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动力之源泉,青年学生是我国人才储备的重要力量和动力。发扬伟大建党精神,新时代将思想政治教育与伟大建党精神有机结合势在必行,充分发挥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神瑰宝,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课程的吸引力与课堂魅力,使青年学生民族文化认同感攀升。  相似文献   

2.
中国式现代化道路的生成及拓展有其独特的传统文化基础。新时代新征程,深入拓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必须重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础性作用,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度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坚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同其他文化的融合共生,坚持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捍卫民族精神独立性,在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进程中,全面深刻地展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  相似文献   

3.
《理论建设》2022,(1):82-89
伟大建党精神是党史上的重大理论创新。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政治灵魂、初心使命、行为遵循、政治担当的有机统一,其形成有着深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基础,传承发展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伟大民族精神,借鉴吸收了人类文明优秀成果。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当坚定信仰信念,筑牢伟大梦想;践行初心使命,建设伟大工程;锤炼革命意志,推进伟大事业;强化政治担当,引领伟大斗争。  相似文献   

4.
前几年,我国曾出现过一种主张全盘西化、根本否定民族文化传统的虚无主义。江泽民同志在庆祝建党七十周年的讲话中说:“中华民族是有悠久历史和优秀文化的伟大民族。对民族传统文化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并结合时代的特点加以发展,推陈出新,  相似文献   

5.
《当代贵州》2012,(35):63-63
社会主义胜利前进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两大进步潮流在中华大地上融为一体,是人类历史上非常罕见的文化现象。这是我们在研究文化振兴时需要时刻牢记在心的文化背景。处在中华振兴关键时期的中国,急需发展社会主义文化,为文化打造最强大的“精神引擎”,使国家的“软实力”变得更加强大。  相似文献   

6.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的精神命脉,是区别于其他民族的重要标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就了中华文明独特的民族精神,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核心价值;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亲缘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供涵养、滋养、营养。这三点决定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够成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根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只有植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厚土壤中,才能枝繁叶茂、硕果累累。  相似文献   

7.
《世纪桥》2016,(6)
几千年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经过历史考验的民族文化精华,传统文化之所以成为传统是因为它们对国人的思想、行为在一定程度上都有指导意义,是国人安身立命之根。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民族特色、民族精神的代表,传统文化可以让国人找到历史归属感,增强民族自信心,提高世界人民对中国的认识程度,优秀的传统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即中国梦之本,也是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之基。  相似文献   

8.
《新湘评论》2020,(3):4-6
一、坚定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在五千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党和人民伟大斗争中孕育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我们要大力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不断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精神力量。  相似文献   

9.
沈伟鹏  王晓云 《先锋》2023,(11):11-14
<正>“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说到底是要坚定文化自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国人民胜利前行的强大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比翼双飞的发展过程”“没有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回顾习近平文化思想形成和发展过程中的一个个重要的理论时刻,我们充分感受到习近平文化思想丰富的内涵和思想的深邃。习近平文化思想为进一步做好宣传思想文化工作指明了方向,为新时代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开创党和国家文化事业发展新局面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力量和科学的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1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百年征程中形成的宝贵精神财富。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和中国共产党的百年辉煌党史为伟大建党精神的产生奠定了历史根基;马克思主义的实践性、斗争性、人民性为伟大建党精神夯实了理论基础;坚持创新理论武装、增进人民福祉、投身实践锻炼为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指明了实践方向。  相似文献   

11.
习近平同志最近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其中一个重点是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中华美德的传承与弘扬。在这些讲话中,他充分肯定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对民族生存、发展、壮大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中华文化的发展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意义。讲话思想深刻、内容丰富,吸收了学术理论界关于中华传统文化研究的成果,反映了广大人民的意愿,是我们弘扬中华文化、传承中华美德,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建设的科学指南。  相似文献   

12.
正今年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做出了深刻诠释:伟大创造精神、伟大奋斗精神、伟大团结精神、伟大梦想精神。用四个"伟大"来形容凝结着全民族汗水、血泪和智慧的民族精神,我们要从历史和现实相贯通的视角做出深刻理解。伟大民族精神源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回望中华文明五千多年浩瀚历史,走  相似文献   

13.
《党史文汇》2023,(2):4-8
<正>精神是一个民族赖以长久生存的灵魂,唯有精神上达到一定的高度,这个民族才能在历史的洪流中屹立不倒、奋勇向前。党的二十大站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战略高度,把“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写进大会主题,强调“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将“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伟大建党精神”写入党章。新征程上,要深入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党的伟大精神的重要论述,认真落实党的二十大的部署要求,大力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精神支撑。  相似文献   

14.
正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5000多年文明的结晶,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毛泽东一生深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影响,他存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和建设的道路上,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了大量的思想。概括起来,主要有以下七个方面:  相似文献   

15.
正当前,全党上下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的"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深刻理解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不断增强"四个自信",意义十分重大。回顾5000多年源远流长的中华文明历史,看中国共产党伟大建党精神。中华民族文明史,为人类文明作出了伟大的贡献,是世界上唯一一支从未断裂的古老经典文化。5000多年的文化,积淀孕育滋养了我们伟大的民族精神和优良品质。天下为公、以民为本;重情重义、家国情怀;勤劳善良、勇敢担当;坚韧顽强、不屈不挠;仁爱宽厚、先人后己;  相似文献   

16.
正确处理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关系,是党的百年奋斗历程中的一个重大理论与实践问题.习近平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1]中华民族是有着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的伟大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和思维方法,积淀了深厚的特质禀赋和文化基因.这是影响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深层因素,也是我们党不断进行理论创新的文化沃土.中国共产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在成立之后,坚持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包括历史文化在内的我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相似文献   

17.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百年风华正茂的基因密码。纵观百年奋斗的历史进程,伟大建党精神的生成具有严密的逻辑架构,源于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思想指引,根植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赓续传承,凝结于早期中国共产党人的建党探索。伟大建党精神内涵丰富,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信仰追求,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奋斗主题,以不怕牺牲、英勇斗争为鲜明特质,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优良作风。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知、情、意、行协同发力,在认知上加强理论武装,在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在意志上锤炼坚韧品质,在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相似文献   

18.
抗战时期,为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科学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尊心与文化自信心,中国共产党坚持厚植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话语,丰富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的大众话语,在多样教育活动中巩固二者的融合成果,极大提升了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话语权,增强了民族自尊与文化自信,为抗战胜利奠定了强大思想基础。研究抗战时期党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结合的基本经验,对于我们深入学习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探索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合规律,推动二者融合向广度与深度发展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在焦裕禄同志去世50年之际,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焦裕禄精神是永恒的",号召全党结合时代特征大力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正能量。焦裕禄精神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和民族精神的体现,是共产党人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在过去、现在还是将来,焦裕禄精神都永远是亿万人民心中一座永不磨灭的丰碑。  相似文献   

20.
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是中国共产党精神谱系的历史开篇。要从认知、情感、意志和行为四个向度认识和理解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要结合百年党史的光辉历程、瞩目成就及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起点的实际,从研究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国共产党走好新的赶考之路和团结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三个方面把握和感悟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奋力传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需要充分挖掘党史资源、融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注重历史性和时代性的契合,进而丰富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拓展伟大建党精神的外延,推动伟大建党精神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