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2011年对中日两国来说是关键的一年,两国关系从2010年的钓鱼岛风波后逐渐得到恢复并有所发展,双方高层互访频繁并达成共识;两国在经贸领域交流频繁,日本加大了对华投资力度;野田佳彦担任首相后,日方还采取新政策推进中日关系。但受制于历史和现实因素,两国关系发展还面临难点和困境,尽管如此中日关系积极发展的大局有望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2.
中日关系陷入"政冷"5年之后,通过两国领导人的互访和在多种国际场合下的接触,确立了"构建战略互惠"发展两国关系的基本框架。然而影响中日关系发展的负面因素依然突出,需要两国从建立国家层面的危机处理机制到调适民族感情等多方面作出努力加以克服,以保证两国关系的基本走向和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3.
论中日"战略互惠"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战略互惠"关系标志着中日关系进入全新定位的新时期,两国在更加宽阔的领域进行战略层面上的合作。由于两国在政治、经济等领域还存在不少分歧和问题,未来中日关系仍将充满不确定性。为使中日关系朝着构建"战略互惠"的方向发展,今后两国应该不断寻求共同利益,不断增加相互信任,在决定两国关系走向的重大问题上保持理性、冷静的态度。  相似文献   

4.
中日邦交正常化40 年来,两国关系虽不时经历风雨波折,但总体上还是不断向前发 展,遍及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达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在中日两千年交往的历史长河中,这40 年是 发展最快、成就最显著的40 年。但是,随着内外形势的发展变化,中日关系也正在经历历史性的转 型过渡,各种矛盾和问题比较突出,政治互信不足,作为双方政治互信缺失在社会层面上的一种反 映,两国国民友好感情不断下滑,这些问题值得双方高度重视。中日走和平、友好、合作之路是两国 人民的共同愿望;中日关系的发展对两国各自的长远发展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意义;中日关系保 持健康稳定也是国际社会的普遍期待。我们要学习、传承老一辈政治家的战略思维和长远眼光,登 高望远,求同存异,要努力增进政治互信,妥善处理敏感问题,维护两国关系大局稳定;要加强互利 合作,扩大共同利益,实现两国共同发展、共同繁荣;要弘扬友好传统,扩大人文交流,不断增进两国 人民的互相理解和友好感情;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在地区和全球层面的合作,拓展两国关系 的发展空间。可以相信,在双方的共同努力下,中日关系的明天一定更加美好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日关系经历了一系列新的挑战;同时由于两国紧密的经济关系和民间联系以及东亚局势的演变,也使两国关系出现了许多积极的因素,特别是两国领导人的多次成功互访.为两国关系的未来发展提供了历史性机遇。中日两国尊重并超越历史,相互肯定长处,增信释疑,对于两国关系的持续稳定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中日关系长期存在着诸多挑战和矛盾。日本民主党执政以后,有些矛盾相对柔化,有 些矛盾并无实质性改变。2010 年9 月的撞船事件激化了两国固有的一些矛盾,中日两国一度在政 治、经济和海洋巡查领域形成激烈对峙状态,双边关系陷入新的低潮。两国关系中结构性矛盾、领 土矛盾、军事矛盾、经济矛盾等挑战凸显。与挑战并存,中日两国关系面临诸多新机遇,日本“3?11” 大地震既是一次严重的自然灾害,也成为中日关系转好的契机。中国政府和人民对日本的灾害表 现出了深切的同情和大力支援,以实际行动改善两国关系,由此抓住机遇,连动开启了两国关系中 的一系列转机。但中日关系的矛盾毕竟十分纠结、复杂、深化,两国关系很难在短时内根本好转。  相似文献   

7.
中日关系是我国对外关系中的重要方面 ,也是当今东北亚国际关系中的重要双边关系之一。中日邦交正常关系化以来的近 30年 ,两国在各个领域的交流与合作取得了显著成果 ,双边关系的健康发展为新世纪两国的进一步友好往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在两国关系不断发展的同时既存在着许多有利的条件 ,也有不容忽视的不利因素 ,这为判断、预测新世纪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提供了重要的客观依据。因此 ,新世纪初期两国关系将在友好合作与竞争摩擦并存状况中得到发展。  相似文献   

8.
中日建交以来,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一直是影响两国关系发展的主要障碍之一。近十几年日本政要否认侵略的言论由隐蔽走向公开。两国关系是在日本某些人歪曲历史、中崐国方面对其揭露和斗争的过程中发展的。中日两国对历史问题的认识与做法有着明显的区崐别。正确对待历史是发展中日关系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正>在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回顾总结中日关系发展历程,展望探讨两国关系未来,恰逢其时,很有意义。中日毗邻而居,两国关系源远流长。周恩来总理对两国交往历史有过精辟概括,"两千年友好,五十年不幸"。在长达两千年的友好交往中,两国人民相互学习,相互借鉴,有力促进了各自发展,也为人类文明进步做出了重  相似文献   

10.
随着《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声明》发表,两国关系的基础将更加牢固,中日关系发展历史揭开了新的一页。面对瞬息万变的国际和地区形势,双方必须具备与时俱进、寻求双赢的气度,努力寻找和扩大两国利益的交汇点。两国在努力建立新型合作关系的同时,各个具体领域的交流合作则是检验两国关系在不同侧面阶段性发展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1.
地缘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以及国家关系的稳定制约因素 ,是不可忽视的。中日两国作为地缘上非常接近的国家 ,其关系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状况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和美国这一地缘制衡力量对现实中日关系的影响 ,在两国利益上的共同点和难以解决的矛盾点都存在的情况下 ,两国关系只能是有限合作、有限冲突 ,但合作应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相似文献   

