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09 毫秒
1.
公共利益在市场中无法自动实现 ,政府是实现公共利益的主体。为实现公共利益政府可发动土地征用权 ,公共利益是土地征用权的依据和界限。土地征用必须保证征用的土地与公共利益目标相当。土地征用权的滥用表现在征用的土地与所追求的公共利益目标不相当及土地征用补偿费用给付过低 ,土地征用制度的完善应从这两个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2.
由于我国土地征用制度存在严重的缺陷,法律规定不完备,导致征地权力运用不规范,土地征用范围不明确,公共利益扩大化,土地征用程序不合理。因此,改革和完善土地征用制度,建立完善的土地征用法规,规范政府的职权,明确土地征用的范围,界定公共利益的内容,改革土地征用程序,使征地制度更加合理。  相似文献   

3.
土地征用中的公共利益界定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的土地征用制度在“公共利益”的界定方面 ,没有对其含义作出具体规定 ,使得各种经营性项目搭乘“公共利益”的便车申请征用土地 ,严重损害了集体土地所有者的利益 ,滋生了行政腐败。鉴于此 ,有必要对我国的“公共利益”标准予以重新构建。对其重构时 ,应主要以如下几个方面为基点 :申请或征用主体的主观目的具有公共性 ;土地征用行为客观上具有效益性 ;土地征用所欲实现的利益与公民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社会价值相关 ;土地征用的程序合法性 ;赋予司法机关一定的权力以对土地征用目的之公共性进行审查  相似文献   

4.
以公民财产权的保护为视角透视土地征用的正当性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国家因为公用事业的发展而征用土地是不可避免的趋势,但为了防止政府滥用权力侵犯被征用者利益,应对政府土地征用权进行正当性的限制。这些限制包括对土地征用目的、征用补偿和征用程序三个方面的正当性进行检验。  相似文献   

5.
浅述我国农村土地征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地是农民最基本的劳动对象和经营基础,保障农民的土地财产权利是农民权益保障中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我国土地征用实践中,由于对“公共利益”界定不清,土地征用补偿费用过低,土地征用的补偿方式过于单一等原因,导致土地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农民的权益难以保障。要保护农民的利益,必须采取有效措施促使土地.征用规范化,提高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  相似文献   

6.
土地是农民安身立命的根本,《物权法》加大了对农民土地权益的保护,但基本上仍维持了现有政策,土地承包经营权与宅基地使用权的流转仍嫌不足,在土地征用中,公共利益之目的条款需要进一步解释,而相关的征用程序也需要完善。  相似文献   

7.
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反思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国土地征用存在诸如土地征用权滥用 ,征用程序不严格、不民主 ,征地补偿范围过窄、标准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 ,提出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思路 ,具体提出了七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8.
我国土地征用存在诸如土地征用权滥用,征用程序不严格、不民主,征地补偿范围过窄、标准过低等一系列问题.本文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我国土地征用制度的改革思路,具体提出了七点改革建议.  相似文献   

9.
陈献锋 《工会论坛》2007,13(5):79-80
本文就目前一些学者对现行征地制度改革在土地征用范围、土地补偿、土地征用权约束等方面的观点进行了归纳和分析,指出对征地范围的严格界定,预先制定土地补偿标准等方式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征地在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可建立一种土地使用者与农民集体直接协商征地补偿的模式。  相似文献   

10.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地加快,大量的农地被征用,出现了大批失地农民,从土地承包权利衍生出来的集体经济组织收益分配权、土地征用补偿等财产权益纠纷也不断出现,其中尤以"出嫁女"的土地失权现象最为凸显。究其原因主要是传统理念束缚、立法等机制不完善等因素所导致。应完善村规民约与村民自治制度,以调解仲裁体系与强化司法救济等多元救济为主要途径,加大"出嫁女"土地权益保护力度。本文中"出嫁女"仅指户籍未迁出本村的农村已婚女性。  相似文献   

