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人性是刑法的基础;人道是刑法的命脉;人权是刑法的价值追求。人性、人道、人权三者在本质上具有内在统一性,它们是理性主义在刑法里的彰显。本文从我国刑法的现状出发,论述了人性在我国刑法里的部分缺失、人权的刑法保障问题。对于人道问题,本文主要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刑罚人道主义的价值蕴涵。  相似文献   

2.
长期以来,我国刑法典一直保持着重刑结构,只重视控制犯罪的单一功能,而忽视人权保障机能。当今世界刑法趋向轻缓化,刑法的人权保障机能不断得到加强,我国刑法应当相应地做出转变,从重刑主义向轻刑主义转变。本文从刑事政策、犯罪、刑罚三个角度来论述刑法的从轻适用途径。  相似文献   

3.
网络游戏是一新型的产业,而针对网络游戏虚拟财产的盗窃行为同样也是新兴的却大量存在的事物。其是否应当受到刑法规制?笔者从盗窃罪的沿革、处理现实问题的需要和刑法价值三个角度,论述刑法规制虚拟财产盗窃行为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4.
易长久 《法制与社会》2013,(28):292-292,296
中国社会现阶段是否已具备安乐死立法的条件,面对这个问题,我们不应从中国既存的刑法制度来评析,而应结合现实社会所需,从实证的角度分析探究,理论结合当前社会实践做出分析、得出结论。本文在此就安乐死立法的可行性作了简要的论述分析。  相似文献   

5.
《刑法改革问题研究》一书,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赵秉志教授主持的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中国刑法改革问题研究”的最终成果。该书主要由赵秉志教授撰著,鲍选献博士、赫兴旺博士、颜茂昆博士和博士生肖中华等参加了部分内容的撰著。全书共60余万字,由中国法制出版社1996年11月出版。本书包括上下两编、计四十六个专题。上编为“总论问题”,共二十七个专题,从宏观问题和刑法总则问题的角度,论述与研究了我国刑法理论、刑事立法和刑事司法的发展完善与改革问题。在刑法理论方面,主要论述了我国刑法学应如何发展和刑法观念的更新等问题…  相似文献   

6.
刑法的作用和表现形式使其在大众甚至司法人员的眼中成为一种不近人情的严厉惩罚,但是从刑法立法理念的角度来考量刑法的根基和各项原则会发现,刑法的制定和适用都应体现着以人为本的理念。对于刑法本质的误解无疑会造成刑法适用的偏差,本文从刑法的理论根基解释刑法对人性、人道、人权的体现,并对刑法的基本原则从人性、人道、人权角度进行考量,以明确刑法的立法和司法应以人为本。  相似文献   

7.
袁凡 《法制与社会》2012,(23):18+34
刑法,作为宪法构成的一个基础部分,是犯罪与刑罚的法律规范的总称.本文将从刑法的角度上.从各个方面来讨论研究刑法所适用的范围.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法因果关系的研究一直受前苏联刑法学界关于刑法因果关系研究的影响,要么坚持"必然因果关系说",要么坚持"两分说",而且很多学者往往在不自觉中被哲学以及意识形态所限制。因此对于这个问题的研究一直没有达到一个令人满意的高度。本文从对我国传统刑法因果关系理论的反思展开,力图以一个新的角度来审视和研究刑法因果关系问题。  相似文献   

9.
环境刑法的法益是环境伦理的现实化,环境伦理思潮的变动必然会影响环境法律,从而引起环境刑法法益的变动。围绕着如何保护环境,各种环境伦理学流派提出了各自的观点,迄今为止,人类中心主义伦理学、生态中心主义伦理学、人类·生态中心主义伦理学先后登场并成为环境保护的重要指导思想,与此相对应,环境刑法的法益也发生了相应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我国刑法第79条明确规定:“本法分则没有明文规定的犯罪,可以比照本法分则最相类似的条文定罪判刑,但是应当报请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根据这一规定,我国刑法中的类推包括定罪和判刑两个方面的内容。但是通常人们一谈到类推,总是从定罪的角度来加以论述,这就在一  相似文献   