12.
麻生内阁执政期内在中日关系上延续了友好发展态势:政治上高层互访不断、各级政府交流频繁;经济互惠关系继续发展、众多领域合作加强;社会各界联系增多、国民相互了解加深。中日关系发展良好的原因有:中日两国的重要性超出人们的想象,重视中国市场成为日本朝野各界的共识,抵御70年来最严重的金融危机需要中日加强合作。中日关系还存在着不确定性和一些问题,例如:钓鱼岛问题、历史认识问题、抹黑中国食品问题、东海油气田开发问题等。尽管中日关系中存在不少问题,但友好发展是主流,未来前景是光明的。  相似文献   

13.
展望中日关系的发展趋势, 一是中日友好的原则将维持, 因为中日友好符合两国的 根本利益。二是矛盾与合作并存将是两国关系的基本特点, 中日之间相互交往和相互作用的方式 将继续发生变化, 新的方式将在长期相互“磨合”中逐渐形成, 直至相对稳定。三是两国关系的发展 将受众多国际因素的制约, 主要有:中美日之间的相互关系、东盟的崛起和朝鲜半岛局势等;亚太多 边合作的发展将使中日关系从封闭型体系走向开放型体系。  相似文献   

14.
朱振明 《东南亚》2001,(3):7-12
中越两国是有着悠久传统友好关系的社会主义邻邦 ,两国人民之间的友谊源远流长。中越建交 5 0年来 ,两国关系不断得到巩固和发展。 1991年中越关系正常化以来 ,特别是近年来 ,两党、两国高层领导频繁互访 ,为两党、两国关系的顺利发展奠定了基础。 1999年 2月 ,江泽民总书记与黎可漂总书记在北京会晤 ,从战略高度和中越友好大局出发 ,共同确立了“长期稳定、面向未来、睦邻友好、全面合作”的新世纪两国关系发展的 16字指导方针 ,为中越关系在新世纪的健康发展指明了方向。 2 0 0 0年 12月中越两国又签署了《新世纪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 ,对…  相似文献   

15.
中日邦交正常化40年来,两国在各领域的交流与合作都达到前所未有的水平,在许多方面也出现严重反复甚至倒退。中日关系应如何发展?笔者认为,坚持邦交正常化以来的“四个政治文件”的原则和精神,理性对待和处理两国关系;中日关系应有明确的方向感,不为狭隘民族情绪所左右,不受偏激舆论煽动;把培育两国间的政治互信作为中日关系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双方恪守国际关系基本准则,相互尊重主权,彼此尊重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尊重对方对发展道路的选择。  相似文献   

16.
张洁 《东南亚》2006,(1):48-52
中国与印尼同是农业大国,农业对两国经济的发展都至关重要。由于地理位置与自然条件的差异,两国的农业发展各有特点,这种差异性与互补性正是双方合作的重要前提。尽管历史上两国关系曾一度陷入低谷,但进入21世纪,双方领导人频繁互访,各个领域交流合作全面展开,两国关系发展到历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中俄两国高层领导频繁接触,两国关系迅速发展,加强了多领域、多层次的交流与合作.然而中俄双边贸易总额却自1993年下半年开始连续三年下滑。在中俄两国政治关系持续升温的大好形势下,中俄两国的经贸合作缘何起伏跃宕、与两国政治关系发展不相协调?中国如何走出对俄贸易的低谷?笔者在这里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中俄关系解冻以后,两国关系的发展十分迅速,特别是自叶利钦总统第一次访华至今不到6年的时间里,两国首脑5次会晤,发表了5个联合声明,两国关系在此期间不断加强,连上3个台阶:1992年12月,叶利钦总统第一次访华,双方…  相似文献   

18.
中日两国在历史与现实、政治与经济等诸方面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进入21世纪以来,中日两国政治关系复杂多变,由于政治等诸多方面的不利影响,两国关系发展有减慢的趋势。在中日关系中,经济因素所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在很大程度上经济关系已经开始决定中日关系走向。尽管中日政治关系目前表现出复杂多变的特点,但双方经济关系发展依然稳健,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符合两国人民共同利益的明智选择。  相似文献   

19.
自去年10月安倍首相访华以来,中日关系出现重要转机,开始得到恢复。今年又迎来中日复交35周年,温家宝总理即将访日。两国上下都期待着继续改善相互关系,使两国关系能健康与稳定地向前发展。当前,中日关系总的形势是在继续向好的方向转变,但仍存在一些不确定因素,需认真考虑如何  相似文献   

20.
亚洲6月1日日本首相宫泽喜一会见正在日本访问的中国副总理兼外长钱其琛。钱其琛说,近年来中日关系有了很大发展,天皇访华是两国关系中的一件大事,把中日关系推向了新的发展阶段。他希望日本在即将举行的西方七国首脑会议中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建设性作用。6月7—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田纪云访韩,韩国总统金泳三、韩国国会议长李万燮分别会见了田。金泳三说,韩中关系非常重要,经济合作发展很快,两国经济互补性很强,加强合作有利于两国的共同繁荣。田纪云详细地介绍了中国实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情况,并指出,两国市场的互依性日益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