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替代发展就是在持续的国民经济增长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背景下,通过制定符合农村地区实际的发展措施,防止和清除含有致幻剂和精神麻醉作用的违禁农作物的种植的一个过程。云南省围绕禁毒除源,坚持"以帮除源,以帮促变"的工作策略,遵循联合国禁毒组织的毒品替代发展项目行动,参照世界有关毒品生产国开展毒品替代种植成功的先进经验,在境外缅甸、老挝北部开展罂粟替代种植、发展替代产业作为"禁毒除源"的战略举措日益凸显。  相似文献   

2.
毒品问题是影响云南边疆地区社会安定 ,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问题 ,云南的禁毒工作不仅关系云南 ,而且关系全国 ,其意义重大。与云南山水相连的缅甸北部的毒源地 ,无疑是影响云南禁毒工作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 ,泰国北部山区 ,是世界上公认的开展“替代种植” (泰国称之为“改植工程”)较为成功的地区 ,且与缅甸北部有诸多相似之处 ,云南如何进一步帮助境外特别是缅甸北部搞“替代种植” ,对禁毒工作的“除源断流”至关重要。通过对二者的比较研究 ,可以从中找出一些可供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加快和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毒品犯罪的跨国化趋势越来越明显。毒品犯罪的发展不仅呈现跨国性的特征,而且还呈现出鲜明的国际性特征。缅甸和老挝国内的罂粟非法种植、缅甸国内的海洛因及化学合成类毒品的生产、金三角毒品的走私贩运、中国国内制毒物品的走私出境等问题都是全球高度关注的毒品热点问题。近年来,金三角毒品的生产及贩运问题使得“金三角”地区毒情形势更加复杂。严峻而复杂的毒情形势之下,“金三角”地区跨国毒品犯罪的发展态势给禁毒执法部门打击毒品犯罪带来了新的挑战。  相似文献   

4.
云南禁毒与防治艾滋病教育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与盛产罂粟类毒品的缅甸与老挝接壤,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产自金三角地区的罂粟类毒品源源不断地通过云南进入中国境内,云南成为中国禁毒的前沿。由于罂粟类毒品的滥用,通过静脉注射毒品成为云南艾滋病传播的主要途径,毒品滥用与艾滋病传播的这种内在联系,使云南的禁毒与防治艾滋病紧密联系起来,为了做好禁毒与防治艾滋病工作,云南采取了诸多的禁毒与防治艾滋病措施,其中,全面开展禁毒与防治艾滋病教育是重要举措之一。  相似文献   

5.
毒品犯罪的特点决定了各国必须进行广泛的禁毒合作。就我国毒品犯罪的严峻形势而言 ,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已迫在眉睫。只有加强西部地区与周边国家在情报交流、替代种植、区域警务、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等方面的禁毒合作 ,才有可能从根本上解决西部地区的毒品犯罪问题 ;只有先解决西部地区的毒品犯罪问题 ,才有可能完成全国禁毒工作的任务。  相似文献   

6.
从2002年至今,学院成功培训了来自缅甸、老挝禁毒官员六期.通过学习,使受训学员了解目前毒品犯罪的形势,宣传中国禁毒方针,掌握如何采样和毒品检验的方法,认识毒品犯罪案件侦查的做法和有效措施,掌握查缉毒品的方法和手段以及禁毒、戒毒方法等,使学员能有针对性地提出毒品问题控制和预防的对策,为切实做到识毒、防毒和禁毒提供理论指导,提高禁毒执法水平与质量.  相似文献   

7.
云南省靠近世界著名毒源地"金三角"地区,是中国禁毒的最前沿,也是毒品受灾大省。近年来,随着缅北地区传统罂粟种植面积逐年上升,新型合成苯丙胺类毒品来势凶猛,云南禁毒形势异常严峻。公安边防部队作为云南边境地区禁毒的一支生力军,虽然在禁毒战线上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由于受到各种因素的制约,在打击毒品犯罪中依然存在着诸多困境,为了有效遏制毒品对我国的渗透,寻求相关途径解决这些困境显得异常重要。  相似文献   

8.
云南边疆民族地区禁毒教育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云南省毗邻缅甸、老挝、泰国交界处的"金三角"地区,地缘因素使云南成为境外毒品流人中国的最主要通道,主要贩毒通道沿线地区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加强边疆民族地区禁毒教育工作迫在眉睫.1.制定禁毒教育战略,可持续地开展工作;2.普及基础教育,扶持职业技术教育,打牢禁毒教育的基础工程;3.探索具有民族化、本土化特色的禁毒教育之路.  相似文献   

