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一、青年研究现状近十年来,随着我国青年问题及青年工作实践活动的丰富和发展,我国的青年研究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几个突出的特点:一是及时地反映出了青年对社会改革的思考、青年对传统文化的反思、青年思潮及青年价值观的变化等一系列思想发展轨迹;二是从生理、心理、社会、青年观念等不同的侧面对青年展开多角度的研究;三是对不同阶层、不同类别的青年进行了多层次的剖析。这些研究对社会认识青年、对共青团组织开展青年工作起到了一定的理论指导作用。但是,这一阶段的青年研究也存在着不足:一是以抽象的主观思维取代科学实证,采用“经院哲学”的思辩模式,搞玄学研究,囿于从书本到书本的概念堆砌、或空洞、华丽、夸夸其谈,或生涩、离奇、故弄玄虚;二是热衷于青年“本体论”的研究及“青年学”的内涵、外延诸多概念限定的争论、阐述,轻视实践,轻视应用研究,对现  相似文献   

2.
改革和开放带来中国社会的急剧变革,中国的现代化也由此进入快车道。但社会现代化并非仅仅是经济或制度意义上的,正如著名现代化专家英格尔斯所说,它还是一种精神和心理状态的变化过程,“是一种心理态度、价值观和思想的改变过程”。青年,由于其自身的特点,总是处在社会变革的前沿,改革开放和现代化所带来的社会文化变迁,首先体现在青年的人格结构和社会心态、价值心理的变化上,使当代中国青年表现出明显的“边际人”心态。  相似文献   

3.
试论当代青年与社会思潮的互动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是最易受社会思潮影响的群体。但伴随着青年主体性的成熟,他们对社会思潮由传播逐渐走向选择和创造,形成了二者间的互动。本文认为自90年代以来,对青年产生重大影响的社会思潮未能形成,这和青年价值观的多元取向有关。  相似文献   

4.
青年发展历来被看作是一个复杂的综合进程。近年来,随着青年学研究逐步走上科学化以及整个世界范围内青年发展问题日益突出,一种被称之为“青年发展的社会检测指标体系”的新的概念与方法,正在开始兴起。这是应用数学工具对青年发展问题所做的一个重要的数学模型,它反映和描述了青年发展的状态和水平,为我们宏观、精确地把握青年状况提供了重要的参照系。这一新的潮流,无疑是青年学研究走向科学化、精确化、操作化的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5.
高晓斌 《学理论》2013,(9):315-316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以及文化全球化的进程,在当今世界发生着深刻变化,在中国改革开放取得巨大成就以及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形势下,全球文化在中国的传播和影响又一次高涨和突出起来。全球化文化思潮极大地震撼了中国的青年大学生,使中国大学生的思想、行为出现了许多新动向,西方文化思潮和中国青年的问题已经成为众人十分关注的大事,与之相比,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方法、手段、机制的创新也显得更为迫切。  相似文献   

6.
“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取向的演变”,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七五”计划重点科研项目——“精神文明建设中的价值观与社会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获得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会的资助。中国社会这十年来的变化超过了近代的任何时期。最震撼人心的变化又是价值观的演变,其中青年的变化又是最活跃的部分。正如该课题的课题论证报告中所说,对青年的“价值观的演变过程,运用社会学的方法,进行实际的调查研究,掌握青年一代思想发展的动向,有助于结合实际对人的价值、个人与集体、个人发展与社会发展的关系等理论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7.
任何事物都有发生发展的过程,青年也是这样。在封建社会,由于从儿童向成人过程仍很简单,甚至都没有青年这个概念而只有少年一词。青年作为一种社会群体、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它的发生发展不过是产业革命以来这一两百年的事情,但它是人类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的现象。因此,研究青年发生发展的过程也有重要的意义,可以看出当代青年变化的来龙去脉,看出这种变化在人类发展史上的地位。十分有趣的是,中国青年的发生发展,与西方发达国家的青年相比,有其特殊性。从比较研究的角度考虑中国青年发生发展的特殊  相似文献   