11.
本文突破刑法理论界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犯罪问题论述的通说观点,结合特定的历史条件,对马克思、恩格斯关于犯罪问题的论述进行了新的探讨:(1)恩格斯在《英国工人阶级的状况》中封犯罪的阐述,是从无产阶级成长的过程角度来评析,犯罪是工人早期用来反抗资本压迫的行为方式,旨在分析资本的残酷剥削和压迫是产生犯罪的原因;(2)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有关对犯罪的论述,是从政治的角度封犯罪本质的揭示,即反抗统治关系的斗争,并非从刑法学意义上对犯罪概念的界定。  相似文献   

12.
徐田 《法制与社会》2013,(2):282-283
刑法中犯罪概念是一个基本的理论问题,也是一个十分复杂的实践性的问题,我国刑法学者的主流观点是将其区分为形式定义和实质定义,形式定义以刑事违法性为其主要特征,而实质定义则以社会危害性为其主要特征。本文试分别从刑事司法角度来阐述如何适用这两个标准,并论述了罪行法定原则与出入罪之间的关系:在入罪问题上,必须坚持罪行法定原则,而在出罪问题上,可以对没有社会危害性或较小社会危害性的行为做无罪处理。  相似文献   

13.
龚灿灿 《法制与社会》2010,(36):248-249
本文首先研究了背信罪的含义、范畴,从背信罪的内涵和外延上将背信罪区分为大背信罪和小背信罪,并指出了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即小背信罪;其次,从我国市场经济的客观需要和刑法在背信犯罪上的不平等保护两个角度论述了增设背信罪的必要性;最后,从我国民事法律的否定性评价基础、背信罪可以融入我国现行刑法体系以及不违反刑法的最后性原则三个角度论证了增设背信罪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4.
新刑法明文规定了罪刑法定原则,这是新中国刑法发展史上一个具有划时代意义的重大发展,但新刑法第十三条对犯罪的规定并没有根本性的变化。关于罪刑法定原则与犯罪概念中的社会危害性是否冲突的问题,学者们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激烈的讨论。有学者将刑法理论中的犯罪概念区分为犯罪的司法概念与犯罪的立法概念,以解决上述问题。本文沿着这一思路,在将刑法理论中的犯罪区分为犯罪的司法概念与犯罪的立法概念的基础上,对犯罪的立法概念进行进一步的论述。  相似文献   

15.
本文对经济刑法立法的逻辑结构与经济刑法规范的逻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经济刑法规范逻辑结构分析应从分析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入手,本文作者主要从分析经济刑法规范逻辑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刑法立法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6.
本文对经济刑法立法的逻辑结构与经济刑法规范的逻辑结构的特点进行了论证分析,指出经济刑法规范逻辑结构分析应从分析法律规范的逻辑结构入手,本文作者主要从分析经济刑法规范逻辑结构的角度来分析经济刑法立法的逻辑结构。  相似文献   

17.
对基因技术发展的伦理与法律思考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基因技术的迅猛发展,相应地引发了一系列社会问题,对现有的伦理和法律都产生了极大,中击。从生命伦理学和法理学的角度,论述基因技术所引发的基因歧视、基因资源保护、基因制药与基因治疗等若干问题,提出要通过进一步加快我国的生物科技立法,依法合理规制基因技术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近代刑法的精神体现在诸多方面,而由于罪刑法定是法治原则在刑法中的集中体现,罪刑法定的立法规定标志着一个国家对刑事法治的认同,因此本文着重从罪刑法定的角度来阐述刑法精神的实现。  相似文献   

19.
张金玉 《研究生法学》2009,24(1):106-117
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提出,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就社会管理来说,“从宽”更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就刑法理论研究来说,“从宽”更具备理论研究的价值。本文主要分三部分对“从宽”进行了论述,第一部分主要从刑法角度阐释了对“从宽”的理解;第二部分在定罪的范畴内,从法秩序统一的角度出发论述了我国正当化事由体系的扩张:第三部分在量刑的范畴内.借鉴德国的相关规定论述了我国酌定量刑情节的完善。  相似文献   

20.
论我国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刑法》对洗钱罪的概念、特征、刑罚做出了相关规定。但《刑法》的规定难以适应打击洗钱犯罪的现状,本文从洗钱罪的上游犯罪范围的角度论述其不足,并提出完善上游犯罪范围的设想,以弥补立法上的缺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