社会治安的做法,我们可以从完善公民参与社会治安法治、重塑公安机关与公民的关系、拓宽公民参与社会治安渠道等方面,强化我国公民参与社会治安工作。  相似文献   

15.
澳门的公民教育在回归后显得更为迫切,尤其在博彩业蓬勃发展的影响下,青少年的公民教育显得越加重要。澳门的青少年公民教育在澳门政府、社会团体及学校各方的共同努力下取得了较大的成绩,形成了与自身社会、经济、文化相适应的教育特色。对当前澳门青少年公民教育发展的迫切性及内容与方法作出客观评价,有利于我们加深对澳门青少年公民教育的了解。  相似文献   

16.
本文考察了个人利益在不同社会存在的状态 ,以及我国当前肯定公民个人利益的根据 ;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统一的方法 ,确立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公民个人合法利益的原则和范围 ,论述了公民个人合法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  相似文献   

17.
公民社会指数是理解、衡量、分析和解释公民社会健康状况的概念和方法论框架,也是促进公民社会的参与者、政府和学术界相互对话的共同基础。它为公民社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导,是深入研究公民社会的重要工具。  相似文献   

18.
积极公民是理解城市社区治理(自治)的重要视角。当前,积极公民已深深嵌入社区治理体系当中,并在社区治理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他们不仅是连接国家与居民的神经末梢,而且还是社区动员群众、宣传政策、收集信息、推动工作的中坚力量。在陌生化的城市社区中,积极公民通常依靠典范机制、信任机制、情感机制、道德机制来发挥作用,而且“赋予半正式身份”和“陌生关系的熟悉化”为积极公民作用的发挥提供了重要的制度环境和社会基础。对积极公民的实践机制与运行基础的阐释分析,拓展了积极公民研究的中国经验和理论命题,也能为当前实现有效的社区治理提供方法论启示。  相似文献   

19.
探索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的方式,处理好“扩大公民政治参与”与“维护社会稳定”之间的关系,是当前政治生活中的主要问题之一。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国公民政治参与的基本制度框架体系已初步形成,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民主自治制度彰显了公民政治参与的特色和制度优势。  相似文献   

20.
古希腊公民社会与公民精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公民”的概念起源于古希腊发达活跃的公共政治生活。古希腊的城邦是一个完全由公民组成的主权的公民国家社会。“公民社会”的特点是全体公民自治,“人人统治大家,大家统治人人”,充满民主与自由。公民社会也培育和蕴含了一种公民精神,全体公民都是社会的主人,他们以极大的热情和积极主动的精神管理社会公共事务,同时也享受着公平的社会生活。古希腊公民社会的公民精神主要体现在:维护公共政治的精神;民主精神;自由平等精神;公民本位的自身价值精神;超越自我的社会公共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