8.
“精致”利己主义作为“新”概念,本质是由来已久的利己主义在资本主义相对稳定时期的最新变种,早已伴随资本的发展悄然入场。新时代青年“精致”利己主义思潮形成是多要素作用的结果,既是外来意识形态的冲击,又是市场经济背景下青年自身内在的转化。作为一种新兴社会思潮,看似是青年对自身利益的追寻,实则是利己主义的变种与升级,并竭力通过融入集体、构建为集体主义服务等幻象,以更高级、更隐蔽的方式满足个人利益诉求。深刻洞悉“精致”利己主义的演进逻辑、生成原因与表现样态,对于消解青年“精致”利己主义、实现个人与集体在更高层面上的“复归”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在苏联,婚姻与家庭问题是一个十分重要的社会问题。它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中受到经济、政治、法律、习俗、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形成同特定社会相适应的家庭形式。相反,婚姻与家庭的职能和作用的发挥,结构和关系的变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社会的巩固和发展。近几十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苏联的家庭关系特别是青年家庭关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  相似文献   

10.
前言 一般人都视“青年”只是生理的变化所产生的一个人生阶段。其实,“青年”这概念本身并不是一个一成不变的观念。它除了是一个生理上的阶段,还是一个“社会”观念。历史地看,“青年”这个观念随着社会的改变而起了很不同的含意。不同社会在不同的阶段对“青年”的定义,以至期望都不尽相同。不少社会理论家认为,“儿童”、“青年”、“老年”这些分类,以及因此分类而衍生出来的矛盾,皆是工业社会文明的产品。例如法国历史学家Phillippe  相似文献   

11.
当代青年的职业价值观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业对青年人来说,不仅意味着实现经济自立,更是完成向成年人过渡的必要条件。青年人通过就业谋生,也通过就业谋取社会地位和社会身份,表现其社会责任感,从而走向个人的全面发展。因此,青年对职业的评价和择业因素的考虑,是了解和研究青年价值取向的重要指标。政治、经济和社会的重大变革必然影响青年的职业价值观。现将“十年来中国青年价值取向演变”课题组1988年和1990年两次调查中有关职业价值观部分的统计数据作初步整理和分析。一、新旧观念交错的职业评价据1988年春夏之交的抽样调查,2552名16岁到35岁各种不同从业身份的城镇青年,对问  相似文献   

12.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创了中国社会发展史上最为波澜壮阔的年代,它特有的磅礴气势推动着一系列的社会改革,尤其是促进我国大科学时代的到来,并引起青年择业观的震荡。一、两个怪圈的折射和大科学时代的到来 1.“教育过剩”与“人才奇缺”同步拆射正当劳动人事制度改革,各企事业、各院校准备进一步发展的时候,两个“怪圈”呈现在青年人的眼前,导致青年择业观急剧震荡。  相似文献   

13.
杨江华  杨思宇 《青年研究》2023,(5):45-55+95
基于2021年“中国社会状况综合调查”相关数据,分析青年网络社交的圈群特征及对其政治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根据“连接”结构差异,可以将青年网络社交圈群特征划分为独立型、常规型和丰富型;其中,独立型和常规型圈群特征在社会经济地位较低的青年中更为明显,丰富型圈群特征在社会经济地位较高的青年中更为明显。网络社交圈群特征对青年政治参与具有显著影响;与独立型和常规型圈群特征的青年相比,丰富型圈群特征的青年在政策参与和表达参与方面更为积极;在维权参与方面,则出现了在低社会经济地位与高社会经济地位间的“两级分化”现象。研究发现为理解互联网与青年政治参与间的复杂关系提供了新的研究思路与实证依据。  相似文献   

14.
一、在社会转型时期加强青年工作中道德建设的必要性。 新时期培养的青年,不仅要成为坚定的爱国者,而且还要成为道德高尚和艰苦创业的一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全面发展,青年的道德面貌日益进步。比如,在青年中形成的自主、自尊、自强、平等、竞争、创新等与市场经济相适应的道德观念越来越深入人心。然而,应该看到,目前我国正在从传统农业社会走向现代化工业社会,从封闭  相似文献   