9.
世界上 10个主要国家禁毒国际合作差别较大 ,但是对我国有一定的参考价值。新加坡采用提前拘留规定 ,在出入境地安装电子设备、灵活使用缉毒犬。泰国依靠严密查缉、军事围剿和替代种植三大“法宝”。缅甸使用军警扫荡毒品基地 ,清剿贩毒武装力量 ,争取国际援助。美国向一些主要毒品生产国提供经济援助 ,制定合作条例 ,甚至派军队与南美一些国家联合扫毒。澳大利亚一方面积极制定禁毒国际条约 ,完善国内禁毒法律 ,另一方面向有关国家提供禁毒资金援助 ,采用新的引渡方法  相似文献   

10.
西部民族地区毒品犯罪呈现出外流人口毒品犯罪活动异常猖獗、特殊人群参与贩毒活动日益突出、非法种植毒品原植物形势严峻、毒品市场需求日趋稳定等基本态势,巨额利润的驱使、致罪因素的影响、禁毒体制缺乏针对性和禁毒教育缺乏实效性则是毒品犯罪的诱因。  相似文献   

11.
中缅两国建交多年以来 ,双方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共同维护边境安全 ,增进了双方的胞波情谊 ,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然而 ,由于与我云南接壤段缅方地方民族武装势力的存在 ,给双方的边境安全、出入境管理和边境地区治安管理等增加了复杂性和特殊性。加强与缅方地方民族武装势力在边境管理中的双边警务合作 ,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意义和非常深远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2.
作为中国西南地区商贸出口的重要"桥头堡",缅甸是我国重要的西南邻邦之一。新时期,缅甸的稳定与发展事关中国西南边疆的稳定和主权安全,缅甸的经济发展战略与中国的"走出去"战略具有巨大的互补优势,而且缅甸在地区和国际事务上对中国起着支持与配合作用。但是由于印度、美国因素的影响以及缅甸国内形势的发展,中国要实现在缅甸的战略利益将面临着一些挑战。  相似文献   

13.
缅甸是中国的近邻,是我国在新世纪为确保国内现代化建设顺利推进而构筑周边安全战略依托的一个重要环节。昂山素季的获释无疑对缅甸政局和中缅、中美、缅美关系起到重要作用,进而对中国地缘安全产生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4.
新疆的毒品问题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新疆的吸毒人员大量增加,跨国毒品交易量和关于毒品的案件成倍上升,阿富汗逐渐取代金三角成为全球最大的毒品出货地。我国新疆地区紧邻阿富汗,是毒品运输和交易进入我国的主要通道,为此,我们应当对新疆及其周边地区的毒情加以分析,并制定出相应的对策来控制和根治这里的毒品犯罪问题。  相似文献   

15.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由中国提出,经中国、印度、缅甸三国向国际社会倡议,至今已半个世纪。它已经成为国际关系普遍准则。作为原则和理念,它是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和反对侵略战争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在对外关系和国际事务的实践中恪守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并对其内涵的发展作出了贡献。现在,许多同类思想、原则是它的引伸和发展,许多新的和平政策的倡议是在它的基础上扩展而成。在后冷战的现时代,继续高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旗帜仍有极大的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90年代以来,"金新月"地区毒品向我渗透活动日益加剧,从破获的案件看,其走私贩运毒品愈来愈显现出国际化的突出特点,对我国构成了极大威胁,使得国内毒品问题日益复杂,进而改变了全国禁毒格局.面对我国毗邻"金新月"毒源地的现实,堵源截流,加强国际禁毒合作是解决我国现阶段毒品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目前,在上海合作组织框架内开展与中亚国家间的禁毒合作已取得初步成效,进一步广泛、深入地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禁毒合作是维护我国新疆地区安全的重要保障.  相似文献   

17.
中缅世代友好邦交,在新世纪,两国人民相互沟通、相互理解、相互合作、相互支援,围绕和平与发展这个主题,在各个领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缅甸的发案率较低,治安秩序良好,其警务运作模式顺畅,警务理念较先进,对我国的警务运作模式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8.
抗战期间,日本在中国占领区的毒化政策进一步加剧了近代中国鸦片烟毒的泛滥。中国共产党为使根据地成为抵抗日本侵华和消灭敌人的坚强堡垒,竭尽全力从政治、经济、军事、文化和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进行了根据地的建设,其中禁烟禁毒就是重要内容之一。这些措施不仅取得了显著成效,也为抗日战争的胜利作出了贡献。同时,对于抑制日本帝国主义的毒化政策,维护抗日民主根据地的安定团结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成为中国禁烟史上的一面光辉旗帜。  相似文献   

19.
开展对“金三角”地区毒品新形势的调查研究是我国特别是我省调整禁毒策略和措施的重要基础工作。本文仅就“金三角”地区毒品对我渗透形势新变化的战略意义和临沧与德宏境外种毒、制毒以及贩毒势力对我渗透形势新变化的调查结果这两个问题分析阐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