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为我们在新时期坚持全面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阶段性的目标和任务。提高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对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提高党依法治国、依法执政能力重在把制度转化为效能,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有效运转并焕发制度效能,需要加强六大机制的建设,即加强和完善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机制,加强和完善宪法全面实施保证机制,加强和完善确保"良法"的立法机制,加强和完善法律全面实施的监督机制,加强和完善社会公平正义法治保障机制,加强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保障机制等。  相似文献   

2.
习近平法治思想中关于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重要论述,表明党对宪法的规律性认识达到了新高度,这对新时代宪法理论与实践的发展创新贡献重大,为党的二十大报告关于宪法建设的部署提供了充分的法理基础与现实依据。习近平法治思想深刻揭示了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的战略思维,宪法运行的政治引领以及宪法功能的制度构建,体现出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基本原则,展示出认识论与方法论相统一的理论特色。基于党的二十大报告法治中国建设的视角研究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宪法理论与实践的创新性发展,有助于为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法理论与话语体系奠定理论基础,更有助于深化宪法实践、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相似文献   

3.
李曙光 《唯实》2004,(2):60-61
从 1 982年宪法实施至今 ,已经 2 1年了。 2 1年宪法实践和施行的经验告诉我们 ,只有全面坚持和完善宪法 ,切实保证宪法的贯彻实施 ,我们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和现代化国家的目标才能够实现。同时 ,宪法自身也不是停滞不前的 ,它也应在改革的实践和发展中不断完善。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纪念宪法施行二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所指出的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蓬勃发展 ,是宪法得以充分实施和不断完善的根本原因。实践没有止境 ,宪法也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要适应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要求 ,根据实践中取得的重要…  相似文献   

4.
任君 《奋斗》2023,(1):46-47
<正>党的二十大报告把“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推进法治中国建设”单独作为一部分进行阐述,指出“全面依法治国是国家治理的一场深刻革命”,强调“在法治轨道上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并从完善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扎实推进依法行政、严格公正司法、加快建设法治社会四个方面,对全面推进国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进行了部署。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继续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首先要把握好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好、  相似文献   

5.
谭波  张增辉 《学习论坛》2023,(2):120-129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法治理论的高质量发展,更需要宪法的高质量发展。新时代背景下,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方面的高质量发展都要依托宪法的高质量发展,这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对宪法发展的新要求。习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的宪法高质量发展体现在宏观层面的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中观层面的宪法指导下法治体系的统一和微观层面的合宪性审查的推进。  相似文献   

6.
习近平法治思想从政理、法理和学理层面对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进行了多维创新,为实现全过程人民民主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思想指引与理论支持。习近平法治思想为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明确了根本性政治原则、奠定了系统性法治思维、筑牢了长期性制度保障,在实践中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人民当家作主的宪法制度体系、全面落实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的宪法原则,即全面贯彻实施宪法。宪法商谈是全面贯彻实施宪法的理论模型与实践路径,对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具有重要的规范价值。在习近平法治思想引领下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应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中心,以宪法商谈建制化路径充分发挥人大代表密切联系人民群众的作用,构建多领域多层次多元化的宪法商谈形式,培养公民的观念性宪法世界。  相似文献   

7.
<正>"法治"区别于"人治",是现代法治国家发展的重要标志。法治建设是指在宪法和法律的框架下,按照平等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其中立法、司法、执法、守法是这一制度的具体表现,也是在贯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治国方略,是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的重要途径。在法治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司法责任制作为司法改革的重点,受到社会的广泛关注。通过近20年的依法治国实践,我国的法治建设  相似文献   

8.
深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对于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十六大精神,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保障国家长治久安,建设法治国家、法治社会和法治政府,具有重大意义。各级政府工作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充分认识宪法在国家政治和社会生活中的崇高地位,学习宪法,遵守宪法,执行宪法,维护宪法。要以学习和贯彻实施宪法为契机,增强宪法意识,推进依法行政,建设法治政府。  相似文献   

9.
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依法治国反映了执政党领导方式的基本特征,在指导思想上实现了从主要靠政策来领导,到不仅靠政策,更重要的是依法治理国家的历史性转变。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反映了历史发展的必然和人民的共同愿望。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呼唤…  相似文献   

10.
依法治国就是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依照宪法和法律规定,通过各种途径和形式管理国家事务,管理经济文化事业,管理社会事务,保证国家各项工作都依法进行,逐步实现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法律化。依法治国的目标是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含义是国家政治生活、经济生活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民主和专政的各个环节,都要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是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领导集体在新世纪到来之际,就未来中国的治国方略作出的重大决策。历史的经验教训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实践证明,要建设一个高度文明、民主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实行依法治国是无法实现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必然是社会主义法制国家。因此,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是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愿望。  相似文献   