15.
青年失业问题及其治理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青年失业是世界各国的普遍现象,也是一个全球性的社会问题。在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特别是在经济发展全球化浪潮的冲击下,青年失业成为全球性的挑战且显得越来越严峻,同时也成为中国政府日益重视的现实问题。对处于继续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来说,一旦处于失业状态,那么在经济、社会、生理、心理等各方面带给他们的不利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可以说,社会化过程中的青年能否顺利进入职场并及时融入社会,对于能否最大限度地减少社会问题、维护社会发展的健康与稳定具有重要而现实的意义。  相似文献   

16.
青年是人生周期的一个重要阶段,是一种不可忽视的社会群体。从广义上说,亦是由这部分人的社会活动构成的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对青年的年龄划分、生理现象、社会地位及历史作用等一系列问题的理解、认识或研究,从总体上形成了人们的青年观,在人类漫长的认识活动中,青年观经历了一个独特的演变发展的历史过程。现在,根据年龄来划分人生阶段的有:儿童、青年、成年、老年等等,其中“青年”阶段的现象和本质最为模糊。这是因为,青年既是一种生命现象,又是一种社会现象。生命现象是相对稳定的,而社会现象是迅速变化的,这种青年统一体的不平衡状况,使人们很难把握青年的本质。这也是青年心理学、青年社会学这两门在青年研究中最成熟的分支学科都未能涵括青年现象基本方面的原因。  相似文献   

17.
一一个国家的青年,特别是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社会主义中国青年,与外国社会思潮的关系,作为一种真正引起社会关注的社会现象,仅仅发生在建国三十余年后的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这是令人遗憾的,然而却是事实。对外开放以来,中国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开始受到外国浪潮的冲击。中国青年所面对的,不只是国外的物质建设的巨大成就,而且还有形形色色的社会思潮——集中表现为各种学  相似文献   

18.
青年社会参与中的问题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以及安定团结的政治形势、持续发展的经济形势、相对稳定的社会环境的形成,我国青年的社会参与亦逐步摆脱了急功近利、急于求成的浮躁心态,出现了参与热情稳步上升、健康协调发展的良好势头。这一趋势集中表现在三个方面: 1.关注国事天下事,青年政治热情较之九十年代初期明显上升。1995年《中国青年报》推出的“中国青年看世界”大型读者调查,全国除港、澳、台之外,30个省市自治区各族青年10多万人踊跃参与。这次调查的结果表明,当代中国青年不仅牢牢地记住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和中国抗日战争的历史,而且对中国今天的国际地位有较为清醒的认识,对中国明天国际地位的上升也充满信心。84.5%的青年确认“安定团结是建设富强国家的首要因  相似文献   

19.
《瞭望》1999,(52)
在历史交汇处观察世界经济形势,我们从已经感受到的经济全球化趋势给各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看到了下个世纪全球经济的最主要特征。从封闭走向开放、从短缺走向富足的中国经济,正面临着世界范围内经济结构调整、科技进步突飞猛进、跨国公司影响日益增大的压力。专家告诉我们,只要攫住发展机遇,勇敢地迎接挑战,就能使中国经济成为新世纪全球经济中举足轻重、活力盎然的重变组成部分。在20世纪的最后20年,中国经济焕发出了巨大的活力,综合国力的迅猛提高令世界瞩目,国际间关于“21世纪是中国的世纪”的说法也屡屡入耳。那么在新…  相似文献   

20.
一、青年思想主轴的偏离理想一词,最初来源于希腊语“idea”,意为人生的奋斗目标。它作为民族文化深层的观念结构及核心部分,激发青年的情感、意志、激情,对未来憧憬、向往、追求。它是社会化进程的精神动力和人生之旅不可缺少的精神支柱。但是,在西方社会思潮冲击下,一段时期里青年的理想被置于“被遗忘的角落”。不少青年认为,“现在人人都讲现实,都讲实惠,还管什么理想不理想”。对原先追求的崇高理想实在久违了。随之填入这片“真空地带”的,则是西方哲人描绘的一幅以人为中心的世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