11.
解读“公共利益”——公共利益分析及其泛化防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公共利益这个公法中的“不确定法律概念”内涵的解读,学术界众说纷纭。然而,公共利益概念在公法学界和实践中的广泛应用让我们难以忽视对它的关注。文章即从公共利益的概念出发,重点关注对其内涵的分析以及泛化防范原则的探讨。文章指出,当我们试图探索确定公共利益内涵时,不能仅从抽象的角度来考察公共利益,而必须把各种不同的利益予以特定化时才能确定。在此基础上,才能真正找到防止因公共利益的泛化而给个人利益造成损害的途径。  相似文献   

12.
在加快经济发展过程中,土地资源溢价带来了暴利,利益重组中强者势力失控、弱者利益保护不足。利益争夺以法权模糊化为掩盖,政府角色错位为分利一方,商业利益披上公共利益的外衣,住户暴利心理绑架了生存利益,国家所有权吞没了其他物权,正式程序游戏化运用。政府与开发商结盟,开发商滥用私暴力,住户回归自力救济,各方利益行动选择共同虚置了法律制度。只有回归法治理性,明晰利益关系,完善制度规则,才能重建法律秩序。  相似文献   

13.
关于宅基地使用权的涵义的理解存在分歧。宅基地使用权的涵义,包括主体、客体、内容以及法律性质等方面的要素。宅基地使用权的涵义界定为:宅基地使用权是指农村居民及部分城镇居民,在农村集体所有的土地上,对分配或通过其他合法途径得来的农村宅基地,依法享有的占有、使用、收益以及有限制地处分的用益物权。  相似文献   

14.
农村土地的调整实质是对利益的调整,除特殊情形外.原则上农村的土地是不能进行相应调整的、但现实生活的发展超出了法律的预测.法律的规定相对于现实生活来说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应当赋予农民合理调整土地的权利,并积极构建合理的土地调整制度.  相似文献   

15.
伴随着《物权法》的出台,我国关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属性的认识已趋成熟,目前主要任务是在转型期我国如何建立健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全面实现农民土地承包经营权物权利益,创造增加农民收入和保障粮食安全双赢局面。从法律上明确流转市场的主体、管理机制、激励机制、纠纷解决机制,从实体规范和程序规范两方面建立与完善促进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市场有序运行的法律保障机制具有积极的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6.
论户外空间资源的法律性质与户外广告设置中的权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私有建筑物户外空间不断被地方政府以特许使用的方式进行有偿出让,而支撑地方政府这一做法的法理依据是户外空间的公共资源属性。但依行政许可法的立法精神,属于特许利用的空间应仅是指那些在私有空间之外政府基于其对土地、公共建筑物的所有权所形成的公共空间,私人土地使用权范围内的空间资源不属于公共资源的范围。基于此,当事人利用建筑物设置户外广告的权利立法应区分为两种不同的情形:一是利用私有建筑物和私有空间设置户外广告的权利,这是一种私法上的权利;二是利用公共建筑物和(或)公共空间设置户外广告的权利,这是一种公法上的特许权。作为规定特许权的地方立法,其立法权应仅限于公共空间资源的利用。  相似文献   

17.
一项技术的新颖性是使其获得专利保护的基本前提,而新颖性的判断标准是一个国家专利法律制度的基石,修改后的《专利法》规定我国采用绝对新颖性标准,对调整个人利益与公民利益失衡有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8.
我国环境公益诉讼中的"公益"内涵可以分为两种:一种是人类共同的环境利益;一种是多个人的环境权益,只有人类共同的环境利益才是真正的公益。由于人类处在环境共同体之中,共同体成员对共同体的维护责任理论应该作为环境公益诉讼的理论基石。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的制度安排应根据中国国情,建立法律解释型和立法型两种基本类型的制度路径。同时,环境公益诉讼研究应坚持发展逻辑与实证逻辑有机结合的学术研究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