11.
国家侵权精神损害赔偿制度是衡量一个国家民主法治水平的重要尺度之一。完善国家赔偿中精神损害赔偿是维护宪法权威、建立法治社会的需要,是坚持以人为本、构建和谐社会的需要,是融入世界潮流、适应历史发展的需要。实践中,构建精神损害国家赔偿制度必须从赔偿的范围、方式、标准、程度等方面入手,切实保证国家赔偿渠道通畅,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不受侵害。  相似文献   

12.
行政审判是维护宪法权威,建设法治国家的重要环节。行政审判工作应以宪法精神为指引,不断提高审判能力。进入新时代,宪法为行政审判工作提供了有力的法律保障,行政审判工作必须把落实宪法精神摆在突出位置,采取有力措施加强行政审判工作,为保证宪法实施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制度保障。  相似文献   

13.
十八届四中全会指出,坚持依法治国、依法执政、依法行政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一体建设,实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促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因此,加强组织工作法制化,必须强化法治化理念,在实践探索中加大制度建设力度,在破解难题中推进制度创新,在整体谋划中进行总体设计。一、扎紧制度的"紧箍咒",把依法依规使用干部、管理干部作为深化干部人事制度改革的  相似文献   

14.
全面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1999年通过的宪法修正案也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基本方略写进了宪法。它表明宪法作为我国的根本大法,是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各项工作的基础。贯彻落实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一方面需要进一步加强社会主义法制建设;另一方面,法治国家的建设很大程度上依赖于公民和全社会宪法意识的提高。因此,我国社会主义法制建设面向21世纪最重要的任务,就是全面提高公民的宪法意识,造就依法治国的法律文化环境,使宪法意识成为全社会的主导意识。一提到宪法意识,人们自…  相似文献   

15.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十八届三中全会作出了建设法治中国的战略部署。习主席强调指出,各级领导干部要提高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的能力,在法治轨道上推动各项工作。运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是指按照法治逻辑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和实践过程。这是我们党治国理政的基本方略,也是实现强军目标的基本方略。  相似文献   

16.
违宪审查制度是现代法治国家法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衡量一国法治水平的重要标志。我国现行宪法对违宪审查制度虽有明文规定,但存在诸多不完善的地方,致使违宪审查制度缺乏有效性的保障措施,可操作性不强。为了保证宪法的有效实施,维护宪法权威,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目标,必须尽快构建和完善具有中国特色的违宪审查制度。  相似文献   

17.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中国人民在追求社会主义民主理想过程中创造的民主形式,是中国特色协商民主的重要载体。针对传统的选举民主越来越难以圆满解释西方社会的现实,西方理论界提出以宪法为中心的程序主义协商范式,试图解决现代社会的合法性危机,以保证立法和公共决策的正当合法性。根据我国现行宪法设计,借鉴协商民主理论,完善政协制度首先应对政协制度的宪法地位和职能进行明确规定,将政协制度纳入法治国家建设框架,健全人民政协工作的程序机制,同时推进人大的选举民主与政协的协商民主的有机结合,和谐圆融地发挥社会主义民主的巨大优势。  相似文献   

18.
党的十五大提出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宪法修正案又将这一治国方略纳入了国家的根本大法。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从此成为了我国社会发展的重要目标。依法治国战略方针的确定,为在行政管理领域实现依法行政开辟了道路,创造了前提条件。本文试图从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对行政活动的法律要求,剖析实现依法行政的重点、难点问题,提出实现行政法治的途径和法律思考,以就教于法学理论界和行政实践中的专家学者。一、法治国家对行政机关及其管理活动的基本要求依法行政是法治的本质要求。在我国国家制度和社会制度建设中,从“法制…  相似文献   

19.
王金大 《唯实》2000,(6):50-52
党的十五大确立了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治国方略。这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稳定发展的根本大计。作为国家的审判机关,人民法院在实现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进程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担负着十分重要的职责。而这种职能作用最集中的体现就是必须切实做到司法公正。 司法公正,是社会公正和社会正义的重要保证,也是依法治国的重要保证,没有司法公正,就不能维护法律的尊严和统一。能不能做到司法公正,直接关系到能不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大事。江泽民总书记在党的十五大报告中提出:要推进司法改革,从制度…  相似文献   

20.
党刊精粹     
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更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求是》2022·04“法度者,正之至也。”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高度重视法治建设。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们党制定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和大量法律法令,创造了“马锡五审判方式”,为建立新型法律制度积累了实践经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国家机构组织法、选举法、婚姻法等一系列重要法律法规,建立起社会主义法制框架体系,确立了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我们党提出“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方针,确立依法治国基本方略,把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确定为社会主义现代化的重要目标,逐步形成以宪法为核心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